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信服对外披露自研安全GPT技术应用
深信服科技董事长 何朝曦5月18日消息,深信服科技今日正式对外披露安全大模型技术应用。深信服安全大模型(安全GPT)为深信服自主研发,由“大模型算法+威胁情报+安全知识”训练而成,将大幅提升对流量和日志的威胁检测效果,并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可以自动分析用户安全现状、调查研判安全事件,并生成处置建议,进而提升安全运营效率,助力企业的数字化更简单、更安全...
业界动态 2023-05-18 16:26:47 -
AI最令人担心的地方是什么?这是微软CEO的回答
微软首席执行官纳德拉周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了他对人工智能的担忧,以及人工智能对就业、教育的影响。纳德拉表示,人工智能最让他害怕的地方是,整个社会必须团结起来,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该技术的机会并减轻其危险。“我们绝对想要这项技术的好处,我们也希望减轻意想不到的后果。所需要的领导力和所有各方的齐心协力具有挑战性,但这必须完成。”纳德拉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迅速发生,但人仍然是这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说我有什么感觉的话,那就是,它正在快速前进,朝着正确的方向快速前进。人类处于循环之中,而不是处于循环之外。这是一种设计选择。”纳德拉表示,每当出现一种新的颠覆性技术时,就业市场就会出现真正的替代。但他认为,人工智能也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我的意思是,可以有十亿个开发人员。事实上,世界需要十亿个开发人员。因此,这实际上是一种民主化工具,可以更轻松地获取新技术和新知识,从而更容易提升学习曲线。”对于如何影响就业市场,纳德拉与ChatGPT之父、OpenAI的掌门人Sam Altman看法类似。Altman认为,AI可能导致一些失业,但会创造更多新工作。他对AI未来改变就业的前景整体感到乐观,同时指出需要AI行业和政府合作。纳德拉补充说,更容易获得知识,也会影响教育。孩子们最终可以接触到“人工智能导师”,导师可以分解信息,并消除学习恐惧。他说,批判性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将是人类去做的,但有机会利用新工具。当前,不少科技公司高管和风险资本家将ChatGPT的推出比做iPhone时刻。纳德拉也回顾了乔布斯的名言,他说,“乔布斯有一句非常棒的台词,就是计算机就像大脑的自行车。我们现在有了升级版,我们有了一台大脑的蒸汽机。”自OpenAI公司旗下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火爆以来,立法者、思想领袖和开发人员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规范新兴的生成式AI技术。周二,Altman首次在国会作证时,呼吁国会对AI系统采取安全标准。他认为,政府可以将发放牌照和测试的要求结合起来,监管开发AI模型的公司。伴随着ChatGPT等AI产品的火爆,人们对于AI的谨慎和抵制情绪有所增长。今年3月,OpenAI曾经的的联合创始人和天使投资人之一马斯克签署了一份公开信,呼吁暂缓GPT-4以上的大模型研发,并完善AI领域的安全机制。他近日再次表示,OpenAI现在已经被微软控制了,而且不够重视AI研发的安全性。与此同时,认为AI技术将具有颠覆性和改变游戏规则的想法也很盛行。比尔盖茨在今年2月份时表示,人工智能“将改变我们的世界”。马斯克本人也于4月份注册了一家名为X.AI的公司,打算直接和OpenAI竞争。华尔街也高度看好AI的未来,多位大佬力挺AI发展。近日,在英伟达、微软、谷歌母公司Alphabet等AI概念科技股的提振下,纳指100不断创下数个月新高。 ...
