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本页面生成投资人:卡兰尼克辞职为硅谷科技大佬敲响警钟专题报道,投资人:卡兰尼克辞职为硅谷科技大佬敲响警钟滚动新闻,投资人:卡兰尼克辞职为硅谷科技大佬敲响警钟业界评论等相关报道!
  • 联发科技宣布与英伟达合作为软件定义汽车提供AI智能座舱方案

    联发科技宣布与英伟达合作为软件定义汽车提供AI智能座舱方案

    5月29日消息,联发科技今天宣布与NVIDIA合作,为软件定义汽车提供完整的AI智能座舱方案。通过此次合作,MediaTek将开发集成NVIDIA GPU 芯粒(chiplet)的汽车SoC,搭载NVIDIA AI和图形计算IP...

    业界动态 2023-05-29 16:08:23
  • 阿里云智能CTO周靖人:MaaS已成标准未来应用都将围绕模型开发

    阿里云智能CTO周靖人:MaaS已成标准未来应用都将围绕模型开发

    【网易科技5月29日报道】2023中关村论坛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论坛,阿里云智能集团CTO周靖人发表了《MaaS,云智时代的AI新范式》的主题演讲。周靖人表示,“以模型为中心的开发范式(MaaS)已成为行业标准,未来应用开发的整个链路都会基于这一理念来做...

    智能设备 2023-05-29 11:23:26
  • 第三届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北京区域赛在北京亦庄成功举办

    第三届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北京区域赛在北京亦庄成功举办

    5月27日,第三届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北京区域赛在北京亦庄正式拉开序幕。据悉,报名参赛的1067支队伍、2133位(其中线下近2000名)小选手,来自北京市16个区县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532所学校的选派...

    智能设备 2023-05-29 10:29:32
  • GPT-4玩《我的世界》15倍速攀科技,不看画面全靠代码操作

    GPT-4玩《我的世界》15倍速攀科技,不看画面全靠代码操作

    克雷西 发自 凹非寺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把GPT-4放进一个虚拟世界会怎么样?比如《我的世界》。英伟达开发最新方法Voyager,在游戏中点亮科技树的速度是此前方法的15.3倍,同时获得的独特物品是此前的3...

    智能设备 2023-05-27 16:02:52
  • 嘉楠科技公布第一季度财报人工智能收入增长超68%

    嘉楠科技公布第一季度财报人工智能收入增长超68%

    【网易科技5月26日报道】今日,嘉楠科技公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经营性亏损环比收窄31%。其总收入为5523.2万美元,显示出比特币挖矿行业的复苏迹象。销售算力增长了126...

    智能设备 2023-05-26 20:51:42
  • OpenAICEO:马斯克教会我投资科技领域但对移民火星不感兴趣

    OpenAICEO:马斯克教会我投资科技领域但对移民火星不感兴趣

    5月25日消息,当地时间周四,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在伦敦大学学院发表演讲,谈到了他与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关系。奥特曼非常感激马斯克教会他如何投资科技领域,但他对移民火星不感兴趣...

    业界动态 2023-05-25 07:47:58
  • 气氛热烈金句频出!一文看尽网易科技首期AIGC创新社沙龙

    气氛热烈金句频出!一文看尽网易科技首期AIGC创新社沙龙

    GPT狂飙,AI突进。无数人的热情被点燃,振臂高呼“AI的iPhone时刻已经到来”...

    智能设备 2023-05-24 11:22:00
  • AIGC创新社沙龙|一览科技创始人罗江春:AIGC产业“千帆竞渡,百舸争流”

    AIGC创新社沙龙|一览科技创始人罗江春:AIGC产业“千帆竞渡,百舸争流”

    【网易科技5月24日报道】近日,网易科技《AIGC创新社》沙龙活动正式举行,本场活动以《AIGC重塑内容生产力》为主题,汇聚了知名创业者、投资人以及证券分析。其中,一览科技创始人罗江春带来现场分享,主题为《AIGC为内容行业带来革命性变革》,现场反响热烈...

