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业界动态

4000亿美金的阿里,有点“神经生态”了

业界动态 2017-08-09 18:12:10 转载来源: IThome

注:本文授权转载自虎嗅网,作者孙良悦涛。也就两个多月时间,阿里从3000亿涨到4000亿美金

注:本文授权转载自虎嗅网,作者孙良悦涛。

也就两个多月时间,阿里从3000亿涨到4000亿美金。这是亚洲首家市值超过4000亿的公司。

1000亿美元的增量,相当于互联网三大门户(新浪+网易+搜狐)总市值的两倍,或者一个半京东。

但是两年前,阿里曾从3000亿美元跌到1500亿(相当于跌去1万亿人民币)。

阿里上市一共不到三年,这个过山车坐得不知道爽不爽。

但是资本市场显然越来越认清了阿里的真面目,这真的不再是一家电商企业,它做云计算,健康、旅行、文娱。

阿里人自己形容的“五新”,显示的是把产业链从上吃到下的野心。

到最后大家会发现,阿里的生态,其实是个“神经生态”。它只要做神经,做资源调配者。

腰斩一万亿的时候,其实在“怀孕”

2014年9月阿里巴巴在美上市之后两个月内,从发行价68美元一路飘红,到120美元。

而后经历了近一年的下行,直到2015年9月,跌破发行价,从高点腰斩一半,到58美元以下。

从3000亿美元跌去1500亿美元,相当于损失了上万亿人民币。

市场给的原因很简单:阿里增速三年来最慢(<30%),低于市场预期。

当时的大背景: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全球资本市场震荡,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是重灾区。

中国经济当时处于换挡期。2015年GDP增速首次低于7%。PPI连续50多个月下行,通缩几乎定局。

投资下滑,出口不行,消费也不太振。阿里的增速放缓,被作为消费放缓的证据之一。

2015年年中A股股灾爆发,下半年人民币开启贬值窗口。

实际上中国宏观经济包含很大程度的主动调整:供给侧改革、消费升级,只是看不太清前景。

阿里瞅准了这个机会窗口,猛砸钱投资储备未来资产。

在最低迷的时刻,接任CEO时间不长的张勇(逍遥子)发出一封致员工信:

1、这不是第一次全球性的股灾;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2、阿里巴巴的价值,体现在我们对理想的追求和为客户所创造的价值,这个价值不会随股价的变化而改变。

3、请大家把眼光从股市回到客户身上。牢记客户第一的原则,牢记客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只有更好地帮助客户,服务客户,为他们不断创造新的价值,才能回馈客户和社会给予我们的信任和支持,才能给股东以及我们自己创造价值。

4、我们有上千亿元的现金储备、强劲的现金流以及规模化的盈利能力,我们对未来的布局在有条不紊地快速推进。我们对中国经济有信心,我们对我们的团队和伙伴有信心!

5、有的时候,坚持是很孤独的,而坚持,就一定要经历种种的波谲云诡潮起潮落。阿里巴巴不是只打一次战斗,而是102年的战争。

6、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望。

7、忘掉股价,心平气和;脚踏实地,继续前进!

那时的阿里相当于在怀孕,但是也不缺奶粉。一手是稳健增长的电商业务,另一手则储备了大量未来资产。包括大数据云计算、国际化、农村淘宝、智能物流,以及金融、健康、文娱、旅行等打造未来商业基础设施的板块。

给全球化困境开出的“中国方案”

过去几年间的很多经济波动实际上是全球化体系面临的瓶颈和挑战。阿里的转型就是冲着其中商贸层面的问题和机遇,做解决方案。

2015年的阿里,已经不是一家单纯的电商企业。

这一年马教主放炮:未来电子商务会消失。

2015年10月马云发出在阿里上市后第一封致股东信,主要表达了“你没理解我”和“我理解未来”这两层意思。

一、阿里巴巴的战略是打造社会未来的商业基础设施,电子商务只是阿里巴巴整体战略的第一步

二、中国经济放缓增速,但在从数量向质量转变的过程中有更大机遇

三、未来的发展大方向:全球化、农村市场和大数据云计算

当年阿里专门从事电商(GMV相关业务)的员工数不到1万人,只占当时阿里员工数的30%。

阿里总员工数一半的团队在从事战略创新业务:物流、互联网金融、云计算、健康、数字娱乐等板块。

当市场盯着阿里业绩的时候,阿里在盯着中国经济的短板、机会,和需求。

全球化的转轨的确很难。在原来的全球化商业里,金融、贸易资源集中在很少一部分跨国巨头手里,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和偏远地区无力参与。

