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移动互联 >> 平板电脑互联

云云众声:大会齐扎堆 看2014新趋势

平板电脑互联 2014-05-27 15:09:41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云云众声:大会齐扎堆 看2014新趋势类型:转载 作者:ZDNet 时间:2014-05-27 09:51:55本期的云云众声将讨论五大话题:1、Citrix Synergy大会;2、EMC World;3、英特尔与大数据;4、OpenStack峰会;5、香港――阿里云来了;云云众声栏目链接:http://voice.zdnet.com.cn/2014/0516/3020724.shtml 嘉宾观点提炼:思杰Citrix Synergy大会思杰Citrix Synergy大会重点探讨了协同的话题,强调了大概意思是在一个由多个系统组成的大的体系,每个系统之间有效的相互协同的效应要比你把这几个系统简单累加起来效果更好的这么一个理想和这种战略。思杰重点的一个发力的方向就是移动化

云云众声:大会齐扎堆2014新趋势

类型:转载 作者:ZDNet 时间:2014-05-27 09:51:55

本期的云云众声将讨论五大话题:1、Citrix Synergy大会;2、EMC World;3、英特尔与大数据;4、OpenStack峰会;5、香港――阿里云来了;

云云众声栏目链接:http://voice.zdnet.com.cn/2014/0516/3020724.shtml

嘉宾观点提炼:

思杰Citrix Synergy大会

思杰Citrix Synergy大会重点探讨了协同的话题,强调了大概意思是在一个由多个系统组成的大的体系,每个系统之间有效的相互协同的效应要比你把这几个系统简单累加起来效果更好的这么一个理想和这种战略。思杰重点的一个发力的方向就是移动化。基于这个理念有个重点的产品,就是Workspace Suite。同时,思杰和思科的合作也愈加的紧密。

EMC World 大会

今年可以看到在初具规模的基础上EMC联邦已经展现出它比较强烈的野心和它的初具规模的实力展现。另外,通过EMC的联邦重新定义IT的发展,这次引领点在软件定义存储方面,EMC善于拔得头筹。接下来希望EMC对自己的核心战略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解读,让中国客户能进一步去加深用户对EMC和对IT的Redefine。

英特尔与大数据

英特尔跟大数据之间的这种关系一次一次通过一些大事件来去加强大家对它的认识,我们也知道目前很多大数据的处理平台大多数基于英特尔智强的平台。不能说软件是英特尔的业务重点,软件更多算是他的一种后台的软件,它是给这些后台软件提供一个更基础的优化和支撑的这么一种软件,所以说很难被广大的前端用户所感知,英特尔通过大数据这个点切入进云中,跟Cloudera的结盟大大缩短了英特尔在这种大数据里边拼搏的进程,英特尔也可以通过Cloud Azure来迅速获得很多用户去覆盖这些市场,为它后续的一些动作做进一步的准备。

OpenStack峰会

现在OpenStack现在声势明显比CloudStack大很多,里边有很多重量级的厂商来支持,IBM作为OpenStack的董事会白金级会员,称要助力OpenStack成为最好的IAAS的开源平台,惠普在大会期间发布了它基于OpenStack自己完整的解决方案叫Helium,把自己所有相关的云资产全都放在了Helium这一个产品方案组合里边,包括它的这种基础设施OpenStack目前虽有不足但他欣欣向荣。

香港――阿里云来了

阿里云在香港数据中心开始工作,香港其实是阿里云走出国门的第一步, 无独有偶,即将进入中国的software现在还没有正式在中国发布,据说推迟到下半年了,阿里你在这个方面其实算是中国的一个领先者,最先做云服务,但是在香港是后来者,希望阿里有一个有章法有战略的发展,积累经验,开门大吉,走出国门。

以下为演讲实录:

梁钦: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云云众声》。

赵效民:有很长时间没跟网友们见面了。

梁钦:对,首先问一下效民,因为效民也是参加了思杰的XX大会,这个大会上我们知道可能跟往年的主题有所区别,可能更加注重那种移动解决方案的推动,想请您介绍一下这次大会的主要内容。

