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

躲在2015四起大合并背后的BAT

互联网 2015-11-26 23:03:02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杨博丞 11月26日报道2015年被称为“合并之年”。i黑马根据公开资料统计:从年初至今,中国并购市场(含并购国外企业)共计完成并购案例2110起,披露金额的并购案例总计1716起,共涉及交易金额1393亿美元,其中,国内并购案例共完成1890起,披露金额的1543起交易共涉及并购金额1087亿美元

杨博丞 11月26日报道

2015年被称为“合并之年”。

i黑马根据公开资料统计:从年初至今,中国并购市场(含并购国外企业)共计完成并购案例2110起,披露金额的并购案例总计1716起,共涉及交易金额1393亿美元,其中,国内并购案例共完成1890起,披露金额的1543起交易共涉及并购金额1087亿美元。

在今年国内并购案例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四家行业巨头的合并,分别为出行领域滴滴快的、本地生活领域58赶集、O2O领域美团大众、旅游市场领域携程去哪儿。而他们背后的投资老板基本上都有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即常说的BAT)的身影。

事实上,细数国内的并购和投资市场,以BAT为代表的并购投资案最多。据i黑马统计,2015年至今它们合计并购企业200家,总共金额约1711亿元人民币。分别为阿里巴巴100家,共计金额约1020亿元人民币;腾讯66家,共计金额约617亿元人民币;百度24家,共计金额约74亿元人民币。

对于BAT并购频繁,汉能投资董事长陈宏曾对i黑马称,这首先是它们的市值都已很高,有钱来做并购,其次,竞争领域交叉,业务要么做强做大,要么砍掉,“市场第一怎么达到?一方面靠自然增长,一方面靠收购外围的公司。如果一个中小企业的业务,刚好可以形成互补,那么它们就可能考虑收购。”

过去的创业者们最担心的是BAT是否会复制它们,而现在已经演变为,BAT是否会投资甚至收购它们。以前,创业者可能还有机会成为下一个BAT级存在的机会,现在,他们必须要面对的现实则是:如果不能入局或被相中,往往意味着衰落甚至死亡。以下为i黑马的梳理的BAT投资并购脉络。

首先我们来看下四家行业巨头的合并背后的BAT投资情况:

一、滴滴打车+快的打车(2015年2月14日)

幕后投资巨头:阿里巴巴、腾讯

首先我们来看在今年情人节上演的爱情故事。两家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烧钱最疯狂的公司选择在一起,看来是真爱啊!

2月14日,快的打车与滴滴打车联合发布声明,宣布两家实现战略合并。股权分配比例为52%:48%。新公司将实施Co-CEO制度,滴滴打车CEO程维及快的打车CEO吕传伟将同时担任联合CEO。两家公司在人员架构上保持不变,业务继续平行发展,并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性。

在今年,阿里投资了6亿美元在快的身上,腾讯投资滴滴达20亿美元。而两家烧钱开支更是高达数亿元人民币。同时也催生了以刷单为生的“第三产业”,并且从政策层面上始终不为明朗。

而对于为什么会撮合两家昔日的死对头公司进行合并,它们主要是基于三方面考虑:一、本地化优势;二、网络效应优势;三、打造下一个千亿级公司。

最终,在各种条件影响下,两家公司的最主要股东腾讯和阿里达成协议,让两家企业走到一起。

二、58同城+赶集网(2015年4月17日)

幕后投资巨头:腾讯

58同城和赶集网这对掐了多年的老对手在4月17日在一起了,成了“一家人”。

58同城将以“现金+股票”的方式获得赶集网43.2%的股份,其中包含3400万份普通股及4.122亿美元现金。两家公司合并后,58同城和赶集网将继续两个品牌的独立管理,58同城CEO姚劲波和赶集网CEO杨浩涌将担任联席CEO。

