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军否认进行“AI无人机杀死人类操控员”测试,当事人收回言论
来源:环球网【环球网报道】事件反转?据英国《卫报》等多家外媒6月2日消息,对于此前媒体报道称“美军人工智能(AI)无人机模拟测试杀死人类操控员”,美国空军1日晚进行否认,称没有进行过这样的测试。另外,此前披露该消息的美空军人工智能测试和行动计划主管官员塔克·汉密尔顿也发声,称其“说错了”,收回相关言论...
智能设备 2023-06-03 11:36:50 -
GPT-4变笨引爆舆论!文本代码质量都下降,OpenAI刚刚回应了质疑
梦晨 克雷西 发自 凹非寺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大模型天花板GPT-4,它是不是……变笨了?先是少数用户提出质疑,随后大量网友表示自己也注意到了,还贴出不少证据。有人反馈,把GPT-4的3小时25条对话额度一口气用完了,都没解决自己的代码问题。无奈切换到GPT-3.5,反倒解决了。总结下大家的反馈,最主要的几种表现有:以前GPT-4能写对的代码,现在满是Bug回答问题的深度和分析变少了响应速度比以前快了这就引起不少人怀疑,OpenAI是不是为了节省成本,开始偷工减料?两个月前GPT-4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写作助手,几周前它开始变得平庸。我怀疑他们削减了算力或者把它变得没那么智能。这就不免让人想起微软新必应“出道即巅峰”,后来惨遭“前额叶切除手术”能力变差的事情……网友们相互交流自己的遭遇后,“几周之前开始变差”,成了大家的共识。一场舆论风暴同时在Hacker News、Reddit和Twitter等技术社区形成。这下官方也坐不住了。OpenAI开发者推广大使Logan Kilpatrick,出面回复了一位网友的质疑:API 不会在没有我们通知您的情况下更改。那里的模型处于静止状态。不放心的网友继续追问确认“就是说GPT-4自从3月14日发布以来都是静态的对吧?”,也得到了Logan的肯定回答。“我注意到对于某些提示词表现不一致,只是由于大模型本身的不稳定性吗?”,也得到了“Yes”的回复。但是截至目前,针对网页版GPT-4是否被降级过的两条追问都没有得到回答,并且Logan在这段时间有发布别的内容。那么事情究竟如何,不如自己上手测试一波。对于网友普遍提到GPT-4写代码水平变差,我们做了个简单实验。实测GPT-4“炼丹”本领下降了吗?3月底,我们曾实验过让GPT-4“炼丹”,用Python写一个多层感知机来实现异或门。△ShareGPT截图,界面稍有不同让GPT-4改用numpy不用框架后,第一次给出的结果不对。在修改两次代码后,运行得到了正确结果。第一次修改隐藏神经元数量,第二次把激活函数从sigmoid修改成tanh。6月2日,我们再次尝试让GPT-4完成这个任务,但换成了中文提示词。这回GPT-4第一次就没有使用框架,但给的代码仍然不对。后续只修改一次就得到正确结果,而且换成了力大砖飞的思路,直接增加训练epoch数和学习率。回答的文字部分质量也未观察到明显下降,但响应速度感觉确实有变快。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只进行了这一个实验,且由于AI本身的随机性,也并不能否定网友的观察。最早4月19日就有人反馈我们在OpenAI官方Discord频道中搜索,发现从4月下旬开始,就不时有零星用户反馈GPT-4变差了。但这些反馈并未引发大范围讨论,也没有得到官方正式回应。5月31日,Hacker News和Twitter同天开始大量有网友讨论这个问题,成为整个事件的关键节点。HackerNews一位网友指出,在GPT-4的头像还是黑色的时候更强,现在紫色头像版在修改代码时会丢掉几行。