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业界动态

我国科学家发现抑制艾滋病病毒新方法

业界动态 2014-10-01 23:29:49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站长搜索(www.adminso.com):我国科学家发现抑制艾滋病病毒新方法 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了解到,该所郑永辉研究团队近日在国际病毒学权威期刊上发表了有关抑制艾滋病病毒囊膜蛋白合成的新途径的论文,为抗艾滋病疫苗及药物研制提供了新思路。郑永辉研究团队的研究结果能够为解释艾滋病病毒囊膜蛋白不能高效表达机制提供线索,而且阐明了一种新型的抗病毒机制

站长搜索(www.adminso.com):我国科学家发现抑制艾滋病病毒新方法

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了解到,该所郑永辉研究团队近日在国际病毒学权威期刊上发表了有关抑制艾滋病病毒囊膜蛋白合成的新途径的论文,为抗艾滋病疫苗及药物研制提供了新思路。

郑永辉研究团队的研究结果能够为解释艾滋病病毒囊膜蛋白不能高效表达机制提供线索,而且阐明了一种新型的抗病毒机制。

艾滋病疫苗的研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至今仍没有成功。其难点之一就是艾滋病病毒的囊膜蛋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很难得到高效表达。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就发现,在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细胞中,只有15%的病毒囊膜蛋白能够得到表达,其余绝大部分都滞留在细胞内质网中被一种尚不明确的机制所降解。

据了解,绝大多数动物病毒,包括能够引起艾滋病、流感、乙型脑炎、丙型肝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埃博拉出血热、登革热等严重疾病的病毒,在病毒颗粒外都有一层由糖蛋白和脂类分子形成的囊膜。这些糖蛋白又称为囊膜蛋白,是病毒识别并感染宿主细胞的唯一工具,其在决定病毒毒力、介导病毒在宿主体内的繁殖和扩散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这些囊膜蛋白能够诱导感染个体宿主产生具有保护性免疫功能的中和抗体,因此被认为是疫苗研制的首选靶抗原。

郑永辉团队首先筛选到了一株不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人源T细胞,通过对其抗艾滋病病毒机制的深入研究而发现,与能够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T细胞相比,该细胞超过量表达一种线粒体转位分子蛋白(TSPO),并引起病毒囊膜蛋白在内质网中发生错误折叠,错误折叠的囊膜蛋白经内质网相关蛋白降解途径降解。此项研究应用靶向基因敲除技术对TSPO蛋白的功能进行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细胞中下调TSPO的表达可以增加病毒囊膜蛋白的合成,而上调TSPO的表达则可抑制病毒囊膜蛋白的合成,从而达到抗病毒感染的目的。

有关“线粒体蛋白TSPO通过内质网相关蛋白降解途径抑制艾滋病病毒囊膜蛋白合成”的上述内容发表于美国出版的《病毒学杂志》上。

标签: 我国 科学家 发现 抑制 艾滋病 病毒 新方法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