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国云计算发展保持快速增长,产业规模增速远超国际水平,新服务新业态不断涌现,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展望2014年,赛迪智库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研究所认为,我国云计算将结束发展培育期,步入快速成长的新阶段,技术创新步伐不断加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市场需求空间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新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
2013年,我国云计算发展保持快速增长,产业规模增速远超国际水平,新服务新业态不断涌现,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展望2014年,赛迪智库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研究所认为,我国云计算将结束发展培育期,步入快速成长的新阶段,技术创新步伐不断加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市场需求空间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新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同时,一些新现象正引起人们的关注,包括国内市场竞争带来产业格局变革、开源技术受到企业广泛关注、移动互联网等新型业态与云计算深度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城市云建设将迅速发展。
建设进入攻坚阶段 国内外企业竞争加剧
2014年,我国云计算产业将结束发展培育期,步入快速成长的新阶段。
2013年,我国云计算持续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年增速远超国际水平,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链日趋完善,产业环境不断优化。展望2014年,我国云计算发展面临新的形势,政府重视程度持续增加,指导性政策即将出台,市场需求空间不断扩大,产业将结束发展培育期,步入快速成长的新阶段。
产业指导性政策即将出台,地方城市云计算建设进入攻坚阶段。自《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云计算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以来,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指导及规划政策促进云计算发展。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规范我国数据中心,特别是大型数据中心的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展望2014年,我国云计算发展指导性文件即将出台,将进一步优化我国云计算发展环境,推动产业快速成长。
2013年,地方政府继续对发展云计算保持高度热情,我国累计已有30多个省市发布了云计算战略规划、行动方案或实施工程。广东等省制定发布《广东省云计算发展规划(2013~2020年)》,厦门市印发《闽台云计算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2013~2020年)》,天津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提出重点发展“六云”(云感知、云计算、云存储、云安全、云方案、云灾备)产业。展望2014年,地方城市云计算发展将迎来转折点。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率先开展云计算建设的城市经过三年的前期探索,已在技术、产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果,将进入产业攻坚阶段,加速关键技术突破,推进云计算应用在各行业、各领域广泛展开。同时,一批二、三线城市也将启动云计算发展计划,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与行业应用,进一步完善我国云计算布局。
中小企业和个人用户需求空间加速扩大,国内外企业激烈争夺我国市场。2013年,随着云计算产品服务不断创新、应用加速落地,企业和个人用户的数量都实现了迅猛增长。百度、腾讯、奇虎等企业的云服务平台聚集用户均已超过1亿,阿里和金蝶云服务支持的中小企业数量超过70万家。但出于对服务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考虑,目前我国企业对云服务普遍持有怀疑态度,勇于尝试的企业数量仍然偏少。展望2014年,我国云计算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大,用户数量将加速增多。中小企业级市场,随着云服务认定办法陆续出台,企业云服务功能不断加强,用户对云服务的认可程度将普遍提高,使用信心将逐渐增强。个人应用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人们对各种关系到日常生活、工作、娱乐的云服务需求将不断增多,推动个人应用服务快速发展,预计明年将有个人用户数超过2亿的云服务企业出现。