    智能设备 2023-05-24 11:21:58
  • 十年打磨,英特尔亮出两大黑科技,打破安卓与Windows壁垒

    十年打磨,英特尔亮出两大黑科技,打破安卓与Windows壁垒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特色内容激励计划签约账号【智东西】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作者 | 云鹏编辑 | 心缘智东西5月23日报道,今天下午英特尔公布了一系列PC和移动生态融合相关技术和产品...

    手机互联 2023-05-24 01:27:13
  • 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成果与实践案例征集启动涵盖五大领域

    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成果与实践案例征集启动涵盖五大领域

    【网易科技5月23日报道】今日,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在北京举办了2023年领先科技成果及“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实践案例征集宣介会暨会员活动日活动。会议由世界互联网大会常务副秘书长梁昊主持...

    智能设备 2023-05-23 15:25:42
  • 2023中国(亦庄)智能网联汽车科技周暨第十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在京开幕

    2023中国(亦庄)智能网联汽车科技周暨第十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在京开幕

    近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主办的2023中国(亦庄)智能网联汽车科技周暨第十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CICV 2023)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围绕法规标准建设、智能安全等核心技术突破、数据确权与共享、商业模式构建、社会接受度提高等议题,共设置1场闭门会、3场主题峰会、18场专题研讨会、近300场报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赵莲芳担任本次全体大会主持人,她表示:当前,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进入技术快速演进、产业加速布局的关键时期,正在实现与老牌汽车强国“并跑”甚至“部分领跑”的可喜态势。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一级巡视员苗长兴先生为大会致辞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李骏表示: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成为各国纷纷抢占汽车制高点,是我国实现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等发展目标的重要载体。从发展趋势看,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化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产业化发展整体处于国际前列。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高级自动驾驶汽车的大规模商业化发展仍存在瓶颈,我们要为智能网联汽车打造良好的场景生态,要完善智能网联汽车动态安全测试认证体系,要建立真实丰富的智能网联汽车运行大数据平台,要加强国际交流,推动跨行业协作,共同绘制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路线图。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主任孔磊表示: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4个千亿级的产业集群之首,通过不断夯实产业创新基础,一批优秀企业和项目纷纷落地,自2020年9月,北京市正式启动建设全球首个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以来,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深度实践车路云融合的技术路线,持续推进政策法规标准的进程,以自主创新引领产业集聚,致力于打造全球智能网联汽车生态标杆,持续推动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规模化发展,更好发挥产业创新引领及生态聚集效应,向全球展示“中国方案”,为中国分享“北京模式”。2022年度中国汽车工业饶斌奖颁奖典礼于北京成功举办。饶斌奖是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家奖,由北京华汽汽车文化基金会特别支持。该奖项的设立,为汽车行业树立了标杆,鼓励中国汽车人努力奋进,心系中国自主发展,怀揣共同发展的民族情怀,从而带动中国汽车战略、科技、管理与文化事业的发展与提升,实现中国的“汽车强国梦”!2022年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于北京成功举办。经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技奖励工作委员会八届二次、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本年度共授予:创新团队奖1个;技术发明奖特等奖2项,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项,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7项,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3项,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32项;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优秀科技人才奖5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4人。2022年度高等级奖项数量再创新高,充分体现了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引领下,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进入了多点突破、高水平发展的新阶段。2021年度创新团队奖在本次颁奖典礼上一并颁发。全体大会开幕式期间,成功召开智能网联汽车数据治理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成立仪式,标志着业内首个统筹数据安全合规与技术研发创新的专业平台正式成立。近年来,随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及车路协同技术路线的升级,数据既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要素,也受到相关法律体系的严格规范,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呈现“规模大、增长快、种类多、风险高”等特点。面向示范区企业发展需求,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严格遵从上位法指引,充分利用产业创新治理资源,在数据分类分级、安全能力评估等方面形成了一定成果,为创新中心的发起设立提供了充分的试验平台与管理经验。创新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孟庆国表示:“为统筹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合规和数据有效利用,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数据的规范治理和深入应用,促进数据合法合规高效流通,相关成员单位充分利用各自专业领域优势,共同发起并吸纳来自智能网联汽车数据治理领域有影响力的顶级科研力量,最终组建了创新中心这一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专业平台。”