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

垂直社交创业报告(二):同志社交护城河在哪

互联网 2014-12-18 08:21:04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文/ 站长搜索科技 傅昊  制图/站长搜索 张祖韬【编者按】继昨天推出“垂直移动社交创业报告(一)----职场社交”(加超链)后,今天我们将推出移动社交创业报道第二部----“同志社交”。职场社交、同志社交和明天将要推出的匿名社交,是我们基于用户社会身份切入社交网络的三个重点分析的垂直领域

垂直社交报告报告(2):同志社交的护城河有多宽?

文/ 站长搜索科技 傅昊  制图/站长搜索 张祖韬

【编者按】继昨天推出“垂直移动社交创业报告(一)----职场社交”(加超链)后,今天我们将推出移动社交创业报道第二部----“同志社交”。职场社交、同志社交和明天将要推出的匿名社交,是我们基于用户社会身份切入社交网络的三个重点分析的垂直领域。

垂直社交报告报告(2):同志社交的护城河有多宽?

谈到同志人群,创业者们一般都会提到同志的需求区隔明显、消费力强、市场容量足够大。但这些特质是否真正足以构成一款同志社交应用的护城河呢?我们下面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同志社交应用的护城河要去哪里找。

本次报告的核心观点有:

・“LBS+结实陌生同志”无法构成社交网络的竞争优势

作为初期切入方法和留存用户的方式,“LBS+结实陌生同志”是可行的。但由于进入壁垒过低,所以很难保证长期的竞争优势。进入壁垒过低的原因是,“LBS+结实陌生同志”这个定位的工具属性过强。这种搭配只能产生一个找人的工具型功能,用户完全可以自由的在各个基于LBS的同志应用之间进行无差别切换

・基于地理位置的线下组群无法构成社交网络的竞争优势

基于地理位置的线下组群通常只有两个社交关系维度:a)位置接近;b)某种共同点(性取向、年龄、籍贯、身材、某种兴趣爱好等)。大概率而言,这两个关系维度难以维持长期活跃的线上线下社交活动。最终只有非常有限的此类组群可能形成有质量的社交团体,但对平台本身价值十分有限。看上去,这只是一种不得不做的低效用户管理机制。

・性取向作为社交网络的构建维度过于单薄,难以支撑起有效的社交网络

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关系维度是存在不同持久属性或者不同发生频次属性的。性取向本身并不是一种持久性非常强的社交关系维度。如果社交对象之间缺乏持久性较强的关系维度(如感情、价值观匹配度)或者发生频次较高的关系维度(如职场等价交换),仅仅依靠一两种持久性较弱或发生频次过低的关系维度是难以形成有效社交网络的

・同志社交创业者需要找到足以支撑起社交网络的关系维度

上面三点说的都是目前同志移动社交产品背后的逻辑缺陷。它们的共同点就是:全都无法支撑起一个有效的社交网络因此,如何找到足以支持起有效社交网络的关系维度才是同志社交创业者在战略上应该考虑的真正重点

・建议考虑实时语音通话,或许需要战略转向

实时语音满足了三类心理需求:好奇、信息饥渴症、实时反馈。另外,男同和女同在行为上都比较喜欢谈论细节,细心且话多这种机制弱化了LBS对社交平台的束缚,强化了用户之间的高频互动。因此,实时语音有可能正是打开同志社交平台之门的钥匙。我们建议同志创业团队严肃考虑实时语音方向。提醒:如果采用这个做法的话,很可能意味着战略的整体转向。请慎重!

同时,我们计划在2015年初推出“站长搜索创业系列丛书”第一部----《社交磁场》,将在社交领域的创业进行更为详实的剖析。我们在中国首个社交出版平台“赞赏”发起了《社交磁场》的首次社交出书,请点击“众筹社交磁场”。你赞赏,我们一起出书。。

以下是“垂直移动社交创业报告第二部分”----同志社交

同志社交

广义上的同志人群被称为LGBT(女同、男同、双性恋和跨性别者),狭义而言就是男同和女同两类。我们本次涉及的同志类社交产品以男同产品为主。女同社交产品大多处于探索阶段,我们会尝试做一些浅层的分析。

垂直社交报告报告(2):同志社交的护城河有多宽?