赵效民:先说一下名字,叫思杰Citrix Synergy大会,Synergy我们中文一般给它叫协同,协同大会。今年其实也是思杰创建25周年,重点探讨了Synergy的话题,今年也是第七届Synergy大会,Synergy这个协同大概的意思是在一个由多个系统组成的大的体系,一个大的环境里边,每个系统之间有效的相互的这种互通,这种协作,协同的效应要比你简单的把这几个系统,简单的累加起来这种效果会更明显,效果会更好。所以说Synergy大会也是强调这么一个理想和这种战略。

这次大会就像老梁刚才说的有一个比较大的改变,的确如此,如果说去年在前端和后端两大话题的比例可能还是比如说6:4或者7:3,今年我们能看到基本上达到8:2,基本上能达到这种前端的非常专注的感觉,这种前端的感觉就是移动化,这也是思杰重点的一个发力的方向。

我们经常会拿思杰与非常著名的VMware来比,我之前有一种感觉说双方可能是殊途同归,一个是从前端发力,一个是从后端发力,但是大家可能最终的目标都是构建一个端到端完整的解决方案。当然思杰仍然是按这个路数走,VMware也是在这种后端的服务器和数据中心虚拟化已经占据统治地位之后,也开始向前端发力,它推出自己这种Horizon套件,攻势也非常猛。

思杰其实在这个会上我没有看到它特别强调它的后端怎么样,还是以这种前端为发力点,而且可以说它的战略布局,还有它的这种产品解决方案也更为扎实了,也更为丰富了。

所以说我现在有一种感觉,是不是双方真的是殊路同归那种感觉,可能目前来看思杰更偏向于往前端走,VMware可能感觉还是一种有点偏向于两者平衡,就是它的这种软件定义数据中心,还有它前端的战略可能相对来说更平衡一些。思杰可能它希望在这种移动的领域里面来进一步巩固它的统治地位。在这次我觉得给我印象最深的,它提到一个新的概念,叫移动的工作空间,workspace,比如说我们每个人自己的一个移动空间,你自己去看一看你自己的移动空间都有哪些来构成,其实就是你的设备,你是电脑,是手机,还是平板电脑,你的设备上跑的一些跟工作相关的应用,比如说office,你的桌面,还有你日常跟你企业相关的内部的一些这种企业应用,还有你的数据,比如老梁你写的文档,做的报道,拍的图片,这都是你工作空间里面需要的这些必不可少的数据。

另外就是跟你工作相关的人,这个人就是组成你工作空间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比如说老梁你是Cnet News的总编,你的这个工作空间里面可能有很大部分都是比如说下边的主编,各个方向的记者,你要去跟他们实时沟通,制定你们新的报道的规划。我相信其实每个人你的工作空间或多或少都包括这些,你的设备,你的应用,你的数据,还有你工作中的联系人,跟他们怎么样有一些很好的互动,协同,构成你整体的工作空间。

为什么要强调移动的工作空间,我觉得也是一个非常必然的现象,或者是一个趋势,就是说随着你这种移动终端的普及,它会带着你的应用,带着你的这种数据,和带着你这种社交关系跟着你走,等于说你人走到哪,你的工作空间就会走到哪,这是一个最理想的状态,你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展开你全方位的办公,而且你的工作能力,效率都不会受到影响,我觉得这就是思杰所倡导的移动工作空间的根本的理念。

基于这个理念有两大重点的产品,一个就是Workspace Suite,这个是移动空间工作空间套件,这里边把思杰从桌面,从应用,还有这种移动化的管理,这种相关的所有的解决方案打包,产品打包,然后你根据你工作的这种具体的需求来全部署还是说摘选几个组件来去部署都是随你来决定了,这是一个完整的套件,这次也非常明确了说对VMware的用户打五折,VMware的Horizon用户,你要如果想把你的工作环境迁到思杰的环境里,重新部署Workspace Suite就是五折。它也会根据如果你是以前思杰的用户,想升级到新一代的Workspace Suite是七五折。

我们也知道原来在移动办公,或者说在一种移动协同领域里边,原来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品牌就是黑莓,黑莓它有自己的一套移动办公的一些组件来去单独支持黑莓整体的架构,这些用户如果也想转到思杰的环境里边,也是七五折。

梁钦:对黑莓用户不够什么啊,黑莓用户都有钱。

赵效民:所以整体看它的动静还是非常大的。第二个我觉得更有革命性意义的是在于它推出了Workspace Service,全称是Citrix Workspace Service,CWS,这个就是把所有它根据你移动空间相关的所有的产品组合放在云上,以服务的方式来让你迅速能构建一个移动的工作空间。

