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卢臻)据人民网报道,当下芯片短缺的状况已经从汽车业蔓延到了手机等电子产业。对于芯片技术较弱的我国来说可谓雪上加霜,中国在芯片、传感器等核心技术上长期存在被“卡脖子”的窘境,而高端国产芯片性能难以媲美进口芯片,在这样的“内忧外患”下,中国高端芯片自主研发已刻不容缓
(实习记者 卢臻)据人民网报道,当下芯片短缺的状况已经从汽车业蔓延到了手机等电子产业。对于芯片技术较弱的我国来说可谓雪上加霜,中国在芯片、传感器等核心技术上长期存在被“卡脖子”的窘境,而高端国产芯片性能难以媲美进口芯片,在这样的“内忧外患”下,中国高端芯片自主研发已刻不容缓。
多方助力共医“缺芯”之痛,造芯之旅前景好
芯片是电子产品的“心脏”,是信息社会的核心基石,是国家的“工业粮食”。随着我国与发达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差距的缩小,我国面临的“卡脖子”技术问题变得越发突出。
近日阿里云加速器、本应科技联合编制的《2020年芯片产业图谱及区域发展白皮书》对这一困境提出意见,呼吁用新架构弯道超车,开源降低成本,打破科学壁垒。而清华大学日前成立“芯片学院”,则直面人才培养,以图未来。
此前,在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表示,工信部将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加强合作,鼓励内外资企业加大投资力度,推动提升芯片全产业链的供给能力,满足当下的芯片需求。不难预见,未来我国芯片技术“卡脖子”的困境会有所缓解。
芯片短缺难自供,“缺芯”困境由来已久
2018年4月,中兴公司被美国当局制裁;2019年5月,华为公司遭美国“断供”。一再出现的“卡脖子”事件使我国各界深刻认识到核心技术缺失的可怕。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原因无外如下两点。
一是原始创新能力较差。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实现“从0到1”突破的关键。虽然中国应用层面的信息产业和一些新兴技术领域已达世界水平,比如5G、大数据等,但在基础层面,如大型工业制造业软件、芯片研发等的创新能力还十分有限,难以自足。
二是经济纬度的市场匹配度不足。市场性、创造性和综合性是技术创新的三个关键,而市场性是核心。当下国内的技术创新与市场的匹配度不足,难以有效的转化为经济效益,有待更大程度激活创新潜能。
“缺芯”之困已燃眉,“创芯”之路任重道远
中美贸易战实质上并未结束,荷兰光刻机被禁止出口中国,台积电无法为华为代工。今年年初美国的暴风雪,让其多地断电,加之疫情的影响使多家芯片工厂停业,美国“自身难保”。所以,有效破除“缺芯”之困,还须自立自强。
第一,强化前瞻性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开关,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要鼓励科学领域突破现有科学范式,加大对前瞻性问题的研究与思考,鼓励提出新理论、新方法、新思想。并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
第二,推动全产业链重点布局。芯片涉及从设计到应用一条相当长的链条,在各个环节上,或多或少都存在“卡脖子”问题。中央企业要更多地投资向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研发高端芯片奠定基础,打通“高速路”。
第三,注重高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要打破高端芯片的“技术壁垒”,一方面,要加强高校相关领域人才培养,如此次清华大学“芯片学院”的建立。另一方面,大力实施芯片高端人才引进项目,同时对在我国的海外重点芯片企业进行政策补贴,为“创芯”之路“开疆拓土”。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