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汽车市场促销大战:本土品牌崛起,国际巨头面临挑战2月11日,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掀起了一场激烈的促销大战。面对日益白热化的竞争和交付量下滑的压力,主要汽车制造商纷纷祭出各种优惠措施,以刺激消费,应对春节后市场回暖的挑战
2月11日,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掀起了一场激烈的促销大战。面对日益白热化的竞争和交付量下滑的压力,主要汽车制造商纷纷祭出各种优惠措施,以刺激消费,应对春节后市场回暖的挑战。这一现象背后,反映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的深刻变革,以及国际品牌面临的严峻考验。
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副总监李思(音译)指出,中国消费数据的疲软引发了业界对汽车制造商库存消化能力的担忧。因此,春节假期期间,各大厂商纷纷启动了激进的促销活动。然而,促销活动的持续时间仍有待观察。“我们还得看看这种促销能持续多久,”李思表示。
政府层面也在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1月份,中国政府宣布将在春节期间投入810亿元人民币,以促进电动汽车、智能手机和家电的消费。这为车企的促销活动提供了政策支持,也刺激了市场需求。
特斯拉率先打响促销第一枪。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特斯拉便宣布为其最畅销车型Model 3提供8000元人民币的保险补贴,并推出五年免息贷款计划。消费者只需支付34%的首付即可享受免息贷款,支付更低首付则需支付利息。此外,特斯拉还在1月份宣布,为即将于3月交付的焕新版Model Y提供同样的五年免息贷款计划。尽管特斯拉去年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创下新纪录,但公司也坦言,未来竞争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小鹏汽车则采取了更为激进的策略,宣布为旗下四款车型提供“零首付、零利息”的五年免息贷款计划。小鹏汽车在社交媒体上大力宣传这一优惠政策,并强调自己是唯一一家提供此类贷款的汽车制造商。实际上,小鹏早在去年12月就已为其G6 SUV车型推出免首付促销活动。
蔚来汽车也加入了促销大军。在1月份销量从前月的31,138辆骤降至13,863辆后,蔚来汽车于2月1日宣布推出新的五年免息贷款计划,相比其1月份推出的三年免息贷款计划,新政策更具吸引力。其竞争对手理想汽车则在去年11月推出了三年免息贷款计划。
咨询公司AlixPartners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大中华区联合负责人斯蒂芬·戴尔(Stephen Dyer)认为,这些最新的激励措施“意义重大”,是“在不直接降价的情况下实现降价”的一种策略。他同时指出,与北美消费者不同,中国消费者通常不会轻易接受价格降低,更倾向于等待更大的折扣。
季节性因素叠加市场竞争,导致多家主要中国电动汽车公司1月份的国内交付量相比12月出现大幅下滑。即使是龙头企业比亚迪,其1月份乘用车销量也从12月的509,440辆下降至296,446辆。分析师普遍预测,在过去几年的快速扩张之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将放缓。
戴尔表示:“目前行业内已经开始出现洗牌现象。如果今年销量继续承压,我不会对更多的洗牌感到意外。” 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传统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下滑,加剧了这一趋势。
挑战传统外国品牌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也给传统外国品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土企业纷纷降价抢占市场份额,而传统外资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转型速度相对较慢,难以有效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目前,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在中国新车市场的占有率已超过50%。Counterpoint预测,这一比例将持续增长,预计到2035年将从今年的50%增长至86%。
李思预计,更多国际汽车品牌很快将推出针对中国消费者的促销活动,但她认为这些促销活动总体上将持续一到两个月,而最终的“幸存者”将是本土品牌。
戴尔指出,2024年,中国共有20个新能源汽车品牌停业,同时有13个新品牌进入市场,导致品牌净减少7个。他补充道,大多数新进品牌和关闭品牌都是中国本土企业,预计“美国汽车制造商可能是下一个需要担忧的对象。”
挑战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市场。福特汽车去年在中国市场赚取了6亿美元,并于上周宣布将其中国区负责人同时兼任国际市场集团的领导人。福特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Jim Farley)在声明中表示,全球成功“需要利用中国的出口业务,并与那些在这些市场快速扩张的中国汽车制造商竞争。”
标签: 中国 电动汽车 市场 促销 大战 本土 品牌 崛起 国际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