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业界动态

谷歌眼镜的短暂一生 从明星到笑话

业界动态 2015-01-20 20:18:15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站长搜索( www.adminso.com):从明星到笑话,谷歌眼镜的短暂一生 2012年,Google Glass还是时尚和科技界的宠儿,Google的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还带着它走上纽约时装周的T台;2013年,开发版出货不久的Google Glass热潮就被降温,西雅图、英国等多处公共场开始所禁用,称其侵犯个人隐私;2014年,Google Glass成了隐私侵犯和恶搞代名词,有佩戴者在旧金山遭到攻击,嘲讽它的内容比起正面报道更容易传播……Google Glass的这三年,就像是坐上了一辆俯冲而下的过山车。踏入第四个年头,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依然期待着Google Glass登上商场的货架?你不一定能等到了,Google上周末宣布中止出售1500美元的“探索者”版Google Glass――整个针对消费者市场的“探索者”项目被关闭

站长搜索( www.adminso.com):从明星笑话谷歌眼镜短暂一生

2012年,Google Glass还是时尚和科技界的宠儿,Google的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还带着它走上纽约时装周的T台;2013年,开发版出货不久的Google Glass热潮就被降温,西雅图、英国等多处公共场开始所禁用,称其侵犯个人隐私;2014年,Google Glass成了隐私侵犯和恶搞代名词,有佩戴者在旧金山遭到攻击,嘲讽它的内容比起正面报道更容易传播……Google Glass的这三年,就像是坐上了一辆俯冲而下的过山车。

踏入第四个年头,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依然期待着Google Glass登上商场的货架?你不一定能等到了,Google上周末宣布中止出售1500美元的“探索者”版Google Glass――整个针对消费者市场的“探索者”项目被关闭。

现在,除非你是Glass for Work(Google一个将智能眼镜用于专业工作的项目)的合作方,否则作为普通消费者,你已经无法购买到Google Glass了。随着“探索者”项目停止,Glass团队也被宣布从神秘部门Google X毕业,今后将归入智能家居部门的负责人托尼・法戴尔(Tony Fadell)旗下,继续研究研发未来的版本。

这不是Google Glass的死刑,但Google却承认了Google Glass作为消费者产品的失败。若回顾一下Google Glass的“消费者产品”之路便可知,它是成之于此,也是败之于此。

初衷:做减少干扰消费级AR产品

Google X负责人Astro Teller在今年的TechCrunch Disrupte NY大会上提到,Google Glass最初的想法是要减少科技产品对人们的干扰,也就是和现在的有存在感的智能手机是相反的。他认为现有的手机以及智能设备会让人更加分心,让人在“真实世界”和“数字世界”间来回切换。

“理想的情况下,人们不需要为UI而纠结。人们唯一感觉到UI存在的时刻,应该是在它完成任务的时候,消失,或者摘下眼镜时”。

而为了秉承“不让人类分心”的理念,Google Glass做出来了:一个无框的眼镜架,左眼上方有个显示屏,通过语音就可以控制设备的开关、拍照,在显示屏当中,还可运用在现实中叠加虚拟信息的增强现实(AR)技术……当时市面上还鲜有功能完备的AR消费级硬件,这也让Google看到了机会。

对于Google这样的大公司来说,这个思路很合理,在智能硬件快速崛起的2011年末2012年初,他们需要、也有实力盯紧了最大份额的市场。

而正是由于“消费者产品+AR”这两个概念Google Glass在产品消息公布之初便在互联网上爆红。2012年4月,Google这个名为“一天”的概念视频就为人们画了一个大饼,让人相信Google Glass将会做到实时引路、短信、照相,以及和女友分享视野,带着它人生充满幸福感:

站长搜索移动客户端请访问此处观看视频:

当时看完这个视频,不知道有多少人想冲Google喊“闭嘴,把我的钱收了”。Google通过描绘一个“后手机时代”的AR美梦,让人们爱上了Google Glass,至少是这个概念。

