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屈丽丽供给侧改革的本质在于提供有效供给,然而,是否有效应该由市场来决定,由此,消费升级成为供给侧改革之后最热闹的话题。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也指出,“增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
作者: 屈丽丽
供给侧改革的本质在于提供有效供给,然而,是否有效应该由市场来决定,由此,消费升级成为供给侧改革之后最热闹的话题。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也指出,“增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适应消费升级趋势,破除政策障碍,优化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权益。支持发展养老、健康、家政、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服务消费。壮大网络信息、智能家居、个性时尚等新兴消费。”
显然,这让苏宁再一次踩上了经济转型升级风口,随着接手舜天成立江苏苏宁足球俱乐部,苏宁从零售业,拓展至文化、金融、地产、投资等大消费、大服务领域的业务版图也渐渐浮上水面。
2016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苏宁云商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带来的5个提案中,有两个与拉动消费有关:一个是建议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一个是建议加快跨境电商O2O发展,促进消费升级。前者是撬动中国最基层的农村市场,后者则是方便国人的海外消费。两者是消费中的一头一尾,都具有巨大的挖掘潜力。
张近东就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虽然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今年对于大消费、大服务领域的企业来说,应是我们难得的机遇年。”
在张近东看来,大消费企业面临诸多机遇,以下是记者对张近东的采访,从中可以看出一个时代的企业家对于消费环境和消费升级的深刻分析。
大消费企业面临三大机遇
《中国经营报》:你为什么会认为2016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年?
张近东:今年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很大,我国也无法独善其身,所以社会上普遍认为今年对于企业来说将会是比较艰难的一年。但是我觉得2016年并不一定像外界想象的那么寒冷,或许对于很多企业而言,今年恰恰是难得的机遇年。
从经济大环境来看,我认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正在转为“一个发动机”。就在前段时间,商务部披露的数据显示,2015年,消费对中国经济贡献率达到了66.4%,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而且这一增长趋势还在继续,这对处于大消费、大服务市场的企业而言,带来的利好是令人鼓舞的。
其实,中国正在释放出巨大的消费潜力,已经在苏宁平台上表现了出来。我们前几天刚刚发布了2015年的业绩快报,去年我们全渠道增长达到24%,线上增速达到94%,这是我们启动转型发展以来的最大增速,苏宁的转型已经进入收获的快车道。
不仅如此,消费潜力的释放还能够带动文化娱乐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而其所产生的机遇,与释放出的能量,已经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就拿足球来说,国人对于足球的关注度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必将会大力地推动中国足球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但是目前我国足球运动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尤其是在青训体系建设方面,针对这一问题我也带来了一个“关于加强教育资源与足球人才的有效结合,提速足球青训体系建设”的提案。
《中国经营报》:你认为对于大消费、大服务领域的企业来说,机遇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近东:最大的机遇来自于我们所面临的品质消费的机遇。今年,我国进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一二级城市收入水平继续提高,三四级市场城镇化加速,这些都将带来品质消费、品牌消费的高增长。
