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

盘点2014商务用车市场乱象:疯狂烧钱,巨头进入

互联网 2014-12-12 09:39:07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钛媒体注:随着越来越多企业的进入,2014年可以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商务用车市场的元年,然而,巨头之间的烧钱大战,出租车司机的抗议和愤怒,政策红线以及普通民众的一场出行狂欢,无一不印证着这个市场的无序和混乱。商务用车,这本是一场不属于普通人的战争,他们定位于中高端用户,使出行从taix时代一跃成为专车时代

钛媒体注:随着越来越多企业的进入,2014年可以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商务用车市场的元年,然而,巨头之间的烧钱大战,出租车司机的抗议和愤怒,政策红线以及普通民众的一场出行狂欢,无一不印证着这个市场的无序和混乱。

商务用车,这本是一场不属于普通人的战争,他们定位于中高端用户,使出行从taix时代一跃成为专车时代。易到用车2010年创立,Uber2013年进入中国,似乎他们都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注意力,而真正将大众用户卷入这场商务用车战争,却是以腾讯和阿里巴巴为背景的滴滴专车和快的一号专车。欲知更多详情,且看BT传媒《钛媒体》编辑韩佩的解读:

外面的风渐渐大了起来,她看了看窗外,谈了一口气,心想:外面这么冷,就不出门等公交了吧。她熟练的打开手机里的APP,输入了自己公司的地址,叫了一辆专车。很快,附近有司机接了单,是一辆奥迪A6L,这个月她已经好几次叫到奥迪了,而她的身份只不过是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

临下车了,她并没有给现金,而是选择了一张优惠券进行了支付。像这样的优惠券,她的手机里还有不下十张,10元、20元、30元……面值不等。“朋友圈里到处都是链接,每天都可以领到很多这样的红包。”

像她这样的人还有,而他们之前的出行更多的是挤地铁或者等公交,偶尔打个出租,而朋友圈和手机APP里越来越多的优惠券,使他们也有了更加舒适的出行方式,而这都得“感谢”数月前推出专车服务的滴滴和快的。

为争夺用户,疯狂烧钱的滴滴专车和一号专车

结束第一轮烧钱大战之后,滴滴和快的的市场份额逐渐稳定了下来。截至2014年Q1,双方的用户覆盖率均超过50%。其中,快的打车用户覆盖率为72.8%,滴滴打车用户覆盖率为63.1%。目前滴滴打车给出的数据是市场占有率为75%,但双方用户重叠度较高,不管如何,他们已经近乎平分天下。

于是7月份,快的打车将业务从出租车扩展到了约租车,开发出了针对于中高端人群的叫车应用一号专车,而滴滴打车也快速跟进,8月推出滴滴专车,在原有APP的基础上提供了专车选项。

很快,另外一场专车的烧钱大战又开始了。还在出租车市场之战的时候,滴滴打车宣布追加10亿元投入优惠活动,随后快的便宣布追加5亿元投入。腾讯第一季度财报中显示,腾讯的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较去年同期激增93%至18.55亿元,财报称主要是用于“对微信支付的用户及商户的重大补贴计划(主要针对预约的士)等”。两个打车软件之争的背后其实是腾讯和阿里两大巨头之争,于是便形成了滴滴+微信支付、快的+支付宝两大阵营。

而今年5月份双方都暂停乘客端的现金补贴之后,现金就变成了优惠券红包了。朋友圈里随处可见“滴滴专车”字样的链接,而微信美其名曰“涉及诱导分享以及恶意营销 ”封杀了快的的红包分享。于是快的转向了其盟友支付宝,与支付宝联手展开了“双十二”合作活动,并倚重后者发放“红包”,提升快的用户活跃度。

滴滴打车CEO程维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几乎一天烧掉一千多万美金。火鸡礼包、感恩节礼包以及各类广告厂商冠名的专车红包,都是滴滴专车惯用的补贴手法。而一号专车除了红包优惠券补贴之外,还推出了更加砸钱的“千人体验团”,一号专车CEO李祖闵对钛媒体编辑表示,从2014年12月1日到2015年11月30日,一号专车每月会招募一千名用户进体验,而这些用户都会得到500元的体验卡。也就是说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一号专车光在用户这一端就要花掉六百万,还不算其他的一些补贴。

“移动互联网的服务存在太多不确定性,说不好一年以后专车市场会变成什么样,但我们非常有信心,而且我们已经准备好足够的钱来打这场仗,这笔钱不会比当年快的打车所投入的少。”快的负责人付强表示。而12月8日刚刚得到消息,滴滴获得了新一轮超过七亿美金的融资,快的方面C轮融资也即将完成,资金额度你也在数亿美元级别。