到今年,阿里的EWTP已经在多国布局,今年携手十多家中国物流伙伴与马来西亚官方合作,打造境外首个服务于eWTP(电子世界贸易平台)的国际超级物流枢纽e-hub。

速卖通全球化平台已经超过1亿海外买家。支付宝今年通过合作接入了美国400万商户。

农村淘宝的版图不断扩张,目前已覆盖全国29个省、近700个县域(含建设中)的3万多个村点,为村民提供各类服务的“村小二”和“淘帮手”数量有近6万名多名。其中包括103个国家级贫困县和95个省级贫困县,2700个国家级贫困村。

联合国今年7月邀请阿里巴巴代表向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发基金官员和各国代表介绍农村淘宝的发展模式,分享互联网改变农村的案例。

从2009年开始的阿里云项目,已经确立了市场地位。

马云对外定调:阿里巴巴本质上是一家扩大数据价值的公司。让数据和计算能力成为普惠经济的基础。

今天,阿里云成为国内最大的云计算平台,市场规模仅次于亚马逊的AWS,但是增速远超后者。

马云在致股东信里总结:

“阿里巴巴的定位是启动一场商业的变革,我们打造的是未来商业的基础设施,我们是为从事买卖的商家赋能,而不是与从事买卖的商家竞争。

简单的把今天市场上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当作阿里巴巴的对手,是把苹果和苹果树相比,是对双方都不合适的。”

初步展现的“神经生态”

以上的全球化、农村化、云数据化,是一场针对中国、全球工、商、物流、金融体系的资源配置重组。

供给侧改革的概念提出时,意味着老路走不通了。

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意味着未来必须淘汰大批过剩产能。

高层明示:L型,而且时间很长。

旧的要去,新的在哪里?这是各行各业最困惑的。

全球化的弊端是财富差距拉大、中小企业没有参与感,中国产能过剩和西方消费过度的模式难以持续。

阿里难得的一点就是看到了一个更长的产业链:中国实体经济和全球化体系都出现了流通不畅和资源错乱。

消费需求并不缺,但生产和流通跟不上需求的节奏。

CEO张勇觉得互联网是做供给侧改革的绝佳机会:

此前,人们常把互联网等同于一个销售渠道。实际上,作为供给侧的企业,应该通过互联网快速获悉消费端的变化,并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工具,对自身工艺、流程、供应链模式升级,以满足消费端的变化。

这才是互联网+,这才能给所有商业、制造业、生产企业带来完全新的充满想象力的空间和机会。

“五新”战略里的新零售,最先露头冒泡。

阿里布局迅速布局了盒马鲜生、苏宁、百联、银泰、三江等线下商业,每家合作,都有不同的呈现业态,但核心是实现天猫主干与各商业场景的“三通”:商品通、会员通、服务通。

另一头,阿里和富士康合作了工业端的创客平台。这是要切入生产端了,而且是颠覆以往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探索个性化、定制化的“新制造”。

阿里手头掌握了太有效的数据——供应商的、厂家的、消费者的。阿里在窗口期抓住了机会,以流通平台为中心,向前后两端打通。构建一套基于“五新”的新实体经济。

阿里的自我评价是未来商业的基础设施,但实际上更像是一个“神经中枢”。

传统经济的年代,没有哪个企业能跨升到这一步,但是互联网打造的未来巨头,越来越像“神经生态”。

也就是有足够的连接能力、信息处理和运维能力、传导和重塑能力。

它的条件是有最敏锐的信息收集、数据分析和商业传导能力,终端只需要开放式连接,不管是工厂、商场,还是金融、物流。

腾讯也一样,只不过更擅长消费端。但现在腾讯做的是加速与企业和政府资源对接。前两天和华为的互怼,就是一个争抢数据资源的案例。

现阶段,巨头企业的神经生态才刚刚展现。

它们最大的问题是:资源掌控度高度集中之后,怎么跟社会的其他板块共享?

标签: 4000亿 美金 阿里 有点 神经生态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