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倒计时4天,特斯拉有大动作!车主:早该如此!
“早就听说,特斯拉要在国内进行大范围OTA召回,但我们至今还没收到相关的召回OTA升级新版本推送。”日前,多位特斯拉进口Model 3车主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此,特斯拉相关工作人员回应称:“召回现在还没开始,公司计划于5月29日在国内正式发起召回。届时,公司将会分批次向所有在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发起OTA升级召回在线邀请,车主只需点击升级即可完成召回动作。”日前,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消息,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将自2023年5月29日起,召回在2019年1月12日至2023年4月24日期间生产的部分进口Model S、Model X、Model 3及国产Model 3、Model Y汽车,共计约110.46万辆。“这些几乎是我们近4年在国内销售的所有车辆。”上述特斯拉相关工作人员坦言。据悉,本次召回范围内的车辆,没有允许驾驶员选择能量回收制动策略;同时,对驾驶员长时间深度踩下加速踏板的情况可能没有提供足够提醒。以上因素叠加可能增加长时间误踩加速踏板的概率,可能增加碰撞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5月23日,新能源汽车行业专家杨伟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特斯拉车辆是由美国团队开发出来的,主要根据美国消费者对车速高、加速快等动力性追求的驾驶习惯打造而来。但国内很多路段限速低,所以根据中国驾驶员习惯和交通法规,做适当功能优化升级是必要的。”主动召回为降低错踩踏板事故频率?“我的车是2019款进口Model S,一直都有‘能量回收制动’模式的自选功能,但我从提车开始就主动把它设置成了与燃油车驾驶习惯相同的‘低模式’。”张强(化名)告诉记者,在他提车前,特斯拉销售人员就曾向他说明“能量回收制动”功能下“低模式”和“标准模式”选项的区别。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李星 摄根据张强演示的“能量回收制动”功能界面,该功能下有“标准”和“低”两种模式供车主选择。“标准”模式下,系统提供最大限度的能量回收制动,当行驶过程中松开加速踏板时,能量回收制动降低车辆速度,并将剩余能量反馈回电池;而“低”模式下,系统提供有限的能量回收制动,当行驶过程中松开加速踏板时,车辆需要更长时间降速,且滑行距离相较“标准”设定下更长。事实上,自2021年年初起,特斯拉才开始取消“动能回收调节选项”。“‘强制单踏板模式’并不是针对所有特斯拉车主的,仅是特斯拉对2021年后交付的国产Model 3和Model Y车型独有的设置。”一位国产Model 3车主告诉记者,自2021年开始,国产Model 3和Model Y就取消了“低能量回收制动”可调力度选项,强制用户使用单踏板逻辑,以此来降低刹车损耗,从而提升续航。上述特斯拉相关工作人员也表示,在此次召回过程中,公司将在不具备能量回收制动强度选择的车辆上提供选项,以允许驾驶员选择能量回收制动强度,同时还会调整车辆能量回收制动策略的出厂默认状态。在杨伟斌看来,特斯拉此次召回将“低能量回收制动”的选择权还给车主,是更人性化的表现。“默认出厂状态即为‘低’强度的能量回收模式,这与燃油车驾驶习惯相同,对于经验欠缺的驾驶员来说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碰撞风险。”杨伟斌表示,而对于那些喜欢单踏板模式或经验丰富的驾驶员,则可以通过界面设置,选择增加回收强度、提高续驶里程的“标准”能量回收制动模式。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特斯拉在国内发起此次召回,是为了避免用户不适应单踏板模式的驾驶习惯带来的风险。“特斯拉就应该把选择权交还给用户,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驾驶习惯自主选择,从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车主在紧急情况下误将‘加速踏板当刹车’事故发生的概率。”崔东树认为。特斯拉相关负责人强调称,此次召回由特斯拉主动发起。“错踩踏板是引发交通事故的常见原因,(我们)此次更新致力于降低因深度错踩踏板而造成交通事故的概率。”上述特斯拉相关负责人表示。