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I到5G,从脑机接口到医疗机器人。智能浪潮下,如何定义好医生与技术之间的边界与融合?近日,2021年医学人工智能大会(CMAI 2021)暨第一届“中国医学学术期刊发展”高端论坛在北京举办
从AI到5G,从脑机接口到医疗机器人。智能浪潮下,如何定义好医生与技术之间的边界与融合?
近日,2021年医学人工智能大会(CMAI 2021)暨第一届“中国医学学术期刊发展”高端论坛在北京举办。
本次大会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人工智能分会、中国医学影像AI产学研用创新联盟、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与炎症分会、国家卫健委全国卫生健康传承项目放射专业委员会、北京影像诊疗技术创新联盟主办,CMAI组委会承办。
雷锋网&医健AI掘金志作为本次大会的支持单位,全程参与嘉宾的演讲内容与深度报道。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方舱医疗分会主任委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暨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影像部负责人兼放射科,张笑春主任发表了主题演讲。
张笑春主任表示:5G+AI+脑机接口等新技术的革新,已经让现在的医疗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一方面,先进的生产工具让我们对疾病的诊断能力不断增强,过去靠专家,靠经验主导的医疗生产关系,已经迎来全新的洗牌;
另一方面,新技术的趋势也并非是为了取代医生,而是推动从基层医生、教授,再到学科带头人的一次生产方式的再分工。
在此背景下,所有的医疗人应该建立怎样的目标,对于新工具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怎样应对生产方式的再分工都至关重要。
12月11日,由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联合会、雷锋网联合主办举办的“2021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大会”上,张笑春主任作为受邀嘉宾,将在医疗科技高峰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刘士远教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袁进教授等重量级嘉宾也已确认出席。关于峰会的更多信息,请点击【阅读原文】
以下是张笑春主任演讲的全部内容,雷锋网做了不改变原意的整理和编辑:
各位专家大家好,我是广妇儿中心影像科张笑春,我给大家分享《 5G +智人+智时代下:医疗职业人与 AI 、脑机交互系统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第一个问题 ,5G浪潮将对医疗行业发生怎样的改变,医疗人又将面临哪些挑战?
大家看下医疗健康关系,在人类社会发展里面,医疗人征服疾病是最主要生产力;而作为劳动者,AI、5G等先进手段,都是我们扩大劳动力和生产效率的最好工具,最后落地到临床,就是改变疾病诊疗方式。
同时,这些新技术,新工具的不断引入,就一定会导致疾病诊断能力不断增强,所以我们这些医疗劳动者,将来一定要接纳和充分运用好这些新生产工具,才能实现以人为主导的生产关系。
站在医疗健康角度,医疗生产趋势也正是从以人为主导的简单经验积累,走向人和AI结合的智能时代。
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现在应该知道些什么,我们又处于怎样的现状,将来要怎么做?我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5G及社会角色和功能。
5G最重要特点就是快速高效通讯,从古代的飞鸽传书到现代通讯,通讯方式改变和速度指数级发展,让我们最终实现了万物互联。
这种万物互联对于医疗医疗健康活动中的劳动者医疗人和劳动对象患者,以及生产关系都造成了本质改变。
首先是劳动者再分工,也就是AI做了一部分重复性工作,所有医疗工作者不是被淘汰,而是被再分工,这种生产关系的改变,同时增加了患者对于疾病的受益,也让医疗变得准确。
第二点,AI及其社会角色或功能。
AI 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把人的智能扩展延伸的一种技术或方法,原理是深度学习,被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例如医疗里面的虚拟助理、医学影像、辅助诊疗、风险评估等等。
图中罗列了一下它的优缺点,基础核心工作方式,以医学影像人工智能为例,它的优缺点例如经验值高,稳定,综合思考能力差等等。
接下来,再看一下AI的机遇,主要就是各个行业的海量数据分析需求,挑战主要是在研发和市场上还存在瓶颈。
介绍完AI和5G的大概情况,大家就能理解医疗市场发生的技术变革——从以人为主,以经验为主逐渐发展为利用简单的检查工具,最后到吸收5G和AI,进入到人和技术相结合的进化时代。
那这套AI+人的脑机交互方式又会对医疗健康产生多大影响?
