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业界动态

小米,你的灵魂掉队了

业界动态 2014-08-02 10:58:42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AS网站目录(www.adminso.com):小米,你的灵魂掉队了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最近一段时间的小米经常“湿鞋”。7月31日,台湾“公平交易委员会”宣布,因红米手机在台销售过程不公平、虚报销售数量,违反公平交易法,对其开出60万元新台币的罚单

AS网站目录(www.adminso.com):小米你的灵魂掉队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最近一段时间的小米经常“湿鞋”。

7月31日,台湾“公平交易委员会”宣布,因红米手机在台销售过程不公平、虚报销售数量,违反公平交易法,对其开出60万元新台币的罚单。

而就在此前一周的7月25日国内媒体发文质疑小米在7月22日的发布会上宣传的有“2亿人次观看”小米发布会为虚假宣传。

短短一周时间内,小米接连被两起虚假宣传的事件找上门来,小米到底怎么了?

两次看似不大的“问题”,小米均举重若轻,两次简单的道歉,就将两事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但这些“弄虚作假”真的是小事嘛?以内容营销取胜的小米真的可以一直边缘游走嘛?

我看未必,一家大成的公司,赢在细节,赢在基因,号称已成“全球第五大手机厂商”的小米,不能无视这些细节,更不能以一种调侃的口吻“把所有问题都丢给市场”。

在“公平交易委员会”给出的数据当中,小米在去年12月分别进行了三次抢购活动,数量为1万台、1万台、8000台。但实际上小米于宣称时点所接受的抢购资格数分别为9339个、9492个及7389个,每次都有600部左右手机并未卖出。

小米在事后的道歉中写道,“关于台湾公平交易委员会的处罚,小米公司表示诚挚歉意:对不起,我们的确少了30台!详情见下图”。

在图中我们可以详细的看到,小米将1750个F码算到了抢购当中,对冲之后,的确仅缺少了30台。

但是,一个疑问是,F码作为直接购买小米手机的一种凭证,本身是不需要参加抢购的,小米将这1750个F码算到抢购当中是否合适?这一次是1750个F码或许与总量相差并不大,但是如果下次是17500个F码呢呢?小米也打算将这17500个F码算到抢购当中吗?

那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设想,在一段时间内,放足了F码,比如5万个F码,然后在开启一轮10万台的抢购,实际上我只要卖出5万台,就可以号称自己“在XXX时间内10万台被抢购一空”?

再者我们来看看一周前的事件,小米的官方统计口径,截至7月23日16时10分,“2014小米年度发布会直播”在线观看人次已经突破了2亿,达到213746561人次,评论达到201070469条。

在被媒体曝光“真实访问量仅百万级”虚假宣传后,小米发文:页面呈现文案上措辞不够严谨,实为“互动总数”达到了约2.2亿次。

也就是说,当我们仅减去那2亿的评论互动后,小米的观看人次根本是与宣传相差巨大。这到底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出错,相信大家可以从另一种维度思考,为何小米所有的数字都是往大的说,而不是从小里走呢?

不得不承认,小米饥饿营销与内容营销做成了国内的翘楚,伴随微博起来的小米确实干掉了国内的众多的“山寨”手机,以较高品质、较低价格取得了今天的市场成功,对于国产手机的崛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一款基于安卓改良而来的智能手机,远没有到“拜物教”的水准,更遑论与苹果、三星等相提并论了。这不是长洋人威风,别民族志气,而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一种品牌的精神!