不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兼技术部部长王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特斯拉此次OTA升级后,能否减少事故发生的频率只能看后续,目前没有办法测试得到结果。”车主:早该把自主选择权交还给我们实际上,特斯拉独有的“强制单踏板模式”一直备受争议,因为它取消了“低动能回收制动”的选择权,默认将动能回收调节至最强限度,目的是延长车辆续航。在强动能回收模式下,特斯拉用户仅通过控制加速踏板就能完成加速、减速和刹停,即“强制单踏板模式”。杨伟斌表示,特斯拉的单踏板模式设计目的是在更多回收电能、延长车辆续驶里程的同时让驾驶者轻松驾驶。不过,车企不能一味地为了延长续驶里程,而改变驾驶员的驾驶习惯。特斯拉方面称,此次OTA召回后,喜欢能量回收制动的车主,可以继续选择“标准”模式,靠“脚感”控制车速,同时提升车辆10%~20%的续航能力,降低刹车盘、刹车片磨损。不习惯该功能的车主,现在也可以先选择“低”模式来过渡。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李星 摄多位进口特斯拉车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他们已经习惯了使用“单踏板模式”,但依然认为特斯拉此次能针对“强制单踏板模式”的车辆发起召回非常必要。“不管是否有需要,都是我们自己的决定,特斯拉没有权力替车主做选择,早就该把选择权还给所有车主。”张强认为。值得一提的是,日前有消息称,部分海外Model S和Model X车主把特斯拉告上了法庭,起因即为他们的车辆通过OTA升级后,续航里程相比之前更低,最高续航里程减少了20%,甚至有导致电池损坏的风险。对于OTA升级后车辆续航里程的下降,杨伟斌认为有这种可能。“对于电动车来说,有没有采用低能量回收制动功能,两者最大续航里程差距在15%~20%之间。”杨伟斌解释称,特斯拉车速快、质量重,选择最大和最小能量回收之间产生的续驶里程差距20%是有可能的。今年5月初,记者走访北京某特斯拉体验中心时曾发现,特斯拉在售国产车型上已通过OTA升级新增了“能量回收制动”选项。“系统更新后,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驾驶习惯进行自主选择。”北京某特斯拉体验中心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新增深踩提醒功能被质疑“您的车辆涉及未完成的召回事项。如事项涉及软件更新(OTA)召回,只需等待新软件版本推送后下载和安装即可。(召回)关于增加深踩加速踏板提醒与优化回收制动功能的软件更新。”这是2020款进口Model 3车主刘斌(化名)收到的特斯拉推送的一条召回信息。图片来源:车主供图刘斌告诉记者,这个推送消息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特斯拉召回消息的同一天(5月12日)收到的。他的车辆一直都有“低能量回收制动”选择功能,这次主要是针对增加深踩加速踏板提醒的召回升级。“车主可以打开特斯拉APP,点击‘服务’按钮,确认车辆是否在OTA召回范围内。”上述特斯拉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如果车主车辆涉及OTA召回,只需等待新软件版本推送后,下载安装即可。据悉,除将“低能量回收制动”选择权还给车主外,特斯拉还将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要求增加在驾驶员长时间深度踩下加速踏板时发出提醒功能。“车辆在驾驶员长时间深度踩下加速踏板时发出提醒,能够让驾驶员在误踩踏板时及时做出反应。”特斯拉方面解释称。不过,对于这一新增功能,车主们观点不一。“新增这一功能没有实质性作用。人都紧张得可能踩错刹车了,谁还能注意到听提醒声音。”多位进口特斯拉车主在相关微信群里表示。一位进口特斯拉车主在上述微信群里表示,“紧张的情况下,什么提醒声都没用。就那几秒,特斯拉提速都可以到100km/h以上了。”不过,也有车主认为新增上述功能有其必要性。因为在一定程度上,这一提醒可以防止车主踩错加速踏板。不过,他们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心:如果每次踩一下加速踏板,车辆就发送提示音,“那就得烦死”。而杨伟斌则表示,特斯拉车辆最高车速可达到220km/h,速度越快刹车距离越长,尤其驾驶员在参照物不明显的状态下,很难感觉出车速的高低,长时间深踩加速踏板,车辆处于超高速状态,一旦出现障碍物,就会增加发生碰撞的概率。如果能及时通过闪屏或语音提醒,有助于提醒驾驶员及时降低行车速度,增加安全性。记者|李星编辑|裴健如 卢祥勇 杜波校对|程鹏|每日经济新闻nbdnews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
业界动态 2023-05-25 09:16:10 -
为什么苹果始终不做无边框全面屏或曲面屏手机,是技术问题吗?