除了对用户的补贴之外,滴滴专车和一号专车在司机方面也有大量的支出。钛媒体编辑在和专车司机聊天的过程中得知,一号专车司机表示,在早晚高峰期,每一单都会有保底120的补贴,还有提成、绩效等。滴滴专车司机则称,他们的收入构成是2000块底薪+当日营业额的20%+绩效奖金,在高峰期每单也有奖金补贴。虽然底薪都不高,但是在钛媒体编辑和多位司机的交流中得知,他们多数的月收入都可上万。

市场竞争下,无法淡定的易到和Uber

Uber可以说是商务用车的鼻祖了,不过,他真正的走进中国市场是2013年。这个在美国市场上纵横一霸的巨头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步伐迈的相当谨慎。13年进入上海,14年才在北京正式运营,而且其业务覆盖范围相当的小,仅仅集中在二环以内,UberBLACK则是商务用车主推的产品。

Uber中国地区的总负责人姜智亚对钛媒体编辑表示,Uber之所以在中国扩张的这么慢,是因为更想把服务做的更好。“我认为说你要在我们核心服务区的话,我希望是给用户一个承诺说,几分钟内,会有一辆车开进来。如果一开始有十辆车子覆盖全北京的话,叫车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没有人再用。 ”

同任何一个硅谷企业一样,进入中国市场最大的困难就是本地化。Uber在中国的这几个城市中,都采用当地的团队来研究市场和用户习惯。今年2月,他们开始尝试接入支付宝支付,而此前他们只能支持信用卡,同时他们还跟高德地图开始合作,试图在中国找到更多的合作伙伴。为了符合中国的条例法规,他们也改变了国外接入私家车加盟的方法,而是选择和正规的租赁公司进行合作。他们正在试图讨好中国的政府和用户。

尽管Uber的全球化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冲突,但是他的市值仍然很被看好。12月5日,uber宣布新一轮 12 亿美元的融资已经到位,这意味着其估值提升到 400 亿美元。但是它仍然没有因此放下心来,因为滴滴和快的两个本地的巨头,正在企图吞噬它的市场份额。

也许中国商务用车市场份额最大的还是最老牌的易到用车。不管是滴滴专车还是一号专车,在钛媒体编辑在采访的过程中,都没有敢承认自己是第一。“我们并不知道对方的数据,所以我们也无法去评判,但是应该会很快赶上他们了。”这是一号专车CEO李祖闵的回答。

2010年易到用车模仿Uber的模式从中国起家,如今已经将业务拓展到全球四个国家,84个城市。易到的心思似乎正在更多的思考国际化路径。12月5日,易到和Linkedin宣布合作,12月期间,LinkedIn 赠送每个用户100元用车代金券,对于正快速拓展海外市场的易到用车而言,LinkedIn 的海外用户群可以很好的成为易到的主力受众。

掌握资源和入口的百度和AA租车,也想来分杯羹

“BAT”三个字从来都是在一起的,那边腾讯和阿里在商务用车市场上争的火热,百度怎么可能袖手旁边,更何况他还有自己的地图应用。不过,百度并没有想亲自淌这趟浑水,而是选择开放平台的接口。

今年8月百度和易到用车宣布合作,推出百度专车。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并不算一款真正的商务用车产品,它目前只是百度地图上的一项功能。“百度专车”将会以百度地图作为平台,而易到用车则作为车辆租赁合作方。早期传言会推出一个安卓版本的应用,而9月百度专车又接入了AA租车,提供“接送机”业务。由此看来百度更多的想法是依托于百度地图这个出行的超级入口,保持平台的入口的姿态,与其他商务用车服务提供商合作来做专车服务,但也算是在专车业务上插了一脚。

而最新消息称,百度发布媒体邀请函,或将于17日宣布投资布局全球业务的打车软件Uber,投资金额不详。基于百度在地图和手机搜索上的流量地位,以及Uber对于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的野心,双方自然地走到了一起。8月百度与易到合作时,也有传闻称百度计划以3亿美金投资易到,但由于某种原因最后不了了之。而百度显然是看准了Uber更好的发展,至此BAT全部聚头,新一轮的价格战也很可能会由此掀起。