在Twitter上较早提出这个问题的,是HyperWrite(一款基于GPT API开发的写作工具)的CEO,Matt Shumer。但这条推文却引发了许多网友的共鸣,OpenAI员工回复的推文也正是针对这条。不过这些回应并没让大家满意,反而讨论的范围越来越大。比如Reddit上一篇帖子提到,原来能回答代码问题的GPT-4,现在连哪些是代码哪些是问题都分不出来了。在其他网友的追问下,帖子作者对问题出现的过程进行了概述,还附上了和GPT的聊天记录。对于OpenAI声称模型从三月就没有改动过,公开层面确实没有相关记录。ChatGPT的更新日志中,分别在1月9日、1月30日、2月13日提到了对模型本身的更新,涉及改进事实准确性和数学能力等。但自从3月14日GPT-4发布之后就没提到模型更新了,只有网页APP功能调整和添加联网模式、插件模式、苹果APP等方面的变化。假设真如OpenAI所说,GPT-4模型本身的能力没有变化,那么这么多人都感觉它表现变差是怎么回事呢?很多人也给出了自己的猜想。第一种可能的原因是心理作用。Keras创始人François Chollet就表示,不是GPT的表现变差,而是大家度过了最初的惊喜期,对它的期待变高了。Hacker News上也有网友持相同观点,并补充到人们的关注点发生了改变,对GPT失误的敏感度更高了。抛开人们心理感受的差异,也有人怀疑API版本和网页版本不一定一致,但没什么实据。还有一种猜测是在启用插件的情况下,插件的额外提示词对要解决的问题来说可能算一种污染。△WebPilot插件中的额外提示词这位网友就表示,在他看来GPT表现变差正是从插件功能开始公测之后开始的。也有人向OpenAI员工询问是否模型本身没变,但推理参数是否有变化?量子位也曾偶然“拷问”出ChatGPT在iOS上的系统提示词与网页版并不一致。如果在手机端开启一个对话,它会知道自己在通过手机与你交互。会把回答控制在一到两句话,除非需要长的推理。不会使用表情包,除非你明确要求他使用。△不一定成功,大概率拒绝回答那么如果在网页版继续一个在iOS版开启的对话而没意识到,就可能观察到GPT-4回答变简单了。总之,GPT-4自发布以来到底有没有变笨,目前还是个未解之谜。但有一点可以确定:3月14日起大家上手玩到的GPT-4,从一开始就不如论文里的。与人类对齐让AI能力下降微软研究院发表的150多页刷屏论文《AGI的火花:GPT-4早期实验》中明确:他们早在GPT-4开发未完成时就得到了测试资格,并进行了长期测试。后来针对论文中很多惊艳例子,网友都不能成功用公开版GPT-4复现。目前学术界有个观点是,后来的RLHF训练虽然让GPT-4更与人类对齐——也就更听从人类指示和符合人类价值观——但也让它自身的推理等能力变差。论文作者之一、微软科学家张弋在中文播客节目《What’s Next|科技早知道》S7E11期中也提到:那个版本的模型,比现在外面大家都可以拿得到的GPT-4还要更强,强得非常非常多。举例来说,微软团队在论文中提到,他们每隔相同一段时间就让GPT-4使用LaTeX中的TikZ画一个独角兽来追踪GPT-4能力的变化。论文中展示的最后一个结果,画得已经相当完善。但论文一作Sebastien Bubeck后续在MIT发表演讲时透露了更多信息。后来当OpenAI开始关注安全问题的时候,后续版本在这个任务中变得越来越糟糕了。与人类对齐但并不降低AI自身能力上限的训练方法,也成了现在很多团队的研究方向,但还在起步阶段。除了专业研究团队之外,关心AI的网友们也在用自己的办法追踪着AI能力的变化。有人每天让GPT-4画一次独角兽,并在网站上公开记录。从4月12日开始,直到现在也还没看出来个独角兽的大致形态。当然网站作者表示,自己让GPT-4使用SVG格式画图,与论文中的TikZ格式不一样也有影响。并且4月画的与现在画的似乎只是一样差,也没看出来明显退步。最后来问问大家,你是GPT-4用户么?最近几周有感到GPT-4能力下降么?欢迎在评论区聊聊。Bubeck演讲:https://www...