为什么苹果始终不做无边框全面屏,是技术问题吗?作为全球知名的科技巨头,苹果公司一直保持着其独特的产品设计风格。然而,在过去的几年中,与其他手机品牌相比,苹果始终没有推出无边框全面屏和曲面屏手机,这引发了许多用户的疑问...
手机互联 2023-05-25 08:22:45 -
iOS16.5又闯祸了,多款iPhone续航出现问题
上周苹果正式推送了iOS 16.5,主要是修补了39个漏洞外加带来语音录屏、骄傲壁纸等一些小变化。但是经过几天的iPhone用户体验却发现这个版本还带来了一些小问题,比如:多款iPhone的续航出现缩水现象。其实这是升级到iOS 16...
手机互联 2023-05-24 01:27:02 -
西数推出闪迪1TBmicroSD存储卡,适用于任天堂Switch游戏机
IT之家 5 月 23 日消息,西部数据推出了迄今为止容量最大的任天堂认证存储卡,即适用于任天堂 Switch 的 1 TB 闪迪 microSD 卡。这款 1 TB 卡带有 Hylian Crest 标识(海拉尔皇室纹章),灵感来自《塞尔达传说》,并且已经过测试并批准用于所有 Nintendo Switch 系统。西数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副总裁 Susan Park 表示:作为一款拥有 30 多年历史的热门游戏,《塞尔达传说》系列再一次俘获了全球玩家的心。我们很高兴能把这款最新的产品带给粉丝,通过我们与任天堂的紧密合作,我们很自豪能继续提供新品,帮助玩家充分利用他们的任天堂 Switch。”这款 1TB SanDisk microSD 卡目前在美国的定价为 129.99 美元(IT之家备注:当前约 915 元人民币),预计国行版本后续上市。 ...
智能设备 2023-05-23 10:28:43 -
不理解!苹果信号问题影响“正常使用”,为何用户依然默默忍受?
明明苹果信号影响使用,为什么大家都愿意忍受?最近看了iPhone14,于是想买苹果手机替换现在用的安卓,但了解了身边用苹果的朋友还有网络测评,发现苹果对于手机的基础功能信号做得不是很好,而且实际体验了朋友的苹果发现这个信号体验真的非常捉急,可是苹果销量反而这么好,所以非常想知道为什么大家能忍受这种手机基本的功能都有缺陷的情况?用忍受这个词我觉得明显是不妥当的,苹果的确在一些极端场景下相对信号弱很多!(例如穿越在大山中的高铁上、在山里、地铁、地下车库、电梯等场景)但是我们又有多少人会特别高频出现在这样的场景下呢?一个很扎心的事实,虽然手机核心功能是打电话、社交沟通!但是智能手机以来,其实很多人的社交需求很低,智能手机更多是陪伴是娱乐价值!也没有那么多紧急的事情,到信号好的地方处理才来得及!有时候要打电话、要上网、要聊微信,基本上在正常的办公场所、家里时间更多一点,即使是路上绝大部分都是信号比较好的地方!苹果手机的型号即使再坏,说句不好听的话,对于日常的使用影响并不大!除非一些特殊场景下需要处理紧急事情,发现网络信号差,那可能会特别着急!但是如果遇见,很多人也会快速给对方说我这里信号不好,我回到办公室或者到信号好的地方再给你打过来,再给你回消息等行为!并不是没有解决方案的!但是相比信号弱一点,国产手机有些手机信号非常好,是一个卖点!但是手机的广告也挺多,相比较界面简单,没有烦人的广告信息和广告机对比,你会选择哪个!相比较有些极端场景下信号弱和忍受广告,你会选择哪个?相比信号弱一点,国产手机可能在拍照拍摄视频方面参差不齐,但是在拍摄视频方面,很多测评达人一直建议都是买iPhone手机,在如今拍照和拍视频这么高频的场景下。你会优先级于信号强弱还是拍摄视频和照片更好一点的手机呢?越是社交关系弱了,有时候反而越是在乎社交关系!你用苹果,她用苹果、我用啥,用其他的手机会格格不入...