我们在同志社交领域进行了专访的CEO包括:Blued耿乐、ZANK凌绝顶和G友彭明鑫。尽管三款应用目前所处的行业地位各有不同,但由于三款应用在产品形态上的相似程度比较大,我们将这三款应用放在一起一并分析。

男同社交案例: BluedZANKG

1. 基本情况:

ABlued

Blued是互联网公司淡蓝网旗下的一款移动端男同社交应用。淡蓝网的前身是CEO耿乐于2000年在站长搜索开设的“淡蓝色的回忆”社区,社区在2006年5月正式改名淡蓝网。2012年11月16日,Blued移动端应用正式上线。

垂直社交报告报告(2):同志社交的护城河有多宽?

1)创始人及团队

Blued创始人兼CEO耿乐,警校毕业,曾在河北秦皇岛公安系统担任警官多年。作为一名同志,耿乐自己从2000年起就开设了“淡蓝色的回忆”社区。2006年,社区被升级成了web端的“淡蓝网”。从社区起步,耿乐逐渐把个人需求升级成了事业。2009年,耿乐选择离开家乡和铁饭碗,带领10几个秦皇岛的小伙伴来到北京创业。2012年,耿乐团队看到移动互联网大潮到来,于当年11月16日推出Blued应用。

由于创始团队初期在业内缺乏积累,因此团队在组建过程中还是遭遇了不小的困难。初期的资金也非常紧张,曾经一度要去地下室办公。2012年,随着Blued的推出,淡蓝团队受到了清流资本的青睐,有来自百度、人人等大公司的高级技术人才也看到了Blued的前景。目前淡蓝网的技术人才组成已经趋于完善。目前Blued团队异性恋员工已经达到1/3。

2)融资情况

2013年8月获得中路资本300万元天使轮投资;2014年2月获得清流资本几千万元A轮投资;2014年10月底获得DCM 3000万美元B轮投资,B轮估值3亿美元。

3)部分运营数据

Blued 2013年10月注册用户150万,DAU 40%,MAU 70%;2014年9月注册用户1500万,其中有1200万国内用户,300万海外用户,DAU 20%以上。

BZANK

ZANK是互联网公司赞客旗下的一款移动端男同社交应用。创始人凌绝顶于2010年利用业余时间创立同志社交网站飞赞网。2013年5月7日,专注移动端的同志应用ZANK正式上线。

垂直社交报告报告(2):同志社交的护城河有多宽?

1)创始人及团队

ZANK创始人兼CEO凌绝顶,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硕士毕业,毕业后从事多年技术和产品工作。本人身为同志的凌绝顶在2010年利用业余时间创立了飞赞网。2013年2月起,凌绝顶开始创业,5月ZANK应用上线。

由于凌绝顶从事技术和产品工作多年,因此组建的创业团队产品研发能力较强,团队中有来自原陌陌团队的技术总监,来自腾讯的高级产品经理。ZANK团队组建初期6位同事都说同志,目前ZANK团队中的异性恋员工已经接近60%。

2)融资情况

2013年6月获得经纬中国合伙人张颖数百万元天使轮投资;2014年7月获得联创策源2000万元A轮投资;目前正在运作B轮融资。

3)部分运营数据

ZANK 2014年4月注册用户150万,DAU16%;2014年7月份注册用户500万,DAU20%;目前ZANK下载用户数约为1000万,DAU 24%。海外用户多来自港台、马来西亚等。

CG

G友(GeeYuu)是互联网公司G友聚乐旗下的一款移动端男同社交应用。2012年8月24日,移动端应用G友正式上线。

垂直社交报告报告(2):同志社交的护城河有多宽?

