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

在线教育进入3.0时代 老将沪江网面临平台化考验

互联网 2015-01-06 04:24:05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每经记者 赵娜 发自北京从2001年沪江网的前身沪江语林网诞生,到2006年开始公司化运作,再到2014年明确定位做“互联网学习平台”。沪江网作为在线教育行业的“老将”,其发展历程可以看做是行业的变迁缩影

每经记者 赵娜 发自北京

从2001年沪江网的前身沪江语林网诞生,到2006年开始公司化运作,再到2014年明确定位做“互联网学习平台”。沪江网作为在线教育行业的“老将”,其发展历程可以看做是行业的变迁缩影。

尽管已经在线上教育上积累了优势,但沪江网依然面临很多问题,例如,如何沉淀庞大的用户量、增强用户黏性,引导其一步步成为注册用户、付费用户,并且持续消费;如何面对传统教育集团的线上布局,以及如何面对BAT的直接竞争等。3.0时代的在线教育领域,将会有哪些新的变化?

从某个角度来看,在线教育和O2O一样,都是概念先行。

沪江网作为业内“老将”,2001年以外语BBS出现,逐渐发展成学习门户,在广告模式碰到“天花板”后转而探索付费课程,最终于2014年明确了做全品类学习平台、建立开放生态的定位。

据了解,作为已实现盈利的在线教育企业,目前沪江网80%左右的收入来源是网校和电商业务,另外20%来自广告,未来计划集结更多优质PGC(ProfessionalGeneratedCon-tent,专业生产内容)资源。

沪江网副总裁徐华称,在线教育属于长周期项目,尽管“用户正缓慢地形成在互联网上购买虚拟产品的习惯”,市场的培养周期还需要5年到10年的时间。

易观国际分析师王琼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沪江网已形成了从用户获取、资讯提供、课程购买、内容分享再到导入新用户的流量和盈利闭环,但该平台依旧有几道待解“课题”,比如:和大型电商平台相比,沪江网的电商业务在产品价格上并不占优;用户粘性和使用习惯上,从浏览、注册再到付费面临门槛。打造开放平台的战略下,未来沪江网还将与BAT形成直接竞争。

以内容反哺的大平台战略

徐华称,沪江网目前共经历了三个关键阶段:阶段一,从个人站到企业化运作;阶段二,2009年金融危机背景下推出沪江网校,不再完全依赖2B(面向商户)广告模式,开始探索2C(面向用户)需求;阶段三,沪江网在2014年明确了平台化战略。

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王琼分析称,沪江网的发展历程基本与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路径“保持同步”。2001年的出国热带动了语言培训市场的繁荣,当时流行的BBS形态催生了沪江网的前身沪江语林网。随着BBS局限性的凸显,沪江网增强了媒体属性,向门户形态转型;淘宝等电商迅猛崛起,加之金融危机后用户学习需求上升的大背景下,沪江网又开拓了商城和网校等业务。  徐华认为,沪江网的逐步改变建立在在线教育视用户需求提供内容和服务为根本的前提下,内容品类的扩充也驱动着沪江网坚持做开放平台。这当中的逻辑是,借第三方的优质资源反哺平台,“形成流量的正循环”。

徐华透露,沪江网的全年独立IP是2个亿,注册用户、付费用户的多少则与用户在该平台上的学习深入程度挂钩,呈漏斗状分布。截至目前,沪江网全平台的注册用户数接近8000万,其中包括近5000万的移动端用户;收费的沪江网校业务现有300万用户。

徐华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产品矩阵角度看,沪江网主要分三部分:一是媒体属性的门户沪江网;二是课程类产品沪江网校和CC课堂(CCTalk)直播课;三是沪江电商业务,包括代售其他品牌的课程、团购或销售教辅产品等。从内容层面讲,目前沪江网95%左右的内容仍免费向用户提供。

由网校开启盈利

“当前的互联网教育企业大多都还没有找到比较成熟的盈利模式。”王琼认为,教育资源的公益性与企业的盈利性存在矛盾是其一,国内用户至今形成的 “互联网免费”意识较强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但记者获悉,自2009年做网校业务,沪江网就实现了盈利,目前已持续几年年营收上亿,其商业模式有何特点?

