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手机市场:极窄边框之争与“无边框”手机的未来
2024年手机市场:极窄边框之争与“无边框”手机的未来过去一年,手机厂商集体回归直屏设计,vivo X200、OPPO Find X8、荣耀 Magic 7 等旗舰机型纷纷抛弃曲面屏,转而采用直面屏。这一屏幕形态的转变,也引领了另一场关于“窄边框”的竞争
过去一年,手机厂商集体回归直屏设计,vivo X200、OPPO Find X8、荣耀 Magic 7 等旗舰机型纷纷抛弃曲面屏,转而采用直面屏。这一屏幕形态的转变,也引领了另一场关于“窄边框”的竞争。2024 年 9 月,苹果 iPhone 16 Pro 正式发布,凭借全新封装技术,其边框最窄处仅 1.44mm,创下 iPhone Pro 系列最窄边框纪录。仅仅一个月后,OPPO Find X8 以 1.45mm 的极窄边框紧随其后,几乎与 iPhone 16 Pro 打成平手。然而,十余天之后,小米 15 再次刷新纪录,以 1.38mm 的窄边框成为 2024 年手机市场新的标杆。(图源:Apple)
手机厂商对极窄边框的探索仍在继续。据微博数码闲聊站爆料,目前已出现 2K+LIPO 窄边框方案,这将刷新高分辨率下的窄边框参数纪录。直面屏的回归使得窄边框成为影响视觉和手感的重要因素,而新技术的加持,则进一步推动了这场“卷”边框的竞争。那么,我们能在短期内看到“无边框”手机的出现吗?
新技术落地:比窄更窄的边框来了
屏幕封装技术是实现极窄边框的关键。简单来说,它是一种将驱动芯片、电路连接和显示模组紧密集成的制造工艺,直接影响着屏幕边框宽度和屏占比。对于用户而言,边框越窄,视觉冲击力越强。在直面屏成为主流趋势的背景下,极窄边框带来的出色握持感也成为用户追求的目标。然而,屏幕封装技术并非易事,它面临着诸多技术挑战。
首先是空间极限问题。在极窄边框设计中,驱动芯片、电路布线与显示面板的布局必须达到极致的精密程度,每一毫米的优化都异常困难。(图源:小米)
在功能手机和早期智能手机时代,COG 封装技术占据主流地位。其优势在于技术成熟、精度要求不高,直接在屏幕玻璃基板上封装驱动芯片,成本也相对较低。而到了 iPhone X 时代,苹果引入了 COP 封装技术。这项技术与柔性 OLED 面板的弯曲特性相结合,能够进一步缩窄屏幕边框,尤其在下边框,这也是 iPhone 能够保持四边等宽的重要原因。
在 iPhone 16 Pro 上,苹果首次在手机产品线上应用了 LIPO 封装技术。LIPO 技术通过优化显示驱动芯片和电路布局,将屏幕边框宽度压缩到极致,甚至接近实现物理或视觉上的“四边等窄”。(图源:Apple)
传统的 COG 和 COF 封装技术通常将驱动芯片放置在屏幕边缘,需要额外空间容纳芯片和信号布线。而 LIPO 技术则通过将芯片进一步折叠或隐藏在屏幕后部,减少了对边框空间的占用,从而为屏幕边框的收缩留出足够的空间,实现极致的窄边框。此外,LIPO 采用了更高密度的连接设计,显著减少了信号传输通道的数量和长度,缩小了边框宽度,同时保证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高速性。这意味着 LIPO 封装技术不仅能使边框变窄,还能避免丢失触控信号或减弱传输速度的情况,即使在游戏、快速滑动等高灵敏触控场景下也能保持稳定性。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率先采用 LIPO 封装技术的旗舰机型,如 iPhone 16 Pro、小米 15、OPPO Find X8 和荣耀 Magic 7,几乎都没有采用 2K 分辨率的显示面板。高像素面板对封装技术的精度要求更高,例如边缘像素排列不均匀可能导致显示亮度或颜色偏差、信号传输稳定性不足,影响边缘显示效果。(图源:小米)
因此,在 LIPO 封装技术逐渐应用于旗舰机型的背景下,下一步的关键在于拓展其在高像素面板和大屏面板上的应用,例如数码闲聊站提到的 2K 分辨率 6.8X 英寸显示屏,这或许将成为未来影像旗舰的标配。“无边框”手机,或许真的离我们不远了。
“无边框”手机:梦想与现实的距离
早在 2015 年,努比亚 Z9 就实现了视觉上的“无边框”,但由于 LCD 材质不可弯折的特性,即使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边框控制技术和独特的光学折射设计,也无法完全避免极窄边框带来的问题。次年,小米 MIX 的出现,首次实现了三面无边框效果,标志着智能手机正式进入全面屏时代。
为何手机厂商如此执着于追求极致的窄边框效果呢?