第三点,BIS—脑机结合的定义。
首先讲一下脑机交互系统的定义,其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脑机、脑脑和机脑):
第一,脑机,也就是脑机接口技术由脑到机的发展过程;第二,机脑,代表着作用和应用;第三,脑脑,代表着前者的融合。
首先看一下脑机。脑机是通过脑信号的检测技术,是把大脑某一个思维活动解码出来,转变为计算机等设备能够听得懂的命令信号。
这个信号再输出到组织器官佩戴的可穿戴设备上,从而驱动设备按照意念来活动,这里面的关键环节就是正确解析出脑的感受行为信号。
再介绍一下机脑,就是不依赖肌肉和外周神经,通过脑机接口技术,把解析完的信号输入到人体或患者所佩戴的外部设备中,再进行精细的编码,对这个生物脑进行刺激,让患者实施某一个行为,或者唤醒这个生物脑的某些特殊的感受和行为。
而在最后的脑脑,就是解析部分和应用部分的结合,也就是脑机结合的第三阶段。
从历史沿革上来看,这种技术最早的科学幻想阶段是上个世纪70年代,从80年代之后开始技术论证,从21世纪开始技术爆发。
现在国内也有很多的大学都在同步的研究,很多都是刚起步的阶段,个别处于国际的前沿,现在脑机类的研究已经被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里。
脑机接口应用领域,主要涵盖神经、精神疾病等领域,例如中风患者,通过自己的意念控制机械手。肢体运动障碍患者通过意念控制外骨骼,还有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再实现意识和认知能力,实现正常行为和活动,这些都是脑机交互技术的应用场景。
那这种技术目前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
首先一个机遇就是健康需求的增加,我们不止要治已知病,还要治未知病,各种精神经类疾病都有这样的治疗需求,
另外一方面,例如数字药物、智能基因芯片或细胞控制器,提前分析解构癌症,细胞病变,为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提供一些智能粪袋、尿袋和引流袋。
接下来再来介绍一下挑战,就是如何精准获取某种特定行为的稳定神经信号,我们任何一个简单动作或行为都是海量神经信号的集成。
所以,精准获取、精准解码、有效干预、新兴材料和集成微电子方面都有很多挑战。
第四点,医疗人的未来角色和再分工。
我们再回归到人的方面,医疗劳动者其实才是最根本中心,因为自我价值提升,自我能力的提升才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也就是从自由到再分工。
最低级的劳动者到更高经验更多的主治医生,乃至学术团体领头人,这些人群可能都面临着工作内容的再分工,那么我们这些人需要具备怎样的能力才能导致不被内卷?
我认为首先就是复合能力,必须具备跨界的能力,必须了解和驾驭5G、AI,以及BIS等技术,才可以成为一个全能的医疗职业人,才可以驾驭新的劳动工具,才能改善生产方式,实现病患利益的最大化,实现医疗职业人的社会价值最大化。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首先应该拥有驾驭这些工具“为我所用”的信心,其次应该积极拥抱5G网络、 AI 和脑机结合的信心,积极触动和推动这种变革。这样才能实现从被改变的奴仆到社会再分工的角色转变,升华到未来的第三类医疗职业人。(完)
作为著名的影像科专家,过去20年来,张笑春主任在心血管疾病和胸部影像上曾做出众多的研究和治疗成果;
在国内疫情最危急时,她还曾率先提出了用CT影像作为新冠的确诊依据,后直接推动了国家《第五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将CT结果将纳入临床诊断标准的政策落地。
如今,作为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方舱医疗分会主任委员,张笑春主任还积极推动AI、5G、脑机接口、医疗机器人等技术的研发和落地,致力于探索医学影像行业和医疗产业的未来融合和发展问题。
12月11日,由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联合会、雷锋网联合主办举办的“2021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大会”上,张笑春主任将在医疗科技高峰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刘士远教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袁进教授等嘉宾也已确认出席论坛。
2021年底最盛大的人工智能论坛即将开幕
受疫情影响,原定今年8月举办的2021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大会(简称“GAIR 2021”),将于2021年12月9日至11日在深圳重启举办,主会场将设在深圳中洲万豪酒店。
“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大会”(GAIR)始于2016年雷锋网与中国计算机学会合作创立的CCF-GAIR大会,旨在打造人工智能浪潮下,连接学术界、产业界、投资界的新平台,而雷锋网“连接三界”的全新定位也在此大会上得以确立。
经过几年发展,GAIR大会已成为行业标杆,是目前为止本土人工智能领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跨界最广的学术、工业和投资领域盛会。
过去五年来,我们先后邀请到1位图灵奖得主、1位诺贝尔奖得主、35位(中美英法加)院士、25位人工智能国际顶会主席、100多位IEEE、ACM、AAAI等各大学术组织Fellow、400多位知名企业领袖、100多位知名投资人做了大会报告及相关圆桌分享,共吸引10000余位AI学者及从业者到场交流,
GAIR 2021以 “加速自主创新,重构数字转型”为主题,以 “数字化、产业化、智能化”为特色,结合在 “数智化"中至关重要的数字与大数据、Al、云计算、 5G等智能技术手段,围绕企业在数字化基础上、运用新一代数字和智能技术的需求发表演讲和进行高端对话。
改变中国「医学影像AI」的12大顶级实验室
中放主委刘士远教授CCR 2021演讲:关注主动健康,影像科的责任从未如此重要
小米,你该做医学影像器械了
标签: 妇儿 影像 主任 张笑春 5G+AI+ 脑机 接口 重塑 医疗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