智能设备 2023-05-18 10:53:25 -
信息量很大!“ChatGPT之父”国会首秀讲了这些……
①阿尔特曼首次在美国国会作证,呼吁美政府对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更严厉的监管; ②阿尔特曼称,人工智能技术仍然会犯错,ChatGPT-4将带来新的工作机会。 财联社5月17日讯(编辑 赵昊)当地时间周二(5月16日),“ChatGPT之父”山姆·阿尔特曼首次在美国国会作证,他呼吁美政府对人工智能(AI)技术进行更严厉的监管,并表示他掌管的OpenAI以及谷歌等同行都应当承受压力。在参议院下属的隐私、技术和法律小组委员会发言时,阿尔特曼赞扬了人工智能的潜力,称这项新技术可以解决人类最大的问题。但他也警告称,人工智能可以强大到以不可预测的方式改变社会,“政府的监管干预是减轻风险的关键。”阿尔特曼说道,ChatGPT-4将使一些工作实现自动化,同时将带来新的工作机会。他还透露,目前公司并没有训练GPT-5,未来六个月也没有这方面的计划。比起这些,“我最担心的是,我们这个技术行业可能会对世界造成重大的伤害。如果这项技术出了问题,它可能会变得非常糟糕。”阿尔特曼特别指出,他非常担心AI对选举产生的影响。新的监管机构?与会的国会议员也知道,由于审议过程需要面临冗长的辩论机制,往往会让法案出台远远落后于技术进步的步伐。在听证会开始时,民主党参议员理查德·布鲁门撒尔播放了一段由AI编写和制作的录音,与其本人的声音一模一样,凸显了AI在欺骗方面具有的能力。布鲁门撒尔称,“与面对社交媒体风险时一样,国会现在也有一个选择机会,我们有义务在威胁和风险成为事实之前做到监管服务到位,避免重蹈先前错失监管社交媒体的覆辙。”一些参议员主张设立一个新的监管机构,将人工智能在内的一种新兴技术纳入管辖。阿尔特曼对这一建议表达了欢迎,认为这种方式有望让美国本土的技术继续领跑。但现场也有一些声音认为,新机构可能会被监管的这个行业“俘获”。提议颁发AI开发许可与之前准备好的证词一致,阿尔特曼对监管政策的初步建议主要集中在“AI开发许可”上。如此一来,只有获得过许可的企业,才能发布新的人工智能模型并进行一系列测试。一同出席听证会的IBM首席隐私和信任官克里斯蒂娜.蒙哥马利认为,应该要求人工智能产品在与用户互动时保持透明可信。她还告诉议员,虽然国会尚未设定相关要求,但IBM内部已经组建了AI道德委员会。美国音乐之都田纳西州的参议员询问了有关歌手和词曲作者保护情况,阿尔特曼承诺会在版权和赔偿方面与艺术家们展开合作。 ...
智能设备 2023-05-17 12:09:50 -
想用ChatGPT的点子躺着赚快钱?专家:醒醒,别做梦了
5月16日消息,自从聊天机器人ChatGPT爆火以来,许多人试图利用这款强大的人工智能工具快速赚钱。许多网红在视频中教授人们如何使用这款工具,并鼓励人们利用ChatGPT单独设计的方案去赚钱...
业界动态 2023-05-16 12:48:03 -
小冰“GPT克隆人计划”在中国日本启动
5月16日,小冰公司宣布启动“GPT克隆人计划”,最短只要采集三分钟数据,即可为明星红人、专家学者或普通人创造源于本人性格、技能、声音、外貌的AI克隆人。同时将提供平台,便于本人把认证的克隆人,有偿或无偿提供给自己的受众...
业界动态 2023-05-16 10:05:39 -
干翻苹果A16!高通骁龙8Gen3跑分超过160万:GPU猛涨27%
据报道,2023年下半年,高通将推出新一代安卓旗舰处理器骁龙8 Gen3。该处理器采用1+5+2架构设计,即包括1颗超大核、5颗大核和2颗小核。超大核升级为更先进的Cortex-X4,频率最高可达3.7GHz,比骁龙8 Gen2的3...
手机互联 2023-05-16 07:10:13 -
英伟达部分GPU新订单12月才能交付AI芯片持续缺货涨价
①英伟达GPU之前拿货周期大约为一个月,现在基本都需要三个月或更长。甚至,部分新订单“可能要到12月才能交付”。 据集微网消息,有代理商透露,英伟达A100价格从去年12月开始上涨,截至今年4月上半月,其5个月价格累计涨幅达到37.5%;同期A800价格累计涨幅达20...
