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业界动态

那些改变手机业界的“黑科技”

业界动态 2015-01-21 19:39:24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站长搜索(www.adminso.com):那些改变手机业界的“黑科技” 很多人都像我一样对大屏手机出现之前的那个“战国”时代充满了怀旧和回忆,认为那才是百花齐放的年代,但实际上触控大屏本身也是一项黑科技,即便是在今天手机外观看起来“千机一面”,但实际上还是有很多改变了手机业界的“逆天技术”存在,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那些“黑科技”。曲面屏科技指数★★★★★曲面屏是科幻电影里的常客,比较幸运的是,至今它都是手机业界的一个话题,虽然一只手就能数过来这两年推出的曲面屏手机,但这项技术却仍在发展之中,至少三星和LG仍是力挺这项技术的

站长搜索(www.adminso.com):那些改变手机业界的“黑科技

很多人都像我一样对大屏手机出现之前的那个“战国”时代充满了怀旧和回忆,认为那才是百花齐放的年代,但实际上触控大屏本身也是一项黑科技,即便是在今天手机外观看起来“千机一面”,但实际上还是有很多改变了手机业界的“逆天技术”存在,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那些“黑科技”。

曲面屏

科技指数★★★★★

曲面屏是科幻电影里的常客,比较幸运的是,至今它都是手机业界的一个话题,虽然一只手就能数过来这两年推出的曲面屏手机,但这项技术却仍在发展之中,至少三星和LG仍是力挺这项技术的。

而如果要说近些年对手机设计改变最大的技术,非曲面屏莫属了,自从手机发明以来还没有这么弯曲过,但手机变弯以后却遭遇到现实的问题――这技术到底有啥用?说什么视角更好或者更贴合脸部都是无稽之谈,倒不如说单纯就是为了炫技。

不过去年发布的三星Note Edge似乎给曲面屏的存在找到了一些理由,我们也期待厂商能用这项技术做出更加大胆的产品,说不定未来的手机就没有直板的了。

黑莓BES服务

科技指数★★★★★

其实什么技术说到底都没有这个牛,因为大多数手机都要依靠电信运营商的公共网络进行沟通(卫星电话除外),唯独黑莓BES服务能够绕过运营商自成一体,所以黑莓能够在前几年傲视商界,成为欧美很多企业的内部专用工具靠的就是BES这个独门法宝。

简单说来,BES支持企业端对员工的黑莓手机进行管理,这个时候你的手机就可以被公司远程控制了。管理员可以通过IT Policy控制员工手中黑莓手机的所有功能,包括关闭GPS和摄像头,关闭外接存储,强制内存加密,仅允许浏览器通过公司内部网络浏览,强制设置密码,甚至取消通话、短信等功能。BES服务的经典案例就是911期间仍能保证时任美国总统的小布什通信畅通,这个牛X到不行的背书成为黑莓历史上的傲人故事。

尽管我个人认为这是一项足以载入通信发展史的经典,但你可以发现至今“后无来者”,除了耗资巨大以外,如何保证这套系统的安全性也是个大问题,就连黑莓自己在前几年都闹出过宕机的事故。

单面临界布板

科技指数★★★★

在手机发展的十几二十年间,有一件事是坚持不懈的,那就是“瘦身”,每一年都有超薄手机出现,而薄似乎就代表着高超技术与精湛工艺的集合。2014年这个最薄的头衔无疑落到了vivoX5Max头上,它以4.75mm的厚度成为去年底的一大看点,而支撑这个最薄头衔的就是“单面临界布板”这项黑科技。

什么是单面临界布板?简单点说一般手机内的主板都是采用双面贴片的,这样的好处是节省空间,如果一款手机上需要贴十几个芯片,那么双面贴肯定比单面贴要节省PCB的空间。但是如果采用双面贴片,手机必须给两边的芯片都留下空间散热,这样就使得手机的厚度相应增加。

根据vivo的说法,单面临界布板将90%的芯片全部贴在PCB的一面,这样不贴片的那面就可以不用留散热空间,以此减小机身的厚度。可以说每一代“最薄”手机都是在机身设计上大费脑筋,为了0.1mm的厚度绞尽脑汁,不知道2015年又有什么样的新技术伴随着更薄的产品出现。

无线充电

科技指数★★★

这项一度被誉为“最科幻”的技术在2009年随着Palm Pre的发布终于走到了前台,但令人奇怪的是,这些年似乎只有Lumia系列机型对它情有独钟,而用户也没有因为这项功能的出现而改变购机行为,换句话说,无线充电竟然没有成为杀手级应用。

实际上这个曾经的“黑科技”的确是改变了手机的设计,但与大家想法背道而驰的是,它令手机更厚了……而且由于充电电压与电流的问题,它的充电速度一直不能令人满意,这可能也是至今没有大面积普及的原因。而现在想来,似乎插上一根充电线也不算是什么难事,所以尽管无线充电改变了手机的设计,但只能说目前还不成熟。

转盘输入

科技指数★★★

现在很多手机都标榜“机身无按键”,在触屏时代这算不了什么,但是在功能机时代,诺基亚却敢设计出一款“机身没有数字键”的手机,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这就是传说中的7280以及继任者7380,实际上它们分属于“倾慕”和“倾城”两个系列,在这两个系列共6款手机当中,从设计细节到配件再到桌面主题,都好像手工工艺品一般的与众不同,当然最奇葩的就是7280和7380这两款俗称为“口红机”的玩意了。