梁钦:这个好。

赵效民:今年下半年会在微软的Azure上去提供这种技术预览版,就是说它所有的构件和组件都是基于Azure来构建的,当然思杰也强调说这是一个服务的解决方案,任何的云服务商都可以,如果他们愿意都可以采用思杰这套服务解决方案去提供相应的这种工作空间的云服务。当然整体的云服务的管理门户是放在思杰自己的数据中心里边,或者说不是数据中心,其实也是思杰在微软的Azure自己建了一个主控的平台来去管理它整体的CWS的服务,等于你每个用户到思杰上去,就是你的一些部署,或者说你的一些调配都是在思杰的CWS的门户平台上来去做,门户平台帮助你去筛选后台相应的不同的云平台。CWS虽然说hold在微软的Azure上,但是它后台你可部署的空间其实是思杰的CWS帮你做一个中介,你可以去选择AWS,也可以选择software,还可以选择相关的一些其他的一些第三方的云服务商平台,只要是纳入到CWS这种门户管理的界面里面就可以。甚至你还可以借助这个来去跟你内部的数据中心,跟你自己的数据中心来打通,做一个混合的部署环境,这都是可以的,今年下半年来去做这种技术预览。

所以说我们可以看到这次思杰重点推出了移动空间的概念,对这个概念我还是比较认同的,我觉得这个也是大势所趋,我们每个不同行业的每个员工,可能或多或少都会对这种移动的工作空间的形态感兴趣,这是我觉得这次大会给我最深的一个印象。

梁钦:我刚才听效民在讲我就在想,特别想到前一段时间看的美剧,叫“机器人心”,我不知道你看过没有,那里边就感觉很未来感,比如说我是一个机器人我看到你周围就是各种的一些箭头出来,各种信息,特别有这种立体感,也特别有未来感,因为我们也做一些前端或者移动商务的一些移动办公相关的一些报道或者内容的一些,怎么说呢,就是类似的也多多少少了解一些,提得最多的可能就是业务移动化,当然我觉得移动工作空间给人感觉可能就有这种憧憬感,可能是更加未来的一个东西。

赵效民:因为不管你是什么角色的人,比如说你是CEO也好,CFO也好,还是CIO也好,还是说你普通的职员,你不同的这种应用你最终的影射点或者落脚点其实是某个人,你的这种财务应用最终可能不同层级的访问权限可能是财务总监,CFO,底下的会计还是出纳,可能有不同的应用组合,CEO他可以看到整体的报表,整体公司的经营状况,当然你底下人可能就看不到,所以说你不同的这种企业应用,归根结底它其实是给人用的,不管你是ERP也好,还是数据库也好,还是说什么样的也好你最重要有一个出口,要有一个外围IO的界面来去管控,来去有新的输入,来有你的结果的输出。

但是只是一个这种信息的传播,没有人用的话其实就是一个自己自循环的机器,其实这个本身来说是不可用的。但是如果说把这些数据应用影射到某个人来讲,它必然要跟这个人的工作空间产生一个关联,不管说跟你本身的应用,跟你的数据,还是说我把你这些信息投射在你哪个设备上,你是在家办公给你投射到PC上,你是在路上给你弄到手机上,这可能就是一个很形象化的能让我们想象的空间。

所以说我觉得未来不管你是哪行哪业的人,我觉得移动化是一个企业必然要经过的一个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的移动空间肯定也是移动化的,在这个过程中就看哪家解决方案服务商能更好地把你移动空间真正移动起来,而且是让你使用起来就感觉像是一个虚拟的办公室,虚拟的一个这种办公楼跟你们一块走,你找任何人都很方便,访问自己的数据也很方便,你的应用交付起来也都是非常的顺畅,使用起来没有任何的停顿,这种使用体验很好,而且是任何地方任何地点拿任何的设备都可以去无缝持续化的办公。

