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

在上海某咨询公司工作的小张,因拒绝公司提出的春节假期携带电脑回家工作的要求而被开除。经劳动仲裁,小张获赔19.4万元,公司不服,将小张告上法庭

在上海某咨询公司工作的小张,因拒绝公司提出的春节假期携带电脑回家工作的要求而被开除。经劳动仲裁,小张获赔19.4万元,公司不服,将小张告上法庭。2月1日,南都记者从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官方微信号了解到,近日,上海浦东法院对这起案件作出一审判决,认定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违法,应支付劳动者赔偿金19.4万元。公司不服提出上诉,后被驳回,目前判决已经生效。


据上海浦东法院官方微信号消息,小张系某咨询公司的软件工程师,2019年春节前,公司以小张负责维护的客户可能需要应急服务为由,通知他携带电脑回家过年,遭到拒绝。随后,在该公司工作4年的小张被开除。在开除通知中,该公司称小张恶意拒绝执行以及恶意拖延公司安排的劳动任务、恶意违反公司制定的劳动时间规定。

同时,公司称小张春节休了27天假,在这期间拒绝联系、上演“失联”。小张则认为,春节假期自己要陪伴家人,没有义务工作,并且27天系正当假期,包括春节假期11天,加上调休12天以及2个周末。

在午休时间的认定上双方也出现了分歧。公司认为,员工手册中明确规定了午休时间为中午12点半到13点,而小张最近半年都是从11点半就进入午休状态。对此,小张却表示,在实际工作时间安排上,公司并未按照员工手册执行。

此外,公司称小张还存在恶意拖延劳动任务的行为。2019年7月24日,公司通知小张次日上午9点到客户公司,小张却拖延至中午才到。小张对此解释道,收到通知时他已下班,在征得客户同意后他先回公司拿了电脑,这才导致迟到。

被开除后,小张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19.4万元以及加班工资等费用,获得支持。对此不认可的公司将小张告上法庭,要求判决公司无需支付该赔偿金。

上海浦东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该案的争议焦点在于,原告提出的三项违规行为,是否构成严重违反规章制度。针对春节拒绝携带电脑一事,现实中确实存在工作有突发状况需要处理的情形,原告该要求并无不妥,但被告处于休假状态,不具有向原告提供劳动的义务,故其拒绝携带电脑不属于恶意拒绝公司安排的工作任务。何况,27天的休假亦出于正当手续与流程,并非原告主张的“失联”状态。

针对午休时间的争议,被告确认每天工作时间为8小时,自上午9点至下午5点半,则其应当知晓午休时间为半小时,被告本人亦认可部分午餐时间超过正常合理时间,故可以认定该行为属于违纪行为,但尚未达到“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程度。至于原告主张被告未能按要求及时向第三方提供劳动,系其返回公司拿取电脑这一客观原因所致,并非恶意拖延公司安排的工作任务。

综上,上海浦东法院认定,原告主张被告存在的三项违纪事实未构成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原告以上述理由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违法,故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马铭隆

相关阅读:

40岁程序员“删库”被判7年,9TB财务数据及系统一瞬蒸发

金磊 萧箫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QbitAI

40岁链家程序员,曾向领导提出系统安全问题被无视,还被调整了工作,怒而删除自家9TB数据库。

段子一样的“删库”事件不仅真实上演,最近还迎来了法院的最终判决。


而为恢复数据及系统,链家前后共花费18万元。

近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最终判决:被告人犯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

这起“删库”事件,是怎么发生的?

2020年11月4日,判决书首次披露了这起事件的完整过程。

事情是这么开始的。

2018年2月1日,被告人韩某入职链家,负责财务系统数据库管理。


按照规定,韩某的权限,只能操作公司数据库。但韩某称,公司管理很乱,入职后就给了他登录管理系统的权限。

这个权限,可以在系统上安装、删除相关应用程序

韩某称,自己在北京酒仙桥链家总部办公时,曾经给领导发过邮件,称这样的系统是不安全的。


另一个数据库管理员张某证实,他们曾向财务线、信息线领导汇报过财务系统的安全问题,但并未得到重视,甚至与信息线领导起过争执。

2018年5月,韩某的办公地点,从北京酒仙桥,调整到了上地六街的数字传媒大厦八层。

这次的“删库”事件,就发生在上地六街。

2018年6月4日,经公司监控录像,韩某于11点左右到工位上上班,18时左右离开公司。


当日下午14:35分,技术保障部人员发现,公司财务系统服务器应用程序出现故障,无法登录。

技术人员到机房检查,发现财务系统服务器(EBS系统)应用程序、及9TB数据,被恶意删除。这里存放着公司自成立以来,所有的财务数据,直接影响公司人员工资发放

公司紧急找杭州惜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小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对数据进行恢复。