由于取消了数字按键,因此整个机身真的缩小到了只有口红一般大小,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输入呢?当时诺基亚是用一个转盘来实现的,转动选字这个“发明”现在想想也是醉了,尽管输入速度奇慢无比,但是没有人抱怨,因为你买这个手机就是为了显示逼格的,还发什么短信啊。

但可能是诺基亚一时脑洞大开,以至于后来没有人敢于模仿这种设计,由此也缔造了一个里程碑――至今都没有技术能够把手机做得比这两款产品还小。

外接摄像头

科技指数★★★

这一创举属于那时候新生不久的索尼爱立信T68i,实际上在2002年左右手机拍照绝对是个新鲜事物,因为很多手机还用黑白屏呢,更别提拍照了,而当时的工业设计也很难把摄像头这个玩意整合到手机当中去,毕竟那时候数码相机也才刚刚流行,所以这个外接配件就好像外星人驾临地球那样令人惊呆。

虽然T68i的外接镜头只有可怜兮兮的30万像素,但却带动了后来一票手机的跟风,例如西门子S55就在外接摄像头上加入了闪光灯,而摩托罗拉T720i则在外接摄像头上加入了180°旋转的设计,甚至我觉得2013年索尼推出的QX10、QX100也是这种外接精神的延续,如果再扯一点,你能说谷歌Project Ara模块化手机不是受到T68i的启发?

微硬盘

科技指数★★★

话说在2005-2006年,手机多媒体功能兴起,但是却受到内存空间的制约,例如那时候的机皇诺基亚N90也不过只有区区26MB内存,就算通过存储卡可以扩展到2GB,但售价却很昂贵,于是诺基亚就搬出了微硬盘这个黑科技。

2006年上市的N91是为数不多的采用微硬盘技术的手机,有4GB和8GB两种容量,由于N91主打的是音乐娱乐,因此和苹果iPod有得一拼。尽管后来三星等厂商也有跟进之作,但由于微硬盘自身启动速度慢、稳定性欠佳等缺陷还是令手机厂商舍弃了这个配置。但不可否认的是,当时能把几千首歌装进一部手机里,还是非常吸引人的一个卖点,那个时代的诺基亚真是“才华横溢”。

光学变焦

科技指数★★★

我一直觉得这玩意是手机厂商在拍照领域走火入魔的一个证明,尽管拍照对于手机用户来说越来越重要,但光学变焦一直是与手机轻便化发展背道而驰的。

2004年5月,夏普和三星几乎同时发布了光学变焦手机,以当时区区200-300万像素来看,光学变焦更多的是噱头,对于画质提升极为有限。但是时至今日你都可以看到这种倔强的研发精神一直没有消失,三星偶尔还会有光变手机蹦出来,而天语、华硕等国产厂商也在这方面屡试不爽。

不过除了最新发布的ZenFone Zoom以外,其他光变手机机身都非常厚,就算是能够实实在在提升拍照画质,也让人累觉不爱,所以这项黑科技远没有光学防抖那么受到厂商和用户的欢迎。

超灵敏触控

科技指数★★

随着iPhone等电容屏手机的普及,用户产生了一个新的烦恼,就是冬天不能戴手套用手机了,其原因在于手套干扰了电场,使手指与触摸屏接触产生的电流受到影响,无法完成准确的触摸操控。

而最先突破这一障碍的是诺基亚Lumia 920,当时他们采用一种名为“超灵敏触控”的技术,通过传感器直接接触显示屏,帮助传感器捕捉更弱的触摸信号,比如来自指尖、手套和手帕的触摸信号,使“戴着手套操作触摸屏”成为了可能。

在手机业界的众多“黑科技”当中,个人认为只有这项是真正对用户的使用环境产生了最直接的影响,实实在在的解决了用户的使用烦恼。不过更令人佩服的是与之相反的逆向思维,就是触屏手套,其在指尖部位加入了导电纤维,而且有各种款式,真是花小钱办大事,这下妈妈终于不用担心我又要换手机了。

电动液压翻盖

科技指数★★

光听这个名字就知道它的牛X之处了,是的,在韩系日系翻盖手机风靡的日子里,所谓手机的手感,就是翻盖的手感,对于这种在今天看来雕虫小技的技艺研究,两个亚洲国家可真是痴迷到了顶点,大量黑科技涌现。

资深一点的玩家都知道(其实是说老家伙们),那个年代仅凭翻盖手感就能判断一款手机的出产国,其实很简单,彼时日系手机采用两段式或者三段式的翻盖转轴,因此开启翻盖时有着清晰的“咔哒”声,而韩系手机则是一开到底,单手操作无压力(那年头还有人喜欢用下巴翻盖),

两种翻盖手感无所谓优劣,但是松下首先跳出来发布了一键翻盖手机,在转轴处内置一颗按键,按下翻盖就直接弹开。于是三星不服了,祭出P518这个撒手锏,按键可以控制电动液压翻盖,不仅能开,还能自动关,简直帅气。

可能今天的你对这些“奇巧淫技”都不屑一顾,但翻盖这件事在2000年之后相当长的一件时间里都代表着用户体验,也左右着手机的设计和用户的审美,以至于后来诺基亚想要出一款翻盖手机还感受到了来自日韩产品满满的压力。

标签: 那些 改变 手机 业界 黑科技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