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副处长陈泉以“深化服务、守正创新,推进高精度地图试点”主题,针对《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度地图试点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做了精准解读,《指导意见》从基础地图试点范围、加强主动服务、强化安全监管、落实试点单位主体责任等方面做出规定,对推动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度地图应用,做好地图服务保障,持续推进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23十大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及前沿技术发布活动,甄选出车辆关键技术、信息交互关键技术、基础支撑关键技术和整车集成与应用技术四大领域的十大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与前沿技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会士,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志新表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新技术、新功能、新场景带来的全面发展进程不断加快,我国主流车企已实现乘用车L2级智能驾驶大规模商用化的应用,C-V2X在全球率先实现前装量产,L3、L4高级别自动驾驶测试示范正深入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链逐渐完善,自动驾驶系统集成,激光雷达,控制决策算法,AI芯片,智能座舱,C-V2X,北斗定位等关键技术自主研发均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突破,国智能网联汽车在技术研发、产品应用、测试示范、产业生态等方面逐步形成了与国际并跑的趋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克强发表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发展的挑战及对策”的主题演讲,他表示: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主要国家通过顶层设计,系统推进技术产业发展,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加速转型已经形成全球化的竞争态势。我们需要在产业架构、研发模式、测试方法、商业模式等方面实现全方位的创新,充分发挥车路云一体化核心优势。东京大学教授、智能交通中心副主任中野公彦发布了“L4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的探索”的主旨报告,他表示:日本自动驾驶公交车第一个在公共道路上的试点实验是从2017年3月20日到4月2日,是围绕夏季三松海滩2公里的公共道路,通过公共道路的最后测试走向海滩。随着技术的发展,日本自动大巴车已经在公共道路进行测试,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我们需要车与通讯系统之前进行融合发展。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维拉斯杰出成就”教授、ITS计划主任,东南大学-威斯康星大学智能网联交通联合研究院院长冉斌针对“车路云一体化全生命周期发展及技术挑战”议题发布演讲,他表示:推进车路云一体化是为了推动车路协同自动驾驶产业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为交通强国等建设填砖加瓦,促进智能网联系统、智能汽车和智慧公路基础设施等产业的发展,未来将很有可能打造成数个万亿级别的产业,车路协同将成为世界科技发展的重要引擎。2022年9月,中国公路学会、中国汽车学会、中国通信学会发起车路云一体化一致行动。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各行业的积极沟通、协调和一致行动;推动国家政策和指导基金的建立;推动政策、法律法规、社会伦理建设;加强跨行业标准体系的建设。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许宏伟解读了《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发展报告(2022)》,他表示:过去一年内示范区逐步推进3.0阶段首个100平方公里建设,车路云一体化服务效果显著提升、政策标准化与管理协同性有序增强,产业集聚态势日益凸显,在体系建设、政策监管以及产业生态三个方面形成丰富成果及经验。未来,示范区将坚持车路云一体化战略方向,持续推动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规模化推广,引领和赋能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分享“北京模式”,向世界展示“中国方案”,参与推动全球汽车产业、城市管理和社会服务智慧转型。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晓宇在“长安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之路上的探索、实践及挑战”的主旨报告中发表了自己的理解,他表示:历史上我们一般把车分为上下车体,下车体作为车的核心,核心竞争力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在新发展环境下,我们可以把车解构为机械系统、能源系统和信息系统,从机械到能源再到电子电气构架,为了实现的是车操控性能的领先,从电子电气构架到云端协同的算力,实现的是一种体验革命化提升。蔚来汽车执行副总裁周欣发表了“蔚来汽车智能化技术创新的思考和实践”的演讲,他表示:蔚来的研发体系分为产品体验运营、平台架构设计、核心技术栈突破、研发组织体系和文化四个领域,6600个全球专利以及正在申请的专利,1万多位研发人员遍布全球,在多地建立研发机构。蔚来既有成熟的供应链合作伙伴,也有很多创新的合作伙伴,同时与高校深入合作,为蔚来创新发展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撑。日本丰田汽车车辆开发中心Fellow、网联公司网联业务领域领域长鯉渕健发布题目为“让所有人都安全、自由的出行-丰田智能化技术开发举措”的演讲,他表示:三个方面的技术革新造成了今天自动驾驶的飞速进步,一是传感器性能进步,二是更强的计算能力,三是软件的创新。通过实施人、车、交通环境三位一体举措,近三十年来,日本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逐年下降。自2015年开始,丰田推进先进安全功能模块商业化进程,遍布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的约3600万辆的汽车上。北京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北斗星通智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张正烜发表“构建北斗位置数字底座,赋能车路云一体化中国方案”的演讲,他表示:目前,北斗在轨服务卫星共有45颗,是GPS和俄罗斯格罗纳斯相加的总和,运行稳定,状态良好。2022年,北斗产业市场规模达到1990亿欧元,预计到2032年将达到5000亿欧元,道路和汽车占比不断提升。随着智能网联汽车逐渐变成强监管、强管理的行业应用,使用北斗系统成为必然趋势,智能座舱对高精度定位的需求日益强烈。北斗星通主要是从基础器件和终端参与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车规级和功能安全已经作为北斗星通所有芯片和产品全系列的基本要求。大会共享全球实践、凝聚行业共识、促进产业发展、探索技术创新、强化生态建设、推动应用落地。共邀请了近300多位顶级专家演讲,以及来自300多家国内外机构、百余位媒体记者和2000余位专业代表参会。 ...

