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

评论:互联网时代的注意力涣散与群体情绪

互联网 2011-12-02 15:12:37 转载来源: AS网站目录整理

  作者:贺志刚

  作者:贺志刚

  集中注意力,这是我们从小到大耳熟能详的一个概念,也是我们平时经常做的一件事情。但是如今要想把注意力集中起来,可能还真有点费劲。一个经常看到的场景是,围坐在会议桌周围的人们低头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上不断地滑动手指,这种“在场的缺席”不仅让很多会议的效率大大折扣,更要命的是,这种“缺席”状态随时都会发生,尤其是对于那些“手机控”和“微博控”来说。

  与其说这是个信息过载的社会,不如说这是个信息传播手段过度发达的时代。微博、SNS社交平台、即时通信、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网络新闻等等,人们接触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零碎,很多时候只能说信息重复率过高,你很难说是信息过量。

  认知和传播工具的改变不仅仅能改变人类的认知行为和习惯,在很多人的研究中它已经从生理上改变人类自身。注意力越来越难以集中,也许只是我们平时可以感觉到的苦恼之一,你的记忆力是不是也在退化?想象力是不是因为互联网而更有创造性?在这个越来越碎片化的信息社会里,可怜的是你的人生也变得越来越碎片化。

  与这种认知行为同时被改变的,可能还有我们的情感。知识和信息从来都不单纯是知识和信息,某种程度上也是情绪的一种表达。当信息越来越碎片化,当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的情绪也在发生变化呢?你是否变得更容易冲动,更易怒?在微博上Follow了越来越多的人之后,你是否也在Follow他们的情感和价值取向呢?

  虽然还没有看到关于这方面的更为严谨的学术研究,但是我们也许可以自我省查一下。在每次长时间刷微博之后,你的情绪如何?是茫然、疲惫、愤懑、失落还是充满激情?在日积月累地经受这样的情绪洗礼之后,人的性格和情感是否会发生变化呢?每一个人小小变化会否积累成整个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大的变化呢?

  在互联网上,一个事件从发生、发展、扩散、被围观到群体聚集,期间的情绪是如何被激发、感染和指数级爆发的,这都是非常值得细细深究的过程。比如最近的卖家抗议淘宝商城(微博)事件,冷静来看,这是淘宝自身的商业策略,但是由于在沟通上过于刚性,引发了小卖家们的不满,这种情绪在互联上迅速被激发、感染、积聚乃至爆发,结果不少淘宝商城的店铺受到网络冲击,冲击速度瞬间即可完成,这令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这里面,有多少是情绪的渲泄?有多少是看客的起哄?也许当事者个人都很难说清楚。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互联网对人类知识、社会和自身的改变,目前还仅仅是开始,未来有无限可能也有无限的不确定性。但是对确定性的追寻却是人类的本性之一。本期的封面报道《成功者的诅咒》恰恰是这种本性的一个小小表现。“基业长青”这个概念因为吉姆·柯林斯的同名畅销书而深入人心,人们对那些有着强大竞争能力的企业一直抱着这样的期待。不幸的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来看,企业只是为了完成特定需求而组成的盈利性组织。“随需应变”是很多企业追求的目标,但是在技术演进和需求改变的情况下,那些成功的企业往往不能与时俱进而逐渐衰落。研究企业成功很有意思,但是研究企业为何陷入困顿却更有意义,我们也期待对这些成公司企业转型困境的研究能给读者带来应有的启发。

标签: 评论 互联网 时代 注意力 涣散 群体 情绪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