在之前,58同城曾无数次表示,不可能收购赶集网。而赶集网态度也很强硬,一直不肯见面商谈。而对于为何会最终走到一起,杨浩涌曾表示,双方之前在原有分类信息业务上耗费太多精力,现在需要更多的资金、人力、精力去做新的业务。他感叹,企业创始人需要用理性战胜情感。而姚劲波也表示,合并后,会让市场营销费用等大幅降低,让市场议价能力提高,提高利润去做更多新的业务。

两家公司都成立于 2005 年,整整厮杀了十年之久。58同城于2013年底上市,而后获得腾讯 7.36 亿美元和高盛1.2 亿美元投资。赶集网 2012 年由于创始人家庭原因上市失败,后面也陆续获得包括中信、麦格理等投资。

三、美团+大众(2015年10月8日)

幕后投资巨头:阿里巴巴、腾讯

美团和大众点评在10月8日正式宣布合并。这是国庆假期过后的第一大事件,合并后的新公司估值将达到150亿美元。本交易得到阿里巴巴、腾讯、红杉等双方股东的大力支持。

合并方式上,美团、大众点评现有股东将权益注入新组建的境外公司(仍采取VIE架构),比例大致为对等比例5:5。

新公司将实施Co-CEO制度,美团CEO王兴和大众点评CEO张涛将同时担任联席CEO和联席董事长,重大决策将在联席CEO和董事会层面完成。两家公司在人员架构上保持不变,并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运营,包括高频到店业务,同时将加强优势互补和战略协同,推动行业升级。

这是近十个月以来完成的继滴滴快的、58赶集之后的第三个互联网领域重大案例。双方强强联手后将简化市场格局,减少重复性投入,发挥各自优势,有效促进行业发展。

四、携程+去哪儿(2015年10月26日)

幕后投资巨头:百度

今年10月26日,携程公告称与去哪儿同意合并,合并后携程将拥有45%的去哪儿股份。此次携程与去哪儿合并的形式为百度出售去哪儿股份,然后控股携程,百度将拥有携程25%的股份。携程与去哪儿两家公司合计市值达到约156亿美元。

2013年中秋节它们还合作过,携程的酒店、机票产品在去哪儿上线,虽然2014年两家就继续开战,产品下架,但是总算也是合作的“前科”。目前,国内OTA们都在以亏损博市场,OTA老大携程更是铁了心拓展业务边界,致力于并购和投资相关公司,弥补短板,减少竞争。

从今年的四大行业巨头合并案例我们不难看出,他们的背后均有BAT三家巨头做以支撑。滴滴和快的两大出行市场巨头合并,并且刚刚创立没有几年的创业公司就拥有高值的现金储备,如果背后没有巨头投资很难做到。

巩固自身领域的同时进军新领域

如今,BAT最看重的就是O2O领域,据i黑马统计,2015年BAT所招的O2O“小弟”们就达到了15家,其中腾讯招揽的“小弟”占据一大半。

对于其他行业来说,阿里今年主要还是在通过支付、物流、在线购物方面不断补充能量,巩固自己在电商领域的领先地位。阿里还在出行、生活类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投资,补足短板。阿里主要的中心思路还是:维持电商霸主地位,把优势扩大到极致。

腾讯则立足微信和QQ两大产品,不缺入口和支付,因此在本地生活类领域发力最重,选择的都是在该类别中处于领头地位的58同城、大众点评、滴滴等入股或收购,想在生活消费类的垂直领域内占据先机。

百度的重心是一直放在对自家平台的整合上。借助百度地图的覆盖率和LBS定位能力,百度钱包也亟待得到突破,于是百度把发展的重心放在拼车应用和团购、外卖上。

投资人童玮亮对此向i黑马表达了他的看法:“ BAT今后会在它过去已有的领域逐渐加强,它们看到一些新兴的行业后,也会向这个方向进军。比如,百度在人工智能方面,阿里和腾讯在内容方面,它们都做了很多事情,希望扩大适应范围,从另外一点来说,除了资本层面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基因,所以就会围绕基因和主营业务上的布局来发展做大。”