1)创始人及团队

G友创始人兼CEO彭明鑫,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大学机电系毕业,毕业后曾从事sp游戏开发、PC端游开发等技术工作。2008年尝试自主创业从事端游开发。后又曾到腾讯担任一款游戏平台产品总监一职。2011年,看到了美国的同志社交应用Jack’d被广大中国基友下载使用,身为同志的彭明鑫决定开发一款中文的移动同志社交应用。2012年5月开始研发,同年8月24日G友上线。

由于彭明鑫从事技术工作多年,因此组建的创业团队技术能力较强,多个关键位置的员工都是来自腾讯等公司的技术管理人才。目前G友团队中的异性恋员工已经接近六成。

2)融资情况

2014年2月在股权众筹平台天使汇上一周内获得136万元的股权众筹投资;5月份创新工场入股天使轮,融资数目未透露;目前G友正在准备展开A轮融资。

3)部分运营数据

目前G友注册用户为百万级别。

2. 三款产品目前的产品形态描述:

垂直社交报告报告(2):同志社交的护城河有多宽?

A)Blued目前的产品形态主要分为五个大的区块:

首屏为“交友”(分为“附近”、“时间”、“热度”三个按钮,展示的是其他的同志用户头像,顶部有“附近组群”入口);

第二屏是“聊天”(是IM功能的区块,是与其他用户的聊天记录);

第三屏是“动态”(是用户发布的动态消息,为feed流的形式,分为“附近”、“关注”、“我的”);

第四屏是“发现”(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为“组群”,是类似陌陌组群的功能;下半部分为“视界”,是同志相关的新闻资讯、生活资讯、小说和Blued新闻动态);

第五屏是“我的”(用于管理个人账户、个人关系管理以及设置应用功能)。

产品链接:http://www.blued.cn/

B)ZANK目前的产品形态主要分为五个大的区块:

首屏为“交友”(首屏顶部为每日更新的ZANK问答内容,由嘉宾写文章回答用户的生活、心理问题。用户列表均按照地理位置的远近进行排列,展示的是其他的同志用户头像,可以进行条件筛选查看。在最新的3.3.3版本中,首屏右下角出现了“约”的按钮,用于速配约会对象);

第二屏是“照片”(是用户分享的个人照片feed流,分为“热门”、“关注”、“附近”,右上角是拍照按钮);

第三屏是“发现”(分为“活动”和“组群”两大部分,“活动”为用户发起的本地线下活动,“组群”为基于地理位置的附近基友群组);

第四屏是“消息”(是IM功能的区块,是与其他用户的聊天记录);

第五屏是“我的”(包括“会员中心”、管理个人账户、个人关系管理以及设置应用功能)。

产品链接:http://www.izank.com/

C)G友目前的产品形态主要分为四个大的区块:

首屏为“找人”(用户均按照地理位置的远近进行排练,展示的是其他的同志用户头像,可以进行条件筛选查看,顶部有“帅哥别跑”小游戏入口);

第二屏是“缘分”(是速配约会功能,每天有24次翻牌机会。另外,还有两款同志类小游戏);

第三屏是“会话”(是IM功能的区块,是与其他用户的聊天记录。但产品团队把“我关注的”、“关注我的”和“看过我的”几项功能放在这个区块里比较隐蔽的地方不知是何用意);

第四屏是“个人”(是个人账户管理,可以上传私密照片)。

我们注意到,G友在产品中加入了几个比较特殊的功能:明确要求用户设置密码锁以保护个人隐私;照片阅后即焚;私密相册。

产品链接:http://www.geeyuu.com/

3.目前的产品定位和所满足的用户需求:LBS+找人+线下组群

垂直社交报告报告(2):同志社交的护城河有多宽?

Blued目前的slogan是:“他在你身边”。这说明Blued目前阶段对自己的定位是基于地理位置的陌生同志交友及线下组群应用。

ZANK目前的slogan是:“为同志服务”。这说明ZANK目前阶段对自己的定位是成为满足同志多项需求的服务型应用。

G友目前的slogan是:“寂寞的都市中,总有一群人和你一样”。这说明G友目前阶段对自己的定位是基于地理位置的陌生同志交友应用。

我们在和几位CEO沟通时,感觉到大家对同志的需求都还在逐步的摸索之中。显然,与附近的同志结识乃至发展成约炮或者其他关系是大家可以看到一项刚需。但这项刚需很难构成一款社交产品长期的竞争优势。

因此,如何有效的探索出同志人群的社交需求点?如何让一款产品的社交属性强于工具属性?如何能够让同志人群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来使用同志社交产品?这可能是几位CEO最需要想明白的课题,这些问题是否可以想明白,对于产品的长期发展可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产品开发策略:开发者自己就是同志(但,这就够了吗?)

