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网站运营 >> 电子商务

互联网公司“看天吃饭” 阿里等染指气象大数据

电子商务 2014-09-15 11:53:29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文/魏思静“9月份在广东、广西、海南区域,关注度明显下降的品类中,Polo衫与T恤已处于淡季阶段,而雪纺衫还处于平季阶段,卖家需对T恤、Polo衫与雪纺衫做折扣促销处理。关注度增幅较大的品类中,呢子大衣处于平季阶段,卖家需做一些宣传活动

文/魏思静

“9月份在广东、广西、海南区域,关注度明显下降的品类中,Polo衫与T恤已处于淡季阶段,而雪纺衫还处于平季阶段,卖家需对T恤、Polo衫与雪纺衫做折扣促销处理。关注度增幅较大的品类中,呢子大衣处于平季阶段,卖家需做一些宣传活动。开衫、卫衣与西服处于旺季阶段,卖家应做促销活动吸引顾客。可搭配上架的产品是牛仔裤……”

9月未到,Alice就收到了一份“详细到不能再详细”的图表报告。开店不过半年,她这个淘宝小卖家还对新品上架的时机有些懵懂,每到换季总有些手忙脚乱,“有了这个提前15天的预测报告,感觉胸有成竹多了。”

淘宝卖家愿意为天气预报买单

互联网企业与气象服务,看似不相干的两个概念,渊源却远比人们想象中深厚。

也许是生不逢时,12年前曾引发热门话题的新兴职业“天气经纪人”,最终因为没有客户上门而销声匿迹。但今天,电商平台的崛起让提供气象大数据的民间服务再次看到了希望。“天策商机”电商版,是国内首个专业的气象服务和产品,由富景天策气象公司提供,专门针对京东、淘宝小商户推出气象消费预测系统。由于价格低廉,如今“天策商机”每月都能吸引到上千客户。

“试用的初衷只是因这个气象服务首周免费”,Alice坦言过去自己对“天气大数据服务”闻所未闻,“下载了软件并授权店铺给它之后,软件自动分析了我店里衣服的品类、销量等很多数据,然后结合未来的天气定期生成报告,还会建议我哪些衣服可以搭配来卖,可以在哪些城市做淘宝广告等等。因为觉得有用,我准备继续付50元订购一个月。”

小微电商的气象服务只是富景天策公司互联网气象商机的冰山一角,而其企业版的首批客户名单内,赫然有着凡客与唯品会的名字。“凡客诚品是我们的第一位电商客户,互联网企业看重精准营销,凡客一直在研究天气、区域差异等影响销售的指标。”富景天策总经理张勇告诉《IT时报》记者,诞生于互联网土壤的电商平台,对气象大数据的商业价值理解更为深刻。

张勇的另一大互联网客户是唯品会,通过建立气象数据与消费者行为数据的整合模型,唯品会直通车的广告安排,会根据各地天气差异安排不同城市首页显著位置显示何种商家,甚至唯品会在何处建仓,以便于不同气候区之间的商品调配,都要把天气数据作为重要的参考。

从“看天吃饭”到“看手机吃饭”

撇开客户的身份,电商平台的发展也为气象大数据服务在技术上提供了土壤。

“可以说假如没有电商提供这些数据,我们根本无从分析。”张勇表示,将气象预报转化为消费者关注度,需要天气数据与消费行为数据的整合,而后者正来自消费者在百度和淘宝搜索引擎留下的痕迹。

在张勇看来,气象大数据服务业的发展,始终与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分不开。例如他们针对农业物联网推出的“智慧园丁”服务,同样根植于互联网,“针对单个农户大棚的观测并无太大意义,只有收集整个网络的数据才能做出预测判断。”在张勇看来,十年前收集、分析和应用数据的手段不如今天成熟,也是民间气象服务难成气候的原因之一,如今情形已大有不同。

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天气服务变得更加轻便。如今农户和政府购买了该服务之后,只需下载手机App或者登录网站,就能实时看到各个大棚的具体数据,以及未来走势等等。农民们延续几千年的“看天吃饭”,正在慢慢变成“看手机吃饭”和“看数据吃饭”。

互联网巨头的“气象野心”

如今,越来越热的互联网气象服务早已被业界巨头铆上。在战略层面,阿里已经伸出触角。据了解,国家气象部门日前已经与阿里云达成协议,通过阿里云计算平台,将海量气象数据变成可实时分析应用的“活数据”。本次合作达成后,中国气象局下属的台风网、天气网等公众服务网站将迁移至阿里云计算平台。此外,阿里还将通过来往、旺旺、支付宝钱包、高德地图等产品,多渠道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帮助社会公众和企业防灾减害。

国内知名天气软件墨迹天气日前亦同国家气象局达成合作,其负责人表示,具体的合作细节暂时还不方便透露。而其产品“空气果室外版”(一种民用级室外气象收集硬件)未来将形成一个天气信息采集网络,这部分数据未来会用于与相关政府部门合作,作为社会化观测的参考。

“过去气象服务发展不起来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气象部门提供的仅仅是数据本身,而难以顾及具体的市场需求。”对熟知市场的民间力量来说,如何寻找到适合的平台与气象部门对接始终是个难题。在业内人士看来,互联网企业与气象部门合作建立数据平台,可引入更多专业团队在不同行业内深耕细作,也许这会让民间资本找到进入气象市场的接口。

墨迹天气CEO金犁对气象服务的民用市场颇为看好,“随着气象市场不断开放,以及各行业对天气数据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强,相信不仅仅墨迹,还有很多公司都会涉足这一领域,未来气象市场的空间还很大。”

记者观察

互联网撬动天气服务冰山一角

据了解,英国的气象服务已有很高商业化程度,年产值达到2600亿美元,其它国家如美国1600亿美元,日本100亿美元,而中国只有区区6亿美元,专业的气象数据服务在中国市场前景可谓巨大。

在国外,气象这门生意需借用很多社会资源。不少国家和地区有专门的商业化部门为满足用户的特殊需求提供专业的有偿气象服务。然而在国内,气象服务还是由政府气象部门自家“念经”,亦有些“垄断”的味道。

民间气象服务在国内是个一再被提及的话题。但从多年前的天气经纪人开始,民间气象服务这门生意似乎怎么也炒不热。“气象部门习惯于‘有什么卖什么’,不少公司仅仅是气象信息的‘搬运工’,没有很好地与服务对象的需求融合。”张勇此言不假。

记者尝试浙江天气网气象商城的信息订阅服务,但获取的只能称得上是分类和详细版本的天气预报,并没有个性化的服务与进一步的分析。即便时髦的“电商气象服务”,在其互联网外壳下,仍与传统气象预报区别不大。互联网力量的注入,为“天气经”带来希望,但要把经念好,需走的路还很远。

标签: 互联网 公司 看天吃饭 阿里 染指 气象 数据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