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网站运营 >> 电子商务

Blink:轻量级的熟人IM 只为年轻而生

电子商务 2014-09-17 21:51:56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文|郭文俊只为年轻而生――这是Blink在App Store里所显示的副标题。Blink是施凯文最新的创业项目,8月中旬刚刚上线

文|郭文俊

只为年轻而生――这是Blink在App Store里所显示的副标题。Blink是施凯文最新的创业项目,8月中旬刚刚上线。离开上个创业项目Jing.FM一年之后,施凯文第四次创业的方向选择了和音乐没什么关系的社交领域,想做的还是已经很少有创业者会去碰的熟人社交市场。

对于这款新产品,施凯文理解的定位是以Video Message为主的聊天工具。Blink上的沟通方式包含图片和短视频,并且将“阅后即焚”作为基本属性。在微信越来越“重”的今天,Blink主打的是轻量级和简单、无拘束,施凯文想借此营造的是一种可以轻松到无目的性、无压力的聊天状态。

新的兴奋点

从Jing.FM出来之后,施凯文说自己痛苦了挺长一段时间。在这之前,他在公众面前的形象一直和音乐有关,无论是4岁开始学习古典钢琴,16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还是之前自己参与的一系列创业项目,这其中包括一家唱片公司、Koocu音乐网、Saylikes音乐网和后来的Jing.FM。“因为一直都想在音乐上做些改变。”

今年春节过后,施凯文也尝试过继续待在音乐行业,甚至还去腾讯(124, 3.00, 2.48%, 实时行情)面试过,拿到offer之后也犹豫过一段时间,最终还是决定出来再创业。但国内的音乐市场正在变得越来越“贵”,大公司陆续进入,版权费日益高涨,施凯文不得不接受:音乐行业已经不再适合创业型公司进入。

“还是再去找些能让自己兴奋的东西吧”,把国内比较热门的几个创业领域比较了一番,施凯文最终选择了社交。兴奋点则在于社交产品的风险性:做得好每个人都会去用,市场空间很大,而做不好的话却几乎不会有用户。

国内的社交产品大致可以被划分成三类方向:一类是当时正火的匿名社交,媒体热议,创业者也在不断加入;一类是熟人社交,因为微信的存在而成为相当红海的市场;还有一类则是以陌陌为代表的陌生人社交。考虑到匿名社交的负能量不太符合自己的性格,施凯文决定从熟人社交下手,计划在这类方向中直接做一款IM。今年5月初,施凯文接受了来自创新工场百万美金左右的天使投资,开始研发新产品。

初次打开Blink时很容易感到茫然,因为直接就是一个拍摄界面。学习适应之后则会觉得Blink的使用过程相当流畅:打开之后,点击屏幕右侧的联系人头像即可给对方发送图片,长按则会进入15秒短视频的录制倒计时;拍摄时只需要左右或者上下滑动屏幕就能切换前后摄像头;拍完照片之后,还可以附上语音、文字和涂鸦,来增加聊天内容的趣味性。

Blink的聊天记录只会出现在最后到达那一方的手机屏幕上,而如果对方超过24小时没有回复,信息即被自动删除。施凯文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让熟人之间的聊天状态更加轻松,随时随地和朋友分享――打开,拍摄,加入语音或文字,“咻”的一声发送出去。

但为什么要用Blink和朋友聊天呢?施凯文把那些能够在这上面找到存在感的内容比喻成“垃圾信息”――不带有明显的目的性,看起来琐碎无用,却在线下生活中构成了每天和身边的熟人交流的大部分内容。在他看来,微信上的对话的发起大多会基于一定的目的,即使是和关系相对紧密的熟人甚至亲人,“也都是想要说什么事情了才会点开对话框”。但他发现,线下的日常生活中,好友之间经常分享的却是那些并不带目的性的碎片化信息――八卦、闲扯、讨论对方的新衣服……。这些很难被称为“社交”的交流,却构成了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

于是Blink就成了这样一款产品,在微信承载了越来越多工作内容的情况下,消化用户生活中随时可能发生的无用对话。而这也正是施凯文的目的:“把生活的碎片化打造到极致。”

这种新的聊天方式,在施凯文看来,主要意味着无拘束,操作简单、不会保存,并且支持离线,可以在无聊的时候才打开接受来自朋友们的“无聊信息”;另一种则是聊天形式的不拘束,图片、短视频、文字、语音、涂鸦,很难用什么方式来界定。

阅后即焚就是不再端着

Blink推出之前,今年7月初,施凯文和团队还推出了一款新的壁纸应用――无限壁纸。这个业余项目用五天时间就开发完成了,被放到iOS和Android两个平台,日活跃用户量很快就到了两万多。“(做这个项目)就是想试探下我们可以有多快。”

Blink的开发也很快――5月定下产品方向,8月中旬产品已经正式上线。在融资方面施凯文也在追求尽可能地快,产品推出之后公司就已经启动了A轮融资。对“快”的追求来自施凯文的危机感:在同类产品尚未出现的情况下,他要让Blink尽快占有市场。

虽然把Blink看作熟人IM市场中微信之下可能存在的新机会,但施凯文对这款产品的预期却相对轻松:“用户也不会使劲挂在上面,但每天总会上来一两次,转移他们‘垃圾’生活的那部分。”

这和施凯文对“阅后即焚”概念的理解有关。国内对这个词的理解可能更多偏向隐私方面,但他认为应该还有另一层含义:并不是所有信息都需要被沉淀下来。“像Instagram、美拍、微信这些,用户可能拍十次才会发一次”,因为发上去的东西都会被记录,施凯文觉得这种生活状态更多是在“端着”,而阅后即焚就可以免除这些考虑,“用户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创造垃圾信息”。

所以在Blink上创造内容的成本很低,随便拍张照片或者录段短视频就能发送,不用考虑美化或是剪辑。想要增加趣味可以用手指随便涂抹,而如果想要结束当前对话,直接拖动甩出即可。

虽然聊天内容不会被沉淀,但施凯文接下来会尝试在上面沉淀些别的信息来增强产品的阅读属性,从而降低内容消费的门槛,“让那些不习惯创造内容的用户也能上来使用”。

标签: Blink 轻量级 熟人 IM 只为 年轻 而生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