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3月31日电数字时代下的金融服务出现了哪些新趋势和新特点?中央银行和监管机构如何用好数字支付和数字银行为跨境支付基础设施和跨境金融数据传输建立合作机制?31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数字时代的金融基础设施与金融服务”圆桌会上,多位嘉宾围绕相关主题进行分享。 周小川:数字货币每隔三五年局面就会有大变化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方首席代表周小川首先谈到了数字货币
中新经纬3月31日电 数字时代下的金融服务出现了哪些新趋势和新特点?中央银行和监管机构如何用好数字支付和数字银行为跨境支付基础设施和跨境金融数据传输建立合作机制?31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数字时代的金融基础设施与金融服务”圆桌会上,多位嘉宾围绕相关主题进行分享。
周小川:数字货币每隔三五年局面就会有大变化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方首席代表周小川首先谈到了数字货币。周小川认为,数字货币的定义不要想赢者通吃。到目前为止,每隔三到五年,技术和其他方面因素的变化都会导致局面产生大的变化,这是新的数字时代的特点。
“哪怕你在一段时间内,你觉得已经赢者通吃,已经占据主导地位和最引人注目,但是可能隔3年或者5年再回头一看也不是那样。原来讲的安全性,说是非常安全绝对保险,但可能三年以后发现盗窃现象。”周小川这样说道。
廖岷:监管科技一定要和金融科技齐头并进
中央财办副主任、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谈到了监管科技。廖岷认为,监管科技一定要和金融科技齐头并进,这样我们才可能找到潜在的风险,以便很好的推动金融的数字化。
廖岷还谈到,金融体系的数字化是一个生态系统,它要有适应性和相应的安排。在未来,国内一方面要在技术上齐头并进,建立数字的金融基础设施,包括数字支付、数字货币以及计算算力;另一方面考虑到软件,让人们可以完全了解技术和金融,以确保方向是正确的。
宣昌能:加快完善与数字经济相适应的监管机制
“有效的金融监管是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需要加快完善与数字经济相适应的监管体制。”在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看来,金融监管是保障数字金融稳健运行的基础性制度安排,监管缺失会加剧非理性的市场行为。
宣昌能谈到,以加密货币为例,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要发达经济体长时间实施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发市场主体对信用货币资产贬值的担忧,在美国出现了占领华尔街运动。在此背景下,以区块链系统为基础,加密货币强调它的去中心化,强调它的去中间化和规则算法的属性,试图对信用货币的形成一种反制,并且在流动性充裕的环境下受到很多投资者的追捧。
宣昌能认为,这个领域缺乏有效监管,屡屡发生操纵、欺诈、滥用关联交易、挪用客户资产或者把客户资产和自有资产混同操作,出现了一些暴雷风险。
宣昌能强调,数字技术运用于金融领域,要投入更多的监管注意和监管资源。美国的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两家银行,都是给加密货币提供很多服务,出现了问题。这些事件提示,在把握监管创新思路时,要保持对风险的敬畏,在数字技术和金融服务结合上,一方面要充分支持正向、有益的科技应用,给创新足够的空间,市场主体对金融服务安全性、便捷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和完善监管,依法把各类金融活动纳入监管,坚持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对新的技术用于金融产生的各种新模式和新产品,不是简单的节奏和认知,而是要核实和确认,做到有效的外部约束和监督。
李波:建议建立平台支持私营部门做跨境支付
在31日举行的圆桌会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李波谈到了跨境支付。在李波看来,跨境支付价格很高,又慢又排他,而且碎片化。
对此他建议,国际组织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清算银行可以合作建立一个平台,来支持私营部门做跨境支付,“这将极大的降低成本,改善速度,同时还能改善国际支付的透明度,促进外汇市场的效率和安全”。李波谈到,希望在未来几年能够和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快速合作,来建立这个系统。
陆磊: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跨境金融套利性投资在上升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陆磊也在跨境金融服务方面进行了发言。陆磊指出,近年来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跨境金融套利性投资正在上升。
陆磊注意到,跨境提供的金融服务仍然面临高风险,依托移动互联,消费者保护可能还面临空白,防范金融风险的总体要求落实难度还比较高。“目前情况下,依托移动互联的外汇交易平台,跨境向我国居民提供附带杠杆的外汇储备金交易,杠杆的比率是1比数百甚至上千,这毫无疑问增加了金融的不确定性。我们对这个服务进行完善和监管,目的是依法将各类金融服务全部纳入监管。”陆磊这样表示。(中新经纬APP)
【编辑:万可义】
标签: 事关 数字 货币 跨境 支付 金融 监管 大咖 这样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