智能设备 2023-06-03 10:09:46 -
“最聪明的10亿美元投资!”微软赚大了
比尔·盖茨变了。自从离开微软以后,盖茨一直以一个慈善家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他致力于用自己的财富对抗贫困、疾病和气候变化。于是人们渐渐淡忘,在遥远的80到90年代,盖茨实际上是一个暴躁的老板。 1998年3月3日,比尔·盖茨在国会山作证,来源:Joe Marquette/AP当时微软的员工会把盖茨描述成一个“脾气暴躁的恶霸”:喜欢在会议上骂人,在深夜给员工发邮件,痛骂其工作成果为“有史以来最愚蠢的代码”。更为“变态”的是,他甚至会在周末去公司的停车场,看看都有谁周末在公司加班——这是他在采访中承认的:我知道每个人的车牌,所以我可以看看停车场,看看他们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恶评在盖茨2008年离开微软后逐渐偃旗息鼓。虽然他仍然兼职着微软的技术顾问,但他的重心已经不在微软。这种情况在后来几年发生了改变。在微软现任CEO Satya Nadella的邀请下,盖茨重新“更多地”参与到了微软的事务中。平均每个季度,他会花费9个小时用于与微软员工开会,内容大部分围绕Microsoft Office,近年来又变成了人工智能。据参加会议的人说,有时员工会到盖茨位于华盛顿州柯克兰的一间优雅的木质私人办公室“朝圣”,有时则是盖茨亲自来到微软位于雷德蒙的总部。一位与盖茨见过几次面的前微软经理说:老人们要么害怕,要么耸耸肩。新人会对这个机会感到非常兴奋。但时间一长,人们发现,盖茨的脾气已经有所缓和(虽然还会出现强势,但已经是极少数情况)。当面对不能理解的事物,他不再言辞尖锐地讽刺或是否定。比如,他对于人工智能仍持有怀疑态度,但微软还是在2019年与OpenAI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向这家初创公司投资了10亿美元。据The Information采访知情人士,盖茨参与了微软有关与OpenAI建立合作的讨论,他“非常投入”地审视 OpenAI 的技术,并这家初创公司表示了一些怀疑:盖茨对其他环境下的自然语言理解表示怀疑,因为在过去的五年里,该领域几乎没有取得什么有意义的进展。当然,盖茨在微软的职位仅仅是一位顾问,所以有关投资和开发的决策并不属于他的职权范围。彼时,无论是盖茨本人、Nadella或是参与这一项目的微软员工可能都没有想到,这一次投资将在日后成为微软历史上、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史上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今年的微软开发者大会Build上,微软宣布将其几乎所有主打产品都嵌入Copilot,集成生成式AI功能,并与OpenAI一起打造ChatGPT插件生态。眼下,OpenAI似乎成为了微软在下一个十年的“核心竞争力”。将价值2.5万亿美元的微软未来押注于曾经只花了十亿美元投资的初创公司,这不可不谓一场“豪赌”。OpenAI: 非营利“梦碎”要追溯微软收购OpenAI,就得从这家初创企业的那个关键转变说起。听说过OpenAI的人大部分都知道,最初的OpenAI,是一家非营利机构。 OpenAI洛杉矶办公楼这也是OpenAI这一名字的由来:Open,即开源。2015年,OpenAI在成立的自我介绍中这样写道:我们的目标是以最有可能造福全人类的方式推进数字智能,不受产生财务回报需求的限制。由于我们的研究没有财务义务,我们可以更好地关注对人类的积极影响。发表以上宣言后,OpenAI在接下来的三年多时间里一直忠实地扮演非营利研究机构的角色,不断地向公众同步最新的研究结果。然后,突然间,到了2019年,OpenAI宣布架构改革,在原非营利机构OpenAI基础上,建立了一家营利性主体:OpenAI LP。 OpenAI CEO Sam Altman据OpenAI介绍,OpenAI LP是一家具有“盈利上限”的公司,对投资者的回报限制在100倍以内,由非营利实体(OpenAI Inc...
