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

小米错了吗?

互联网 2014-08-11 16:15:42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我上一次见 BroadLink CEO 刘宗孺,是在今年 3 月极客公园《电器智能化革命》的活动上,在开场前的嘉宾交流时段他是第一个来的,我记得见他问的第一句就是:“刘总,小米路由捆绑你们这事情很棒啊!雷军是不是已经投资你们了啊?”“未来不是没可能哦。”刘宗孺当时心情还是很好的,因为与小米以前从来没与其他品牌智能产品做过捆绑,这次小米路由的捆绑的确是个效果巨好的推广

小米错了吗?

我上一次见 BroadLink CEO 刘宗孺,是在今年 3 月极客公园《电器智能化革命》的活动上,在开场前的嘉宾交流时段他是第一个来的,我记得见他问的第一句就是:“刘总,小米路由捆绑你们这事情很棒啊!雷军是不是已经投资你们了啊?”

“未来不是没可能哦。”刘宗孺当时心情还是很好的,因为与小米以前从来没与其他品牌智能产品做过捆绑,这次小米路由的捆绑的确是个效果巨好的推广。虽然他跟我说 BroadLink 本身核心是 toB 的模式,但当时他们 toC 的产品化对 toB 其实也是非常好的拉动。

从逻辑上看,BroadLink 在一个技术层面不太容易形成专利垄断的领域,做出了非常好的产品化应用,这已经印证了技术方向和产品路径,下一步一定需要与核心产业力量进行资本层的合作来巩固业务层的合作,小米和京东、360 这样的战略投资者应该都是很好的选择。只是没想到,几个月后,这件令人开心的事情完全变了味道。

过去两周,小米公司经历了一波声势浩大的集中批判。

BroadLink 率先爆料“小米先合作后单干”的无情,成为了这场风暴的起点;而紧随其后手环领域创业者们对小米手环 79 元定价“摧毁产业”的叹息和委屈进一步引发了“中国创新环境太差”的哀怨;后来被小米冲击严重的深圳一些传统硬件企业,甚至发文号召“用山寨小米产品的方式打击小米品牌”的言论。

一时间,小米已经成了“大树之下寸草不生”的另一个例证,甚至是中国科技创新领域如当年腾讯一般引得人人愤怒的“新锅盖”。

“合理”与“合情”

这一波舆论轰击对小米有没有杀伤力,会不会带来影响和改变?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下小米的思维逻辑。

以 BroadLink 事件为例,风暴中流出的一个关键信息――小米投资不成是因为京东或 360 反对小米成为 BroadLink 又一个战略投资者――由此展开的逻辑必然是:

由于原有股东的反对,小米没能如愿参股成为战略投资者;

在小米看来,BroadLink 的技术和产品层面不可能一直完全满足自己的需求,而由于没有专利壁垒的阻碍,所以小米决定按照自己的方式整合对应技术到产品中;

当 toB 的事情无法深入,那么小米作为一个产品型公司和强品牌的运作模式就决定了其与 BroadLink 以产品捆绑与销售合作必将走向终结。

站在小米的角度,这是一个没有违背商业规则,且恪守逻辑的必然结果。如果让我猜测的话,这个事情的缘由或许是当时小米比较着急整合这些功能到小米路由,造成"战术动作超越战略决策",小米当时恐怕没意识到是这个事情埋下了个招人吐槽的祸根,因为对于 BroadLink 来说,这种"合理不合情"难免有始乱终弃的感觉。

小米错了吗?

其实,对于 79 元的小米手环造成的“产业破坏”大体也是如此,业内集中吐槽也是来自这种“合理不和情”的埋怨。

从逻辑上看,小米其实从来不认为手环是健康产业的一部分,甚至认为靠手环来调理健康就是伪需求。它表面上虽然也在说健康的概念,但是我相信其核心战略并不是用低价抢“智能手环”的生意,因为这个生意对它太小了。它看到的未来手机的延展,手环将作为一种新的 ID 形态存在。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让用户花几百块买一个 ID 标示不现实,必须要低价。至于是否因此碰了别人的蛋糕,小米恐怕就没想,也压根不太在意这个问题。所以看着被客观上严重冲击的市场,其他从业者又怎能不一腔愤懑?