Google Glass早期的明星效应

只是概念和视频怎么够,在2012 - 2013年上半年,Google Glass的热度很高的另一个因素,是名人效应。

这其中,Google的联合创始人的谢尔盖・布林就是Google Glass排名第一的推广大使:2012年4月,在Google Glass项目公布前几天,他就带着眼镜去参加慈善晚宴,然后“被拍到”,作为Google Glass项目的预热。2012年9月,俄罗斯犹太裔的设计师黛安・冯芙丝汀宝(Diane von Furstenberg)让模特们都带上了Google Glass走秀,布林还跟着设计师本人一起上T台谢幕了。

2013年3月,他专门到TED上演讲谈及为何要创造Google Glass的灵感,一个月后还带着Google Glass坐地铁被拍到……就连一向低调的Google另外一位创始人拉里・佩奇,也在2013年带着Google Glass去参加一场婚礼。

除了Google的创始人之外,名流们在早期也很爱Google Glass。不仅英国的查尔斯王子喜欢带着Google Glass拍照,美剧《生活大爆炸》里Raj的演员Kunal Nayyar还带着它去参加2013年的电视艾美奖颁奖典礼。

连美国共和党的女议员Michele Bachmann还曾经在共和党一个会议之后戴起来拍照。此外,美国演员Kevin Smith、Neil Patrick Harris,媒体公司O'Reilly Media的首席执行官Tim O' Reily等多个娱乐媒体圈的名人们还热心地发推文参与Google Glass首批购买名额的线上活动,十分热闹。

科技圈大佬、时尚明星、社会名流都爱Google Glass,大众们更是追某某场合有名人佩戴了Google Glass而乐此不疲。追逐潮流的人们相信Google Glass就是智能手机后最酷的浪潮,不赶早就会落伍了。

到货后的疑问:要它干什么?

没想到的是,Google Glass硬件推出之际,也是恶评相向之时。

2013年4月,第一批开发者的产品出货了,售价1500美元。随着越来越多人上“眼”体验甚至是长时间佩戴之后,逐渐有人开始问:Google Glass到底能做什么?

按照Astro Teller的说法,Google Glass原本是要提供让人们不分心体验又极佳的AR体验。而事实上,它即使是硬件体验也让人失望。在产品出货之后,Business Insider还专门写了一“没人喜欢Google Glass”来吐槽它硬件的糟糕体验:

•电池续航只能维持3-4小时;

•很容易让人头晕,让你无法专注于身边的事物;

•强光下屏幕很难看得见;

•想要带着眼镜设置亮度、调整WiFi和蓝牙功能都是做不到的;

•语音识别很多Bug;

•要用Google Glass还需要常备手机,因为眼镜本身没有蜂窝数据网络;

•很难脱下来;

•很难回复信息;

硬件已是如此,那么软件呢?尽管发布时声势浩大,但由于屏幕尺寸、使用场景的局限,应用内容没法海量增长,但其实内容类的应用大部分都无法完全呈现,只能够做消息提醒/简单的标题推送:

•Google的官方服务:语音智能助手Google Now,地图服务Google Maps,社交服务Google+以及Gmail邮箱。

•新闻媒体类服务:纽约时报、CNN、时尚杂志Elle。

•社交类:Path、Foursquare。

•生活类应用:Evernote笔记应用、运动指导Strava、菜谱类应用AllTheCooks、即时翻译应用Word Lens、电子书阅读应用Kindle。

•商家相关的服务:OpenTable餐厅预订,旅行类应用TripIt。

看起来还是各方各面的都有了,但是你真的想要在Google Glass上看Elle、CNN、纽约时报最新的新闻标题吗?还想在这么小的屏幕上使用Kindle阅读服务?连Google的铁粉也没忍住对此的批评。曾经为Google写过公司小传、一直使用Nexus 5、Chrome Pixel等全套Google产品的记者Jeff Jarvis一直在社交网络上表示自己想要把Google Glass退了:

“Google Glass很古怪、毫无用处而且很贵、镜框设计很糟糕。真是个昂贵的噩梦。”

甚至,如果去翻美国问答网站Quora,你还可以找到这样的一个问题:Google Glass有什么用?被顶到第一条的答案居然是讨论它不作为消费者产品,而是专业工作场景的有用之处。

质疑接踵而至

在Google Glass的热度有增无减之时,对于Google Glass的另一种声音也显露出来了,而且还成为了2013年Google Glass的主旋律:Google Glass将会对人们的隐私带来威胁,而且佩戴本身还会因为走神而带来安全问题。

2013年2月,提前拿到Google Glass并进行体验的The Verge记者Joshua Topolsky带着眼镜走进一家星巴克,身后跟着几个摄影师。星巴克的店员马上出面禁止摄影师拍摄,但Joshua Topolsky自豪地在文章当中写到:“那又如何,我依然用我的Google Glass在拍视频,从头到尾都没落下。”

《卫报》就此写了一篇长文,对Google Glass侵犯人们的隐私表示担心:只是随时随地拍摄已经足够让人担心了,这和佩戴在身上的针孔摄像机有什么区别?

在这些安全和隐私问题的持续发酵之下,Google Glass从原来的人人想要和渴求的设备,变成一个不太友好的符号。

2014年4月,一位20岁的记者Kyle Russell带着Google Glass进入旧金山一家餐厅就餐,在听到同在餐厅就餐的人们“Glass!”的惊叫声之后,被强行拿走眼镜并且一拳打倒在地上。

同时让人担心的还有佩戴Google Glass的驾驶者。英国在2013年7月就开始阻止司机佩戴Google Glass,称这个设备将会让司机容易在开车时发短信或者查收信息,变得非常不专注。2013年10月,一个洛杉矶女司机因为开车带着Google Glass而被罚款。

在隐私和安全考虑越来越多之际,不少美国的餐厅也不接待带着Google Glass的顾客。2013年11月,一家名为Lost Lake餐厅就在Facebook贴出告示,希望就餐的顾客们不要佩戴Google Glass等未经许可就拍摄就餐者的设备。西雅图的5 Point Cafe很早就在店门口声明,禁止客人在餐厅内使用Google Glass。

而更多人貌似将Google Glass当笑话来消费了。戴上之后古怪的卖相、侵犯个人隐私的嫌疑,这些都让Google Glass处于舆论的下风口。网络媒体Mashable曾经制作了一段名为GlassHole的短片,调侃Google Glass佩戴者那些让人生厌的行为:

站长搜索移动客户端请访问此处观看视频:

谁还爱Google Glass?

2014年纽约的TechCrunch Disrupt大会上,著名投资人Fred Wilson问在场数百人,多少人用过Glass,大多数人举手。他又问多少人日常还在用,几乎没有人举手。参加这个会的人大多是科技创业者、科技媒体记者和科技项目投资人,也就是当初最热衷Google Glass的那个圈子。

而在2015年刚刚过去的消费者电子展(CES)上,我们也甚少看到带着Google Glass的人在走动了。媒体圈,甚至是关注科技圈的这群热心的布道者们看来已经放弃了这个产品了。

作为消费者产品,尚且不论Google Glass技术方面是否完全准备妥当,但至少,立法、以及社会大环境对隐私保护的关注之下,Google Glass这种带有完备相机和录音功能的日常可穿戴式AR设备,依然难以成为真正的消费级产品流行起来。

不过,即使是Google Glass作为消费级产品失败了,但它却成功让可穿戴设备、AR等概念走到了聚光灯下。昨天在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Google工程总监、著名未来学家Ray Kurzweil相信,智能眼镜的形态会有变化,但Google Glass的大方向没错:

“不用拿出设备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因为眼睛就是我们的设备。”

的确,技术与人的融合还将继续,不会因此而停下来。

标签: 谷歌 眼镜 短暂 一生 明星 笑话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