智能设备 2023-06-03 10:09:22 -
日本:敞开训练AI不用管版权,LeCun:机器学习天堂
西风 发自 凹非寺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大模型狂潮下,日本政府坐不住了。直接宣布:不会对训练AI所使用的数据实施版权保护。这也就意味着,训练AI可以使用任何数据。不管是非营利还是商业目的,不论是否是复制以外的行为,只要你能搞得到,你就可以用,甚至从非法网站获得的数据也可以用。连Yann LeCun看到消息后都发文表示:日本已经成为了机器学习的天堂。确实,不少日本学术界和商界人士那是敲锣打鼓。毕竟想要在全球大模型舞台上分得一杯羹,数据本就是一大关键要素。但这引起了动漫和艺术创作者的担忧。早在四个月前,日本参议院议员、职业漫画家赤松健在YouTube上发布了一个讲用AI进行图像生成的视频,就有提到过侵权问题,以及漫画师的担忧。在那时,就有日本画友认为:希望能开发出超越“Novel AI”的AI插图服务。当然,这个AI服务的训练数据集中不能使用未经授权的转载图片。但现在,对训练AI所使用的数据集的版权限制已放开。用无视版权的方式“弯道超车”其实,日本并不是第一次在版权保护上有所松懈。日本曾经因为过于严苛的版权保护,导致版权转让极为不便,需要遵循诸多条条框框,盗版问题也很严重。之后,日本在2019年修正了版权保护制度。即便如此,这次日本被爆在训练AI方面的大尺度政策,还是令人惊讶。Technomancers.ai报道称:似乎日本认为版权问题,尤其是与动漫和其它视觉媒体相关的版权问题,阻碍了该国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进展。作为回应,日本决定全力以赴,选择无版权的方式来保持竞争力。尽管日本目前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自1990年代以来,日本的经济增长一直缓慢。此时,若人工智能可以得到有效发展,就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将日本的GDP提高50%或者更多。对于日本来说,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前景。日本还试图把手伸向西方国家的数据库,这也是日本发展人工智能的关键。相较而言,日本的日语训练数据量明显少于西方可用的英语数据资源。日本拥有很受欢迎动漫等文化内容。在这点上,日本的立场似乎很明确:如果西方利用日本文化来训练AI,那么西方文化资源也应该可供日本训练AI。AI监管辩论还在继续TB级别的训练数据是维系大模型进化的一大核心要素。毕竟可用的高质量训练数据越多,AI 模型就越好。而关于大模型训练数据不透明等问题一直是大家讨论的热点。大模型的野蛮生长势必要带来人们对其安全合规的考量,侵权问题就是需要监管的问题之一。而此次日本这一举动也为监管辩论增添了转折。针对版权问题,美国版权局(USCO)在三月份也发布了新规。但并不是对版权进行保护,而是称:人工智能(AI)自动生成的作品不受版权法保护。因为,和人工参与创作的Photoshop作品不同,通过Midjourney、Stability AI、ChatGPT等平台生成的作品完全由AI自动完成,而且训练的数据是基于人类创作的作品,因此不受版权法保护。对此,你怎么看?参考链接:[1]https://technomancers...