徐华表示,目前沪江网的收入构成来源于网校、电商、广告三部分,对应的占比分别为4:4:2。由于网站向平台转型,从业务比重上看,未来电商占比可能会有变化,计划逐渐让PGC占主流。

王琼对记者分析称,首先,就沪江网现有的用户规模而言,仅靠自身研发满足不了用户群体逐渐增强的学习需求。通过联手第三方,沪江网除了能弥补教学资源不足,还可通过互惠合作获得利润分成。因此,广告收入占比逐渐下降而网校收入占比逐渐加大,是沪江网打造在线教育平台的必然结果。其次,沪江网实现持续盈利,与该平台较为复杂的商业模式有关。除了C2C社区论坛产出免费UGC(UserGenerated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沪江网同时有B2C电商业务、B2B2C内容合作,由此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闭环生态链。

但王琼指出,让PGC占主流能保证课程质量却要付出较高的成本,这要求沪江网的网校收入占比必须达到较高比例,才能在向内容提供方支付报酬的同时,保持平台自身的盈利。此外,集成各方的优质PGC资源,需要沪江网不断增强资源整合能力和谈判协调能力。

据悉,沪江网校从最初就以自有课程和第三方课程结合的方式运营。徐华透露,目前沪江网校的客单价根据课程类别差异较大,平均而言,外语类课程的客单价在一千元以下,K12课程上千元,财会、留学考试项目可能高达上万元。

记者留意到,即便如今涌现出多品牌、多类目的线上视频教学课程,沪江网校业务依旧以Flash形式呈现课件。

对此,徐华坦言,网校业务为提高用户粘性,已逐渐通过在课件中嵌入笔记、随堂测验等功能改善交互体验。但以Flash呈现课件的形式并不适用于全部科目或教学内容,一些兴趣类课程,如弹吉他、料理制作等,都需要通过视频形式进行更直观地展示和示范。

除了涉及平台、内容和用户,在线教育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角色――教师。从互联网对学习形式的改变看,互联网教育的真谛刚好是要在学生中培养“意见领袖”,由这一群体带动更多的学生学习。通过建立并维护平等的讨论氛围,以及课程讨论组和互助督促等用户间的鼓励机制,能够让群体社交产生有益价值。

徐华认为,结合沪江网的运营经历,在线教育的发展形态到目前为止有三种:一是1.0时代的教育互联网化,表现为简单的视频录制课程,互联网只是展示载体,并未真正发挥精髓;二是强调师生互动的2.0时代,互联网的重要属性之一交互开始被在线教育从业者重视;三是眼下更注重学生互动的3.0时代,这才是使教育真正互联网化的推动力。

此外,另一个业内共识是,互联网和教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产业。

徐华称,正是因为既懂互联网又懂教育行业的人才稀缺,沪江网的上述开放生态不仅表现在对优质PGC资源的聚集,对人才同样重视培养和笼络。

对于其中的分享逻辑,徐华表示,目前在线教育市场尚未真正走向成熟化,如果一个企业能为所在行业持续地培养、输送人才,企业本身最终会变成业内的“巨无霸”。从此点看,通过打造开放生态,沪江网可以和同行一起把“蛋糕”做大。

长周期下内容和服务缺一不可

易观智库《中国网络教育市场专题报告2014》里称:2013年,中国网络教育市场规模达897亿元,环比增长18.6%;2014年该市场规模有望环比增长19.2%至1069.2亿元。

与此同时,巨大的市场潜力背后,一些在线教育创业项目因盈利难导致资金链紧张,举步维艰甚至以失败告终。

徐华对此称,许多优秀的创业者勇于尝试、不断改变,但目前该行业面临内容和用户之间没能“打通”的困境。关键在于,在线教育是长周期项目,需慢慢沉淀、等待市场成熟。这一过程中,付费学习有别于买快消品,购买周期间隔长,想要保持良好的资金流状态,必须有优异的服务体系才能支撑运营,同时还得有优秀内容用以吸引用户不断转化。因此,在线教育其实是“商业体系和教育服务质量同时并重的。”

对于沪江网近年的移动端策略,徐华概括为由“狼群效应”转变为“尖刀效应”。具体来看,2010年组建移动端开发团队后,沪江网相继开发了多款轻量级的碎片化工具APP,这一阶段对产品是否成功不作要求。初期“圈地”后,沪江网在建立起移动产品集群的基础上,开始通过产品运营和用户反馈机制考虑沉淀问题、打磨核心APP。