大家可想而知对每个人,或者对企业的生产力和它的业务连续性带来的好处肯定是非常直观而明显的。

梁钦:对,我感觉越来越有场景感。另外,其实我们也注意到在这个大会上可能思杰和思科的合作也愈加的紧密,当然刚才听了效民介绍的移动空间,移动办公空间,其实感觉思科在这里边它会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赵效民:因为我们知道思杰还算是一个纯软件厂商,软件厂商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功能性,我一直有一个理念就是说软件其实是定义未来,数据定义世界,现在很多人谈大数据,他其实是通过这种数据的分析来更好让我们认识这个世界,世界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只是我们之前不知道,但是软件定义我们的未来就是说软件它其实真的是你会想象不到的,就是说通过跟硬件的相辅相成的发展,它两者之间彼此配合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想象空间。

比如说以前我们的手机就只能打电话,它上边不能做更多的事情,但是如果随着这个硬件不断的发展到现在,配合相应的软件进来以后,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可以在手机上购物,可以在手机上办公,我们可以在手机上去订票,我们可以在手机上订飞机旅游这种东西,全都能用,这其实就是未来的一个场景,它定义了我们未来的一种可能的生活方式。但是,这些实现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包括软硬件的组合,思杰提供的是软件,必须要找一个硬件的落脚点,这个硬件的落脚点就是OEM厂商,思杰它的合作伙伴其实非常多了,思科算是其中一个非常积极的一分子。我觉得分析它的背景其实挺有意思,我们也知道思科跟VMware还有EMC组织过一个VCE的联盟,双方其实合作已经很久了,它的产品vBlock在集成系统市场里边还是名列前茅的,大家都认为思科跟VMware已经是非常铁的关系了,在前几年思杰成功的挖脚,把思科拉到自己战略合作伙伴的地位。

我们也知道在VCE联盟里面vBlock里边虚拟化层,虚拟化里边这种网络层没用VMware的方案,是用思科自己的方案,思科又在跟NetApp合作另外一个集成系统就是FlexPod,FlexPod是用思科的网络加服务器,再配合NetApp的存储,它支持广泛比较多的虚拟化层,不仅仅是VMware,思科又开始收购自己的存储产品线,所以说你会发现思科它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它不仅限于跟谁来合作或者说打个下手什么的,在这个方面来讲它觉得思杰是一个很好制衡VMware的力量,所以在移动端的领域里面它跟思杰走得非常近。

印象最深的是大会第一天思杰正式发布了Workspace Suite这个套件,当天思科就宣布说它是第一个推出基于这个套件的整体的软硬件的解决方案,就是基于思科的UCS服务器加上存储,加上它整体的这种管理套件形成的思科自己的一个移动空间的解决方案,这个移动空间解决方案就基于思杰这套产品。

当然像IBM,惠普,戴尔,他们也都宣布说要推出,还有富士通,要推出这类的解决方案。所以说在这个环境中我们能看到思科对于思杰的这种支持力度是非常紧密的,而且它现在是目前也算是唯一一个大力支持思杰自己的云平台,Cloud platform重量级的OEM厂商,所以说双方的合作我们可以看到从这一个点能够影射出一些商战之中一个很自然的现象,就是说双方彼此之间都是一种竞合的关系,所以说这一点还是非常有意思的。

【19:32】

梁钦:也就是说大家都在为自己打算。我们再快速看第二个话题,这个话题因为我们都没有参加,参加的人费哥现在也没在现场,请效民做一个简单的点评,这个大会是EMC (World),其实我在2012年去过一次,那年主题其实叫变革Transform之类的,感觉很震撼,当然也提出了数据星球,每年它都有这样的一个主题,今年主题叫重新定义,效民你怎么看EMC World这个主题,它对于EMC未来的战争会有怎样的支撑?

赵效民:当然最专业的人现在没在这,在日本呢,我们也只能说尝试去评论一下,仅供大家参考。其实EMC World从2013年我们看到EMC联邦基本上初具规模,在今年我们可以看到在初具规模的基础上EMC联邦已经展现出它比较强烈的野心和它的初具规模的实力展现。也可以看到EMC本身是负责硬件平台,我不是说它是存储,因为我觉得它的野心肯定不在于存储,不仅限于存储,像Pivotal是做大数据和云应用平台的,这个是EMC和VMware两家合资,还有GE来合资做的。