智能设备 2023-06-03 10:08:55 -
AI席卷华尔街:对冲基金部署ChatGPT,银行展开“军备竞赛”
·华尔街正在探索以ChatGPT为主的最新流行工具,希望通过提供足量的金融信息,使机器达到合理地为期权定价、建立投资组合或分析公司新闻的能力水平。·在最热衷于AI的银行中,大约40%的空缺职位是与AI相关的招聘,如数据工程师、量化分析师以及治理岗位。包括亿万富翁投资者沃伦·巴菲特在内的许多人认为,热衷于采用复杂的AI系统是未来风险降临的先兆。人工智能革命正在金融界上演。对冲基金公司正在部署ChatGPT处理繁重工作,德意志银行使用人工智能(AI)扫描客户的投资组合,荷兰国际集团利用AI筛选潜在的违约方。摩根士丹利表示,正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中试验运用AI技术。与此同时,摩根大通正在广泛吸纳AI人才,提供的相关招聘职位多于任何竞争对手。“苦活、累活”都交给AI事实上,AI早已应用于华尔街的各项工作中,比如计算信贷风险的机器学习算法。而现阶段,华尔街正在探索以ChatGPT为主的最新流行工具,希望通过提供足量的金融信息,使机器达到合理地为期权定价、建立投资组合或分析公司新闻的能力水平。金融从业者需要处理大量财经文本数据,如新闻、报告、评级等,甚至更深层次的程序代码编写工作, AI正在逐步接手。据彭博社5月31日报道,一些对冲基金公司表示,生成式AI已被用于处理市场研究审查、基础代码编写与基金业绩总结等普通任务,这些曾经“折磨”华尔街初级员工的“苦活、累活”都将交由AI消化、完成。系统性量化对冲基金Campbell & Co的首席执行官凯文·科尔(Kevin Cole)透露,该公司的量化分析师们使用大语言模型总结内部研究报告。凯文表示,AI在补全代码、编辑、查错等方面的能力非常强大。不过,人类员工仍会进行干预。目前的生成式智能工具,尚没有达到能改变人类日常投资方法的地步。据彭博社6月1日报道,帮助高盛集团和荷兰国际集团等公司开展AI业务的公司Eigen Technologies表示,与去年同期相比,2023年第一季度来自银行的咨询增加了五倍。咨询企业Evident的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亚历山德拉·穆萨维扎德(Alexandra Mousavizadeh)表示,2022年11月ChatGPT的发布,“让每个人——董事会、首席执行官和银行的领导层——更加意识到这是一个改变游戏规则的因素”。她将这种情况描述为“人工智能军备竞赛”。德意志银行正在部署深度学习技术,以分析国际私人银行客户是否过度投资于某种特定资产,并为个人客户匹配合适的基金、债券或股票。在遵守法规的前提下,真人顾问会向顾客传递AI生成的建议。德意志国际私人银行数据解决方案全球负责人克里斯汀·安妮·布雷姆克(Kirsten-Anne Bremke)表示:“我非常喜欢这种将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结合起来的方式。”摩根大通出台了类似的计划。据知情人士透露,该公司今年5月为一项类似于ChatGPT的服务申请了专利,它可以帮助投资者选择特定的股票,目前该项目还处于初期阶段。法国巴黎银行正在使用聊天机器人回答客户问题,利用AI检测并预防欺诈和洗钱行为。法国兴业银行则利用AI的计算能力扫描资本市场中的潜在不当行为。今年4月,摩根士丹利表示,已经为一个模型申请了专利,该模型以侦测货币政策方向为目标,通过使用AI技术将美联储的信息划分为鹰派或鸽派。3月21日,华尔街投行高盛的首席信息官马可·阿让蒂(Marco Argenti)表示,内部开发人员已开始使用生成式AI进行编程。“现在这项技术还处于早期阶段。我们不会立即将所有重要工作都交由AI来完成,但当务之急是真正尝试并了解AI的潜力。”阿让蒂感叹道,“我从事技术工作已经将近40年,这是我见过的最大的颠覆之一——可能与互联网、应用程序、云计算相媲美。”