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世界科学出版社7月15日新闻公告,即将出版的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物理学家卢庆彬教授的科研新著认为,20世纪中期以来全球变暖由人类活动造成的观点可能正确地反映了当前的科学思想,但冤有头、债有主,气候变化的真正罪魁祸首应是氯氟烃(俗称氟利昂)而非二氧化碳。大约16年前,卢庆彬与同事提出,宇宙射线产生的电子在臭氧层损耗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根据世界科学出版社7月15日新闻公告,即将出版的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物理学家卢庆彬教授的科研新著认为,20世纪中期以来全球变暖由人类活动造成的观点可能正确地反映了当前的科学思想,但冤有头、债有主,气候变化的真正罪魁祸首应是氯氟烃(俗称氟利昂)而非二氧化碳。
大约16年前,卢庆彬与同事提出,宇宙射线产生的电子在臭氧层损耗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发现,吸附于冰层表面的氯氟烃及其他含卤素分子的分解式电子转移反应非常有效,从而提出臭氧洞形成的新机制。此后,在大量观察数据的基础上,卢庆彬进一步提出,氯氟烃才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在即将出版的新著《臭氧空洞和气候变化的新理论和预测》中,卢庆彬对宇宙射线驱动的电子诱导反应(CRE)机制导致臭氧洞的贡献率,以及氯氟烃变暖机制导致全球地表温度变化的贡献率进行了量化。
CRE理论预言,南极上空的臭氧损耗和导致的平流层变冷存在着一个11年的变化周期。过去数十年在南极上空收集到的数据证实了上述预测,大气中的氯氟烃与观测到的全球表面温度之间存在着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高达0.98。
尽管只使用了极少的甚至零参数,但卢庆彬的新模型与实际观察到的臭氧和全球表面温度数据间表现出高度一致,其准确性达到了90%。
二氧化碳造成全球变暖是科学界的主流认识,但卢庆彬认为,氯氟烃才是全球气候变化的真正元凶。他建议在全球持续不断地淘汰所有卤代烃的使用,如氯氟碳化物、氢氯氟碳化物、氢氟碳化物等。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