VMware我们也知道是非常著名的虚拟化和云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基本上这种数据中心虚拟化层面来讲是占据了一个统治地位。还有一个RAC是做安全的这种解决方案,所以说这四家公司在一起以EMC为首,因为Pivotal、VMware和RAC都算它的一个子公司,虽然说有些并不算是,这些不算是全资的子公司,EMC联邦我们就看到它涉及到当前的产业里边的方方面面。如果说我们看我们现在最大的几个趋势,云,大数据,移动,安全,我们看这个就基本全了,云,VMware加EMC,加Pivotal,从基础设施到应用平台基本上都全了。移动,VMware自己的产品线Horizon已经是面向移动的领域了,大数据Pivotal不用多说了,安全,RAC。所以说这个EMC联邦它其实是,我觉得它Redefine有两个含义,一个含义是说你怎么去重新定义EMC这个集团这个联邦,我们看清楚它整体架构布局,还有它的实力和野心。

另外,通过EMC的联邦重新定义IT的发展,我觉得EMC联邦它本身其实是有这样的一个实力的潜力,我们也看到它的布局还是比较完整的,这是大的方向,具体到存储当然EMC,EMC World,上面还是有一些存储的亮点在里面,比如说它软件定义存储ViPR 2.0发布了,比以往在功能性和它的能力上,比如这种跨区复制的功能,异构的复制功能已经实现了,可以说它这种可用性更高了,这种可用性并不仅仅代表它的可靠性,而是说这种在实际部署环境中的可用,这种范围更广了,另外还有它新的这种数据重复删除,这些新的一些产品的发布。

所以说我觉得这次引领点其实还是在这种软件定义存储,EMC的确在这种概念性的层面来讲,它比较善于拔得头筹,像大数据,软件定义存储,基本上一提到这两个名字很多人都会,至少在第一的时间联想里面会有EMC的名字,可能不仅仅有EMC,但是肯定会有EMC的名字,这个可能是算是一个挺大的成就了,我觉得这个成就还是了不起的,也证明了EMC是一个非常善于自我运作的一家公司。

所以说归根结底我觉得就这次Redefine给我的印象还是比较深的,但是我觉得接下来希望EMC有一个更为清晰的,尤其在中国层面,很多时候我觉得真的这种国外的厂商,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体会,就是你在国外开会的时候你会发现它讲得特别清楚,一到国内完了,一下就觉得档次就Low下来了,有种我就是为了卖东西的感觉,我就是为了怎么着,而这种市场的宣传,或者说教育的这种表现就大为降低了,不仅仅是EMC,EMC可能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得还算好一些,但我们看到其他的一些公司,国外表现得很好,如果说打100分国内可能撑死了也就50分,这种宣传效果大大降低,弄得很多国内的用户甚至记者都搞不清这家公司它的核心战略到底是什么。

但是我们参加过国外的这种会议的记者,参加国外会议的记者其实是一少部分,所以说感觉很无奈,跟相关的公司也提过这些建议,但是我们也知道他们有时候可能也是力不从心,所以我也希望EMC能更完整更好利用这次Redefine的这些东西,这个定义和含义,来在中国进一步去加深用户对EMC和用户对IT的这种Redefine。

【26:40】

梁钦:我们再看下一个话题,这个话题是大数据,在近期英特尔和Cloudera这两家公司在中国举办了一个发布会,这个发布会其实由头是来自于3月份英特尔对这家公司的投资,在这个会上英特尔宣布未来,因为我们知道英特尔有自己hadoop的版本,未来可能在2014年会推三个版本,这三个版本之后可能会逐渐引申到Cloudera这个版本上,当然也有很多人说英特尔为什么不把这家公司收购了,这么着一来未来要推Cloudera的hadoop版本是不是对英特尔大数据战略产生影响,效民你怎么看这个话题?

赵效民:我觉得英特尔跟大数据之间的这种关系它其实一次一次通过这些事件来去加强大家对它的认识,我们也知道现在目前像这种hadoop非常流行的大数据的处理平台基本上是基于,大多数基于英特尔智强的平台。有的时候就体现出一个价值在于说很多人,尤其被互联网这帮公司给忽悠了,说有软件就行了,软件非常重要,其实硬件已经不重要了,甚至说硬件无用论甚嚣尘上的这种感觉,我觉得这个是非常可笑的一种想法。