智能设备 2023-05-15 10:14:49 -
苹果正在测试M3Pro芯片:拥有12个CPU核心和18个GPU核心
自2020年苹果宣布推出M系列自研芯片,全面取代原有产品线的x86处理器后,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虽然此前有报道称,苹果因台积电生产方面的问题,不打算在今年发布M3芯片,要等到2024年,但引入3nm工艺让不少人对M3系列充满了期待。据相关媒体报道,苹果正在测试M3 Pro芯片,CPU部分配备了12个核心,包括6个性能核和6个能效核,GPU部分有18个核心,另外还会板载36GB内存。除了M3和M3 Pro以外,苹果未来还会带来M3 Max和M3Ultra,规格上显然也会更高。传闻M3 Max拥有14个CPU核心和40个GPU核心,M3Ultra则是28个CPU核心和80个GPU核心。据了解,开发人员正在对基于M3 Pro的系统进行测试,以保证第三方应用程序的兼容性。这也是过往苹果发布新款芯片前,最常见、最可靠的方法步骤之一。利用台积电的3nm工艺,可以让苹果在相同芯片尺寸下,加入更多晶体管,提供更多核心,另外频率也有可能提升,架构方面大概率也会有改进。有消息指出,第一批配备M3芯片的Mac产品会在2024年初上市,将出现在iMac、MacBook Pro和MacBook Air产品线上。近期苹果公布了2023财年第二财季的财报,显示MacBook产品线的收入为71.68亿美元,相比一年前下降了31%。M2系列芯片的表现并不如人意,苹果或许寄望于M3系列芯片及新款Mac产品提振销量。 ...
智能设备 2023-05-15 10:14:49 -
又要颠覆一个行业?“ChatGPT之父”这个项目有望再获融资
①山姆·阿尔特曼接近为加密项目“世界币”融资1亿美元; ②三位知情人士透露,世界币在本轮筹集资金方面已经处于高级谈判阶段; ③本周早些时候,世界币推出了一个新产品——加密钱包World App。 财联社5月14日讯(编辑 赵昊)综合多家媒体报道,“ChatGPT之父”、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的首席执行官山姆·阿尔特曼接近为加密项目“世界币”(Worldcoin)融资1亿美元...
区块链 2023-05-14 22:55:18 -
未来什么样?2023“十大突破性技术”主题峰会告诉你
2023 年 5 月 12 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十大突破性技术”主题峰会在杭州未来科技城成功举办。 峰会由杭州市委人才办指导,余杭区委人才办、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管委会和《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共同主办,DeepTech、云樾科技(杭州)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承办。会上,国内外顶级专家学者、行业领袖、知名投资人与政府代表共同探讨了“十大突破性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峰会伊始, DeepTech 联合创始人陈禺杉 代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进行了开场致辞,简单回顾了《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十大突破性技术”的发展史,并表示峰会汇聚了学界、产业界顶尖专家与创新创业人才,共同探讨今年入选的“十大突破性技术”。随后, 余杭区委副书记、区长王牮 发表致辞,对出席的嘉宾和观众朋友们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他表示,余杭区正以数字经济为核心,全力打造创新余杭的城市品牌,加快五大产业生态圈的建设。在充分肯定了牵手《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三年以来大量的技术、项目落地之后,他强调余杭区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作为未来发展的关键,并提供优质的空间和服务保障以吸引优秀的技术项目,同时也欢迎更多的专家、人才和企业家参观考察余杭,共享余杭发展的红利,共同见证余杭的成长。 图:余杭区委副书记、区长王牮 据悉,本次峰会是 2023 杭州“青春潮创季”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系列活动之一 ,是对余杭区“人才引领、创新驱动、产城融合”发展理念的积极响应,也反映了余杭基于以原创、首创和外拓为特征的千年良渚精神,希望吸引、汇聚更多的前沿产业、顶尖科技、高端人才,进一步提高余杭的产业能级。 