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业界动态

以前做电子表差点亏死 英特尔不只有CPU

业界动态 2017-03-23 09:30:17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很多品牌之所以能够流芳百世,大多经过痛苦的发迹过程,这其中总会发生些有意思的传奇故事,比如我们今天聊的英特尔。你一定想不到芯片巨头英特尔曾经还做过电子表吧?▲脱胎于硅谷摇篮仙童1968年英特尔创立▲“仙童八叛徒”:高登·摩尔(左一)、罗伯特·诺伊斯(左四)▲仙童半导体Logo早年间,包括高登·摩尔、罗伯特·诺伊斯在内的“八叛徒”由于在原本的萧克利实验室一年都没有做出什么像样的产品,加上萧克利个人奇怪的行事风格,(摩尔曾经回忆说,实验出现问题的时候,萧克利竟然要求他们上测谎仪看看究竟是谁犯了错……)于是八人出逃,共同创立了仙童半导体

很多品牌之所以能够流芳百世,大多经过痛苦的发迹过程,这其中总会发生些有意思的传奇故事,比如我们今天聊的英特尔。你一定想不到芯片巨头英特尔曾经还做过电子表吧?

▲脱胎于硅谷摇篮仙童1968年英特尔创立

▲“仙童八叛徒”:高登·摩尔(左一)、罗伯特·诺伊斯(左四)

▲仙童半导体Logo

早年间,包括高登·摩尔、罗伯特·诺伊斯在内的“八叛徒”由于在原本的萧克利实验室一年都没有做出什么像样的产品,加上萧克利个人奇怪的行事风格,(摩尔曾经回忆说,实验出现问题的时候,萧克利竟然要求他们上测谎仪看看究竟是谁犯了错……)于是八人出逃,共同创立了仙童半导体。出逃的八人也被萧克利骂成是“仙童八叛徒”。

仙童拥有当时最顶尖的技术天才,可以说做的许多工作都是为半导体工业起到奠基作用。由于仙童是当时第一家应用硅材料的半导体公司(其他公司还在用昂贵的锗),在1965年时,仙童的年销售额就已经达到了恐怖的9000万美元。急剧上涨的盈利能力带来的是背后虎视眈眈的早期注资充满野心的股东。于是8人的股权被收回,公司利润被大量抽走。8人科学和产品上的巨大进步却带来了仙童的混乱管理。以诺伊斯、高登·摩尔为代表的核心在1968年选择了自己单干,于是伟大的英特尔诞生了。

苹果前CEO乔布斯比喻仙童的飘零曾说:“仙童就像成熟了的蒲公英,你一吹它,创业精神的种子就四处飘扬。”所以出来单干的人不止诺伊斯和摩尔。原仙童销售部主任桑德斯也带着7名员工也出去创办了一家公司,它的名字叫AMD。

产品硬!成立一年就盈利

起初英特尔叫“Noore-Noyce”,两个创始人命名。不过听上去不太好听,有点像“More Noise”,所以后来英特尔花了1.5万美元买了Intel这个名字。

可能是早年间受够了在萧克利工作室测谎仪的侮辱,二人的公司管理风格非常洒脱,给员工的自由度非常高。后来精通管理的第四号员工安迪·葛洛夫加入,使得英特尔在管理层面上更加科学。摩尔则在技术层面给产品和公司发展以方向。

大家特别熟悉的乔布斯,当时还是个矛头小伙子。据说那个时候乔布斯经常会骑着摩托车到诺伊斯家里探讨求教。估计当时仰望诺伊斯的感觉跟许多人今天仰望乔布斯的感觉应该差不多……

由于当时存储记忆体产品的工艺非常复杂,机器难以生产,需要手工制作,成品良率非常低。所以摩尔给英特尔制定的第一个产品突破计划就是用三极管工艺来革新记忆体的生产方式。更小的体积、更高的存储容量、更低的成本,碾压式的优势让英特尔立刻获得了巨大盈利。

这几乎是所有创业公司梦寐以求的梦幻开局!

