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汽车的崛起:汽油时代终结的加速器11月29日消息,从北京故宫周边胡同里的特斯拉充电桩,到西部荒漠公路休息区的充电设施,中国交通领域的电气化进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这一变革的足迹遍布全国,预示着汽油时代的终结,并对全球石油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11月29日消息,从北京故宫周边胡同里的特斯拉充电桩,到西部荒漠公路休息区的充电设施,中国交通领域的电气化进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这一变革的足迹遍布全国,预示着汽油时代的终结,并对全球石油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销量的激增已达到临界点。根据中国乘用车协会的数据,自7月以来,电动汽车在乘用车零售销量中的占比持续超过50%,这一趋势正在迅速压缩运输燃料需求。
这一超出预期的电动车普及速度,迫使能源巨头、金融机构和石油预测专家们纷纷重新评估预测。与欧美市场需求在峰值后长期持平不同,作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中国的汽油需求下降预计将更加显著。中信期货公司预测,到2030年,中国汽油消费量将以每年4%至5%的速度递减。国际能源署驻巴黎的石油分析师夏兰·希利(Ciaran Healy)指出:“中国正在以更快的步伐迈向未来。中期预期正在提前实现,这对未来十年中国乃至全球石油需求的增长趋势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于依赖中国作为主要增长引擎的全球石油市场而言,中国汽油需求的下降将削弱一个关键的消费支柱。中国目前约占全球石油需求的五分之一,而汽油消费约占中国石油需求的四分之一。与此同时,电动卡车和液化天然气卡车的普及进一步抑制了柴油需求。瑞银证券在本月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柴油消费量已于2019年达到峰值,并预计到2030年将以每年3%至5%的速度下滑。
尽管中国电动车前景广阔,但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例如,全面电气化能否实现,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对燃料需求的具体影响仍需进一步观察。虽然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在过去几年中增长迅速,但其车主对汽油的依赖程度目前缺乏详细数据。国际能源署预计,中国“电动车在大众市场的快速普及”将从2025年开始显著减少汽油需求,从2023年至2030年间年均下降2.1%。而中信期货等机构则预测下降速度更快。中信期货在10月底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燃油效率提高、汽车保有量达到峰值以及电动车普及是推动需求下降的主要因素。
中国石油规划工程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罗艳托本月在中石油官网撰文指出,今年可能成为“中国成品油市场的转折点,汽油消费将在迅速下滑前达到峰值”。她预计,公路上的汽油车数量最早将在明年触顶。
中国政府在十多年前便开始推动电动车转型,通过补贴政策为汽车制造商争取了扩大产量和降低成本的时间。2021年起,新能源汽车出货量实现了近三倍增长,并预计2024年首次突破1000万辆。牛津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安德斯·霍夫(Anders Hove)指出,新能源汽车目前约占中国车辆总量的10%,预计到2027年这一比例将超过20%,并在2040年代可能接近100%。他预测,到2040年,中国轻型汽车的石油需求将从当前的每日约350万桶降至100万桶。
与中国相比,其他国家的电气化速度相对较慢。美国电动车仅占总销量的10%左右,共和党在大选中获胜后,电动车销量增长预期被大幅下调。据国际能源署数据,美国汽油消费从2004年峰值到去年仅下降12%。欧洲的汽油和柴油车仍占主导地位,交通运输领域的石油消费自2007年高点以来仅减少了6%。
国际能源署的希利表示,中国因电动车迅速普及而可能导致的汽油需求下降“在某些方面独一无二”。他说:“没有其他国家拥有与中国类似、可比的情况。” 这一显著的差异,凸显了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以及中国电动汽车市场高速发展对全球石油格局带来的深刻变革。 中国市场的变化,不仅影响着国内的能源政策和经济发展,更将对全球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议程产生重大影响,值得全球持续关注。 中国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不仅是中国自身能源结构调整的缩影,也是全球能源转型的一个重要案例,其经验和教训都将对其他国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将持续发展,对全球石油市场的影响也将日益加深。 这不仅关乎能源安全,也关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其影响必将深远而广泛。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正在重塑全球能源版图,推动着全球向清洁能源时代加速迈进。 这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经济模式和社会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其意义远超能源领域本身。 而这一变革,才刚刚开始。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