    智能设备 2023-05-22 20:32:27
  • 硅谷热辩:AI是否会毁灭人类?

    硅谷热辩:AI是否会毁灭人类?

    5月22日消息,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成为科技界新热潮,关于人工智能是否会毁灭人类的争论愈演愈烈。有知名科技领袖警告称,人工智能可能会接管整个世界。其他研究人员和高管则表示,这种说法是科幻小说。在上周召开的美国国会听证会上,人工智能初创企业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明确提醒大家,该公司公开的这项技术存在安全风险。奥尔特曼警告说,ChatGPT聊天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可能会引发虚假信息和恶意操纵等问题,并呼吁进行监管。他表示,人工智能可能“对世界造成严重伤害”。奥尔特曼在美国国会作证之际,关于人工智能是否会主宰世界的辩论正转向主流,整个硅谷和致力于推广人工智能技术的人士意见不一、分歧也越来越大。以前曾有个别人认为,机器的智力水平可能会突然超越人类,并决定毁灭人类,现在这种边缘型想法正在获得越来越多人的支持。一些权威科学家甚至都认为计算机学会超越人类并能控制人的时间将有所缩短。但许多研究人员和工程师表示,虽然不少人担心现实中出现像电影《终结者》中的天网那种杀手型人工智能,但这种担忧并不是基于合乎逻辑的好科学。相反其分散了人们对这种技术已经造成现实问题的注意力,包括奥尔特曼在证词中所描述的问题。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混淆版权,加剧人们对数字隐私和监控的担忧,还可能被用来提高黑客突破网络防御的能力。谷歌、微软以及OpenAI都已经公开发布突破性的人工智能技术。这些技术可以与用户进行复杂对话,并根据简单文本提示生成图像。关于邪恶人工智能的争论已经升温。“这不是科幻小说,”人工智能教父、谷歌前员工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说。辛顿表示,比人类更聪明的人工智能可能会在5到20年内出现,而他之前的估计是30到100年。“就好像外星人已经登陆地球或即将登陆,”他说。“我们真的无法接受,因为它们讲话流利,它们很有用,它们会写诗,还会回复无聊的信。但它们真的是外星人。”尽管如此,在大型科技公司内部,许多与这项技术有密切关系的工程师并不认为人工智能取代人类是大家现在需要担心的事情。人工智能初创公司Cohere旗下研究实验室Cohere for AI主管、前谷歌研究员萨拉·胡克(Sara Hooker)说:“在积极从事这一学科的研究人员中,关注当前现实风险的人远远多于关注人类是否有生存风险的人。”目前的现实风险很多,比如发布受过不良内容训练的机器人会加深偏见和歧视等问题;人工智能的绝大多数训练数据用的都是英语,主要来自北美或欧洲,这可能会使互联网更加偏离大多数人的语言和文化;这些机器人还经常编造虚假信息,将其伪装成事实;在某些情况下,它们甚至会陷入攻击用户的无限循环对话。此外,人们也不清楚这项技术带来的连锁反应,所有行业都在为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颠覆或变革做准备,甚至律师或医生等高薪工作也会被取代。也有人认为,未来人工智能可能会伤害人类,甚至以某种方式控制整个社会。