他还透露,目前已有超过50%的沪江网用户来源于全国三四线城市,这与移动互联网进一步诠释随时随地学习的优势密不可分。

记者查阅沪江网与百度教育在10月联合发布的《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学习用户研究报告》发现:从年龄分布看,大学生及30岁以内的职场人士移动学习的频率更高;从地域分布看,二线城市以44.7%的比例高居第一,三、四线城市的合计占比已略高于一线城市。

徐华认为,简单来讲,工具类产品的开发运营逻辑就是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未来移动互联网的规模或将远高于传统互联网,而且是完全新兴的市场。但是对于教育和移动互联网的结合,业内目前尚未出现很好的商业模式。沪江网的营收状况使其可以负担此类产品的开发投入,眼下对移动互联网还处在关注阶段,不急于进行商业化尝试。从企业级战略层面讲,教育本身是一个缓慢发展的项目,“不太可能会出现晚个半年就被人超越的情况”。

形成平台闭环后的考验

具体到沪江网未来的产品矩阵和发展规划,徐华表示,沪江网将扮演教育用户的入口级平台角色,未来相同科目在沪江网上有可能同时出现自有课程和第三方课程,供用户自由选择。在不断打磨产品的同时,该平台会通过市场行为判断、淘汰课程。

不过,即便在开放平台生态战略下,目前沪江网的电商业务已经面临不少竞争对手,课程售卖有流量型平台,购书和团购等也有大型电商和团购平台。沪江网能否保持竞争力?

徐华表示,如果纯卖课程,用户买了就走,平台无法形成生态,价值相对有限。沪江网电商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已经具有一群拥有消费习惯和一定精准性的学习者,相关课程的匹配程度会比较高。

王琼则对记者称,沪江网的电商业务与该平台的其他业务之间形成闭环,产出持续性的用户流量进而盈利已成其优势,但与淘宝等其他电商平台相比,沪江网在图书、电子产品等商品类目的价格上并不具备优势,“容易造成流量转化率较低”。

综合沪江网的业务架构和商业模式,王琼进一步分析道,沪江网的优势是打造了 “流量及用户导入――获 取 资 讯――购 买 课程――社区分享和传播――吸引更多用户”这样一个完整的闭环生态链,积累巨大用户量的同时得以持续盈利。但在明确开放平台战略后,沪江网仍有一些待攻克的 “课题”,比如:如何沉淀庞大的用户量、增强用户粘性,引导其一步步成为注册用户、付费用户,并在满足指向性明确的听课需求后,依旧愿意付费学习平台上的其他课程;传统教育集团纷纷通过O2O模式来涉足互联网教育,沪江网如何保持线上教育的优势,同时又弥补其相对于线下教育的不足;随着沪江网的教育品类日渐丰富和平台的逐渐开放,其将如何面对BAT的直接竞争。

《《《

行业观察

投资热加速在线教育竞争 内容创新成突围砝码

每经记者 赵娜 孟庆建发自北京、深圳

经过2012年的蛰伏、2013年的爆发和2014年的发酵,互联网教育产业已经粗具雏形,成为互联网创业“下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近期,好未来以1500万美元领投果壳网;2014年7月,新东方与腾讯联手成立在线教育公司;2014年2月,YY(欢聚时代)发布教育品牌100教育,并称将投入10亿元布局做教育。

市场研究机构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的增长率将保持在20%上下,2015年有望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191.7亿元。

易观国际分析师王琼认为,未来在线教育产业在平台和内容领域将分别形成寡头竞争,垂直细分类目则会“百花齐放”。

市场萌动期现混战

沪江网从最初的外语BBS逐渐形成了从门户、电商到网校业务的矩阵;站长搜索一方面以工具型产品有道词典“霸占”用户时间,另一端以云课堂等课程类产品提升内容竞争力。眼下,以发展平台为战略成了二者的共性,显示了国内在线教育市场的机遇,但因中途变现速度慢而失败的企业例子也不少。这当中的警示是:即便拥有付费用户也必须认清,在线教育消费属于购买虚拟产品和服务,体验周期和重复付费周期均较长。

王琼表示,综合而言,很多创业者都意识到在线教育是趋势之一,却未认清形势就盲目进场,“产品本身没有做到创新和差异化”。

易观智库在近日发布报告称,目前国内在线教育市场多种盈利模式探索并行。王琼点出,与国外市场相比,国内用户对在线教育的付费意愿仍偏弱。整体而言,国内在线教育市场处于探索期和启动初期,欠缺比较成熟的盈利模式,因预期前景巨大,竞争只会愈加激烈。