风险与安全问题但这种风潮还是引发了对金融AI透明度和有效性的担忧。包括亿万富翁投资者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在内的许多人认为,热衷于采用复杂的AI系统是未来风险降临的先兆。银行家负有不根据不可靠信息进行交易的受托责任。纽约Friedman Kaplan Seiler Adelman & Robbins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安妮·博蒙特(Anne Beaumont)表示,随着AI应用的扩大,这是一个问题。“当你在不知道问题是什么的情况下使用了AI回答时,你如何向投资者和监管机构证明你已经履行了职责?”今年4月,韩国三星电子被曝发生了3起员工使用ChatGPT导致机密数据外泄的事件。该公司员工将公司系统程序代码上传至ChatGPT,要求AI帮助修复错误和改善程序代码,并将会议记录输入至ChatGPT,指示AI帮忙做重点整理,导致工厂性能、产量等机密数据变成GPT模型训练数据的一部分。博通咨询研究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曾指出,金融从业者使用ChatGPT,即使用户是无意识的,也很有可能造成个人信息和数据的泄露。除此以外,无论是GPT-4,还是其他大型语言模型,均存在AI“幻觉(Hallucination)”问题,偶尔会无中生有、捏造信息。假如分析师使用ChatGPT来生成研究报告,内容看似相当可信,但如果报告中发出了虚假信息,错误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利空或利多消息,将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此外,AI模型直接从互联网抓取信息训练数据,有可能夹杂了某些版权作品。对银行或提供财经信息的通讯社而言,此举有侵权之嫌,可能会损害公司声誉。“金融行业是一个严监管的行业,对于个人信息和相关的商业数据特别敏感。”王蓬博说,金融机构使用ChatGPT类产品,要先进行可控范围的评估,做好预防措施。咨询公司麦肯锡的合伙人卡罗·乔瓦尼(Carlo Giovine)表示,在与银行和保险公司合作时,他们会重新设计风险框架,以应对知识产权方面的考虑、不确定的监管环境以及AI“幻觉”等风险。Campbell & Co的科尔表示,公司内部正在试验使用一套开源模型,虽然处理能力不及ChatGPT,但胜在整套系统能够在本地部署、本地运行。科尔称:“我们必须非常小心此类工具带来的泄露风险。”开发和运行成本高近年来,银行业对于利用技术获取优势并不陌生,纷纷招募数据科学家、机器学习专家甚至天体物理学家。如今,这些投资正开始取得成果。美国银行首席执行官布莱恩·莫伊尼汉(Brian Moynihan)4月表示,AI可能带来“极大的好处”,有助于减少员工数量,但同时也要谨慎行事。巴克莱银行在金融AI领域仍处于“认真研究”阶段。首席执行官文卡塔克里什南(C.S...
智能设备 2023-06-03 10:08:50 -
英伟达CFO抛售股权:或预示股价被高估“木头姐”称定价超前
雷递网 乐天 6月2日在英伟达市值一度破万亿美元之际,英伟达EVP、CFO Kress Colette于美国时间2023年5月30日持续出售公司股权。Kress Colette一共出售6124股英伟达股权,减持均价在400.254美元到417...
智能设备 2023-06-02 11:23:59 -
哔哩哔哩这下真成“小破站”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二投资家,头图来自:视觉中国儿童节当天,哔哩哔哩交出一份与过去数年画风完全不一样的开年报。数据显示,B站Q1收入为51亿元,增长仅0.3%;净亏损则大幅收窄72%至6...
