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碳战略背景下,如何帮助资源再生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八项重点工作任务之一。其目标是,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
智能设备 2021-10-27 09:48:43 -
辅助驾驶再生两起事故:一些先知未补的“系统性漏洞”钛媒体独家
距第一起事故发生一个多月后,蔚来又一起NOP事故曝光。钛媒体APP从蔚来车主叶先生处获悉:8月5日凌晨1点半左右,其驾驶着蔚来EC6在芜合高速(芜湖开往合肥方向)发生交通事故,当时车辆处于NOP(领航辅助驾驶功能)状态下...
智能设备 2021-09-29 11:03:35 -
马斯克:可再生能源将成为最便宜的能源方式
(原标题:马斯克:可再生能源将成为最便宜的能源方式) 作者:钱童心 责编:刘佳今年50岁的马斯克称自己经历了生活的“磨难坎坷”之后,才对事物有一定的理解。“特斯拉可能要对我人生和职业中三分之二的痛苦负责...
业界动态 2021-07-22 12:50:12 -
亚马逊等科技巨头竞相购买可再生能源真能更环保?
为高能耗数据中心竞相买电的过程中,科技公司正在重塑可再生能源市场,同时也在努力应对一个新的挑战:如何确保他们的投资能真正减少碳排放量。亚马逊周三宣布将从全球14家新太阳能和风力发电厂购买总量约1.5吉瓦的电能...
互联网 2021-06-25 16:41:07 -
北大医学中西医结合创新发展论坛举办,张伯礼等院士参与
近日,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和石学敏中医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北大医学中西医结合创新发展论坛”召开,共有400余名中西医结合领域的专家学者、社会各界同仁及同学们共同参与此次论坛,在线点击量达600万余人次。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第三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乔杰院士表示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是我国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
互联网 2021-06-15 17:53:43 -
医联与全景医学达成战略合作加强医疗“云化”布局
6月1日,医联与上海全景医学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全景医学的影像中心将接入医联服务体系,通过共同打造的“云影像”诊断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医联的疾病全周期管理服务...
互联网 2021-06-01 15:16:31 -
中国可再生能源制氢成本有望在2030年实现平价
澎湃新闻记者 杨漾 实习生 李强为应对气候变化,全球积极推进低碳清洁能源发展,零碳排、能量密度大且可持续的氢能成为最受青睐的能源品种。近日由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中国氢能联盟”)在京举行的“十四五”氢能产业发展论坛上,多位专家表示,脱碳愿景已成为全球氢能大规模部署的最重要驱动力...
业界动态 2021-04-27 20:21:50 -
“漫游”血管、虚拟解剖现代科技这样改变医学教育
12月10日,距离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只有短短10几天。大环境影响下,许多高校增设了医学专业、扩大了医科招生规模,吸引了考研学子的目光...
趣科技 2020-12-11 09:03:08 -
眼球神经细胞再生或能恢复视力
科技日报北京12月2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英国《自然》杂志2日发表的一项逆衰老研究突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科学家将小鼠眼睛的神经元,重编程到一个更年轻的状态,让它们的视力获得再生和恢复。该研究为人类进一步揭示了衰老机制,同时为青光眼等年龄相关性神经元疾病的治疗指出了新的潜在靶点...
趣科技 2020-12-03 07:33:06 -
再生医学新方法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取得临床进展
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脏疾病,尽管及时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治疗方法可以挽救部分心梗患者生命,但对于严重的陈旧性心肌损伤,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戴建武再生医学团队与南京鼓楼医院王东进教授团队合作,开展了国际首个可注射胶原支架材料结合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
趣科技 2020-09-14 10:48:05 -
发展可再生能源需保护生物多样性
科技日报北京9月1日电 (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通讯》杂志1日发表的一项环境及能源研究指出,随着更多矿区开始为生产可再生能源提供材料,需警惕未来生物多样性受到的威胁或将进一步增加。 生产可再生能源对于缓解气候变化来说必不可少...
趣科技 2020-09-02 09:34:05 -
新技术有效实现末梢神经再生
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所(CiRA)等机构的联合研究小组,验证了利用人工多能干细胞(iPS细胞)源间充质干细胞(iMSC)制备的生物3D神经导管对末梢神经再生的有效性和机制。 他们将免疫缺陷大鼠的坐骨神经切断5毫米进行了验证,虽然在作为生物3D神经导管移植的对照组使用的硅胶管移植中,切断的神经也在术后8周实现再生,但对形态、运动性、电生理学和肌肉重量进行评估发现,生物3D神经导管移植组的再生神经明显处于优势...
趣科技 2020-08-20 1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