接下来, 杭州市委人才办副主任尹凡 在发言中详细介绍了近年来杭州市人才工作取得的成就与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她表示,杭州市一直非常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市委人才办也长期致力于为人才和城市的共同健康成长营造良性环境,并取得了 2022 年全球创新指数第 14 位等杰出成绩。尹凡进一步从创新策源引领高地、体制机制改革高地、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卓越人才集聚高地、服务智治示范高地五个方面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杭州市的人才工作,并表示未来将继续不畏创新、以”阳光和雨露”鼓励人才在杭创新创业。 图:杭州市委人才办副主任尹凡 在开幕式的分享环节,两位重磅嘉宾做了发言,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分享了最新成果与研究思考。其中,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朱清时 首先指出了此次峰会乃至鼓励人们共同关注前沿科技和创新的重要性,并强调中国正处于全球科技创新的前沿,需要以自主创新和实干精神,加快推进原创性创新和核心技术攻关。朱院士认为,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在于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并指出这类人才应有着博闻强识、质疑求证、自学能力强、有坚持和创新的精神等特点。朱院士还以诺贝尔奖得主阿尔弗雷茨和格拉塞的故事为例,再次强调了创新型人才在科技进步中的重要性。 图: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朱清时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八届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疾控中心原主任高福 则表示,在他看来,尽管如今人们在不断地认知世界,但仍未充分释放创造力,相关“卡脖子”与“卡脑子”问题仍待解决。他指出,技术“卡脖子”问题的背后其实是科学层面的“卡脑子”,而捆绑发展“四肢”的则是工程层面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能把科学、技术、工程三个层面的问题分开讨论,就容易进入相关的误区,就很难在上述层面有所进展。”高福认为,“所以我们今天抓人才既要有科学人才,也要有技术人才,还要有工程人才。” 图: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八届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疾控中心原主任高福 发言结束后,峰会现场举行了 杭州·余杭 Venture Lab 一体化科创培育平台启动仪式。浙江省委组织部人才办副主任王国强,杭州市委人才办副主任尹凡,杭州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邓峥, 以及其他省、市、区和未来科技城各级领导 与 DeepTech 联合创始人陈禺杉 共同为仪式揭幕, DeepTech 联合创始人兼 COO 张岚 对该平台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解读。首批入孵项目签约仪式也随后举行,涵盖了新一代纳米抗体筛选平台、AI 赋能代谢增强型免疫新疗法等多个归属不同领域的创业项目。该平台将以科学家为核心,聚焦五大产业生态圈,深度链接高校、科研院所、产业、政府、资本等关键角色,搭建适合服务余杭本地科研院所、企业、机构的科创培育平台。 图:杭州·余杭 Venture Lab 一体化科创培育平台启动仪式 值得一提的是,现场还举行了 人才创新项目协同培育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仪式上, 余杭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张立 代表余杭区政府, 丽水市委组织部部务会议成员、市委人才办专职副主任李斐和中共衢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公务员局局长林蕙 分别代表落地余杭的丽水、衢州“人才飞地”, DeepTech 联合创始人、络绎科学 CEO 李航 代表杭州·余杭 Venture Lab 一体化科创培育平台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2022 年,余杭区推进人才双向双创改革入选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二批省级试点。以本次合作签约为契机,余杭、衢州、丽水三地将深入推进人才“双向双创”新模式改革,着力构建要素流通纽带和资源转化通道,加速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的异地协同。 