智能设备 2023-06-02 11:23:56 -
苹果直播首秀:低估了果粉智商,侮辱了直播带货
5月31日晚间8点,618正式拉开帷幕,各大品牌、头部主播陆续推出专场直播,战意渐浓。在直播大军中,有一个令人关注的新面孔:苹果。向来高傲的苹果,对今年的618投入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不仅亲自下场开播,还首次以官方直降的形式参与大促活动。再联想到此前的砍单、库存上升、份额下滑等不利信息,苹果俨然把焦虑两个字刻在了自己脑门上。不过直播、官降这些招式小米、OPPO等手机厂商早已轻车熟路,姗姗来迟的苹果未必能做得比它们更好。从首播数据来看,“果粉”的反应也没有预期那么热烈。手机市场持续衰落,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包括苹果。直播首秀遇冷,库克还有什么新招数拯救刺激销量吗?苹果低调开播,“果粉”满屏求券苹果首场直播在31日晚7点准时开始,开播前5分钟点赞数飙升至超8万可以说是难得的亮点。然而,由于直播时间短、前期宣传也不够到位,整场直播的热度相当有限。官方数据显示,苹果直播时长约1小时,观看人数只有128万。据统计,本场直播引导销售额有望破亿。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其他品牌618首日成绩:小米全渠道支付金额突破41亿元大幅领先,当然这是包含AIoT、家电产品的成绩;荣耀Magic Vs成为京东、天猫两大平台折叠屏单品销量冠军,4000元价位以上的手机销量同比暴涨211%;OPPO Reno 10系列开售10分钟全网销售额便宣告破亿……和这些618老玩家相比,苹果的破亿销售额怕是有点拿不出手。而在销售额之外,社交平台的讨论热度更令人唏嘘。“苹果居然直播了?还真没留意……”面对价值研究所抛过去的问题,从iPhone 6开始入坑、做了近10年果粉的赫曼感到一丝迷惑。和赫曼一样对苹果下场开播后知后觉的“果粉”还有很多,在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苹果直播也没有收获多少关注。一些关注了直播的数码博主发文复盘时,评论区也挤满了带着满脸问号的网友,只有零星几人冒出“在哪直播?去看看热闹去”的留言,其余大部分网友只不过借此机会吐槽苹果。苹果的直播首秀或许说不上一败涂地,但肯定不算大获成功,平庸或许是最恰当形容词。(图片来自微博)抛开场观、点赞这些数据不谈,仔细复盘苹果整场直播,槽点确实不少。其中被提及最多的是三点:以录播代替直播、主播以功能讲解为主没有直接卖货、没有发放优惠券。以录播取代直播,可能和苹果缺少专业主播,四位赶鸭子上架的内部员工难挑大梁的有一定关系。从录播视频来看,四个主播对苹果产品的功能、亮点还算熟悉,介绍Apple Watch的运动、睡眠功能时较为流畅,当然也不排除多次排练和剪辑的原因。不过采取录播形式,就意味着苹果放弃了直播电商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互动。价值研究所观察到,直播间多次出现用户提问、主播无回应的现象,这才令人坚信苹果是用录播代替直播。而用户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不直接卖货、不发优惠券。显然,这两个槽点更令人无法接受。直播间里虽然挂着24款苹果产品的链接,但详情页显示的是本次618活动的分期免息、官降和平台跨店满减优惠信息,并没有直播间直接派发的优惠券。在更多时间里,整个屏幕都被一个“券”字霸占,前来围观的“果粉”用行动表达着自己的不满和质疑。当然,除了这几个主要槽点外苹果在一些细节上也做得不够理想,明显看得出缺乏经验。比如有网友抱怨,开播前客服一问三不知,对优惠券发放、直播时长等基本信息都没法给出准确答复。(图片来自苹果天猫直播间)看到这,“果粉”们不禁要问一句:苹果真的为直播做好准备了吗?到底是苹果不懂直播,还是手机数码产品本就不适合直播?要想在直播间闯出一番名堂,苹果必须弄清楚这几个问题。讨好消费者,苹果真的做好准备了吗?虽然事先没有关注,但对于苹果开播这件事老“果粉”赫曼并不意外。