由于几位CEO本人和核心团队都是同志,因此大家很自然的都是从自身所感知到的需求出发来开发产品的。

垂直社交报告报告(2):同志社交的护城河有多宽?

从三款产品的形态来看,想要满足的需求还是有很高的重叠度的。首屏的主要展示面积都是被基于地理位置的附近陌生同志列表所占据,这说明几款应用目前主要都采用了陌陌当年基于“LBS+结实陌生人”的切入方式。这也是目前这几款产品最突出的功能区块。

Blued、ZANK都提供了动态feed流或者用户自拍照片流的异步社交区块,同时还加入了问答、资讯等内容模块。G友则提供了同志类型的小游戏模块。这些机制显然都是为了增加用户打开应用的频次而设置,满足的是用户对其他用户动态、UGC的消费需求。

Blued、ZANK目前的活动、组群功能都是和陌陌的产品形态非常类似的。我们理解这些功能和机制是为了促成同志群体线上线下小圈子的形成而设计的。

G友的产品目前做的比较纯粹,绝大部分核心的功能区块都是为结识附近的同志用户而设计的。

4.用户管理

1)冷启动阶段及用户获取:PC端论坛老用户+公关、自制内容传播

由于Blued和ZANK两款产品的CEO在移动端上线之前都曾经运营过几年PC端的线上同志社区,因此这两款产品在启动初期或多或少都从原有Web端平台上的声誉中获得了一定的初期用户红利。G友在冷启动阶段并没有特殊的做法,曾经在2012年底尝试过微博的转发推广。

由于同志社交产品的新用户都是陌生人而且同志人群本身也具备一定的隐蔽性,因此想要通过口碑传播是不现实的。所以这类产品在进行推广时采用的是公关和媒体方式。

Blued CEO耿乐在努力将Blued的调性阳光化,他的团队从创业初期就参与了艾滋病防御公益事业。耿乐本人也曾先后受到过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联合国副秘书长米歇尔・西迪贝等政要的接见。诸多身为红丝带大使的文体明星也都参与了Blued的公益活动。

ZANK的推广方式则是选择了自制《9个GAY》、《一屋赞客》等同志热播网络剧。这些网络自制剧为ZANK在众多基友和腐女那里赢得了不少注意力。

相对而言,G友暂时还是依靠用户的自然增长所以用户增长稍显滞后。

2)用户社交关系构建:如何寻找性取向之外的社交维度

在和几位CEO沟通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大家对于同志社交平台上用户关系的构建和维护还是相对感性的。我们在这里尝试着对同志平台用户关系构建的方向做一些分析。

垂直社交报告报告(2):同志社交的护城河有多宽?

通过与几位CEO的访谈,我们大致提炼出了同志人群的一些心理和行为特征:

由于社会大众缺乏对同志人群的了解和理解,因此同志人群会有社会认同感的缺失;

由于同志之间的关系维系通常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因此同志人群内部有安全感的缺失;

由于同志之间对于彼此关系的长久维持没有信心,因此同志人群在寻找其他同志的时候首要的是看脸、看身材而不是其他社会交往维度的相关因素;

由于同志本人通常不会为自己设置养育孩子的目标,因此同志人群活在当下的消费能力很强。

我们提到同志之间的线下关系维系经常会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这是有客观的社会学规律可循的:

任何两个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强度都是由不同类型的关系维度所构成的,比如等价交换、未来价值储备、感情、价值观匹配度,当然,也包括性取向(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