手机互联 2023-05-23 08:00:42 -
iPhone15顶配版机模抢先上手:边框几乎"消失"+首发3纳米芯片!
虽然每年只更新一次,但苹果丝毫不用担心自己的新款iPhone被其它不断发布新机的国产手机厂商给抢走。事实上每年的新款iPhone发布之后,关于第二年的新iPhone曝光消息就络绎不绝,而且每次曝光都能获取极大的流量和热度。这可能就是苹果的魅力所在而在经历了今年上半年各大国内厂商的新机发布潮后,还有几个月的时间苹果新款iPhone15系列也将正式和我们见面。在汇总了之前所有的爆料信息后可以确定,iPhone15系列的变化可不小比如后置镜头加入了潜望式镜头和6倍光学变焦,首发台积电3纳米工艺打造的A17处理器并且还要独占1年时间。充电和传输数据接口首次改成了和安卓一样的TYPE-C,在机身材质上还有望引入钛合金等。而除了以上这些外,更多改进和新爆料还源源不断来到但相较配置上的提升,众多果粉更看重的可能还是外观。在iPhone14 Pro和Pro Max上苹果首次取消了用了6年的刘海屏,搭载了双挖孔屏并适配了全新的灵动岛交互。不少人都好奇iPhone15外观有什么变化而近日有国外网站发布了iPhone15顶配版也就是iPhone15 Pro Max的机模上手视频,据说该机模由苹果内部流出,可以看到iPhone15 Pro Max虽然沿用了上一代的药丸屏设计,但正面边框窄了非常多,几乎与"消失"的效果,这超窄边框带来的视觉效果极其惊艳据测试,iPhone15 Pro Max的正面边框(黑边)为1.57mm,可以说相当窄了,机身宽度为76...
手机互联 2023-05-18 10:06:01 -
部分网友反馈苹果中国官网首页出现崩溃问题
鞭牛士 5月15日消息,今日,有不少网友反馈,苹果中国官网首页出现崩溃问题,现在正在逐渐恢复,提示在执行此命令时出现错误。 除了首页外,苹果Apple Store在线商店首页访问正常,用户依然可以正常购买 iPhone 14 系列、Mac、iPad 等产品...
手机互联 2023-05-15 11:45:46 -
维基百科:ChatGPTorNot?这是一个问题
维基百科胜在知识结构清晰,ChatGPT 长于具体问题,双方未必不可调和。作者 | Moonshot编辑| 靖宇22年前,2001年初,维基百科 Wikipedia 横空出世,在其后的互联网时代,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平台。但在刚开始,人们对维基「人人可编辑」的组织形式产生过质疑。甚至有电视主持人讽刺其为「wikiality」,即如果在维基百科上编造条目,只要有足够多的人同意,它就会成为现实。后来,随着《自然》(Nature)杂志的调查研究,发现维基百科准确度接近大英百科全书,Google 开始把维基百科放到搜索结果的首项,维基社区和内容贡献者也持续壮大,维基百科用了很多年时间终于取得了公众的信任。诞生之初遭到质疑,越来越多人参与去完善,而后平反收到大众认可,继而成为日常的工具,这一过程,仅诞生半年的 ChatGPT 正在经历,不仅于此,它还成为了维基百科的挑战者。不久前,维基媒体基金会召开2023-2024年度计划的电话会议,会议中提及了35次 AI,讨论的主题也是围绕 ChatGPT 带来的挑战。但维基百科所担心的挑战,并不是被 ChatGPT 取代。而是更深刻地考验:未来的维基百科,会由 ChatGPT 来撰写吗?01维基百科的内容哪里来的?要想知道 ChatGPT 能否撰写维基百科,得先知道维基百科目前内容来源于哪里。维基百科主要是由来自互联网上的志愿者共同合作编写而成,任何使用网络进入维基百科的用户都可以编写和修改里面的文章。它是互联网上一个极大的自由内容、公开编辑、多语言的网络百科全书协作计划。截至2021年初,所有语种的维基百科条目数量达5500万条,如何确保内容上的准确,全靠维基社群志愿者们的筛查。在 ChatGPT 出现前,维基百科已经长期在用 AI 去减少一些人力成本。应用最多的就是把现有条目直接机器翻译,再由人工编辑校对。2016年时,资深科学家 Aaron Halfaker 开发了一套开源机器学习算法,可以自动识别维基百科里那些恶意破坏条目和编辑假消息的行为;2020年,MIT 的研究人员也为维基百科推出过基于 AI 的修改功能,可以精确定位维基百科句子中的特定信息,并自动替换为类似于人类编辑的语言。