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董鑫 孟亚旭“总指挥长同志,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任务已完成,向您报告!”2021年9月17日,圆满完成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乘坐任务飞机平安抵达北京。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总指挥长李尚福与工程有关领导到机场迎接
撰文 | 董鑫 孟亚旭
“总指挥长同志,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任务已完成,向您报告!”
2021年9月17日,圆满完成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乘坐任务飞机平安抵达北京。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总指挥长李尚福与工程有关领导到机场迎接。
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注意到,公开报道显示,在神舟十二号执行任务期间,李尚福首次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的身份对外亮相。
航天专家
李尚福出生于1958年,今年63岁,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他是已故红军、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西南指挥部副司令员李绍珠之子。
他曾长期在装备系统服役,是我国航天领域的专家。
1982年,李尚福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后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工作。2003年12月,45岁的他出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司令员),任该职长达十年,期间指挥了多次火箭发射任务。
公开报道显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原总装备部第27试验基地,承接过嫦娥二号等重大航天任务的发射工作。
李尚福还担任过绕月探测工程发射场系统总指挥、嫦娥二号发射场区指挥部指挥长等。
2013年,李尚福任总装备部司令部参谋长。2015年1月,有媒体发现,李尚福已升任总装备部副部长。
2016年2月19日,李尚福以“战略支援部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的身份对外亮相。2017年,李尚福接替张又侠出任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部长。
2019年7月,李尚福晋升上将军衔。
从“副总指挥”到“总指挥”
在2017年,李尚福首次以“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的身份出现在公开报道中。
当时有媒体介绍,载人航天工程的总指挥、副总指挥分别由解放军装备部门、工业与信息化部、中国科学院和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领导担任,来自战略支援部队的领导出任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尚属首次。
公开报道显示,在此次神舟十二号执行任务期间,李尚福首次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的身份对外亮相。
今年6月17日,3位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开启太空征程。当时,就是李尚福下达了出发命令。
3个月之后,李尚福到机场迎接航天员,他说,“海胜、伯明、洪波同志,欢迎你们凯旋而归,在太空辛勤工作三个月,辛苦了!”
此外,李尚福还同时担任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总指挥长。
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注意到,2010年,中央批准载人空间站工程立项,分为空间实验室任务和空间站任务两个阶段实施。
其中空间站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成和运营我国近地载人空间站,掌握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技术,具备长期开展近地空间有人参与科学实验、技术试验和综合开发利用太空资源能力。当前,中国载人航天已全面迈入空间站时代,预计于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
谁能担任载人航天总指挥?
1992年9月,中央决策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此后的公开报道显示,担任过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的分别为丁衡高、曹刚川、李继耐、陈炳德、常万全、张又侠、李尚福7位上将。担任总指挥时,他们都是时任解放军装备部门的负责人。
我国载人航天有“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
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丁衡高从“863”计划(即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开始,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奋斗多年。
曹刚川作为第二任工程总指挥,直接组织指挥了前三次无人飞船的研制和飞行试验。
2003年10月15日,时任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宣布,我国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2005年11月26日,在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时任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陈炳德表示,神舟六号飞行的圆满成功,拉开了“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的序幕。
2011年11月3日,时任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天宫一号、神舟八号首次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完成的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标志着继掌握天地往返、出舱活动技术后,中国突破了载人航天三大基础性技术的最后一项——空间交会对接。
2016年9月15日,时任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张又侠宣布,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发射成功。
推荐阅读:
神舟十二号“出差三人组”回家引法媒关注 有消息称神舟十三号将有女航天员?
【环球时报记者 邓孝慈 范安琪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青木 任 重 柳直】在刷新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纪录后,3名中国航天员于17日顺利返回地球,标志着中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国成为太空大国的最新里程碑。”法新社17日评论道。3个月前,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发射当天航天员就进入空间站核心舱——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其间,航天员们执行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进行太空行走、科学实验,向网友们直接展现工作和生活状态,被戏称为“出差3人组”。而在未来,这样的“出差”将成为常态。神舟十二号已回,中国下一步做什么?这引起颇多外媒关注。美联社称,中国尚未宣布神舟十三号飞船的具体发射日期,《联合早报》猜测届时可能会有女航天员执行任务……中国的“空间站时代”已经到来,中国的太空计划正在不断创造历史。
“中国航天员乘‘魔船’重返地球”
“在空间站待了90天后,中国航天员返回。”美联社17日的一篇报道称,周五,3名中国航天员从该国第一个空间站返抵地球。根据中国媒体播放的视频画面,航天器在戈壁滩沙漠着陆,那里有直升机和救护车等候。几分钟后,一组工作人员上前将看起来完好无损的返回舱打开。约30分钟后,3名航天员出舱。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17日13时34分,神舟十二号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安全顺利出舱,身体状态良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是东风着陆场首次执行载人飞船搜索回收任务。据了解,担负搜救回收任务的搜救分队第一时间抵达着陆现场,返回舱舱门打开后,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身体健康。
神舟十二号返回引起外媒普遍关注。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7日称,该飞船于周四早上与空间站分离,飞船飞行乘组为驻守中国空间站的首批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3个月。东风着陆场首次用作航天员返回地球的着陆地点,位于巴丹吉林沙漠。此前一直使用的是四子王旗着陆场,同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国航天员乘‘魔船’重返地球,”德国电视一台称,这是中国迄今为止最长的载人任务。
法新社评论说,这是中国成为太空大国的最新里程碑,也是中国大力推进的太空计划的一部分。该报道还关注中国航天员需隔离一事,称他们回家前需经14天隔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解释说,这和新冠没关系,“因长期飞行,航天员的免疫力等方面会有变化”。
美国太空网17日称,中国新空间站的首次载人任务已载入史册。在轨道运行期间,中国航天员拍摄了一些令人惊叹的地球照片,并进行各种科学实验。他们还有两次太空行走,旨在帮助16.6米的天和核心舱启动和运行,并为未来的访问做好准备,未来几个月的访问将很频繁。
神舟十三号会有女航天员?