接下来, DeepTech 研究总监宋宁 为大家带来了 2023 年“十大突破性技术”解读,深入剖析了其中以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技术,并对当下科技发展与商业化趋势做了分析。 随后,峰会进入分享与对谈环节,结合今年评选出的突破性技术与当前科技热点分为五个板块进行,分别为“打开 AIGC 的‘黑匣子’”、“解码未来‘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新未来”、“探索生命的意义”以及“跨界圆桌派—科技与人文”。 在 “打开 AIGC 的‘黑匣子’” 板块中,业界专家在 之江实验室智能计算平台研究中心高级工程专家潘鹏凯 的主持下, HiDream.ai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加拿大工程院外籍院士梅涛,IDEA 研究院讲席科学家张家兴,与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段楠 围绕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大模型等技术,深入探讨了 AIGC 发展现状、现有和未来的能力边界、大模型开源、创新创业机遇等问题,并在最后对未来十年的发展做了各自的预测。潘鹏凯表示,AIGC 发展得太快了,可解释性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而十年以后,人类要么永生了,要么被灭亡了。 他希望我们都能永生。 图:“打开AIGC的‘黑匣子’”圆桌对谈 接下来的 “解码未来‘芯’世界” 板块,芯片领域的两位科技创业者分别分享了该领域的最新成果和他们的前瞻性见解。其中, SynSense 时识科技创始人兼 CEO 乔宁 介绍了类脑计算的产业发展状况和应用,以及时识科技作为一家类脑芯片公司的发展历程和产品应用情况。他表示,类脑计算是第三人工智能,能在计算性能、速度和功耗层面带来提升,将在未来十年成为重要技术发展方向之一。 图:SynSense 时识科技创始人兼 CEO 乔宁 驭光科技董事长兼 CEO 田克汉 则介绍了驭光科技及其专注的微纳光学。他表示公司目前主要是做 AR、VR、元宇宙等领域的衍射光波导,以及手机中的零部件,并介绍了制造过程和一些代表性产品,如 AR HUD、DOE、衍射光波导、3D 传感器等。 图:驭光科技董事长兼 CEO 田克汉 “可持续发展的新未来” 板块聚焦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议题,来自学界的重要嘉宾为大家带来了相关的主题分享。其中, 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授、翌曦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上海市高温超导材料与系统工程技术中心主任金之俭 介绍了可控核聚变以及高温超导材料的应用,强调了高温超导材料的优势,并讲述了上海交大超导团队在超导材料、技术缆线和强场磁体方面的经验,以及翌曦科技在聚变强场磁体应用方面的研发成果与目标。 图: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授、翌曦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上海市高温超导材料与系统工程技术中心主任金之俭 清华大学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江奔奔 则介绍了如何利用 AI 技术加速新能源电池研发,包括优化电池设计、减少测试实验时间和研究电动汽车储能与电网之间的互动机制。他表示,由于需求侧的不断发展,下一代超高性能电池势必要加速出现,他希望利用 AI 机器学习技术加快研发与应用的进程。 图:清华大学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江奔奔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自强 首先回顾了电动汽车和锂电池的发展历程,探讨了电池技术的未来发展和多元互补的关系,并表示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将支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图: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自强 随后的 “探索生命的意义” 板块上,来自生物医药、合成生物学等前沿领域的创业者就他们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精彩的分享。其中, Galixir 星药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成涛 探讨了人工智能在药物研发中的前沿应用,以及如何利用算法突破算力瓶颈,用 AI 技术做到原本用更大的算力也做不到的事情。