首先,极窄边框能显著提升屏占比,带来更强的视觉沉浸感。例如,小米初代 MIX 的屏占比为 91%,而十年后的小米 15 则达到了 94%。虽然进步看似只有 3%,但视觉效果已不可同日而语。在消费者眼中,高屏占比代表着更现代化、更高级的产品形象。
其次,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极窄边框已成为高端机型的标志之一。随着智能手机市场逐渐饱和,消费者对手机外观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边框宽度成为衡量设计水平的重要指标。为了在旗舰机型中实现差异化竞争,各大厂商纷纷投入大量资源研发更先进的封装技术,力求在视觉效果上超越对手。(图源:OPPO)
小米为了实现小米 15 令人惊叹的窄边框,不仅使用了成本较高的 LIPO 封装技术,还专门定制了全新的封装材料,甚至应用 AI 技术定制封装参数,最终才实现了 1.38mm 的极窄边框。
未来,手机边框越来越窄将成为必然趋势,但这是否意味着科幻电影中“无边框”手机的设计将成为现实呢?实际上,如果暂不考虑使用和耐用性问题,“无边框”手机并非遥不可及。例如,小米 15、OPPO Find X8、iPhone 16 Pro 等采用 LIPO 封装技术的机型,只要在封装材料上进行优化,就能实现更窄的边框,甚至只留下屏幕本身。
“无边框”手机普及的拦路虎
然而,目前而言,完全无边框手机并非仅仅依靠封装技术就能实现的。显示模组仍然需要驱动芯片和排线支撑,即使柔性基板可以部分隐藏这些组件,物理边界的客观存在依然无法避免。此外,边框在当前手机设计中不仅具有视觉作用,还承担着保护屏幕的职责。没有边框的屏幕在跌落时更容易受损,耐用性问题成为必须克服的现实挑战。
即使这些技术难题得以解决,量产化和成本问题仍然是巨大的障碍。目前,能够实现极窄边框设计的封装技术主要集中在旗舰机型上,高分辨率屏幕也基本没有采用 LIPO 封装技术,这些都是需要改进的问题。(图源:Apple)
话虽如此,无边框手机在视觉上的震撼效果毋庸置疑,但消费者对这一设计的实际需求如何呢?在高端机型中,极窄边框已成为品牌展示技术实力的核心竞争点。然而,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边框的存在并非总是负担。适度的边框宽度可以减少误触,同时提升耐用性。尤其是在当下手机厂商都在追求耐摔、耐用、极致的防水和抗刮擦的情况下,相信大多数消费者不会为了那 0.X 毫米的窄边框而牺牲防护性,除非出现两全其美的方案。
在直面屏回归的浪潮下,手机厂商在提升视觉效果方面,很难探索极窄边框之外的方案。毕竟,直面屏与曲面屏不同,几乎无法通过光学手段制造视觉差,形成视觉上的“无边框”手机。但随着封装技术的不断提升和新封装材料的应用,“无边框”手机终将与我们见面。我们相信,这一天不会太遥远。
标签: 手机 2024年 市场 极窄 边框 之争 无边框 未来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