2018年6月6日,公司暂扣了5个接触到公司财务系统的员工的电脑,韩某拒绝提供电脑名称和密码

韩某称,上班期间,他使用的是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因此名称、密码属于个人隐私,公安机关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检查电脑。


2018年6月12日,数据恢复,链家共计花费18万元

通过日志恢复与关联分析,可以确定IP为10.33.35.160的终端用户,在2018年6月4日14时至15时期间,远程以root身份登录至该服务器,通过执行rm、shred命令删除了服务器中的数据文件,并擦除了当前用户的所有操作日志。

2018年7月31日,韩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

调查发现,导出数据来源IP地址10.33.35.160在2018年6月4日期间的事件日志,发现DHCP服务器于下午14:17分许分配给客户端ID(设备MAC地址)EA-36-33-43-78-88,设备主机名Yggdrasil

对被告人韩某的苹果电脑进行提取后,调查人员发现,该电脑Wi-Fi的Mac地址为28-CF-E9-1C-48-13;该电脑中安装有WiFiSpoof软件;该电脑计算机系统为MacOSX10.13.5,主机名为Yggdrasil


△WiFiSpoof界面,可用于更改MAC地址

在该电脑中的$InodeTable文件中检索到与Mac地址28:CF:E9:1C:48:13相关记录92条,检索到与Mac地址EA:36:33:43:78:88相关记录4条;该电脑中的终端记录中包含shred与rm命令,该命令为本地执行命令。

2020年11月4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第一款、第二款之规定,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判决如下:

被告人韩某犯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


判决下达后,被告人韩某不服,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对于这起上诉,辩护人的主要辩护意见为:

本案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能排除合理怀疑,应疑罪从无。电子数据鉴定意见的起始基准时间晚于案发一个多月,不能确定在此期间电子数据有无修改。现有证据不能证实韩某实施删除行为的准确时间以及韩某实施了使用命令攻击删除行为。

不能排除系有漏洞和程序问题导致外介质因素入侵。是否造成系统全部瘫痪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删除数据大小不明确。18万元损失的认定证据不足,没有第三方机构评估、鉴定等证据。韩某具有主观恶性不大,未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等从轻情节。

但在二审审理期间,上诉人韩某及辩护人均未向法庭提供新的证据。

经过调查,视频服务器和涉案四台服务器,均未与标准时间校准,无法判断监控时间与服务器时间的时间差,无法以视频时间和服务器时间,排除韩某作案的可能。


2020年12月29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删库”事件细节,引发热议

这起事件中的被害公司,是链家网。

链家网,前身叫做“链家在线”,成立于2010年,并于2014年正式更名。

至于其主要负责的业务,想必大家都已经比较熟知,就是房产服务平台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主要业务包括集房源信息搜索、产品研发、大数据处理、服务标准建立。

而财务数据,对于一家公司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对于链家如此规模的公司,出了这么一档子事,加之裁定书所曝光的细节内容,不禁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

首先是对于判决书中所提到的“数据恢复”内容,也就是“链家公司为恢复数据及重新构建财务系统共计花费人民币18万元”这句话。

有网友认为,根据如此描述来看,公司财务数据库大概率没有异地备份

如果有备份的话,恢复系统只是“小时级”的体力活,不大可能需要18万。

这么看来,这家公司的IT管理太可怕了……

也有网友对判决的“18万”做这样的类比:


热议的第二个点,便是对于韩某的“操作手法”

也就是裁定书中所提到的“通过执行rm、shred命令删除数据文件、擦除操作日志等,删除了财务数据及相关应用程序,致使公司财务系统无法登录”。

网友直呼这是“程序员犯低级错误”。


也有认为“数据管理员技术太糙”的。


更技术流一些的网友,抛出了自己的困惑:

连MAC都改了,不知道改IP和主机名?

一般是先改IP,再改主机名,最后改MAC。


但抛去本案件细节热议点,这起“删库”事件也再次将数据安全问题引入大众的视线。

“删库”事件频发,数据安全大于天

对于链家这起事件,网友认为非常的“可悲”,也道出了自己的困惑:

怎么能不定期备份数据呢?