因为技术追求领先,在此后的2、3年里英特尔一直都是顺风顺水,没经历什么太大的风浪。产品不仅有各种DRAM、ROM存储器,还有I/O芯片等等。这个时候大名鼎鼎的4004处理器、8008、8080,英特尔似乎已经来到到了成立以来的最巅峰。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英特尔迎来了发展史上的首次巨大失败。

做电子表,差点把自己亏死

在1970年代最初的几年,因为当时技术所限,电子表绝对是新兴科技,售价200、300美金对购买一块电子表来说是相当正常的事情。英特尔作为一家科技企业,同时又掌握着多种尖端技术,也非常看好电子表市场,认为这是一个可以有长期回报的市场。

于是英特尔毅然收购了一家名为Microma的电子手表企业,希望借助这家企业已有的LCD显示屏技术和自己独特的技术储备,打出完美的科技牌。

然而,令英特尔没有料到的是,由于LCD技术大范围推广,尤其是日本企业的大规模生产,让LCD成本在1、2年之内断崖式下跌。这直接导致了采用LCD显示屏的计算器和电子表这类电子设备来了一次震动业界的大跳水。电子表从最初的200、300美元直接变成10美元。

200美元到10美元的跌价幅度,你想象一下,这让英特尔着实亏了一大笔!于是1978年英特尔灰溜溜的退出了电子表市场,把满心欢喜收购的Microma低价卖给了瑞士企业。好在英特尔此时的业务线已经分布到了很多领域,公司的整体稳定性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与IBM签耻辱条约换来腾飞

虽然英特尔当时已经是冉冉升起的新星,但其实蓝色巨人IBM作为那个时代的主宰,就像挡在所有科技企业面前的一座大山一样,竖立在英特尔面前。

▲哦,对了还有乔布斯面前……

想要实现自己的业务的突破和发展,避开IBM的协同带动作用是不明智的。于是英特尔与IBM签订了一系列如今看来简直是耻辱的合作框架协议。比较核心的点有三个:

1、英特尔要将芯片的核心设计技术免费交给AMD。

2、英特尔要将芯片的核心设计技术免费交给IBM,并且IBM的晶圆工厂有权生产。

3、IBM得到英特尔20%的股权。

如今看来,这些协议简直就是流氓行为有没有?!

不过,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集合了那么多高智商精英的英特尔既然愿意签这些合约,说明他们评估下来的最终结果依然是对英特尔有利的,事实的确如此。可能是英特尔经历过电子表业务失败那种大起大落,当时的蓝色巨头IBM根本没那正眼瞧英特尔,并不看好英特尔未来的发展。所以手上的20%的股权没多久就全出掉了。交给AMD和IBM的技术,一个因为设计制造周期跟不上,一个因为效率和成本比不过,最终也没有因为这些“不平等条约”获得什么实质性的产品和业绩增长。反倒是在英特尔依附于IBM电脑产品获得了飞速发展,芯片出货量节节攀升。

自那之后的几十年里,奔腾、奔腾4、至强、酷睿等等一系列英特尔的辉煌成绩你应该都有所耳闻。

如今性能升级“挤牙膏”摩尔定律失效还是技术雪藏?

▲6代产品对比,性能提升有限

反观如今,英特尔自从IVB一代产品开始,连续5、6年产品英特尔处理器产品都只有8%—9%的提升,难道是坚持了50年的摩尔定律难以维系?(高登·摩尔提出的著名定律:每隔24个月芯片晶体管数量可翻倍)

实际上我是多次去过英特尔总部大楼的,在去年到访英特尔总部大楼的时候,我在保留着的高登·摩尔的办公桌上见到了一块18英寸的晶圆半成品,这实际上是下一代晶元切割工艺。根据英特尔员工介绍,实际上14nm早在数年前英特尔就早就已经实现量产,现在市场上的产品其实都是积累了多年之后的结果。而目前世界上主流产品都采用14英寸晶圆切割,到下一代18英寸晶圆的时候,资金上100亿美元生产投入或许只是个门槛,世界上很可能只剩1、2家工厂能够生产。

我有理由相信英特尔这些年一直在雪藏技术,采取一种高速研发缓步推出产品策略,更相信英特尔的着眼不仅仅是当下产品的问题,而是未来能在尖端设计技术基础上,谁有能力产得出来才是关键。AMD今年推出的Ryzen的确不错,但归根结底AMD没有生产能力只有设计能力,产品只能依靠外部代工。说不定等到7nm、4nm,单单是生产能力这一项就有可能把AMD挤垮。

小结:

如今,英特尔的产品遍布全球,而且就在你我身边,业务遍布多种行业实力雄厚,是名副其实的巨头。但是当你走进英特尔的总部博物馆,你会发现英特尔将曾经的重要失败电子表放在了非常显眼重要的位置做公开展示。这无疑是在提醒自己,也是提醒每一个科技企业。只有不断追求创新,才能长久发展。

标签: 以前 电子表 差点 亏死 英特尔 只有 CPU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