我们从英特尔这个角度来看,它通过非常有针对性对英特尔本身的CPU一种优化来推出自己原来hadoop的英特尔发行版,就能体现出这种硬件深度结合,软硬件深度结合和优化的这种威力。但是,英特尔在这个行业里边不能说它的业务重点,它的这种品牌其实还是非常弱的,就是说很多人还都认为英特尔是一家硬件的公司,虽然英特尔也一直强调我们的软件实力很强或者怎么样,但是现实是英特尔的这些软件更多算是一种后台的后台的软件,它是给这些后台软件提供一个更基础的优化和支撑的这么一种软件,所以说你更很难被这种广大的前端用户所感知,前端用户感知的都是Windows,office这些东西。

所以说英特尔一直想在这个领域去刷自己的存在感,hadoop,大数据可能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当然我们也知道云这方面英特尔也在积极切入,也做了自己相应的这种云的合作伙伴的这种项目。这种大数据我们也觉得是它的必争之地,所以说我觉得跟Cloudera的结盟大大缩短了英特尔在这种大数据里边拼搏的进程,大家可以有很强的一个互补,可能Azure未来在英特尔的平台上表现会更好,这个是毋庸置疑的,英特尔也可以通过Cloud Azure来迅速获得很多用户去覆盖这些市场,为它后续的一些动作做进一步的准备。

会不会收购Cloud Azure,我觉得不排除这个可能,你想想英特尔都能把(迈克非)给收了,收购一个Cloud Azure,就是从它能不能收购这一点来说是没有疑惑的。该不该收在于说就看英特尔怎么去看个市场,它对于大数据这个市场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是把它当作一个自有财产来运作,还是把它当作更好的一个渗透平台来去运作,这取决于英特尔自己的一个战略定位。

我觉得两条路都是能说得通的,对于英特尔收购Cloud Azure,我觉得它现在可能也许在做一个前期的考察,这有一个例子大家能感觉出来,微软和诺基亚的关系,一开始微软推Windows Phone的时候也是跟诺基亚是战略合作伙伴。

当微软想进入硬件领域里边它就收购了,因为它可能通过这一段时间几年的磨合,它知道了一个硬件的公司是怎么样的运作方式,这个市场到底是怎么样的,再结合它自身的战略,这种端加服务的战略这种贯彻,可能就产生了收购的结果。英特尔跟Clould Azure是一个反向的,是一个硬件公司向软件领域的进军,发展,通过Clould Azure来去合作,它先摸清整体的发展,客户的需求。我觉得一个很好的好处,如果那个时候收购了Clould Azure,哪怕是Clould Azure一些核心团队出走英特尔也不怕,如果说现在是盲目去收购,可能会遇到一个什么问题呢,也许Clould Azure的用户数量会大幅下降,因为一看是你英特尔自己的品牌,可能觉得它欠缺了一个相关独立性的中立性的东西,我如果都是用AMD的平台,是不是你的Clould Azure的产品我就不用了,所以说这个可能是一个考虑。另一方面团队的成熟性或者怎么样的,我觉得慢慢看吧,我觉得真的不能排除说最终把Clould Azure收购的可能性,我觉得从资金实力来讲,对于英特尔来说都不成问题。

梁钦:企业愿不愿意收。

赵效民:对。

【33:31】

梁钦:我们再看下一个话题,OpenStack峰会召开了,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IBM说话了,说我们要助力OpenStack成为最好的IAAS的开源平台,对这句话效民你怎么看?

赵效民:我觉得其实说客观一些,我个人的感觉IBM也是给自己打气,因为IBM是OpenStack的董事会成员也是它的白金级会员,据说它这种代码的贡献量是非常大的,特别大,应该算是第一名,第一第二的这个地位。

当然在这次大会上其实这个大会期间跟这个或多或少有相关的,像惠普这类传统的大企业都非常积极,惠普在大会期间发布了它基于OpenStack自己完整的解决方案叫Helium。就是说这个名词的含义相当于是一个氦核,我们知道它是一个核聚变的基础,或者说核聚变的一个表现,我觉得惠普起这个名字还是挺有深意的,核聚变,是一种聚集完了以后猛烈引爆的这种感觉。它把自己所有相关的云资产全都放在了Helium这么一个产品方案组合里边,包括它的这种基础设施,它这种cloud system,还有这种Converged infrastructure这些融合基础设施,包括它的一些软件,基于OpenStack自己惠普的开发版,还有它基于这种惠普自身的数据中心和这种服务体系的Helium托管云服务,还有云的这种技术咨询还有培训。