目前苏宁海外购、苏宁中华特色馆等商品销售的高增长正是这一趋势的风向标。2015年国人境外消费约1.2万亿元,今年春节期间,央视新闻联播也报道了国内游客在日本火爆购物的情况,当时报道的购物场景就是在我们的苏宁LAOX。其实,从去年以来,LAOX几乎成为了国内游客在日本购物必选地之一,可以说是天天人流如织。国人到境外买商品,这说明,中国人的品质消费时代正在加速到来,这对拥有O2O品质渠道的苏宁来说,绝对是一个利好。与此同时,随着小康生活水平的提升,服务及文化娱乐产品的消费必将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新主流,这也将带动苏宁酒店、广场、文化、体育等产业的发展。
第二大机遇是C2B数据化供应链引领供给侧改革的机遇。近段时间,我看到一些媒体朋友们在报道产能过剩、高库存、高积压的问题,其实围绕这一问题,苏宁一直在和品牌企业积极探索新的突破路径。不瞒大家说,今天春节前后这段时间,我除了参加集团重大会议外,其他时间几乎天天都在接待如三星、海尔、TCL、小米、中兴、努比亚、美的、LG等品牌商大佬,共同探讨如何提升供应链合作水平。
就在两天前,我们召开了家电品类的供应商大会,数百家品牌商齐聚苏宁,在会上我们明确提出,苏宁是开放的,愿意将品牌企业发展电商视为命运共同体,不仅要大力度扶持品牌商发展电商渠道,帮助他们电商部门提升运营能力;还要为他们提供流量、运营、数据、物流、金融和客服等一系列资源支持,帮助他们做大做强。同时,我们还明确提出要借助大数据分析、云计算服务,共同建立C2B反向驱动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引领设计、制造和订单供应,带动上游产业的升级发展。
三是,低成本带动高投资、高就业、高增长的机遇。原材料和能源成本下降,人民币适度贬值,融资成本下降,给企业的投资创造了非常好的窗口期。
目前,苏宁O2O模式已经成型,地产投资模型也已定型。我们布局了全国各地的云店、苏宁广场,酒店,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广场、酒店甚至影院的开发建设力度,今年在上海等地,我们会有一批酒店和广场陆续开业。在今年这样一个低成本的窗口期,我相信,苏宁将完成一轮高投资、高就业和高发展的市场逆袭。
所以,我认为真正的企业家会更多地关注自己,而不是市场环境,因为市场环境对于每个企业都是公平的,企业家也无力改变,但是我们可以努力提升自己。甚至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市场不好时,越是可以实现弯道超车。
苏宁引力波:打造机遇之变
《中国经营报》:我们看到,苏宁从一家传统的零售企业,转型成为一家互联网企业,并布局了零售、地产、文化、金融、投资五大产业,能否谈一谈苏宁每一次都能转型和改革背后的真正的动力和原因?
张近东:面对不断变化、加速升级的外部环境,苏宁的变革,仅是这个时代发展的一个必然缩影。我始终认为,顺应时代,不断创新是一个企业向前发展的唯一的选择,这也是我们当初坚决果断、毫不犹豫转型的真正原因。但是如何成长为一家时代的企业,我想分享三个观点:
一是,要大胆地去做逆周期布局。
企业的转型和创新永远不是线性的发展,企业的发展也不会一帆风顺。作为企业家来说,在企业发展进入巅峰的时候,我们应该要最有危机感,开始启动新一轮的布局;而在企业承受外部巨大压力和非议的时候,恰恰需要保持乐观的态势与坚强的韧性。
对于苏宁来说,我们每一次的转型恰恰源于逆周期的布局,1999年是我们空调批发销售最为火爆的时候,我们几乎砍掉一半的业务,毅然地转型零售;2009年更是我们连锁发展的巅峰期,我们义无反顾地投身O2O零售。但现在回过头来看,每一次的布局都最终被市场验证是正确的。
二是,创新往往就是剩者为王。
很多企业都在创新,但是创新从来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事情,不仅需要创意,还需要资金、技术、人才等大量的资源整合,以及时间的积累。2013年我在美国斯坦福谈O2O模式,到了2014年,大量的企业和风投涌入O2O领域,但是2015年,又雪崩似的轰然散去。
回过头来看,有一些企业玩的是概念,并没有实质性的举措;有一些企业只是在某个点上的创新,缺乏系统支持;也有相当一批企业虽然模式很新颖,但是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匹配缺乏,不足以支持走远路,做长久。所以,我认为创新永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积累的过程,往往最后坚持下来的企业才是最成功的企业,坚持到最后的创新才具有价值。
三是,一定要做“大多数”。
企业在最初布局发展的时候,需要做“少数派”,因为只有比大多数人看得远,具有更前瞻的思维,才可能抢占先发优势。但是任何一家企业需要大发展,获得广阔的市场,那一定要进入大市场,一定要顺应社会主流需求,满足大多数用户的消费习惯。
比如我们提到的O2O零售、品质消费等,这都是未来的“大多数”。所以,只有做布局的“少数派”,我们才能先发制人;而只有成为未来的“多数派”,我们才能越做越大,越做越强。
标签: 抢占 消费 机遇 对话 苏宁 集团 董事长 张近东 近东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