在这些关系维度中,等价交换、未来价值储备、性取向都是属于持久度较弱的关系维度;感情和价值观匹配度则是持久度较强的关系维度

由于性取向本身并非是一个持久度很强的社交维度,如果两人的社会关系仅仅是由性取向一个维度连接在一起,这种关系显然是非常脆弱、难以长久的

当然,这种不稳定并不说明同志本身是朝秦暮楚的,关键还是这种社会学范畴的机制在起作用。我们来看两个例子:

a)  工作中的同事很少会在业余生活中发生交集,但由于工作是一个足够强的关系维度,因此彼此之间的联系是相对紧密的。在离职后,这个维度上的关系强度趋近于零,如果彼此之间没有在其他维度上建立起强度足够的社交关系,双方的距离将会被迅速拉开;

b) 上学时要好的同学,如果不是死党类型的,随着毕业后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不同,依靠感情建立起来的社交强度也会出现明显的下降。所谓“见了老同学不知道说什么”就是这种情况。尽管如此,如果对方有需要帮助的地方另一方还是会尽力出手相助,这就体现了感情维度的持久性。

这两个例子说明,如果连接双方的关系维度本身在持久性上就缺乏强度,这种关系必然就是脆弱、易松动的。因此,同志之间关系的不持久性并不说明同志本身有信用问题。这是社会学机制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对于目前的同志社交平台而言,基本可以认为他们主打的社交维度是性取向维度。从我们的理解来看,从性取向这个维度切入社交是可以的。但问题的关键可能在于,同志社交平台能否把用户关系建立的维度扩大到性取向之外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所有的同性社交平台将会出现严重的同质化。在严格意义上讲,所有的产品都只能算是找人的工具而已,用户使用哪一款都没有差别

那么我们在构建同志社交平台的时候是否可以从构建性取向以外的关系维度入手来实现平台的差异化和用户规模化后社交活动的持久化?如果这些关系维度同时还能促进新用户的进入是不是就更好了?

6. 瞄准的目标市场和后期发展形态:国内3500万以上的男同;规模化变现仍待探索

显然,几款产品的目标用户群都是男同性恋群体。我们撇开潜在的海外用户不谈,几位受访CEO都表示目前国内同性恋群体大约占全部人口的5%,即7000万。其中,男同占比较大超过3500万人。

由于商业化是一个非常开放的话题,我们在此不作深究。只说一点我们看到的,目前看到的和线下的场地提供商合作,与合作伙伴办活动等等模式可能仅仅只能作为公关形态,并不足以支撑规模化变现的业务形态。G友的收费送花、收费看私密照的模式在用户尚未规模化之前似乎是有待商榷的,即便已经是规模化的平台,我们对这种源自PC端相对原始的变现形态是否应该存在于一款移动端的社交应用上也是存疑的。

7.我们的一些探讨和建议:

探讨1. 关于活动、组群和关系维度的发掘:找到感情、价值观和功利性的关系维度

我们观察到,Blued和ZANK两款产品都加入了活动、附近组群功能模块,这种产品结构有着显著的陌陌痕迹。我们想探讨的是,这些机制是否足以形成持久性较强的社交维度?

对于基于LBS发展出的社交形态,我们一直持有一定的保留态度。基于LBS发展出的陌生人线下组群用于维系关系的维度通常来讲就是两个:

a)  地理位置接近;

b) 某种共同点(如:职业、兴趣爱好、年龄段等等)。

我们从关系维度的角度来看,这两类关系维度的持久度都是比较弱的。人们之所以能够不考虑功利性的维度聚在一起无非是两个类型的关系维度在起作用:

a)  感情;

b) 价值观的认同程度

当这两个类型的关系维度无法有效建立时,这种形态的线下组织必然会迅速消失。

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并不认为这种基于LBS的群组产品形态可以产生长期有效的线上以及线下社交。所以,我们也就不认为这种产品形态会构成一款同志社交产品的胜负手。扩展一点说,这种形态也不会构成陌陌作为一款社交产品的护城河。

因此,我们要对目前Blued和ZANK两款产品推出的线下组群区块提出一定的保留意见。我们认为,这种产品形态是有存在的价值的,但它只是满足了少部分人、不持久的线下、线上社交需求。活动和组群的产品形态不会成为同志移动社交应用的胜负手。

还是要回到我们前面提出的这个问题:

应该如何找把用户关系建立的维度扩大到性取向之外?