这一整套我们就看到都是在OpenStack 2014亚特兰大峰会期间发生的事情,在这个峰会上我们也知道4月份OpenStack社区发布了冰屋,Ice House这种官方的发行版。解释一下,官方的版本出来以后很多这种企业都会在这种官方的版本上去二次定制自己的发行版,就有点像安卓和小米,米UI之间的关系,像IBM就有自己的OpenStack发行版,惠普我们刚才也说了,它有自己Helium的发行版。IBM发行版它真的我觉得为什么它代码量那么大,因为它加了自己很多独有的新的东西,比如说它能让OpenStack支持对Power System ,还有System Z大型主机的管理,但是像Power System和大型主机谁用啊,不就IBM自己用吗。

其实这个东西很多都是自己独家的,它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所以说能看出来IBM是把OpenStack看作它整体的云的大的一个包裹,能在这种包裹底下把它所有的资产给整合起来。

换句话说,惠普这种Helium它其实是异曲同工,它也是这么干的,它也是想把自己的硬件全都给包裹起来,然后把自己相关的软件,服务,支持,培训,咨询,这些都给它放进来。所以说大家能看出来OpenStack主流的玩法,这种大的有实力的厂商都在做垂直自身的这种横向和纵向垂直整合的解决方案,所以这次OpenStack也看到了很多新的用户,这种上台讲演,包括比较著名的像索尼,PS4游戏机云服务后台就是基于OpenStack来做的,中国有很多厂商也在这块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

但是我们不得不说的是,OpenStack毕竟是一个大杂烩,这个话可能说得难听点,但是它是实话,OpenStack从一开始诞生起来的时候,它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云的平台,它是一个计算模块加上一个存储模块,一开始构建起来的。后来在这个基础上大家如果再往上走的时候,那就给不同的模块往里加,这种网络模块,对象存储,这些其他的一些块存储,或者其他的一些功能性的东西,功能模块就只能这么堆着往上走,所以说它这种产品体系真的是相对来说非常复杂的,它有历史的原因,当时NASA和Rackspace去合作的时候双方只是把自己所擅长的东西拿出来,一个计算,一个存储,后边我们慢慢通过这种厂商不断加入,又有专门做网络的,有专门做应用交付的,有专门做云管理的,有专门做部署的,这些不同的模块加进来以后,OpenStack本身的体态已经比较庞大了,有些模块的一些进展不顺利,它可能会影响你整个的表现,它跟它的主要竞争对手CloudStack不太一样,CloudStack诞生之初就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云的堆建,相对的这种产品组合非常紧密,它并不是一种组件化模块化的一个堆积的产物,而是一个统一的平台。

所以说,当然这个并不是说谁更好谁更差,毕竟现在OpenStack现在声势明显比CloudStack大很多,里边有很多重量级的厂商来支持,包括像思科,惠普,戴尔,IBM,包括还有Oracle。

众人拾柴火焰高,但是OpenStack天生的产品架构也带来天生的不能说缺陷,也就是说是不足,大家都在努力去消除这种不足的过程中,所以说在后期的表现过程中OpenStack给人感觉可能还是有些复杂。当然对大多数应用场景现在OpenStack部署已经非常便利了,但是这次又冒出一个声音,大家把这个矛头直指OpenStack网络模块,Neutron这个网络模块,说它已经给OpenStack拖后腿了,所以我们也看到OpenStack在风风火火一方面,同时它也有它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当然它是不是真正会成为最好的IAAS平台,我个人其实持一定的保留意见。因为我觉得未来这种特别大的云的平台可能还是以公有云为主,当公有云为主的时候这帮人会不会还用OpenStack,这都是非常不能确定的一件事,毕竟亚马逊,AWS不是用OpenStack,微软的Azure没用OpenStack,software是OpenStack和CloudStack混搭的,像谷歌,Facebook更没有用这些OpenStack,所以说可能在未来里边它会跟VMware和微软架构有一个非常强烈的竞争。

当然我们祝愿OpenStack越走越好,毕竟它是一个很欣欣向荣的体系,更多人能参与就会给更多人机会,所以对于机会我向量是抱以这种积极的态度,我希望它能走好,但是是不是能真的走好,我觉得事在人为吧。

【42:19】

梁钦:我们还有最后一个话题,这个话题说起来也挺有意思,阿里云在5月12日宣布在香港数据中心差不多开始工作了,效民你怎么看阿里云在香港的布局,这是不是说明阿里云已经开始真正的,这是不是一个跳板或者一个信号,阿里云向外走的一个开始?