百度是属于有平台想插一脚的,而AA租车则是属于有资源也想切块蛋糕。AA租车采用的是纯B2C的自营模式在提供服务,除了叫车和预约之外还提供半日租和日租服务。和百度专车、航班管家都进行和接送机的合作。但是据钛媒体编辑试用经验反馈,AA租车和其他叫车软件比起来,明显感觉车相对较少,每单价格也相对较低。此外,司机师傅表示,他们并没有底薪和提成,但是会有补贴,月收入在五六千算是中上水平。而钛媒体编辑也有见到不少AA租车的实体优惠券发放。

据报道,在今年7月之前,商务用车每天的订单量不足5000单,而一号专车和滴滴专车推出不到半年,全国的约租车订单量已达每天五六万单,市场容量扩大了10倍,并且呈快速增长的趋势。显然市场已经被渐渐的培育成熟,而也有更多的企业想要进来切分这块蛋糕。

政策红线尚未解决,心知肚明的擦边球

商务用车的需求,其实一直是存在的。据出租车司机跟钛媒体编辑透露,首汽和北汽两家公司,也有会少量中高端车辆在不跑出租车时摘了顶灯即可接专车的单子。而目前的商务用车的服务商大多选择和汽车租赁公司合作,一来使得资源利用最大化,二来满足了部分企业高管等出行的需求。但真正让抢占约租车市场蛋糕的创业家们更头疼的是,政策的不明确。在中国的汽车租赁市场,私家车还是被限制进入的对象,而他们中存在的“让私家车挂靠租赁公司”的加盟模式,显然是打了政策的擦边球。

今年8 月 12 日,北京市交管委下发《通知》,禁止汽车租赁公司为非法营运提供便利。《通知》中也特别提到了“借助互联网和手机软件的约租车服务”,为一些商务租车的运营者戴上了“非法营运”的帽子。

Uber在国外,采取的是私家车加盟进入,整合社会闲散资源的方式,进入中国,他也不得不与中国市场上的租赁公司进行合作。而易到用车是模仿Uber的模式起家,在早期也是整合一些私家车资源进行加盟,为了规避政策红线才和汽车租赁公司合作。

目前商务用车运营者给出的答案都是“我们是和正规的汽车租赁公司合作,司机由第三方劳务派遣,我们进行专业培训上岗”。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钛媒体编辑在多次使用专车服务中获知,几乎所有的专车软件都存在私家车加盟的情况,更有以为司机跟钛媒体编辑介绍到:加盟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有车的司机加盟,商务车运营者非但没有加盟费的要求还会进行补贴,在司机收入上进行一九分成,收取10%的管理费,进行私家车挂靠租赁公司。而第二种是没车的司机加盟,公司会进行培训和配车,完成四十单之后可以进行四六分成。

然而,这些盯着商务约车市场的专车运营者们,也正在谨慎的选择私家车的加盟。“我们现在要求很高的,司机驾龄必须八年以上,车子价值在20万以上,而且要求车比较新。但是我们也有专职也兼职做这个的。”一位专车的私家车主对钛媒体编辑这样说。

套用知乎上网友的看法:

专车从运行角度看,是妥妥的非法运营。但他们并不是傻瓜,它钻了一个法律漏洞。在一次专车使用中,共有四方:消费者,滴滴,租车公司,劳动派遣公司。这是一次消费者使用滴滴软件从租赁公司租车,然后从劳务派遣公司租司机的一个过程,所以,运营的是租赁公司,而不是滴滴…当然,我们都知道,实际上运营的是滴滴。作为一个消费者和无公民意识的老百姓,我对是否钻法律漏洞什么的并不关心,我只关心两个事情:便捷与安全。

而我们之所以如此在乎它是否符合法规,也正是想为自己的安全负责。

今年十月底,沈阳市曾下发通知,称由于这些没有出租车准驾证的专车,扰乱了出租车的正常运营秩序,因此将滴滴专车认定为非法营运。而11月15日,南京数百名联合卸载了滴滴和快的,称专车业务冲击到了出租车的运营,认为他们推出的专车预约服务实质上就是变相的“黑车”。此前当钛媒体编辑和出租车司机师傅聊天时,也有出租车师傅抱有同样的看法。而也有运管局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对这种营运模式,并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因此还无法界定滴滴专车的合法性。

商务用车的出现,弥补了出行市场的空白,这是我们不可否认的事情。新鲜的模式诞生之时,总是会经历一个艰难的摸索阶段,而政策红线则会让事情变得更加棘手。“我们也正在和政府有更多的沟通,希望政府能够更加开明的支持这样一种新的出行模式。”李祖闵最后对钛媒体编辑说到。(本文首发钛媒体)

标签: 盘点 2014 商务 用车 市场 乱象 疯狂 烧钱 巨头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