BroadLink 和小米手环,两件事情其实一个根源,那就是小米这种典型理性主义公司所遵循的商业逻辑――在商言商,有理讲理。外界看来,小米在这两件事上的处理完全没有体现出像小米营销那样的高情商,甚至有些笨拙和被动,这当然是小米需要反思的问题,但是我觉得从根本上小米这种公司改变不了这种“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期待让它变成更在意“是否伤害其伙伴和友商感情”的公司是不大可能的。

当年所有人都认为小米供应链必然是个问题,因为从零开始,缺少信任和关系积累。可结果是小米虽然“磕出一头大包”,却还是靠互联网化的估值体系带来的强大资本能力,轰开了一条供应链体系。雷军一次曾专门和我说起这个话题,他说:“小米和供应商就是简单明了、真金白银的关系!我是个足够好的客户啊,这个关系才是最铁的。”

在所有理性主义的极客公司身上,我发现的共同特点就是很难找到“和谐”这个词的气场。通常他们只懂得“合理”,很少顾及“合情"。虽然中国商业文化崇尚"以和为贵"、"和气生财",但对于这些极客来说,他们觉得"合理"才能顺势,天天琢磨如何"合情"反而是一种耗散,所以也就缺少了为人处事上的润滑,而是靠极度的"合理"来火花四溅的前行。

小米错了吗?

Facebook 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就是个经常被"创新"与"抄袭"这两个词环绕的人,无论公司内部还是产业对他有微辞的人都不在少数。比如扎克伯格对于互联网产品的追踪与觊觎从未停止过,Facebook 谋求打开移动端用户图片分享市场,于是潜心研发 Facebook Camera,但最终还是决定在前者面世之前就直接以 10 亿美金收购 Instagram,而 Facebook Camera 2 年后干脆直接下架;Facebook 曾经只利用 12 天时间就做出了山寨阅后即焚类产品 Snapchat 的应用 Poke;失败后,Facebook 直接提出以 30 亿美元高价收购 Snapchat。被拒绝后 Facebook 又推出了 Slingshot,誓要打入瞬时社交市场。

这种干的了就干,干不过就高价买,买不了的话就继续干的"简单逻辑",说实话比国内一些企业口惠而实不至的"尊重创新"漂亮话来的更直接。

其实国内也有不少这样的典型极客企业和极客人物,比如美团网王兴,一年几百亿的生意,数万的伙伴却从来不开线下伙伴的年会,因为他觉得有完善的体系和制度保障了大家都在赚钱,根本不需要拉关系谈感情,一切照章行事即可;当然,需要的话,他也会改变,比如从今年年初,从来不打广告的美团,开始猛砸几个亿广告,据说是因为王兴看到了大势的变化,需要在与大众点评的争夺中在大城市市场提升品牌认知,于是花钱也没见含糊。

类似的还有今日头条的张一鸣,前段时间在遭受了传统媒体势力的集体声讨后,他并没有按照常理去与那些不了解今日头条模式和价值的传统力量"建立感情",甚至对声讨者没有核心诉求的"攻击"感到无法理解。于是他的反应是立即投入更多成本去扶植新兴媒体,着手建立商业循环,进而树立更多理解和支持自己的小伙伴。

这些人在注重"合情"的世俗观念里,都不是很 nice 的人,因为他们不通情只达理。而要证明他们做错了,让他们做出改变,一样也要"合理"才能实现。所以,产业内今天对于小米的情感围剿也好,业界的集体鄙视也罢,其实都没有击中小米的要害。

需要合格的对手站出来

回想当年腾讯似乎也曾经遭遇这样的舆论围剿,并最终作出了改变。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推动腾讯改变并不是因为听到业界批评的羞愧,而是而是腾讯在 3Q 大战中,亲眼看到了竟然真的有一部分用户会选择卸载 QQ,并且,360 真的对桌面互联网上腾讯的用户优势形成了现实威胁。