虽然事关人类生存的风险似乎更加严峻,但许多人认为,这种风险更难量化,也不那么具体。“有一群人认为,这些只是算法。它们只是在重复网上看到的内容。”今年4月份谷歌首席执行官桑德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些算法正涌现出新特性,具有创造力、推理能力和规划能力。”“我们需要审慎对待这件事。”这场争论源于过去10年间计算机科学领域机器学习技术的不断突破。机器学习创造出相关软件和技术,可以在没有人类明确指令的情况下,从大量数据中提取出新颖见解。这种技术在社交媒体算法、搜索引擎和图像识别程序等各种应用中无处不在。去年,OpenAI和其他几家小公司开始陆续发布使用新机器学习技术的工具:生成式人工智能。这种所谓的大语言模型用网上抓取的上万亿张照片和句子进行自我训练后,可以根据简单提示生成图像和文本,与用户开展复杂对话,并编写计算机代码。未来生命研究所(Future of Life Institute)执行董事安东尼·阿吉雷(Anthony Aguirre)说,大公司正在竞相开发越来越智能的机器,几乎没有任何监管。未来生命研究所成立于2014年,目的是研究社会存在的风险。在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资助下,研究所于2015年开始研究人工智能毁灭人类的可能性。阿吉雷说,如果人工智能获得比人类更好的推理能力,它们就会试图实现自我控制。这是值得人们担心的,就像现在存在的现实问题一样。他说:“如何约束它们不偏离轨道,将变得越来越复杂。”“不少科幻小说已经说得很具体了。”今年3月份,阿吉雷帮助撰写了一封公开信,呼吁暂停训练新的人工智能模型6个月时间。这封公开信共获得27000位人士签名支持,获得2018年计算机科学最高奖项的资深人工智能研究员约书亚·本吉奥(Yoshua Bengio)和最具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之一首席执行官埃马德·莫斯塔克(Emad Mostaque)都位列其中。马斯克无疑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他曾帮助创建OpenAI,现在自己也在忙着组建人工智能公司,最近投资了训练人工智能模型所需的昂贵计算机设备。多年来马斯克一直认为,人类应该对发展超级人工智能的后果倍加小心。在上周特斯拉年度股东大会期间接受采访时,马斯克表示,自己当初之所以资助OpenAI,是因为他觉得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对人工智能的威胁“漫不经心”。美版知乎Quora也在开发自家人工智能模型。公司首席执行官亚当·德安吉洛(Adam D’angelo)没有在公开信上签名。他在谈到这封公开信时说,“人们提出这项建议时有各自不同的动机。”OpenAI首席执行官奥尔特曼也不认可公开信内容。他表示,自己赞同这封公开信的部分内容,但总体上缺乏“技术细节”,并不是监管人工智能的正确方式。奥尔特曼在上周二举行的人工智能听证会上表示,他公司的做法是尽早向公众推出人工智能工具,以便在技术变得更强大之前发现和解决问题。但科技界有关杀手型机器人的争论越来越多。其中一些最严厉的批评来自多年来一直研究这项技术缺陷的研究人员。