是否可以找到一些机制让用户关系建立的维度趋向感情维度和价值观维度?

如果有困难,是否可以探索一些功利性比较强的维度?

这是一组开放性的问题,留给各位思考和实践。

建议1. 关于实时语音通话的引进:或许意味着战略方向的转变

我们在本次垂直社交报告的专访过程中遇到了一个有意思的实时通话类应用:比邻。简单讲,比邻目前可以让用户在平台上找到陌生人直接通过语音来聊天(当然,比邻的内涵远远不止于此,我们不在此处展开)。

比邻CEO刘进龙在参加2014年11月30日的五道口沙龙时提到,比邻在上线之后迅速出现了大量拉拉(女同)寻找拉拉通话的信息,运营团队很难完全控制住。这说明女同群体的内部的沟通欲望是非常强烈的。我们要问个问题:男同是否也会有同样的行为?从我们对男同行为模式的理解(喜欢谈论商品、衣服等直男不太感兴趣的话题;比较敏感、细心等)来看,这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对于实时语音社交,我们认为,用户来使用时所希望满足的心理需求主要有三点:好奇、信息饥渴症、实时反馈

同志在寻找其他同志的时候是否也需要这样的一种机制让这三项心理需求获得满足呢?我们认为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如果哪家公司能够抓住实时通话的精髓,迅速占领潜在用户心智,我们认为这是有可能成为形成行业分水岭的胜负手的

这种机制可以迅速吸引大批同志进入,甚至可以直接衍生出面向女同的社交产品。从目前各家的思路看,大家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陌陌、Jack’d、Grandr等产品形态在思维广度上的限制。但我们认为,陌生人社交绝不仅仅存在LBS这一个维度。如果创业者眼里只盯着陌陌,那真是太可惜了,我们看到的是真正的创新而不是单纯的微创新。

综上,我们认为实时语音这个方向是值得探索的,如果哪家同志创业公司决定进入这个方向,之前基于LBS的战略构想可能需要重新构建甚至推翻。希望这个观点能够帮到大家开阔思路。

从全社会的认同来看,甚至可以开放出一些机制让直男、女性也参与到实时聊天中来。这也许也是促进同志获得非同人群理解的一个窗口。如何设计?这就需要考验各位创业者的思维层次和执行力了。

女同社交浅析

女同社交产品大多处于探索阶段,创业者还没有找到很好的机制来把女同产品做大。

目前市面上已经有的女同社交产品有:Pinkd、Laven、The L、呜啦啦、LesPark等。其中,Pinkd和Laven分别是淡蓝和飞赞旗下的女同产品。

这些产品目前都还处于一种对模式的痛苦探索阶段,究其原因就需要从女同本身的性别特质和社会倾向来分析了。我们初步总结了几点:

a)  女性相对于男性更容易控制性冲动(可以控制自己不找其他拉拉交往);

b) 女性更容易受到家庭任务的束缚(结婚、生子会对女性形成显性束缚);

c)  女性心理所需要的安全感程度高于男性(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主动回避易变的同性恋爱)。

由于这些原因,女同人群本身就不愿意暴露自己的性取向,不愿意接触更多的女同,LBS对女同人群来说过分露骨。另外,由于使用基于LBS的女同用户本身就不多,因此用户密度就不够。如此一来,基于LBS的女同应用即便是作为找人的工具都是不合格的。

我们可以给出的建议是,实时语音很可能是切入女同社交的有力机制。限于篇幅,我们不在此展开分析女同潜在用户的需求点和社会属性。读者可以参考我们对男同产品的分析自行展开。

注1:本报告所引用公司相关数据均为公开或创始人口述数据,均未经核实程序验证,仅供参考。请勿作为准确数据引用。

注2:文报告所描述的产品形态均为截至2014年12月初时在应用渠道可公开下载的最后版本。

(站长搜索独家报告,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标签: 社交 垂直 创业 报告 同志 护城河 在哪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