Wikipedia 关于 ChatGPT 的页面|Wikipedia以及如维基社群所述,人工智能非常擅长总结把一篇很长的技术类条目,总结成儿童都能理解的版本,让 AI 去生成儿童版的维基百科效果很好。翻译、检查、概括简化已有内容,维基百科一直以来对 AI 的应用仅限于此,直到大型语言模型 ChatGPT 的出现。目前仍以文字方式交互为主的 ChatGPT,除了回答用户直接的提问以外,还可以用于甚为复杂的语言工作,包括自动生成文本、自动问答、自动摘要等等。ChatGPT 可以写出相似真人的文章,并在许多知识领域给出详细和清晰的回答。哪怕 ChatGPT 生成内容的事实准确度还需要人工去二次查阅,但这时维基百科面临的问题已经很明显了:志愿者能否用 ChatGPT 来撰写维基百科条目?02能不能和想不想纽约市维基媒体分会的老维基人 Richard Knipel 就用 ChatGPT 在维基百科上起草了一个名为「艺术作品标题」的新条目,Knipel 表示,ChatGPT 给出的版本一般但语法正确,定义了艺术作品标题的概念,给出了从古至今的例子。他在草稿基础上只做了轻微修改。但另一位编辑在条目上标注,将会进行大量修改并完善。如今,我们再点进这一条目,会发现它增加了大量内容和理论索引,还梳理出了目录,给出了图片案例。像 Knipel 这样的维基人认为,ChatGPT 可以作为生成维基百科条目草稿、骨架的工具,在此基础上,人工再验证内容,编辑和充实条目。但另一派维基人则认为,在维基百科条目的创作里 ChatGPT 应该完全被禁用。一位维基百科编辑就表示「我们应该强烈呼吁不使用 AI 工具来生成条目草稿,即使这些条目随后会被人工审阅。ChatGPT 太擅长引入那些看起来很有道理的谎言。」ChatGPT 起草,人工简单编辑的版本|Wikipedia人工大量干预后产生的版本|Wikipedia但另一派也反驳这种说法,就像 Knipel 认为,修改并丰富不完善的信息,这就是维基百科在实践中一直运作的方式。ChatGPT 将继续存在并飞速发展,利用它同时强调人工干预的必要性怎么就不行呢?把 ChatGPT 上来就视作洪水猛兽实在有些偏颇。但在想不想之前,我们先看看能不能。ChatGPT 还够不够格直接编写维基百科呢?3月30日时,维基百科创始人 Jimmy Wales 在接受 Evening Standard 采访时讨论了这个议题。Wales 认为,让 ChatGPT 能独立写一个完整的维基条目,目前还有一段距离,但距离多远就难说了。「业内把这种情况称为 hallucinating(幻觉)——我称之为编瞎话。」(One of the issues with the existing ChatGPT is what they call in the field 『hallucinating』—I call it lying.)「ChatGPT 有一种凭空捏造的倾向,这对维基百科来说真的不太行。」Wales 在采访里说道。实践中也是如此,你在维基百科上搜一个词,维基百科可能会反馈「该条目不存在」,但你问 ChatGPT,它可能会给你生成一段没由头的假消息。ChatGPT 会「说瞎话」,这种事已经不新鲜了。但 ChatGPT 诞生仅半年,它的自我迭代能力已经令人咋舌,让 ChatGPT「句句吐真言」,似乎只是时间问题,那维基百科现在担忧的是什么呢?03人力有限,算力「无限」维基百科团队并没有那么担心内容到底来源于人类还是 AI,它担心的是内容质量是否过关。在维基媒体基金会在电话会议总结报告里,「挑战」被放到了开篇,其中最大比重的部分,也是维基百科团队最大的担忧在于:维基百科涌入大量 AI 生成的内容,把真正高质量的、正确的信息给淹没了。「Wiki 项目有大量高质量的、可靠的,结构化的、分类好的内容。这就是我们带给世界的价值。最让我害怕的不是人们使用 GPT 之类的大语言模型来获取知识,而是需要巡查的 AI 生成的内容会爆炸式增长。」对高质量内容来说,创作比消费的时间成本高很多,就像一篇较为完整的维基条目,需要许多人参与撰写,花许多时间,走过很多流程后完成,对读者来说几分钟就阅读完了。