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

李礼辉:中国在区块链研发和应用居全球前列

互联网 2018-01-29 18:31:08 转载来源: 金融界

(原标题:李礼辉:中国在区块链研发和应用居全球前列) 金融界: 区块链自2009年诞生以来,数字货币百花齐放,市场追捧热情高涨。您认为区块链的本质是什么?李礼辉:区块链可以理解为“一系列信息区块组成的数据链”,它最重要的特点是,可以构造一个信任的平台、信任的链接器

(原标题:李礼辉中国区块研发应用全球前列



金融界: 区块链自2009年诞生以来,数字货币百花齐放,市场追捧热情高涨。您认为区块链的本质是什么?

李礼辉:区块链可以理解为“一系列信息区块组成的数据链”,它最重要的特点是,可以构造一个信任的平台、信任的链接器。我一直不认为“去中心化”是区块链的主要特点。随着区块链的迭代演进,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结构,现在基本上是在参与者比较少的社区中存在,例如比特币、以太坊等。而在金融领域应用领域,区块链是有中心的,是多中心的一种分布式结构。

信用建立的传统方式,需要信用积累,需要经过中心节点,比如人民银行的征信中心、支付宝等。对于大的企业机构以及富裕的个人而言,这是很好的方式。不过,对于小微企业和普通大众而言,通过中心节点来积累信用的机会并不多,可以积累的信用信息也非常少,这里就存在信任缺失或者信任薄弱的情况。在这种场景下,区块链通过数学和编程的方式解决信任问题,通过共识算法、智能合约等,在信任确实或信任薄弱的状态下,建立一种相互的信任。这是对商业信用的一种加持,即用技术的方式来增强商业信用,而不是取代商业信用。区块链为建立新的信任机制提供了可能性,并且成本更加低廉。

金融界:为什么我们需要区块链?区块链有哪些优势?

李礼辉:区块链技术相对其他技术有两个很特别的优势。一是,区块链可以建立信任的平台,在商业信用比较薄弱或者缺失的状态下,能够建立共同信任、形成以技术为核心的信任平台。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它有利于推进信任普及,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从而让更多个人和企业建立更加广泛的信任关系。

二是,区块链的核心技术之一是智能合约,它在多方参与、复杂交易的场景中有突出的优势。例如,传统的资产托管业务会涉及到资产委托方、资产管理方、资产托管方、审计方、投资顾问等多个方面,在多方参与的交易场景中,多方之间需要重复校验,流程结构复杂,难以做到及时处理。目前,邮政储蓄银行的资产托管业务系统、微众银行的联合贷款备付金管理和对账平台,都引入了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技术的引入可以做到协同治理,归并校验,避免重叠,精简流程,使得交易更加简单,在信息共享的同时,提高交易的效率。

02

法定数字货币可以被追踪 能够反洗钱、反腐败、防逃税

金融界:区块链、比特币,以及央行的数字货币,这三者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区别和联系?

李礼辉:区块链是一种技术,它的底层技术包括智能合约、加密技术、共识机制等,这些底层技术使区块链区别于其它一些技术,例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这几年出现的“代币”应用了区块链的某些技术,更多的是披上区块链外衣来吸引大家的眼球,吸引投资者参与众筹融资。其中,绝大多数的代币融资并没有经过金融监管部门的批准,而且可能会涉及非法集资。

比特币之类的代币,虽然应用了某些区块链技术,披上了区块链外衣,但它本身并不是区块链全部,更不是区块链的本身。所以,把“代币”与区块链等同起来,是不恰当的。

与法定货币一样,法定数字货币应该是有区域的,有主权背书、有合格的发行责任主体,才能够成为法定数字货币。比特币及其他代币与法定数字货币最大的区别在于,比特币及其他代币只是在参与者认可的小范围内、虚拟社区内存在,没有主权背书,也没有合格的发行责任主体。

此外,一些代币本身也存在弊端,例如地下匿名交易、跨境非法流通。目前,一些非法交易,包括毒品、枪支就使用某些代币作为支付工具。与此同时必须看到,这些代币在参与者认可的虚拟社区范围内,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支付手段,成为一种记账单位,而且可以通过一些交易平台,与金融市场连接,可以与法定货币兑换,在这种情况下,代币已经具备了金融工具的某些属性,因而必须纳入金融监督和管控的范围。

金融界:您认为央行的数字货币有可能替代传统的货币,成为一种主要的货币形式?

李礼辉:法定数字货币本身的信息是可以追踪的,并且效率可能更高。一是,法定数字货币有利于央行准确控制货币流量。二是用区块链技术研发法定数字货币,所有的资金流都是可以追踪的,对于反洗钱、反腐败、防逃税等有积极作用。

法定数字货币能否取代传统的支付工具?这个问题需要考虑成本、效率、可靠性,以及法定地位。

现在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当然不是货币,而只是一种支付工具。这类电子支付工具在日常的小额交易中非常方便、效率很高且覆盖面很大。法定数字货币相对于这样一些新的支付工具,不一定有特别大的优势,在成本和便捷性方面与新的支付工具相比,法定数字货币并没有太大竞争力。

不过,在金融资产交易方面,例如证券交易、外汇交易、资产托管、数字票据等领域,法定数字货币将会有优势。

03

区块链技术金融应用已取得突破

金融界:目前包括中国、美国、日本在内,很多国家都从国家的层面上对区块链进行了布局。与海外相比,中国在区块链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处于何种阶段?