从目前投资并购大局来看,BAT基本都在涉入与它们在业务相似度极高的公司身上,或它们目前所涉足的领域。

腾讯今后可能会在它很擅长的社交领域进行一定布局,因为它拥有流量和足够的利润,能够让它在一些新的方面进行投资并购,包括内容、影视、动漫。但它更是一个流量平台性的公司,但做平台性公司就必须要有对渠道的把握,对内容的掌控力。

阿里的布局相对来说会更加全面,方方面面在出击,进行投资并购。但细看起来,阿里做的其实还是和消费相关,是电商。对于百度来说,今年虽然也在投资,但明显可以看出其力度较小,并较前两家有一定差距。由于目前百度内部在分拆业务,将把文学、视频、音乐等板块分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要更聚焦自己的核心业务和核心战场了,今后将围绕自己周边的业务在做。

为何先结盟后收购?以此各掌天下

在BAT的投资并购布局中,有的是主动出击,有的是防守性行为。

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曾在公开演讲中说到,BAT被颠覆和超越,可能并不在BAT所关注的领域,或者换言之,这是一场不在同一战场里的战争。很多领域里BAT触及不到,如比特币。他还表示,真正的时代过渡表面上风平浪静,但背后其实很艰难痛苦。如今在移动互联网的大趋势下,颠覆与被颠覆的战争可能不再通过纯互联网技术的形态。

也就是说,BAT需要主动去抢占市场,才不会在将来的布局上显得被动。那么,他们现在的投资更多的是偏向于战略防御型投资。易到用车创始人周航认为BAT战略防御性投资其实就是害怕被颠覆。“它们一定会认为,这世界不可能孤伶伶就我们三个,对手一定是伺机而动。BAT手中的钱非常之多,自身的发展又不需要什么投资,那不投资干什么?”

但是,BAT现在的投资,从某种程度上看并不谋求控制,首先它只要求你不成为它的敌人,最好是结成盟军,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还会有新的变化。如果有战略的需要,他们也会把全资买下。

在这个巨变的时代,三家巨头都害怕被任何一家新的创新型企业所颠覆,它们都在避免潜在颠覆者的威胁,所以必须增加外部增长动力,强化核心业务。而马云曾在今年的阿里云云栖大会上的发言中似乎在为创业者们吃一颗定心丸,他表示,BAT依旧会继续发展,但创业者是有机会赢的,因为今天的创业环境,包括基础设施,整个融资状态要比十五年以前好很多。

BAT引领巨头合并,意味行业竞争结束

现在创业生态最重要的变化就是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开始介入并投资早期互联网创业市场。可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旦一个领域的巨头进行合并,就意味着这个领域的竞争已经结束。

如互联网出行领域,滴滴和快的刚烧到一定程度就合并了,意味着出行市场领域的竞争结束了;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意味着生活服务领域竞争结束了;优酷卖给阿里,意味着视频领域竞争要结束了;携程和去哪儿合并,意味着互联网旅游领域已经很难挑战了。现在BAT不断向这些行业巨头进行投资或并购,这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好处是对于巨头的投资,可以加大这些公司的资金池,而坏处是会提前结束一个领域的创业和创新。

之后,在互联网等高度市场化的行业,并购将从“大买小”,升级为“大买大”、“大并大”,诸如滴滴快的、美团大众、携程去哪儿等行业巨头之间的合并将此起彼伏,这既是应对竞争的需要,也是经济规律的驱使。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领域等更大范围领域巨头合并也将开始。

对于一家创业公司来说,其最核心的资产是人才,所以如果仅仅是业务层面的并购意义并不大,而收购核心团队更为重要。

BAT幕后的并购大幕刚刚拉起,有哪家会继续拥抱BAT的“大腿”,又有哪家企业会颠覆它们?对于前者来说,可能我们会猜测出来,但对于后者来说一切都是未知数。

标签: 躲在 2015 四起 合并 后的 BAT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