对于 “流量赢家”BAT、YY等对在线教育的介入,沪江网副总裁徐华称,短期内主要是培育市场、教育用户的作用较明显。学堂在线总裁刘文博认为,BAT在网络基础架构、云计算、视频分发、社交平台的构建上都表现优异,其思维方式、对用户的号召力以及变现能力已间接影响到了中国教育,但教育产业的特性是以内容为主且需人际互通,BAT能否完全进入“体制内”还不好说。

投资趋于冷静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简单梳理后发现,2014年,以宝宝树、VIPABC、51Talk、一起作业网、极客学院等为代表的多个项目均获得了不同额度的融资,其中数额较大的一笔投资是VIPABC获得总金额达1亿美元的B轮融资。

按照艾瑞咨询预测,2014~2016年我国在线教育行业规模为998亿、1191.7亿和1437.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8.9%、19.4%和20.6%。另据统计,自2013年初以来,平均每天有2.6家在线教育公司诞生。不过,市场极度膨胀后总伴随着泡沫,2014年下半年在线教育市场投资热度出现明显降温,那好网、梯子网、勤学客、热线英语等数十家机构在2014年关张。

艾瑞咨询分析师刘冬梅表示,2014下半年,从投资笔数和数额上,在线教育投资都出现了明显的降温趋势。教育本身是基础产业,盈利周期很长,资本有快速变现需求,价格被炒高。

同时,也有迹象表明在线教育产业的投资潮经过“降温”后,开始由盲目转向相对清晰。好未来发布的《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图谱(2014年秋)》显示:2014年5月以来的投资金额为4.7亿美元,从分布领域看,中小学、职业技能、成人外语成为资本追逐的热门。

雷雨资本创始人俞文辉认为,2015年在线教育仍会是资本关注热点。新的创业项目仍在不断涌现,众筹平台微投网数据,有超过20%的项目是在线教育项目。产业资本开始进场,在线教育概念在二级市场也是被热炒的标的。“能够承受较长资金回报期的产业基金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PE和VC逐渐在创始初期以及项目投资后期一头一尾,在线教育项目和资本对接开始进入一种新的常态。”

投资热点将发生转移

俞文辉对记者表示,雷雨资本2014年连续领投了学习树和星际酷宝两家K12领域项目。

“教育(行业)的跨度很大,人群不同,教育的方式就不同,盈利模式甚至企业的运营方式都会不同。”王琼对记者点出,留学教育、高等教育和兴趣教育目前处于探索期,创业企业如能选择好切入点,机会仍较多。学前教育、K12教育、外语教育和职业教育已处于启动期,市场竞争变得激烈,同质化已较严重。综合平台对资金、资源整合能力等的要求较高,并不太适合新创业者。

徐华分析道,若按科目划分,目前市场仍以应试教育类目为主,但资本注入和各产品形态的出现正加速市场推广、不断催生创新。未来两个方向会是发展趋势:一是教育属性重的方向,一些专业科目品类上有可能出现领导性品牌;二是互联网属性重的方向,可能形成一家或多家教育用户的入口级平台,建立起各自的生态圈。

他补充说,从用户属性而言,首先,结合中国的就业环境,职业技能也有可能是爆发方向之一,但目前用户相对低端,发展或会受限制;其次,长远而言,兴趣的驱动性一定是教育的第一大要素,早教模式因使用者和消费者割裂的问题会发展较慢。

而俞文辉表示,在线教育投资热点将发生转移,“语言培训以及传统模式的职业类教育会有退烧的过程,另辟蹊径的项目开始被资金追逐。比如海外游学、小语种、中文学习、兴趣类项目学习都有很大的机会。”

艾媒咨询CEO张毅则提供了一项参考数据:全球在线教育产业链上,目前的市场份额中平台商吃掉70%、技术提供商占到21%,内容方面仅占到市场份额的9%,称在线教育将重新落地到内容竞争。

王琼概括称,未来在线教育产业可能会出现 “平台寡头竞争+内容寡头竞争+垂直细分领域百花齐放”的局面。

标签: 在线教育 进入 3.0时代 老将 沪江 面临 平台 考验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