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业界动态

谷歌眼镜:“从天而降”

业界动态 2014-12-05 22:00:12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站长搜索(www.adminso.com):谷歌眼镜:“从天而降” 除了Google Glass之外,这世上可能没有另一件尖端科技产品能够在诞生时如此惊艳,没落时如此暗淡。早期你一定会记得Google内部有一个直接向创始人汇报,得到Google最高级别资源支持,可以花费上亿美元开发一些和Google本源业务看上去没有任何关系的项目的实验室Google[X]

站长搜索(www.adminso.com):谷歌眼镜:“从天而降

除了Google Glass之外,这世上可能没有另一件尖端科技产品能够在诞生时如此惊艳,没落时如此暗淡。

早期

你一定会记得Google内部有一个直接向创始人汇报,得到Google最高级别资源支持,可以花费上亿美元开发一些和Google本源业务看上去没有任何关系的项目的实验室Google[X]。事实上,Google Glass属于所有最终得以留存下来项目当中相当早期的一个:Project Glass。

最早在2011年,Project Glass就已经在测试早期版本的Google Glass原型产品。当时,团队使用常规的眼镜框,将镜片替换为特制的HUD(Head-Mounted Display,头戴显示设备)模块。

▲还好,最终结果不是左边的。/图片来自网络(左图与正文无关)

那时候,这“副”Google Glass原型机的重量高达8磅,约合3.6公斤,而现在的Google Glass成品连一副普通的太阳镜的重量都不到,区区50克。2012年4月,Google联合创始人,Google Glass项目的牵头人Sergey Brin在旧金山的一场活动上首次佩戴Google Glass公开亮相,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尽管当时的Google Glass仍然是原型机,但是形态已经和现在公开发售的Google Glass Explorer Edition毫无二致。10年前,一台具备同样运算能力的计算设备可能会重达数公斤,而摩尔定律在Google Glass上的体现让人们为之惊诧。

Google Glass富有争议的两年,由2012年的惊艳开始。

问世

Google Glass并非世界上第一件“可穿戴智能显示设备”。早在80年代,美军就已经在空军的部分兵种中使用嵌入在头盔上的HUD,用于连接飞机的火控系统等。两个不同的时代,两种不同的HUD,Google Glass正式问世之后的外貌却依旧给大部分人留下了“高精尖”、“军用”、“间谍工具”的印象。

▲Google Glass低电量显示/图片来自TechRadar

在一个U型的金属框架下,佩戴者从右耳到右眼被Google Glass长条形的机身覆盖。机身当中包含了设备的处理器、触摸控制板、摄像头、投射显示模块等元件。它由Google[x]开发,富士康代工,由一颗双核1.2 GHz德仪OMAP 4430 SoC驱动,具有2GB运存(从第一代的1GB升级)和16GB闪存,640 x 360分辨率的Himax HX7309 LCoS棱镜投射显示器,以及一颗500万像素的摄像头。眼镜的锂聚合电池容量仅为570毫安时,在轻度使用情况(拍拍照片,或者用Google搜索)下能够坚持大约3-5个小时的时间,电池续航水平只能用不堪来形容(上图)。

2012年Google I/O大会上,Google Glass以高空跳伞降落到发布会现场屋顶,并通过Hangouts视频共享让发布会现场和全世界观看I/O直播的观众感受第一视角的高空降落感觉。惊艳的产品以酷炫的形式亮相,一时之间人们都被这种未来科技感震撼,而忘记思考它的日常可用性和缺陷(站长搜索移动客户端用户若无法观看视频,请点此查看):

尽管功能十分有限,Google Glass仍然和当年在火星自拍的好奇号火星车站在了一起,名列时代周刊评选的2012年最佳发明:

但冷静下来之后,Google Glass接下来的生涯当中并没有再获得什么值得称耀的荣誉。相反,其收到的批评和质疑远比赞扬要多。

问题

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购买门槛,1500美元的昂贵价格,以及对隐私的潜在入侵,成为了Google Glass被市场不看好的主要原因。

正式公布之后,Google Glass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只提供给和Google有合作关系的开发者使用,名为Developer Edition。2013年4月,Google正式将对外提供的眼镜命名为Google Glass Explorer Edition,按照1500美元的价格销售给经过Google认证的“Glass Explorer”。一年后的2014年5月,Google才开始对外公开发售这个Explorer版本。

先不考虑价格:想要购买这款设备尝新的消费者,并不一定是开发者,更别提和Google有合作关系,被Google“认证”的开发者有多么少了。事实上,使用Google Glass的基础功能,比如阅读通知,查看地图路线指引和搜索内容等,并不需要用户拥有多少开发知识――Google Glass是有史以来人们见到过的,最接近大众期待的增强现实人机交互产品,但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无法为大众所用。购买门槛,成为了Google Glass的第一宗罪。

1500美元能买到什么?两部当年的中高配iPhone,或好几部Nexus 4或5。Explorer Edition以和Developer Edition相同的价格公开发售,让很多期待一个拥有它的机会的人再度失望。

最近一段时间坊间有传闻称Google将在明年的某个时间推出第二版――可能是正式面向普罗大众的Google Glass版本,价格可能会低至小几百美元。但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1500美元的价格,早已让潜在消费者的购买意志被消磨殆尽。昂贵的价格,成为了Google Glass的第二宗罪。

▲2014年11月,没有佩戴Google Glass的Sergey Brin显得有些憔悴/图片来自路透社

Sergey Brin亲自带领团队打造Google Glass的初衷可能是好的,但他自己也承认,实际的结果和自己想象的并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因为之前提到的两宗罪,Google Glass的用户并不多。因而,这些用户更加显得被周围的公众隔离开来。

公众一直对于佩戴Google Glass的人可以在他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拍摄自己感到十分的抵触。美国赌城拉斯维加斯的许多赌场曾经禁止佩戴Google Glass的人入内;今年10月美国电影协会和全国影院业主协会也禁止了包括Google Glass在内的可穿戴设备在影院当中使用。因为担心被投拍,Google Glass用户甚至曾被人们称做“Glasshole”(Glass+Asshole)。这也难怪,像Winky这样的应用允许用户眨眼即拍照,在这样的条件下还有谁会放心呢?对隐私的潜在入侵,成为了Google Glass的第三宗罪。

没落

前几天,从路透社的一篇报道开始,在过去两年里被碰上神坛的Google Glass,开始感受到了全世界的恶意。消费者不买账,开发者没激情,就连自己项目团队的工程师也相继离职,而所谓的下一代产品、公众版产品?连影子还看不见呢。

▲传闻中的Google Glass第二代专利图

Google Glass曾经承载过人们增强现实视野的希望,却因各种各样的问题最终没落,让投以关注的人黯然神伤。Google Glass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人机交互模式,彻底变革了人们对于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的理解。但很遗憾,它最终没能像Sergey Brin预想的那样,成为一款服务大众的,“无处不在”(Ubiquitous)的计算设备。

标签: 谷歌 眼镜 从天而降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