他对 AI 制药的未来非常乐观,相信更多的 AI 进入新药研发,将能持续推动降本增效,并解决原先无法解决的疾病与临床问题。 图:Galixir 星药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成涛 聚维元创创始人兼 CEO 张天元 则介绍了生物合成相比传统化工生产方式的巨大优势和广阔应用前景,以及他们的研究团队在秸秆转化为高价值生物合成品方面取得的突出进展和成果,并阐述了团队的未来方向和计划。他指出,生物合成可以有效降低化工方法的能耗和污染,解决产业的绿色转型问题。 图:聚维元创创始人兼 CEO 张天元 峰会的最后一个板块为 “跨界圆桌派—科技与人文” 圆桌对谈,由 DeepTech 联合创始人兼 COO 张岚 担任主持人。 宸境科技联合创始人漆子超,必爱智能联合创始人兼 CEO 李晓涛,领航新界创始合伙人张乐,西湖大学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兰, 和 霍德生物医学副总裁张淑宁 五位背景、领域迥异的嘉宾坐在一起,围绕科技与人文的交融和碰撞,探讨了跨界合作、科技伦理、公众科普传播,以及备受关注的科技领域女性问题。圆桌最后,嘉宾也纷纷说出了自己对未来三到五年的畅想。 图: “跨界圆桌派—科技与人文”圆桌对谈 2023《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十大突破性技术”主题峰会在充满真知灼见的思考与碰撞中圆满落幕。与会嘉宾就全球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前沿技术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为推动中国式自主创新乃至全球科技发展带来了宝贵的见解和指导。未来,科技将继续引领人类社会的进步,为全球各行业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
智能设备 2023-05-14 11:22:19 -
维基百科:ChatGPTorNot?这是一个问题
维基百科胜在知识结构清晰,ChatGPT 长于具体问题,双方未必不可调和。作者 | Moonshot编辑| 靖宇22年前,2001年初,维基百科 Wikipedia 横空出世,在其后的互联网时代,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平台。但在刚开始,人们对维基「人人可编辑」的组织形式产生过质疑。甚至有电视主持人讽刺其为「wikiality」,即如果在维基百科上编造条目,只要有足够多的人同意,它就会成为现实。后来,随着《自然》(Nature)杂志的调查研究,发现维基百科准确度接近大英百科全书,Google 开始把维基百科放到搜索结果的首项,维基社区和内容贡献者也持续壮大,维基百科用了很多年时间终于取得了公众的信任。诞生之初遭到质疑,越来越多人参与去完善,而后平反收到大众认可,继而成为日常的工具,这一过程,仅诞生半年的 ChatGPT 正在经历,不仅于此,它还成为了维基百科的挑战者。不久前,维基媒体基金会召开2023-2024年度计划的电话会议,会议中提及了35次 AI,讨论的主题也是围绕 ChatGPT 带来的挑战。但维基百科所担心的挑战,并不是被 ChatGPT 取代。而是更深刻地考验:未来的维基百科,会由 ChatGPT 来撰写吗?01维基百科的内容哪里来的?要想知道 ChatGPT 能否撰写维基百科,得先知道维基百科目前内容来源于哪里。维基百科主要是由来自互联网上的志愿者共同合作编写而成,任何使用网络进入维基百科的用户都可以编写和修改里面的文章。它是互联网上一个极大的自由内容、公开编辑、多语言的网络百科全书协作计划。截至2021年初,所有语种的维基百科条目数量达5500万条,如何确保内容上的准确,全靠维基社群志愿者们的筛查。在 ChatGPT 出现前,维基百科已经长期在用 AI 去减少一些人力成本。应用最多的就是把现有条目直接机器翻译,再由人工编辑校对。2016年时,资深科学家 Aaron Halfaker 开发了一套开源机器学习算法,可以自动识别维基百科里那些恶意破坏条目和编辑假消息的行为;2020年,MIT 的研究人员也为维基百科推出过基于 AI 的修改功能,可以精确定位维基百科句子中的特定信息,并自动替换为类似于人类编辑的语言。Wikipedia 关于 ChatGPT 的页面|Wikipedia以及如维基社群所述,人工智能非常擅长总结把一篇很长的技术类条目,总结成儿童都能理解的版本,让 AI 去生成儿童版的维基百科效果很好。翻译、检查、概括简化已有内容,维基百科一直以来对 AI 的应用仅限于此,直到大型语言模型 ChatGPT 的出现。目前仍以文字方式交互为主的 ChatGPT,除了回答用户直接的提问以外,还可以用于甚为复杂的语言工作,包括自动生成文本、自动问答、自动摘要等等。ChatGPT 可以写出相似真人的文章,并在许多知识领域给出详细和清晰的回答。哪怕 ChatGPT 生成内容的事实准确度还需要人工去二次查阅,但这时维基百科面临的问题已经很明显了:志愿者能否用 ChatGPT 来撰写维基百科条目?02能不能和想不想纽约市维基媒体分会的老维基人 Richard Knipel 就用 ChatGPT 在维基百科上起草了一个名为「艺术作品标题」的新条目,Knipel 表示,ChatGPT 给出的版本一般但语法正确,定义了艺术作品标题的概念,给出了从古至今的例子。