2020年,谷歌研究人员蒂姆尼特·格布鲁(Timnit Gebru)和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与华盛顿大学学者艾米丽·M·本德(Emily M. Bender)和安吉丽娜·麦克米兰-梅杰(Angelina McMillan-Major)合作撰写了一篇论文。他们认为,大语言模型模仿人类的能力不断增强,这加剧了人们会认为它们是有感情的风险。相反,他们认为这些模型应该被理解为“随机的鹦鹉学舌”,或者说仅仅是非常擅长纯粹根据概率预测句子接下来会出现哪一个单词,而不需要理解自己在说什么。其他批评者称大语言模型是“自动补全”或“知识灌肠”。他们详细记录了大语言模型如何照本宣科地生成性别歧视等不良内容。格布鲁说,这篇论文曾被谷歌压下来了。在自己坚持公开发表这篇文章后,谷歌解雇了她。几个月后,公司又解雇了米切尔。这篇论文的四位合作者也写了一封信,以此回应马斯克等人签名的公开信。他们说:“用一个幻想中的人工智能乌托邦或世界末日来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很危险。”“相反,我们应该关注那些开发公司非常真实、非常现实的剥削行为,这些公司正在迅速集中力量,加剧社会不平等。”谷歌当时拒绝就格布鲁被解雇一事发表评论,但表示仍有许多研究人员在研究负责任和合乎道德的人工智能。“毫无疑问,现代人工智能是强大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对人类生存的威胁迫在眉睫,”Cohere公司人工智能研究主管胡克说。目前,关于人工智能摆脱人类控制的大部分讨论都集中在其如何迅速克服自身的限制上,就像《终结者》中的天网一样。胡克说:“大多数技术和技术中存在的风险都是逐步变化的。”“目前存在的技术限制加剧了大多数风险。”去年,谷歌解雇了人工智能研究员布莱克·莱蒙(Blake Lemoine)。他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自己坚信谷歌的LaMDA人工智能模型具有感知能力。当时,莱蒙遭到了业内许多人的严厉斥责。但一年后,科技界也有不少人开始接受他的观点。前谷歌研究员辛顿说,直到最近使用了最新的人工智能模型之后,自己改变了对这项技术潜在危险的既定看法。辛顿向计算机程序提出一些复杂的问题,在他看来,这些问题需要人工智能模型能大致理解他的请求,而不仅仅是根据训练数据预测出可能的答案。今年3月份,微软研究人员表示,在研究OpenAI的最新模型GPT4时,他们观察到了“通用人工智能的火花”,其指的就是能够像人类一样独立思考的人工智能。微软已经花了数十亿美元与OpenAI合作开发必应聊天机器人。质疑者认为,微软正在围绕人工智能技术打造自己的公众形象。人们总认为这种技术比实际情况更先进,微软可以从中获益良多。微软研究人员在论文中认为,这项技术仅仅基于所训练的文本内容,就已经发展出对世界空间和视觉的理解。GPT4可以自动画出独角兽,并描述如何将包括鸡蛋在内的随机物体堆叠在一起,让鸡蛋不会破碎。微软研究团队写道:“除了掌握语言之外,GPT-4还可以解决涉及数学、编程、视觉、医学、法律、心理学等领域的各种复杂新问题,而且不需要任何特殊提示。”他们总结说,人工智能在许多领域的能力与人类相当。不过其中一位研究人员承认,尽管人工智能研究人员曾尝试制定量化标准来评估机器的智能程度,但如何定义“智能”依旧非常棘手。他说,“它们都存在问题或有争议。”(辰辰) ...

    业界动态 2023-05-22 09:37:15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