2013年,亚马逊、IBM、微软等跨国企业的公有云服务纷纷入华,加速抢夺我国市场。微软云服务Azure在上线半个月内就获得金蝶软件、观致汽车、人人网、PPTV和蓝汛通信等本土客户,观致汽车将其QorosQloud业务除移动客户端以外的所有开发、测试工作都放在Windows Azure云端完成。展望2014年,随着云计算快速发展,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中国将成为全球竞争最为激烈的云计算市场之一。跨国企业将继续通过与国内企业合作等方式,加速进入国内市场。国内以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服务企业,华为、中兴、用友等传统软硬件企业,以及其它云服务提供商也将继续在云计算领域开疆拓土,国内市场竞争将愈加激烈。
结构呈现软化趋势 服务比重持续增大
2014年,进军公共云服务领域的云计算企业数量将进一步增多,服务种类将进一步丰富,服务环节在云计算产业链中的比重持续增大。
近年来,我国云计算一直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产业运行态势良好,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国内公有云市场规模达35亿元左右,较2011年增长70%,远高于同期国际市场25%的增速水平。随着云计算业务逐渐成熟,商业模式逐渐清晰,用户信任和认知程度逐渐加强,云计算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2013年,我国公有云计算市场规模超过50亿元,增长率超过40%。展望2014年,我国云计算发展培育期基本结束,快速成长期随之到来,产业规模有望超过80亿元。
在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云计算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产业链将呈现软化趋势。2013年,我国进军公共云服务领域的企业进一步增多。腾讯继阿里和百度之后,正式进入开发者云市场;华为旗下云服务业务正式商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正式推出名为“天翼云”和“沃云”的云计算品牌,推出云存储等面向用户的全系列产品;苏宁电器拟将公司名称变更为“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便更好地向云服务模式转型。2014年,进军公共云服务领域的云计算企业数量将进一步增多,服务种类将进一步丰富,面向中小企业的IaaS服务和SaaS服务,以及地理、交通、金融等领域的个人应用将快速发展,使得服务环节在云计算产业链中的比重持续增大。
总体来看,2014年我国云计算将从发展培育期步入快速成长期,地方政府云计算建设进入攻坚阶段,产业规模持续增长,产业结构呈现软化趋势,新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同时,我国企业应做好市场激烈竞争的准备,积极创新商业模式与关键技术,应对国外巨头加速进入国内市场的竞争。
服务模式加速创新 核心技术不断突破
2014年,数据中心绿色节能技术、平台资源管理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以及Web呈现技术也将取得进一步突破。
2013年,我国云计算企业在转变传统服务方式的探索中不断创新。百度的云开放平台为中小企业和开发者提供免费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奇虎科技推出面向个人用户的免费云存储服务,并通过云平台开展面向广大网站的安全检测服务,面向金融机构和政府机构提供安全监测支持。华数传媒面向个人、合作伙伴及第三方服务商提供视频消费、虚拟化网络电视台和虚拟化运营服务。金山推出针对企业用户市场的快盘和云服务平台KS3,进入企业级云存储市场。
关键技术方面,百度云平台的数据处理能力已经达到1000PB。阿里云在大规模数据存储服务、多编程语言支持的云引擎和支持实时恢复的云数据库等技术方面取得了大量突破。金蝶在动态负载均衡技术、多租户数据隔离技术、云服务大规模订阅与供给技术方面申请专利近百项。浪潮在云计算核心装备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具备与国际同步的芯片级研发能力,研制出海量存储、云服务器、大数据一体机等云装备,以及云计算中心操作系统和云安全产品方案。曙光在整机柜服务器、大数据处理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并基于这些技术在2013年发布了多款软硬件产品。绿色机房建设方面,我国企业在数据中心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百度、腾讯、中国电信等企业的数据中心采用了自然冷却、分散式供电、高压直供、太阳能等技术,PUE值均在1.5以下,为国内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树立了标杆。
2014年,行业及个人应用多样化将进一步加速推进云计算产品和服务创新。企业级云服务领域,以特定行业应用需求为导向的可定制化PaaS平台,融合工具型、管理型功能特点的SaaS服务,以及行业解决方案型SaaS服务将会加速创新。个人应用领域,云服务提供商将在基于位置的服务、支付服务、交通服务等各种关系人们生活、工作、娱乐的云服务方面大量创新。关键技术方面,数据中心绿色节能技术、平台资源管理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以及Web呈现技术也将取得进一步突破。