他在草稿基础上只做了轻微修改。但另一位编辑在条目上标注,将会进行大量修改并完善。如今,我们再点进这一条目,会发现它增加了大量内容和理论索引,还梳理出了目录,给出了图片案例。像 Knipel 这样的维基人认为,ChatGPT 可以作为生成维基百科条目草稿、骨架的工具,在此基础上,人工再验证内容,编辑和充实条目。但另一派维基人则认为,在维基百科条目的创作里 ChatGPT 应该完全被禁用。一位维基百科编辑就表示「我们应该强烈呼吁不使用 AI 工具来生成条目草稿,即使这些条目随后会被人工审阅。ChatGPT 太擅长引入那些看起来很有道理的谎言。」ChatGPT 起草,人工简单编辑的版本|Wikipedia人工大量干预后产生的版本|Wikipedia但另一派也反驳这种说法,就像 Knipel 认为,修改并丰富不完善的信息,这就是维基百科在实践中一直运作的方式。ChatGPT 将继续存在并飞速发展,利用它同时强调人工干预的必要性怎么就不行呢?把 ChatGPT 上来就视作洪水猛兽实在有些偏颇。但在想不想之前,我们先看看能不能。ChatGPT 还够不够格直接编写维基百科呢?3月30日时,维基百科创始人 Jimmy Wales 在接受 Evening Standard 采访时讨论了这个议题。Wales 认为,让 ChatGPT 能独立写一个完整的维基条目,目前还有一段距离,但距离多远就难说了。「业内把这种情况称为 hallucinating(幻觉)——我称之为编瞎话。」(One of the issues with the existing ChatGPT is what they call in the field 『hallucinating』—I call it lying.)「ChatGPT 有一种凭空捏造的倾向,这对维基百科来说真的不太行。」Wales 在采访里说道。实践中也是如此,你在维基百科上搜一个词,维基百科可能会反馈「该条目不存在」,但你问 ChatGPT,它可能会给你生成一段没由头的假消息。ChatGPT 会「说瞎话」,这种事已经不新鲜了。但 ChatGPT 诞生仅半年,它的自我迭代能力已经令人咋舌,让 ChatGPT「句句吐真言」,似乎只是时间问题,那维基百科现在担忧的是什么呢?03人力有限,算力「无限」维基百科团队并没有那么担心内容到底来源于人类还是 AI,它担心的是内容质量是否过关。在维基媒体基金会在电话会议总结报告里,「挑战」被放到了开篇,其中最大比重的部分,也是维基百科团队最大的担忧在于:维基百科涌入大量 AI 生成的内容,把真正高质量的、正确的信息给淹没了。「Wiki 项目有大量高质量的、可靠的,结构化的、分类好的内容。这就是我们带给世界的价值。最让我害怕的不是人们使用 GPT 之类的大语言模型来获取知识,而是需要巡查的 AI 生成的内容会爆炸式增长。」对高质量内容来说,创作比消费的时间成本高很多,就像一篇较为完整的维基条目,需要许多人参与撰写,花许多时间,走过很多流程后完成,对读者来说几分钟就阅读完了。像维基百科这种平台,为了保证内容质量,还需要专业人士核查一条条目中每个信息、数据、引用是否来源准确,筛查和编辑的成本同样很高。因此 AI 生成内容越多,人工核查的时间也更长。而且哪怕 ChatGPT 给出了正确的结论,但它并不会直接给出结论的论据来源何处,人工还需要再找到论据。到最后,修正可能比撰写耗时更长。Wikipedia 的条目下会有很多延展阅读链接|Wikipedia目前维基百科志愿者们已经发现了许多 ChatGPT 自动生成内容上的问题。比如 ChatGPT 很容易太笼统地概括定义,导致表意不明。还有 ChatGPT 遣词造句过于肯定,不够匹配维基百科想呈现的客观中性的文字风格。最重要的是信源难以查询,维基百科的可信度和扩展阅读性,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条目底下丰富的信息参考来源,但 ChatGPT 不会主动提供参考,甚至会凭空捏造。担任了20年维基百科志愿编辑的 Andrew Lih 在用 ChatGPT 起草新条目时就发现,ChatGPT 概述定义做得很不错,但它所提供的消息来源于《福布斯》、《卫报》、《今日心理学》,但 Lih 仔细查阅后发现,这些信源文章并不存在,甚至 ChatGPT 给出的 URL 都是自动生成找不到页面的假链接。综上,维基百科团队直接表示,AI 生成内容的速度和效率,可能会超出项目的运行能力。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维基百科团队会担心的点,比如如今的维基百科贡献者里,使用英语的白人男性依旧是主体,维基内容已带有语言和内容偏见,ChatGPT 靠吸纳互联网信息为养料的 AI 机器,生成出的内容会进一步放大偏见。Wikipedia 联合创始人 Jimmy Wales 在接受 Standard 采访时谈及 AI 参与撰写维基的问题|Standard...
智能设备 2023-05-14 11: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