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

评论:施密特访问朝鲜,失败的行程

互联网 2013-01-11 08:01:07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特约评论员 安替

  特约评论员 安替

  美国前墨西哥州长理查德森和谷歌执行委员会主席施密特,不顾美国国务院反对,执意在1月7日以人道代表团的名义访问朝鲜首都平壤,1月10日下午返回北京,并没有像众人期待的那样带出被朝鲜当局扣押的美籍韩人裴俊虎。施密特成为访问朝鲜的最著名商业人士,而他的朝鲜之行,也被视作谷歌一次失败的外交尝试。

  1月2日媒体透露可能的施密特之行后,第二天美国国务院就明确表示此行无助于局势的改善。朝鲜无视国际反对,于去年12月12日违反联合国有关决议发射火箭,目前和各大国关系处于僵持状态。在此之前,裴俊虎于11月3日在罗先市被朝鲜当局以“从事反朝行动”罪名关押,12月21日,瑞典外交官受美国政府委托见到了他。至今美国政府还没有公布拯救方案。国务院之所以不赞成施密特之行原因是,这样的做法等于把裴俊虎当交换人质,即便能换回自己的公民,但也会造成破坏国际社会对朝压力的后果。

  但他们连这个“即使”也没做到,甚至都没看到裴俊虎。在北京首都机场,施密特向新闻界通告了访问详情。他们见了政府官员、科学院的研究员和学生,他警告朝鲜当局,如果不改变目前只有极少数人拥有互联网和手机的状况,不让2400万朝鲜民众接触这全世界早已普及的技术,朝鲜会更加落后于整个世界。由于朝鲜并不对外开放,所以各国记者都习惯在北京机场等待从朝鲜访问归来的外交官谈访朝感想,不过这大概是第一次一个跨国公司高管在这种场合发表这样的外交宣言。什么时候,谷歌开始有自己的“外交部长”了?

  谷歌目前市值是2425亿美元,如果和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对比(参照2011年世界银行数字),谷歌相当于排名48位的丹麦,真所谓“富可敌国”。和其他富可敌国的跨国企业不同,谷歌等互联网大公司在全球拥有数十亿的用户,因而他们的影响力,也实际达到了G20国家的水平。

  其实,最早美国一些学者在2010年提出谷歌、脸书(Facebook)等互联网公司也需要外交政策,最原始的概念,还来自谷歌自身的“不做恶”原则和现实国际市场的冲突。2010年1月12日,谷歌宣布即将退出中国市场,突显了这种冲突的后果。而脸书的“实名制”,也和很多国家的政治社会现实相冲突,推行艰难。这些都成为世界媒体报道的焦点,但这两个公司,对媒体发言的角色由公关主管和法律主管担当,而这些公司官僚机构人员,完全不能承担这样的重任,给人一种公司在躲避的感觉。

  从总裁职位上退下的施密特,充当谷歌实际上“外交部长”的角色,也很符合逻辑。与施密特同行的,还有公司内智库“Google Ideas”80后主任科恩(Jared Cohen)。科恩在2010年加盟谷歌之前,曾是美国国务院官员,也是希拉里著名《21世纪网络治国方略》的起草者之一。可以想见,科恩是这次谷歌朝鲜外交的始作俑者。

  施密特和科恩的本意可能是通过访问朝鲜,敦促最封闭的国家也逐步接受互联网的开放性,这从长远和本质上会对谷歌的数字帝国和全球市场有利。但既然做外交,就会有政治后果。从外交专业角度上看,谷歌此行不但无效、业余,而且还会让朝鲜当局产生不需要严肃对待国际压力的幻觉。

标签: 评论 施密特 访问 朝鲜 败的 行程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