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无法超额冻结老赖财产?北京二中院发司法建议
(原标题:微信无法超额冻结老赖财产?北京二中院发司法建议) 人民日报客户端 徐隽针对微信查控财产时出现的问题,12月13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专门向微信公司负责电子支付业务的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发出了司法建议。微信作为电子支付平台,给百姓生活带来便利同时,也被失信被执行人利用,成了快速转移或挥霍财产的渠道...
互联网 2019-12-27 08:31:06 -
微信朋友圈表情包评论功能已暂停何时恢复未知
(原标题:朋友圈表情包评论没了,微信称该功能已暂停) 记者 | 陆柯言在上线不到两天的时间里,朋友圈表情包评论功能被暂停了。12月23日,微信进行了一轮版本更新...
互联网 2019-12-25 16:31:06 -
微信里也能养鲨鱼,育碧《饥饿鲨》登陆微信小程序
站搜网12月22日消息 根据育碧的消息,《饥饿鲨》现已登陆微信,用小程序就能开始饲养鲨鱼之旅。在玩法方面,育碧表示小程序版承袭手游《饥饿鲨:进化》的经典操作和玩法,左手摇杆操作鲨鱼移动;右手按住屏幕消耗能量冲刺,以此追捕猎物和规避强敌...
游戏资讯 2019-12-25 09:02:05 -
滴滴总裁柳青:平安夜饮酒乘客可能接到我的“电话”
站搜网12月24日消息 今日,滴滴总裁柳青在微博上透露自己录制的一段语音将要在平安夜上线,提醒饮酒用户在“双旦”节期间别忘了报备,“希望我的声音能‘吓醒’醉酒的你。”视频观看:点此链接...
业界动态 2019-12-24 17:37:05 -
滴滴总裁柳青:平安夜饮酒乘客可能接到我的"电话"
12月24日消息,今日,滴滴总裁柳青在其个人微博上透露自己录制的一段语音将要在平安夜上线,提醒饮酒用户在“双旦”节期间别忘了报备,“希望我的声音能‘吓醒’醉酒的你。”据了解,在圣诞、元旦节日期间(2019年12月24日-2020年1月1日),只要乘客按提示报备了酒后乘车,在行程结束后,滴滴将向乘客外呼播放柳青录制的到达提醒语音,提示乘客确认是否到达目的地,以及紧急情况下的求助办法...
互联网 2019-12-24 16:34:06 -
马云谈2019太难了:光昨天我就收到5个朋友借钱电话
相关阅读:马云回应指挥交响乐争议:企业家最大的资源不是钱 12月21日消息,今日,马云在“2019世界浙商上海论坛暨上海市浙江商会年会”上谈到,2019年很不容易,但是我们做企业的都知道,每一年都不容易。唯一2019年最不容易的是,以往可能是部分人不容易,2019年可能是大部分企业不容易...
互联网 2019-12-21 17:32:06 -
美通过反机器人电话法案:每通电话最高罚1万美元
(原标题:美国国会通过反机器人电话法案:每通电话最高罚款1万美元) 澎湃新闻记者 张唯据美联社报道,美国参议院于12月19日一致通过了一项打击机器人骚扰电话的法案,预计未来几天将由总统特朗普签署成为法律。该法正式颁布后,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将对使用机器人电话的呼叫行为处以每通最高10000美元的罚款,约合人民币70107元...
互联网 2019-12-21 10:31:05 -
3D面具可破解人脸识别?支付宝微信称敢全额赔付
(原标题:3D面具可破解人脸识别?支付宝微信称若被盗刷可获全额赔付) 澎湃新闻记者 陈宇曦 综合报道12月18日,澎湃新闻记者从支付宝了解到,支付宝方面称,自从人脸识别技术出现后,网上经常会出现一些视频,称能通过照片、3D模型等骗过识别技术,事实上并没有支付宝用户因此被盗。支付宝介绍,在支付宝App上开启刷脸支付需要同时满足的条件包括:先在手机上输入支付宝的登录密码、用支付密码完成一笔支付、通过人脸识别的检测算法...
互联网 2019-12-18 17:01:07 -
骗过微信、支付宝,美公司称用3D面具可破解人脸识别系统
站搜网12月13日消息 据环球时报援引《财富》杂志消息,美国人工智能公司Kneron使用高质量的3D面具在世界各地成功骗过了人脸识别系统。在亚洲,Kneron团队在人脸识别技术广泛应用的商店内使用特质的3D面具,骗过了支付宝(AliPay)与微信支付系统来进行购买...
智能设备 2019-12-13 22:01:05 -
你手机里有多少个工作微信群?经历过溜须拍马吗?
(原标题:警惕形式主义借“微信办公”还魂)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ID:xhmrdxwx) 作者:刘晶瑶近日,北京某单位干部使用微信群传递工作信息,导致2名错过重要安全提示的一线工人意外身亡,引发舆论关注。很多人都在反思:如今微信已被很多单位默认为一种办公软件,既混淆了生活与工作的边界,又改变了单位的工作氛围,微信办公成常态,存在哪些问题?微信本是一种私人化的社交软件,现在却让不少人焦头烂额...
互联网 2019-12-11 14:42:06 -
最高法:微信成网络诈骗中使用最频繁的犯罪工具
(原标题:最高法:微信成网络诈骗犯罪中使用最频繁的犯罪工具) 新京报快讯(记者 应悦)最高人民法院今日(11月1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副主任孙福辉表示,2018年,微信超过QQ成为网络诈骗犯罪中使用最为频繁的犯罪工具,超半数网络诈骗案件中均有涉及应用微信实施诈骗的犯罪情节。孙福辉介绍,据统计,被告人在实施网络诈骗案件时,冒充他人身份实施诈骗的案件占比达31.52%,以招聘为诱饵实施诈骗的案件占比在2018年大幅上升;冒充类型的网络诈骗案件中被告人多冒充女性或熟人;近20%的网络诈骗案件是在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后进行的诈骗...
互联网 2019-11-19 11:06:06 -
7000页机密文件揭秘FB打压对手曾禁微信等投广告
11月10日消息,据外媒报道,美国当地时间周六,社交媒体巨头Facebook有关一场诉讼的7000页机密文件被公之于众,导致其将面临新一轮全球范围的严格审查。这7000页内容涵盖Facebook如何利用用户数据作为筹码、如何控制对手,以及甚至扼杀对手等...
互联网 2019-11-10 19: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