小米没有苹果的IOS系统,亦没有TIZEN系统,充其量,不过是安卓体系上的一个商人而已。

这样的革新,老友记曾多次提到,属于改良式创新,并非破坏式创新。小米最大的创新,不过是营销上的创新,是一种互联网思维的胜利。

成功了都是传奇,失败了都是故事。雷布斯不过是在PC时代有很多故事,在移联网时代多了些传奇而已。所谓的“专注极致口碑快”,为发烧而生等等不过是营销的噱头,饥饿营销则是中国互联网史上的一朵奇葩,我们在此就不必去细扒饥饿营销的皮囊。

小米模式,以我们的解读,不过产品即服务的互联网思维的胜利。具体实施则是“假创新之名,以互联网思维将产品变成渠道,以成本价获取渠道,并在其后的增值服务与用户基数上获取收益”的一种互联网思维,这样的思维,在产品本身上不赚钱,从而击败传统竞争对手;在后端增值服务上赚钱,但这样的渠道需要稳固与可持续。

但信息过剩的朝代,一款智能手机的寿命,不过是一年的时间,而小米手机,有几个有心人去问小米手机的使用时间?

一年?还是半年?不管怎样,那又是多久的渠道?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产品梯次消费理论,原则上,随着人们的消费能力与满足程度提升,在使用产品时亦会不断提升消费水准。举个例子,当你第一部手机用500元的山寨机,第二台用小米(或者中华酷联),那么第三台还会用小米嘛?接下来呢?还是红米、米2、米2S、米3、米4嘛?

你无需告诉我们答案,我们曾经说过,中国有忽悠不完的“潘坑没А保潘坑没绾紊?升级了还会不会用小米?

基于这样的思路,小米如何提升品牌?如何实施用户留贮能力?

在美国,有一个说法叫“No money,No woman.”如果倒引过来,是不是“没有用户,就没有小米”呢?

忽悠不完的潘坑没呛芏嗷チ笠稻捎霉牟呗裕搅艘欢锥危匦胱拖窗祝欠瘢∶椎鼻耙龅氖虑椋鸵悸恰跋窗装住钡氖虑槟?

否则,这个第五大,这个印度公关人眼中的“中国苹果”,是否经得起越来越快的互联网时间考验呢?

勿庸否认,小米确实是国内硬件领域的一丝清风,一时风头无二,亦为中国制造重塑了形象,但这个形象,需要坚守才是,而不是现阶段的“忽悠”心态。

古语云,勿以恶小而为之,细节决定成败,做大哥就得有个公众人物的样子,而不是以调侃应对官方与媒体的质疑。

回到“台湾假案”事件,事情是否大?在小米眼里,不过是通过小聪明去解释“少了30台”的事儿,甚至,不排除小米内部或许认为这是一个增加的传播机会,再在内容营销上发一把力。区区小事似乎无需“小题大做”,果真如此嘛?

纵观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全球品牌绝对不是靠着这种小聪明来建立的,这样的玩弄文字游戏式的小聪明,确实可以转移部分用户的注意力,甚至可以让小米获得更多人的认知。

但,这绝不是一个梦想着成为全球品牌的小米应该有的担当。

台湾尚如此,大陆何以堪?更多的内幕,有关互联网营销的,有关内容营销的,有关饥饿营销的,我们不去“断人财路”,暂且放过,但不要以为,技术型产品,是可以通过营销成为头牌的,日本的集体沦落,也不过20年的时间。

或许在大陆,监管仍然落后于发展,但是行走国际,不能靠中国的江湖文化。

作为一个足球迷,我们可以想想近几年英超球队在欧冠赛场的遭遇,英超联赛的裁判吹罚犯规相对较松,为的是保证比赛的流畅程度和精彩性。但在欧冠比赛上,来自欧洲各国的裁判的吹罚基本较为严格,这导致的直接结果--英超球队在比赛中连吃红牌。

小米何其相似?这几年英超的确在商业上发展的很快,但英超的球队在欧冠赛场的赛事却不断滑铁卢,被西甲拉大差距的同时,德甲也快超越英超。

在手机维度“后有华为”,在电视维度“前有乐视”,小米步子迈的一步比一步大,但步子太快,也得让灵魂跟上来。毕竟,你的梦想,不是全球最大的“山寨”。

标签: 小米 你的 灵魂 掉队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