李礼辉:区块链技术目前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2016年以前,区块链金融应用并没有取得太大突破,在规模化应用方面没有取得太大进展。不过,2017年已初见曙光,在多方参与、复杂交易的场景中已有较成功应用,包括前面提到的微众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的系统都运行得不错。

在规模化应用方面,区块链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科技金融、数字金融有两个最基本的要求:第一就是规模化。比如外汇交易、证券交易,每秒交易可能达到几千笔、几万笔,这属于规模化的应用。目前的区块链技术有了突破,但也只能做到每秒几百笔一千笔的交易。

第二就是可靠性、安全性的要求。这个是新技术金融应用的最基本要求。比如加密系统,加密要求太严格速度就会慢下来,但如果追求较高的速度可能会牺牲可靠性方面的某些要求,既可靠又快速的系统研发仍需要一个发展过程。

与其国家相比,中国在区块链技术研发方面走在全球的前列。刚才提到的应用都在中国出现,目前央行在主导法定数字货币、数字票据的研究,中国在区块链研发方面还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这就是大中小微型金融机构、科研机构都投身其中。

不同国家对于区块链的态度不完全一样。我国对于区块链的发展态度趋于审慎。例如对代币发行,我国是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限制,事实证明这样的限制是非常必要的。不过,也有国家采取宽松政策,例如,去年9月我们叫停ICO和代币平台,但日本却批准了11家代币交易机构,并且在去年三四月份,就已承认比特币的合法性。

金融界:近期针对区块链的炒作非常火热,深交所也及时的出台了监管的措施。想请问您觉得监管政策会如何影响区块链的发展,在数字金融当中监管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李礼辉:金融业涉及众多的投资者、消费者。从监管角度来看,有两个重要的出发点:一要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二要保护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利益。

基于此,目前推行的各类金融创新,包括区块链金融、数字金融、智慧金融、大数据金融等,只要可能会侵犯金融消费者的利益,可能影响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造成系统性的金融风险,监管肯定是要出手管控的。

就中国的具体情况而言,大部分的金融消费者、金融投资者对于金融风险的认识,对于区块链技术特征的认知并不是那么到位,他们绝大多数都只是跟随者,因而国家有责任来保护他们,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04

数字金融前景广阔 制度建设是最大挑战

金融界:现在数字金融的应用研发已经在路上了,您怎么看数字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

李礼辉:数字金融应该会发展很快。过去的金融世界是平面的,随着数字金融的发展,这种平面的空间被折叠起来,变成了一个立体的金融空间。人与人的之间的距离,人与金融产品、金融服务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短。大数据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人工智能打造智慧金融也取得初步的成功。

与此同时,区块链在多方参与复杂的金融交易场景中,也已经表现出一些优势。此外,云计算技术应用,也已经取得很大的成果。这种新技术业态的金融应用,以后会出现更多的技术融合,例如,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的融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可以解决包括智能信用评估、智能投资顾问、智能风险管控等问题。

数字金融的发展应该有很大的前景,而且会发展得非常快。罗兰贝格咨询去年11月份发表的一个咨询报告称,中国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金融领域,可以带来6000亿人民币的价值。巨大的市场空间推动下,技术也会日渐趋于成熟。

金融界:这个过程当中是否也会有一些挑战存在?

李礼辉:第一个挑战来自于制度建设方面。这些新的金融业态实际上重构了传统的金融业态,制度建设如何跟上非常重要。其中,不仅包括标准化建设,同时也包含金融监管制度的建设。这种金融监管的制度包括对机构、对产品、对服务渠道的监管,可能都要重构。希望我国在这个方面走得更快。

第二个挑战来自于技术层面。当推出一个新的系统时,如何评价系统是否有漏洞和技术后门,漏洞和应用是否会被人利用,这些都是潜在隐患。除此之外,从一种大的中心结构向分布式中心结构转变时,如何去做安全管控,防止黑客冲击,这些问题都需要重新定义和研究。这两方面的挑战在数字金融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会变得更加重要。

金融界:请简单概括一下您对数字金融未来发展的期望?


李礼辉:我希望数字金融能够发展得更快更好,给老百姓,给大中小微企业,带来更多金融上的便利,能够让更多的人享受金融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同时我也希望,在发展的过程中,所有的风险都能够得到比较有效和比较适当的管控,这样才有可能保证数字金融这个新金融业态顺利健康发展。

标签: 李礼辉 中国 区块 研发 应用 全球 前列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