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

方舟子爆360安全隐患 名人封杀成多米诺效应

互联网 2012-10-10 16:10:23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10月9日,知名打假斗士、科普作家方舟子在搜狐微博上发文称360安全浏览器根本不安全,在使用过程中会收集用户大量隐私,并且被媒体屡次曝光产品缺陷问题,因此建议司马南这样的特殊人士慎用。某行业分析师认为,越来越多的公众名人选择卸载360系列产品,也充分说明360偷窥用户隐私行为正得到全民用户警觉。

  10月9日,知名打假斗士、科普作家方舟子在搜狐微博上发文称360安全浏览器根本不安全,在使用过程中会收集用户大量隐私,并且被媒体屡次曝光产品缺陷问题,因此建议司马南这样的特殊人士慎用。随后司马南更新微博,称与360安全浏览器彻底拜拜。7小时后,方舟子再次发表微博,指出“其实不仅知名人物,普通人也应该慎重对待网络安全问题”。

方舟子在微博上揭露360浏览器存有安全隐患问题

  知名作家六六称360为“最大病毒软件”

  据知情人透露,360安全浏览器被公众名人抛弃并非个例,特别今年下半年以来,知名作家六六等公众名人纷纷发文谴责360浏览器收集用户隐私的行为,已经逐渐引发行业对360系列产品的集体卸载行为。

  360浏览器偷窥隐私依旧,公众名人卸载成潮流

  方舟子在微博上劝言司马南慎用360安全浏览器并非首例,早在今年年中时候,知名作家六六就曾在微博上发文,公开谴责360产品采用流氓方式入驻用户电脑。此后,其他一些公众名人也纷纷表示360安全浏览器并不安全,存有大量偷窥用户隐私行为的隐患,此次方舟子隔空喊话司马南慎用360浏览器,很可能将引发一轮公众名人卸载360的热潮。

  据了解,360浏览器自诞生之时便一直以“安全”为口号进行自我宣传,但后来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用户纷纷发现360浏览器不仅不安全反而有随意偷窥用户隐私的行为,因此纷纷选择了全面卸载360浏览器产品的行为。方舟子此次放话揭露360浏览器偷窥用户隐私,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公众名人开始抛弃360浏览器产品。

  某行业分析师认为,越来越多的公众名人选择卸载360系列产品,也充分说明360偷窥用户隐私行为正得到全民用户警觉。

  忽悠恐吓用户,360或失去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据知情人透露,360安全浏览器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用户体验方面,都缺乏必须的基础核心技术,但360对于自身在技术方面的缺陷不仅避而不谈,却善于利用忽悠、恐吓、威胁的方式对用户造成恐慌,利用无端打击竞争对手的方式推广自身产品。

  知情人表示,这种采取极端流氓方式的市场推广行为是360浏览器的主要经营方式,特别对于年轻群体用户,360更是从安全、技术等方面对广大互联网用户进行忽悠,在大量极端的恐吓言辞、用户隐私威胁措辞下提升自己的产品安全数量。

  360这种缺乏最基本商业道德和大肆侵犯用户隐私的行为,已经随着越来越多用户的揭发而得到行业的一致谴责,目前随着方舟子、六六等公众名人纷纷公开指责360浏览器的曝光行为,未来360产品侵犯用户隐私的行为还将被公诸于众,因此有行业人士表示,360长期以来侵犯用户隐私或将过早地断送自身的产品发展之路。

  安全专家:用户360之外有很多选择

  针对方舟子、六六等公众名人选择抵制360产品的行为,有行业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360产品连杀毒软件内核都需要从外面引进,其自身在技术积累方面并没有优势,而360一惯采用捆绑、恐吓方式对待用户,所得到的结果只是引发卸载360产品的托米诺骨牌效应进一步扩大。

  “如果上天让我给电脑用户提点建议,我会对童鞋们说:卸掉一些杀毒软件和浏览器;如果一定要在这些东东前加上一个数字,我希望是:360。”正如知名安全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石文昌在其微博中所言,360存在违反软件最小特权原则,这种现象太甚会给系统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在众多专家看来,互联网时代,安全软件已经成为用户的普遍需求,但在360偷窥用户隐私成性、对用户忽悠和恐吓方式不断的情况,用户出于保护自身的隐私信息不受侵犯,卸载360产品实属正常之举,而除360之外,安全软件还有更多选择。

页面导航经典资讯推荐不共戴天的科技公司有时也是能走在一起的,谷歌、苹果、微软、惠普、诺基亚、Adobe、Facebook、Mozilla和Opera已联合加入W3C(万维网联盟),并将推出一就在全中国人民欢欢喜喜过长假的时候,Facebook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里程碑:用户数量正式突破10亿大关。媒体镜头下的扎克伯格自然是笑得合不拢嘴。 不过Google今日通过Android官方博客发表声明称,Google Play包含67.5万个应用,下载量高达250亿次。为庆祝这一历史性时刻,Google Play将在数日内推出大规

标签: 方舟 安全 隐患 名人 封杀 多米诺 效应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