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

回归热潮冷思考 “拆V”运动持续

互联网 2015-07-20 08:57:03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尽管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并不成熟,但对于企业而言,用户和投资者的叠加也非常重要。对于业务市场、主要客户群在国内的企业而言,回到国内资本市场自然颇具吸引力

尽管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并不成熟,但对于企业而言,用户和投资者的叠加也非常重要。对于业务市场、主要客户群在国内的企业而言,回到国内资本市场自然颇具吸引力。拆VIE回归是大趋势不可阻挡。此外,还有大量的非VIE红筹结构企业也可以回归中国资本市场。代表中国未来的优秀企业,理应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市,更符合各方的利益和诉求。

21世纪经济报道 赵娜 北京报道

2015年,中概股和VIE架构创业公司“回归”国内资本市场之潮愈演愈烈。

7月1日,宣布公司已拆VIE结构,将转投国内资本市场的互动百科创始人潘海东用“逆流而上的鲑鱼”来形容这一轮的“拆VIE盛宴”,在当天演讲的PPT上,赫然写着这样的文字:“VIE回归是百年一遇的一次性历史机遇,5年后世间不再有VIE。”

互动百科的拆VIE回归计划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在高估值诱惑和政策利好的刺激下,已退市、即将退市和本希望赴海外IPO的科技企业,都有可能跟随暴风科技的脚步回归A股。

中外资本市场之间的估值差异或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首要原因。一位正在进行新一轮融资的创业企业CEO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很多互联网公司“没有真正的从中国走向世界、在其他国家不具有复制性”是估值不能受到认可的核心原因。

“很多中国公司在美国被低估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概念并不是美国人能接受的原创技术,只是占了中国庞大人口基数的红利。对美国人来讲,你的技术含量和对世界的改变是不够的。”该受访者认为。

中概股私有化浪潮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6月8日的数据,已经有26只中概股完成退市或正式启动了私有化进程。其中,巨人网络去年已经完成退市,盛大游戏今年4月初也宣布了最终私有化方案;世纪佳缘、学大教育、中国手游已经收到私有化要约,完美世界也传出退市传闻。

紧随其后,6月17日,奇虎360宣布,公司董事会已接到私有化要约;6月23日,陌陌接到非约束性私有化要约;7月9日,欢聚时代宣布,公司董事会接到来自公司董事长雷军和CEO李学凌的非约束性私有化要约;当当网也宣布,公司董事会已接到来自董事长俞渝和CEO李国庆的私有化要约。

当人们对频繁出现的中概股回归消息习以为常,认为中概股回归是大势所趋时,却可能忘记了仅仅4年前的那一轮私有化热潮

2011年8月到2012年8月的一年间,至少9家中概股企业完成或进入私有化退市进程。到目前为止,除已经完成回归征程的中安消、北大千方和最近饱受争议的分众传媒借壳上市意外,尚无其他成功的回归案例。

中概股私有化是否真的是明智的选择?

在成功IPO一周年的日子,迅雷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邹胜龙在一篇长微博中指出:“一家中概股到底要不要私有化?我认为,站在企业业务发展的角度,只要想清楚了两个问题就可以做决策。一、如果回归A股,能得到什么?二、如果不回归A股,可能失去什么?”

“对于前一个问题,我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高估值,如果对比中美两个资本市场,这个问题几乎是显而易见的,那么,高估值能给企业带来什么?牛市下的高估值又能持续多久?其实,受限于多种因素,高估值在短期内并不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现金。而当牛市转为熊市,能否享受到高估值的溢价,最根本的,还是要取决于企业经营。”邹胜龙表示。

“拆V运动

潘海东透露了这样一组数据:“中国最新统计是有1000多家等着要拆VIE的企业,这些企业都被中国非常优秀的外资VC投资过。”

