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丽梅在这个全民大网购的时代里,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子商务的井喷式发展带动了快递服务的高速发展。每天有超过百万件包裹通过快递公司和快递人员的从卖家送到用户的手里
■本报记者 陈丽梅
在这个全民大网购的时代里,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子商务的井喷式发展带动了快递服务的高速发展。每天有超过百万件包裹通过快递公司和快递人员的从卖家送到用户的手里。但是,当你高高兴兴地在网上扫货时,你可能想不到的是,你填在快递单上的地址、电话、单号等信息可能已经在网上以0.3-0.8元/单不等的价格被明码标价,公开叫卖。
面对屡禁不止的快递用户信息被泄露事件,日前,国家邮政局发布了《寄递服务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寄递服务用户个人信息流转涉及的各方主体、各个环节进行规范,详细规定了寄递详情单和电子信息的安全管理办法,并明确指出寄递企业及其从业人员违法泄露用户信息,将承担法律责任。
快递单号买卖现象泛滥催生快递新规
快递单号在网上随意兜售,个人信息贩卖成风。在百度上输入“快递单号”就能查到单单网、单号网等多个快递单号交易平台,有的平台直接标榜“当天真实快递单号”,最新的单号最高能卖到2元/条。
快递单号买卖现象已多次被媒体曝光。去年10月,媒体曝光圆通的快递单号再网上出售,其近百万条快递单个人信息不仅可在网络上购买到,单号数据信息还能24小时刷新。除了圆通外,申通、中通、汇通、韵达、顺风等多家快递公司的订单信息也能在网络上购买到。
据了解,每天在各地交易的快递单号高达3万个,快递从业人员也多达几十万人,其中不乏职业道德素质不达标的员工,将用户的个人信息作为“商品”进行倒卖牟取私利,这不仅给个人隐私安全带来极大危害,也严重危及了整个快递业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正常交易。
有买才有卖,快递信息泄露屡禁不止的原因在于它带来的不菲的利润和买家无尽的需求,而这与当前网购行业“刷钻”、“排名”现象不无关联。据悉,淘宝卖家是快递单号的最大需求群体。业内人士透露,目前90%的淘宝卖家都在刷单,而淘宝卖家又成为快递单号的来源之一。买与买,都围绕着快递服务对象,这给了那些倒卖快递单号的不法分子带来了“发财之道”。
违法泄露用户信息俨然已成了一个庞大的“灰色产业”,是目前快递行业的热点问题。新发布的《规定》将寄递服务用户个人信息:寄(收)件人的姓名、地址、身份证件号码、电话号码、单位名称,以及寄递详情单号、时间、物品明细等内容都纳入了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管理规定的范围。
加密保护寄递详情单电子信息
针对猖獗的泄露用户信息现象,《规定》明确指出,寄递企业及其从业人员违法泄露用户信息,将承担法律责任。
相比2013年3月开始施行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新《规定》进一步明确,对于各个快递网点出现的信息安全事故,快递公司总部应承担相应的安全管理责任。这将倒逼快递行业加强内部监督,防止快递公司“内鬼”监守自盗。
对于寄递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因泄露寄递用户信息对用户造成损失的行为,除了责令整改和处罚外,《规定》提出还应当依法予以赔偿,也就是用户还可以要求相关的责任企业和责任人进行赔偿。属于从业人员违法泄露寄递用户信息造成损失的,寄递企业应当依法进行赔偿,并向从业人员追责。
在惩处力度上,《规定》明确,寄递企业及其从业人员违法提供寄递用户信息,尚未构成犯罪的,依照《邮政法》第七十六条规定予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对快递企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责任人员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业内人士认为,明确了赔偿责任,才会倒逼寄递企业自觉强化内部管理,通过技术手段等,防止员工泄露用户信息,同时,自觉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减少技术漏洞带来的安全隐患。
新规将进一步促进快递行业发展
对比此前颁布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可以说,新《规定》扩大了对快递个人信息保护的范围;明确了快递人员违法“买卖”用户个人信息的责任认定;对情节严重的违法泄露用户信息的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专家表示,新《规定》对信息安全的保护进入更深的区域,有利于规范快递行业的发展,为促进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保驾护航。
快递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有赖快递人员的行业内自律和快递公司的有效管理。快递公司对员工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不允许泄漏快递单上的个人信息。据某快递公司内部人士透露,旧的快递单会在营业点内保留一年,以备用户查询,随后由快递总公司回收,在监管部门的监督下,统一销毁。
不过,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表示,对于快递从业人员倒卖用户信息的“顺手生意”,新《规定》无法彻底杜绝这一行业恶疾,因为快递企业渠道并不是用户信息泄露的唯一渠道,电商卖家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来源。
专家建议,打击寄递服务信息泄露还应注意违法犯罪源头的管控,特别是网络渠道、电商平台。除了邮政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外,针对寄递服务信息犯罪在立法方面还要进一步覆盖到其他法律法规,例如对电商平台自身监督不力的处罚,此外,对于网购平台规则的制定者,如淘宝等也应拿出相应的办法,减少刷单带来的非法倒卖用户信息问题。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