“此次任务的成功完成,为中国空间站未来的常规任务和使用铺平了道路。”据法新社17日报道,专注中国太空计划的媒体“GoTaikonauts”的独立分析师陈蓝表示,“对于中国空间站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和非常必要的开始。” 奥地利《标准报》17日称,中国5年来的首次载人航天任务已告结束,下一批飞行乘组预计10月启程前往空间站。中国空间站的计划是在其投入使用后,保持在400至450公里高度的近地轨道上。按照中国航天规划,中国今明两年共实施11次发射任务,包括4次载人飞船发射,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
据《联合早报》报道,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任务结束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将在一个月内发射升空,将另外3名航天员送入空间站。有消息说,其中可能包括女航天员王亚平。
路透社称,在执行神舟十三号任务前,中国将向天和核心舱发射货运飞船天舟三号,为下一批航天员运送所需物资。据了解,天舟三号与长征七号遥四运载火箭组合体已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近日将择机发射。神舟十三号的3名航天员将在轨驻留6个月。
神舟十三号交会对接微波雷达主任设计师姚元福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神舟十三号将首次进行径向对接,飞船由后向绕飞至天和核心舱下方,在垂直方向与核心舱对接。和神舟十二号相比,神舟十三号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空间电磁环境,原因是届时空间站双船组合体要比神舟十二号对接时的单船组合体更加复杂。而且相比其他对接口,径向对接的复杂场景对微波雷达提出更高要求。
“神舟十二号展示了中国执行长时间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能力,包括一系列耗时长且具有挑战性的操作,如舱外活动和提供必要的地面支持。”专门报道中国航天项目的美国太空网记者安德鲁·琼斯1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空间站建设是一个复杂、密集的项目,它的完成将是中国执行复杂、长期空间项目能力的展示。它也将带来科学国际合作机会,同时在太空活动优先性和资源方面给其他太空活动参与者带来挑战。”
庆祝当下,回想18年前……
“中国空间站正变得越来越现实。”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17日称,中国正在推进空间站建设计划,到目前为止都取得了成功。在国际空间站退役后,中国的空间站将成为唯一的空间站,这样中国将成为超级太空大国。文章称,这一项目推动了工程、军事技术和通信的发展,如此规模的太空工程将大幅提升中国形象。
“不同的计划,新的太空竞赛。”德意志广播电台评论说,几十年前,美苏为第一个载人登月展开角逐,现在,一场新比赛迫在眉睫:一边是美国和欧洲,一边是中国和俄罗斯。中俄计划联合在月球上建立一个科研站,大概在南极附近。报道认为,中国在太空探索的很多方面已经超越旧大陆——欧洲,后者只在地球观测方面明显领先。而俄罗斯与西方在国际空间站合作了20多年后,却没有加入美国的“阿尔忒弥斯”登月计划。
美联社称,上世纪90年代,在因美国反对而被国际空间站排除在外后,中国开始着手实施自己的空间站项目。“自2003年以来,中国已将14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那一年,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自主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7日在例行记者会上也提到,欢迎并庆祝神舟十二号回家时,“我们不禁回想起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景象。时至今日,中国自主实施载人飞行任务已有18年”。赵立坚表示,中国空间站已进入全面建造阶段,中国将继续加大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使中国空间站成为造福全人类的太空实验室。
香港大学空间研究实验室负责人昆汀·帕克17日对香港《南华早报》说,神舟十二号的完美回归显示了中国最新的技术能力,以及世界空间强国合作的巨大潜力。他说,“这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时刻。中国神舟十二号的成功返回发生在美国SpaceX公司成功将4名游客送入太空之后不久。你能想象如果世界上所有的太空力量能走到一起,我们能完成什么吗?”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