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陆月球后住在哪?科学家把目光瞄向地下熔岩管
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把人们对未来的幻想变成现实。太空漫步、登陆月球、探测火星……科学家一直在探索未知的宇宙深空...
趣科技 2020-08-24 10:49:05 -
并蒂莲蓬被摘“夭折”,科学技术却令其“永生”
今夏,一株生长于南京玄武湖的并蒂莲,在惊艳了世人却又不幸被采摘后,终于迎来了最终归宿——科普博主王煜及其团队,已于近日将制作好的并蒂莲莲蓬标本移交南京玄武湖景区。8月17日起,标本于玄武湖梁洲金陵盆景园内向游客开放展示...
趣科技 2020-08-24 10:09:05 -
王兴:继续研发自动配送技术,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原标题:美团点评CEO王兴:继续研发自动配送技术,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美团点评CEO王兴表示,外卖骑手成本降低确实是促进我们在二季度经营利润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餐饮外卖有较明显的季节性...
互联网 2020-08-21 22:56:05 -
新学期全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换新教材增加了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内容
记者 张向瑜暑假接近尾声,新学期就将开始。这个学期,浙江三到九年级的学生,将拿到一本新修订的信息技术教材...
数据资讯 2020-08-21 10:42:05 -
科学家:银河系中心喷射出令人困惑的神秘“冷气体云”
【综合报道】据外媒报道称,日前发表在《Nature》上的一项研究报告证实了冷气体云的存在,这对有关银河星系核心的一些看法提出了挑战。据介绍,银河系中心这个区域非常不稳定,那里充满了气体云和被黑洞、人马座A* (Sgr A*)和靠近银河系中心的恒星所激发的高能粒子,其带来的气体风会向星系深处喷射并最终进入黑暗的太空...
趣科技 2020-08-20 19:26:06 -
新技术有效实现末梢神经再生
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所(CiRA)等机构的联合研究小组,验证了利用人工多能干细胞(iPS细胞)源间充质干细胞(iMSC)制备的生物3D神经导管对末梢神经再生的有效性和机制。 他们将免疫缺陷大鼠的坐骨神经切断5毫米进行了验证,虽然在作为生物3D神经导管移植的对照组使用的硅胶管移植中,切断的神经也在术后8周实现再生,但对形态、运动性、电生理学和肌肉重量进行评估发现,生物3D神经导管移植组的再生神经明显处于优势...
趣科技 2020-08-20 10:06:06 -
新技术能快速将海水变成饮用水
科技日报北京8月17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英国《自然·可持续发展》杂志近日发表的材料学最新研究,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日前宣布,该校研究人员和国际同行开发出一种新型咸水淡化技术,可以利用特殊材料快速将海水等咸水转化成饮用水,并在阳光照射后重复使用相关材料。 从海水中取得淡水的过程,即所谓海水淡化...
趣科技 2020-08-18 10:00:06 -
氢气预警技术有望防范锂离子电池火灾
科技日报讯 (记者崔爽)记者日前从郑州大学获悉,该校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金阳带领课题组研究发现,利用氢气探测技术可以快速检测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表面微量锂枝晶析出,当电池储能系统探测到氢气产生时会立即切断充电电源,避免火灾发生,实现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早期安全预警。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焦耳》上...
趣科技 2020-08-18 09:59:06 -
蝗灾追凶16年 中国科学家对世界的又一个重大科学贡献
人们很难想象,即便是到了21世纪的今天,“蝗灾”这个看似久远、曾肆虐人类上千年的灾害,也并未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技高度发达而消失。 今年以来,全球多地遭遇蝗灾,再次敲响人类警钟:“东非正遭遇70年以来最严重的蝗灾”“南亚国家印度再遭蝗灾袭击,部分城市进入警戒状态”“蝗灾肆虐逼近我国云南,多地相继发生黄脊竹蝗灾害”……关乎人类立身之本的粮食安全问题,直接受到威胁...
趣科技 2020-08-18 09:49:06 -
科学家在贵州发现80多种远古海洋生物化石
新华社南京8月17日电(记者王珏玢)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中、英古生物学者近期在我国贵州的鸡窝寨生物礁化石群中,新发现80多种远古海洋生物化石。 领导此项研究的中科院南古所副研究员郄文昆、梁昆介绍,此次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位于贵州省独山县,有3.85亿年历史...
趣科技 2020-08-17 10:51:06 -
都说黑洞“一毛不拔”科学家却想从中“榨取”能量
提起黑洞,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往往是其能够吞噬一切的巨大引力。想象一下,如果在星际旅行时遭遇黑洞,将是一件多么恐怖、绝望的事情...
趣科技 2020-08-17 09:3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