如何规范行业管理、提高云计算安全保障能力,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和隐私权益,依然是云计算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础设施盲目建设导致低端产能过剩。目前,我国各地方的云计算发展以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已经隐现“产能过剩”、“重复建设”等现象。2013年,我国有十几个城市计划或已经开工建设数据中心,一些地方还提出建设“中国最大”、“区域最大”的云基地等口号。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建设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云计算发展,但如果各地不经过科学规划,盲目建设数据中心,很可能因日后应用需求不足而产生新的产能过剩和设备闲置。云计算产业的高价值环节在于服务,应该通过发展云服务和云应用使用户方便地租用先进的信息资源,从而降低信息技术产品的供给成本。因此,云计算基础设施的建设应与云服务、云应用提供能力和需求程度相匹配,避免无序发展和重复建设。
服务稳定性和信息安全问题削弱用户使用信心。当前,业界对云计算服务安全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法律制度、市场环境、生态环境不够完善,信任机制不够健全,安全技术有待突破等问题,使得云计算市场鱼龙混杂,缺乏可信赖的服务提供商,缺少行业普遍认可的成功应用实践案例。2013年,亚马逊几次出现大规模宕机事件;CloudFlare、微软和谷歌等知名企业也出现了罕见的服务中断或崩溃。目前,用户对云服务的信息安全、隐私保护、服务稳定性等问题普遍存在担忧。主管部门如何规范行业管理、提高云计算安全保障能力,云计算提供商如何提供高可靠和可用的服务,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和隐私权益,依然是云计算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注热点
1 云计算与新兴业态紧密融合催生新产品新服务大量涌现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业态的发展离不开云计算平台和技术的支撑,这使它们呈现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移动互联网领域,整个产业链都将与云计算平台紧密融合,形成平台、终端、服务和内容于一体的产业生态系统,即时通信、移动支付、位置服务、移动办公,以及很多现在无法想象或者技术尚未成熟的各种移动云服务都将陆续出现,并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大数据的迅速兴起为云计算发展带来新的机会。由于云计算平台能够提供较强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适合支撑大数据应用,众多企业机构普遍采用云模式进行大数据的存储、整理、分析和展现,将促进基于云技术的大数据一体机、整体解决方案等软硬件产品,以及基于云平台的大数据分析服务迅速发展。
2 城市云与个人应用服务将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领域
继年初公布90个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之后,住建部在8月份公布了包括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103个城市在内的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8部门联合起草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也将发布,加之地方政府加快预算审批,智慧城市在2014年将进入集中建设阶段。智慧城市建设将为云计算带来大量政府订单,推动城市云、电子政务云的快速发展。同时,随着《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的发布,云计算作为与信息消费直接相关的产业将从中受益。尤其是在个人应用领域,移动应用、地理信息服务、金融应用等服务将呈现爆炸式增长。
3 产业格局变化给我国企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2013年,我国规模迅速扩大的云计算市场吸引亚马逊、IBM、微软等跨国企业竞相进入。IBM与首都在线、世纪互联等企业合作,将SCE+等公有云服务引入中国,亚马逊与云基地以及北京市、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合作,采用前店后厂的方式为中国客户提供云服务。这些跨国企业通过授权国内企业运营服务来提供云服务,加剧了国内市场竞争,引起产业格局的新一轮调整。国外云服务进入我国,既会凭借其多年积累的技术综合优势抢走我国云服务市场相当大的份额,给国内企业带来冲击;同时也给国内企业带来发展进步的机会。国内企业一方面可以查看有无同国外巨头合作共赢的可能,借此学习先进技术和服务模式;另一方面,应积极将外企带来的发展压力化为动力,苦练内功,提升本土服务和云计算发展水平,力争在产业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4 开源模式将加速国内企业技术创新
开源软件正在成为推动云计算技术发展的新动力,包括互联网公司在内的许多企业开始接受开源云架构。2013年,IBM、VMware、惠普和甲骨文等众多IT巨头积极推动旨在为公共及私有云的建设与管理提供软件的开源项目OpenStack。10月,开源软件框架Hadoop发布了新版本Hadoop 2.0,其能够解除Hadoop的批处理限制,对新型数据源进行充分利用,同时进行数据集的实时分析。Hadoop 2.0的新特性更加符合企业用户大数据处理需要,将成为大数据处理不可或缺的工具。开源软件的盛行不会抑制市场的商业软件发展,相反将会给相关产品和服务带来更多的机会,很多厂商都基于开源软件推出了自己的商业化产品。我国企业在技术方面的积累远不及国外巨头,如能借鉴国外开源软件的发展思路和运营模式,利用开源模式深耕云计算技术,有望在云计算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编辑:admin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