像维基百科这种平台,为了保证内容质量,还需要专业人士核查一条条目中每个信息、数据、引用是否来源准确,筛查和编辑的成本同样很高。因此 AI 生成内容越多,人工核查的时间也更长。而且哪怕 ChatGPT 给出了正确的结论,但它并不会直接给出结论的论据来源何处,人工还需要再找到论据。到最后,修正可能比撰写耗时更长。Wikipedia 的条目下会有很多延展阅读链接|Wikipedia目前维基百科志愿者们已经发现了许多 ChatGPT 自动生成内容上的问题。比如 ChatGPT 很容易太笼统地概括定义,导致表意不明。还有 ChatGPT 遣词造句过于肯定,不够匹配维基百科想呈现的客观中性的文字风格。最重要的是信源难以查询,维基百科的可信度和扩展阅读性,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条目底下丰富的信息参考来源,但 ChatGPT 不会主动提供参考,甚至会凭空捏造。担任了20年维基百科志愿编辑的 Andrew Lih 在用 ChatGPT 起草新条目时就发现,ChatGPT 概述定义做得很不错,但它所提供的消息来源于《福布斯》、《卫报》、《今日心理学》,但 Lih 仔细查阅后发现,这些信源文章并不存在,甚至 ChatGPT 给出的 URL 都是自动生成找不到页面的假链接。综上,维基百科团队直接表示,AI 生成内容的速度和效率,可能会超出项目的运行能力。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维基百科团队会担心的点,比如如今的维基百科贡献者里,使用英语的白人男性依旧是主体,维基内容已带有语言和内容偏见,ChatGPT 靠吸纳互联网信息为养料的 AI 机器,生成出的内容会进一步放大偏见。Wikipedia 联合创始人 Jimmy Wales 在接受 Standard 采访时谈及 AI 参与撰写维基的问题|Standard...
智能设备 2023-05-14 11:22:09 -
sql server 2016不能全部用到CPU的逻辑核心数的问题
最近在工作中遇到了,sql server 2016 不能把CPU 的核心全部用到的问题.通过分析工具看到 总共CPU核心有72核,但sql 只能用到40核心,想信也有很多人遇到这问题,那么今天这节就先说说这问题是怎么出现的。首先 介绍下服务器的环境 Windows 2008 R2 Enterprise Edition(X64) + Microsoft SQL Server 2012 (SP1)Enterprise Edition (64-bit) CPU 2路 18核 开启超线程后是72核心 如图:再看sql实例的属性 如图:sql server 其实已经认出了总的核心数 72 那么sql server 是不是代表就能全部使用上呢,通过系统视图可以看到 select * from sys...
数据库操作教程 2023-05-12 12:12:37 -
SQLserver2019 Express安装及其一些问题解决
首先,我是一名技术小白,有些问题的理论不是理解得很透彻,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我们一起讨论,增长彼此,这样才是最好的,扫弊自珍,是最大的愚蠢。我如果感兴趣,也会回复各位,帮助大家寻找解决方法,我就是免费的劳动力/ww~~~现在进入正题:1.安装步骤我是遇到问题后,从B站上面查找的参考资料,因为不知道是否涉及版权问题,所以大家自己搜索一下1...
数据库操作教程 2023-05-12 12:11:46 -
欧盟仍在调查ApplePay反垄断问题,研究用二维码/蓝牙替代NFC
IT之家5月11日消息,根据彭博社报道,欧盟反垄断调查机构正加大对苹果ApplePay的调查力度,已派出多名调查人员,向欧洲零售商征求有关移动支付平台使用情况和可用性的更多信息。欧盟在一年前公开发表初步调查观点:苹果通过iPhone上的NFC芯片,限制移动支付平台,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
手机互联 2023-05-11 1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