赵效民:我觉得当然是可以这么认为,如果印象中没错的话,它是中国第一个做云服务的,在中国。

梁钦:大陆之外的?

赵效民:也不是大陆之外,算在香港开设数据中心的,因为大家也都知道香港目前一国两制,在另外一个制度下的区域里边做了自己的数据中心,我觉得这一方面来讲可能是它业务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它对外,往外进军的一个尝试。你要说它的规模这肯定很多人我就看有些网上说怎么着,民族品牌的崛起或者怎么着,可以跟谁比比了,我觉得阿里云你要放在一个全球的市场里边,它的量级还是非常小的,它算是一个小弟弟,非常小的小弟弟,香港其实是走出国门的第一步。

但是我也听到很多耳闻,阿里云本身的云的能力,服务这种体验其实并不是非常好,可能在某些性能上不错,但是说它是不是应用的场景足够丰富,对于负载类的这种支撑是不是都比较到位,这个我们说实话还是有待考察的。

无独有偶,我们也知道即将进入中国的software现在还没有正式在中国发布,据说推迟到下半年了,它5月份也在香港启用它新的数据中心,虽然说跟这件事没什么关系,我就在想这种全球的布局的速度都非常快,而且我非常认同这么一个道理,在很多市场里边先入为主,比如说智能手机谁先占住口子了,苹果一下占住了,你后边的公司就很难去跟它来抗衡,你瞧后边这些公司追得多苦。

而且老梁你肯定有这种感觉,谁先提供这个服务,可能哗一下吸引力过来了,这些人只要你后边的服务没有明显强于第一个这个人的时候,它很难去。

梁钦:惯性的。

赵效民:对,就相当于说你说中国移动在3G时代的时候,它的网络非常差,跟WCDMA,联通,电信都没法比,但是很多用户第一个用的就是移动的号,像我用了得有16,17年了,我就不愿意换,因为我觉得只要没给我带来本质的区别的时候我就不爱换,换的可能成本更高,你多少年的朋友可能你也联系不到他了,但是他有你的电话,他要联系你的时候还能找到你,所以说这只是一个例子,我就说全球化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

再次也想看看阿里,我希望阿里是一个有章法有战略的发展,如果你目标市场定好了,尽早进去,否则的话留给大家机会真不多了,你想想全球化部署的云服务商已经有多少个了,咱们就数数,AWS,Azure, software,谷歌,多少个巨头都在这个圈子里头不同布局,像惠普也在说它要在它全球20多个国家要做40多个数据中心,因为惠普本身就是一个跨国企业。说实话我不太了解阿里它的定位是怎么样,阿里并不是一个跨国的企业,它要出了香港再到其他比如说去日本,去印度或者怎么样,它的成本就非常大了。像software绑上了IBM,这个是很好的一个搭车,IBM在很多重要的国家都有自己的分公司,你在这块去做自己的服务,那省了很大的事情。微软也一样,微软也是很著名的跨国公司,所以说想做跨国的云服务,你是一个跨国公司是一个很好的基础,并不是说你一定要变成跨国公司才能做一个,你先是跨国公司才能做这种云服务,也不使然,但是你本身就是一个跨国公司的话,你做云服务的代价肯定要小很多。

所以说我当然也是,我传统的原则还是以祝福的态度,祝愿阿里云在香港的市场开门大吉,因为我们知道香港已经很热闹了,Windows Azure,微软的Azure,software,AWS,都在香港已经有部署了,阿里你在这个方面,你在中国其实算是一个领先者,你最先做的这些云服务,但是你到香港是后来者,如果你在那能积累好的经验,我们也祝愿阿里云哪天真正走出中国大陆。

梁钦:像效民所说的,祝福阿里云,可能也是它真正迎接国际化或者商业化的第一步。今天非常感谢效民的精彩点评,也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谢谢大家,再见。

赵效民:谢谢大家,再见。

标签: 云云 众声 会齐 扎堆 2014 新趋势 趋势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