1999年,筹划海外上市的新浪网提交重组方案,以一系列控制协议的方式,规避电信增值服务不允许外资进入的规定。根据该架构,投资人并不持有企业的股份,只是通过一系列协议实现对企业的控制和利益转移。随着2000年上市,新浪的VIE模式开始为众多有意赴美上市的企业效仿。

刚刚完成拆VIE工作的潘海东如此解释“回归”的初衷:“我们为什么回归,这是生它养它的地方。回到资本市场一样,股民和用户如果能够重合的话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情。”

潘海东代表了众多有意回归的企业的心声。尽管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并不成熟,但对于企业而言,用户和投资者的叠加也非常重要。对于业务市场、主要客户群在国内的企业而言,回到国内资本市场自然颇具吸引力。

盛景嘉成母基金创始合伙人彭志强认为,中国的资本市场在迎来历史性的窗口。未来的五年,中国资本市场会掀起一个全球资本市场的大替换、大迁移,用新型经济替代传统产业,VIE回归将是主要的创新企业的来源。

作为VIE回归的簇拥着,盛景嘉成母基金于5月20日发布了中国龙腾回归母基金,首期规模20亿,投资于君联、华兴、晨晖等等国内顶尖的人民币基金,助力优秀的VIE企业回归。

歌斐资产创始合伙人兼总裁殷哲亦宣布,计划成立一只规模为30亿-50亿元的人民币基金,其中70%的资金用于直接投资项目,“投资项目时一个特殊机会投向就是中概股回归和拆VIE的项目”。

暴风科技的股价在短期内暴涨激励了中概股回归热潮的开启,但近期国内股市的断崖式的下跌态势则让想要回归中国资本市场的企业进入两难的境遇。

洪泰基金创始合伙人、曾担任华泰联合证券董事长的盛希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概股需要重新评估回归的进程,因为任何市场都是有窗口期的,中国的窗口期就更加明显,之前正在操作回归的企业现在一定程度上是“撂在半道上了”。

东方汇富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阚治东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拆VIE这个事儿,在国内资本市场像去年那么牛的时候,有很多人会愿意做,看到今天的市场状况,做这件事的人速度就又会放慢了。”

回归,去哪儿?

“对于一些优秀的企业来讲,回到中国的资本市场应该说是正确的抉择和选择。而且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建议应该要全速、全力、全仓回归。”彭志强说。

新三板是众多科技企业的目标暂栖地之一,对于创业者和投资人来说,新三板可攻可守,新三板转板机制也是众望所归。

“对于创业者来讲,识时务者为俊杰。很重要的是要在合适的时间做出合适的决策,做出合适的决定。”潘海东说。

创业者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情景之下应该选择不同的道路。拆VIE结构回归中国资本市场的企业可选择直接上新三板,也可选择登陆创业板或即将开通的战略新兴产业板。

6月末,有媒体引述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的话语称,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支撑作用,支持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战略新兴板,国务院已经同意,正在报批相关方案,战略新兴板有望加速。

晨晖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晏小平则表示:“我个人的建议,比较大体量的企业先不要上新三板了,直接创业板或者战略新兴板。交易、流通方面,新三板还是需要一点时间的。大体量的企业、有一定规模利润的企业,有三五千万到1亿规模的利润,最好是直接上到创业板或战略新兴板,会有更大规模的体现。”

关于中概股回归,殷哲的评论或更为客观:“投资拆红筹公司时,如果只看到中美资本市场之间的估值差异是很危险的。假如有一天,估值差异缩小或者没有了怎么办?所以核心还是看企业的基本面,看这家企业所处的行业前景,这家企业是否是所在行业的领头羊,是否容易被颠覆等。”

“拆VIE回归是大趋势不可阻挡。其实VIE回归是伪命题,还有大量的非VIE红筹结构企业也可以回归中国资本市场。核心是,代表中国未来的优秀企业,理应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市,更符合各方的利益和诉求。”盛世投资总裁张洋说。(编辑 林坤)

标签: 回归 热潮 思考 运动 持续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