赫曼表示,关注苹果动态的“果粉”都能感受到,“最近几个月苹果没有以往那么傲娇了,之前还听说要在618搞官降。”赫曼的直观感受没有错,进入2023年之后苹果确实频繁和降价联系到一起,这种情况在以往鲜少出现。今年2月,苹果授权经销商SUNPIE一份内部文件遭到曝光,当中写明去年秋季发布会上市的iPhone 14和iPhone 14 Pro Max全系所有版本售价均下调700元,活动时间为2月5日至4月1日,覆盖所有授权门店。针对此事,苹果官方并未作出回应,直营店价格也并未发生变动。但作为苹果在中国大陆地区的主要授权经销商之一,SUNPIE降价必然是经过苹果官方授权。在线上渠道方面,京东也早早跟进降价活动。今年2月5日-2月8日期间,用户通过领券抵扣可以以最低7199元、8199元的价格买到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随着618临近,苹果官方也坐不住了——5月29日,苹果官方宣布第一次以官降形式参与天猫618大促。其中,官方旗舰店的iPhone 11、iPhoneXR等产品全部支持跨店满减、150元会场券等折扣活动,最高直降1830元。根据官方公告,4月新发布的iPhone SE也将参与今年618大促,官方直降200元,并支持12期免息分期。淘宝方面也积极配合宣传,并打出“全球官网最低价”的口号。从预售数据来看,官降的效果也确实不错。5月25日天猫开启618预售,iPhone销量同比增长超170%,其中近六成订单来自三线及以下下沉市场,降价的确释放了小镇青年的购买欲。有大力度降价做预热,苹果下场开播也在情理之中。价值研究所则认为,从首播的宣发力度、时长等角度看,苹果只是想本场直播当做一次试验,并没有投入足够的资源和精力。对苹果来说,直播或许只是一次和消费者拉近距离的机会,并没有对销量觊觎太高期望。值得一提的是,在苹果之外,小米、OPPO等手机厂商也曾尝试自播,效果也是参差不齐。OPPO进驻了抖音、快手两大平台,并打造了“8.8 O粉节”,也多次参与快手超级品牌日等活动。不过成绩最突出的,还是最早布局直播的小米。小米早在2020年就在快手开设了官方直播间,是首个进驻快手的手机厂商。在巅峰时期,小米单场直播GMV达到2...
智能设备 2023-06-02 11:23:48 -
苹果AppleWatch新专利:背面配摄像头,可拍照生成虚拟头像
IT之家 6 月 2 日消息,根据美国商标和专利局(USPTO)公示的清单,苹果公司近日获得了一项关于 Apple Watch 的技术专利。专利描述了一个奇怪的应用场景 ,苹果计划在 Apple Watch 背面配备摄像头,允许佩戴者拍摄 Face ID 图像,并生成可在 Apple Watch、苹果 AR / VR 头显中使用的 2D / 3D 虚拟头像...
智能设备 2023-06-02 11:23:45 -
AI假造五角大楼爆炸图片致股市波动,推特开启众包事实核查
·该功能将允许用户在推特的照片和视频旁添加笔记,并为具有误导性质的内容添加上下文和与该图像相关的信息。·社区笔记将跟随图片出现...
智能设备 2023-06-02 11:23:44 -
日本拟要求苹果开放第三方应用商店、并禁止谷歌偏袒自家服务
IT之家 6 月 2 日消息,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日本政府已经决定对大型 IT 公司的运营服务引入新的法规,并根据日本的立法审议条例,争取最早明年向国会提交议案。新规将要求苹果对 iOS 开放第三方应用商店,同时也禁止谷歌在搜索结果中偏袒自己的服务...
智能设备 2023-06-02 11:23:43 -
苹果WWDC23即将召开,Meta抢先发布新款VR头戴式装置
《华尔街日报》6月2日消息,Meta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发布了该公司最新版的虚拟现实头戴式装置Meta Quest 3。产品采用高通新芯片,装置本身比前一代薄了40%,显示屏和分辨率也有所提升...
智能设备 2023-06-02 11:2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