这种产品和用户上的力量,对于腾讯的震撼和刺激远比人言更可畏。腾讯后来的组织架构调整和一系列产业态度的变化,其实是按照"合理"的方式顺势而行推动的早该进行的自我变革,这与我们的臆想的舆论攻势造成其"被迫改变"其实完全是两回事。

腾讯这几年是变了,但它是在情感上变得更友善了吗?没有!腾讯是在逻辑上变得更顺畅了,是在与中国互联网的关系上找到合理位置了。比如原来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做一个有潜力的东西我也做一个狙击你,免得你颠覆我。现在则变成了搜狗、大众点评、58 同城、嘀嘀打车等等"封建模式",你认同"王权"联姻携手,我就"分封"你土地和资源,腾讯负责不断推动疆界的扩展,而诸侯负责精耕细作巩固每个领域的壁垒,最后大家利益均沾。

某种程度上,腾讯的改变离不开当年的 360 和现在阿里巴巴,这些合格的对手让它不断重新审视自己,不断更合理的去顺势。所以,今天大家吐槽小米,其实真不如吐槽小米那些不合格的对手更符合逻辑。

在中国互联网领域,腾讯、阿里、百度、360、京东、甚至联想、华为等等所有号称看项目、做孵化、建生态、讲创新的力量,在过去几年都见证和目击了小米的成长与成就,但没有一家做出任何一个足够优秀的产品或平台合作的案例,让产业链条上下左右看到"另外的选择",也让小米看到做出变化的"合理性",或者至少让小米在自身发展逻辑上对其他力量"有所顾及"而非完全咱照自己的"最短路径奔跑"。

小米错了吗?

我还清晰的记得 4 年前小米手机还没发布时候,雷军在极客公园 100 来人的小会场里奋力论证"小米逻辑"的场景,当时即便在那个极客人群聚集的会场里嘲笑小米的想法是"天方夜谭,蚂蚁撼树"的也不在少数 ;可只是短短 4 年后,竟然整个产业已经在怒斥小米是"大树之下,寸草不生"了。这到底是对小米的吐槽还是一种变相的鼓掌?

所以那些把小米当对手的人,今天都应该加倍奋进,因为等着小米被吐槽吐死是不现实的。如果靠批评小米模仿、讽刺小米粉丝、嘲笑小米文化就能打败小米的一年几千万的手机销量成长,那商业世界就太简单了。这个行业真正需要的是有人有能力站出来,建立小米之外更成功的产品和更好的生态链,这才是真正"鼓励创新",才是真正对让中国创新者和创业者们的支持和促进。

在科技和互联网领域,"鼓励创新"、"支持弱者"是一个特别政治正确的态度,结合小米这样的的热点公司,媒体自然会乐见各种舆论风暴的形成。但是对于做事情的人和企业,创新到底意味着什么?其实需要更理性的思考。因为在中国做商业创新,既不是硅谷的加州阳光,也不是绝望的黑暗森林。我们只是不值得把任何一秒的事件浪费在对理想主义的宣讲和自我沉醉上,而应该把每一秒钟都放到实现理想的脚步和自我修行中。

我一直特别推崇技术哲学家凯文・凯利(Kevin Kelly)的一个观点。他曾经指出我们需要"把科技看作是一种生命",这种生命体的核心诉求是繁衍――也就是被更多人使用。谁能够帮它实现这一点,谁就将获得最大的回报。所以有时候会出现发明者和创造者不是赢家,而那些借鉴者模仿者反而会赢得世界的情况。因为对于创新这个事情的理解,不是简单的按照先来后到的社会伦理,而是产品、商业、竞争等等的综合较量。如果你不能捍卫你创造的东西并迅速繁衍,那么科技将把自己的赐福带给那些其他能够帮到它的人。所以,科技本身也跟那群极客一样是讲理不讲情的东西。

所以,脱离产品讲情怀、脱离商业讲梦想、脱离竞争环境讲自我修养,基本上都是比较扯的事情。历史已经一次次印证了创新者们最好的姿势,就是收起情怀,放下面子,扔掉天真,要相信理性才是基础,感性其实是一种资格和能力。

归根结底一句话――吐槽无用,唯有奋力向前。

标签: 小米 错了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