然而,类似的事情还真的是时有发生。

例如去年微盟的事件,程序员凭一己之力,便让公司市值超10亿,更殃及了300万的商铺,使其瘫痪。

从2020年2月23日晚起,微盟服务器的崩溃时间便长达53-125小时

而此次事件,是微盟遭到了人为恶意破坏,而此人恰恰正是自家员工——研发中心运维部核心运维人员贺某。


这位程序员于2020年2月24日被上海市宝山区公安局刑事拘留;8月26日,宝山区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一审)公布,判处有期徒刑六年

并且贺某还自供是酒后因生活不如意、无力偿还网贷等个人原因。……

程序员“删库”事件频发,也给企业和个人敲响了警钟。

对于企业来说,“数据安全大于天”,在数字化时代的当下,如何做好数据备份,如何合理地让相关IT部门来管理数据,应当是引起企业重视的问题。

对于程序员群体,因个人情绪、生活等引发的问题,以如此极端的手段来发泄,赌上个人的未来走上犯罪道路,着实不值当。

也希望“删库跑路”这样的段子,永远只是个段子。

毕竟现实中每一次重演,不仅有企业和用户受损失,也有人要面临法律的制裁,甚至失去自由。

相关推荐

十万块钱效果还不尽人意?误删的数据要想恢复这么难?

2018年的时候,链家的一名技术人员因为不满公司的岗位调动,远程删除了公司服务器上的电子商务系统( Oracle EBS ),总共9TB的数据。。。

删完这9TB 大小的数据之后,他相当于把整个公司的账本给抹了:

链家成立以来所有的员工工资、采购报销记录、供应商的货款等等,全都没了。

说句不好听的,假如这些数据拿不回来,大家也别干活了,直接原地回家放假就完事了。


在公告里链家表示,他们花了18万解决这个事:

首先花了10万找数据公司恢复数据,但是恢复出来的数据不怎么能用。

后来他们只好又花了8万,从外面雇人重建了整套EBS 系统。

听着挺心酸的,对吧。

不过不知道小伙伴们有没有发现一个华点:在这件事当中,链家先是找人恢复数据,但是没成功。

可他们还是老老实实掏了10万。


但是与此同时,网上各种各样的免费数据恢复软件也有不少,点个按钮就能一键恢复被删除的数据。

虽然八成也成功不了,但至少不要钱不是。

所以链家。。这是被二次割韭菜了吗?


差评君平常在后台也经常收到小伙伴们的消息,说自己一不小心把 U 盘里的文件给误删了,求助有关数据恢复的事项。

正好借着这个由头,咱们来稍微聊聊数据恢复是怎么一回事。

其实不管是免费软件、付费软件,还是专业的数据恢复机构,它们都是利用了硬盘的一个工作原理:

你删除的文件,并不是真的被删除了。


不知道小伙伴们拷文件的时候发现过一个现象没有:

假如复制一部电影的话,可能得慢慢悠悠的让进度条跑上一两分钟。

但是删除一部电影,一瞬间就搞定了。

这就是因为在点击删除的时候,系统只是给这部分数据打上了一个删除标记,但并没有真删。


听着可能有点绕,我们不妨拿图书馆举个例子:

差评君以前上学的图书馆里有上千本书,这么多书直接找肯定找不到。

所以图书管理员那里有个索引系统,哪本书在哪个位置都能查到。

我们往硬盘里复制文件,其实就相当于是往书架上放了一排书,然后告诉管理员我把哪本书放到了哪排货架上。


可要在删除文件的时候,硬盘偷了个懒——

它只是跟管理员说了一声那排清空了,但并没有真的把书从书架上撤走。

然后管理员就真的把这条索引涂掉了,这本书真的就找不到了。。。

硬盘倒是觉得自己很聪明: “ 反正下回有新书进来的时候一起搬走就好了嘛,现在费那个劲干嘛。 ”


这么做的好处显而易见,用户体感的删除速度变快了、硬盘的读写损耗变少了。

而且顺带着,文件恢复成功的概率也变高了 ——只要没有新的书进来,原来的书就还会在那儿。

只是我们以为它们已经不在了。


所以其实和很多小伙伴想的不太一样,数据恢复并不是施展时间の魔法,让时间倒转。

它仅仅是重新亲自去一排一排的货架上寻找,有哪些书明明还在,但是被索引给划掉了。

最终找到我们希望找回的文件。

而专业的数据恢复机构无非就是有无尘工作间以及更厉害的硬盘对拷设备,能够提高一些恢复成功率而已。


但是那些已经被彻底擦除的数据,谁都无能为力。

所以在坊间一直有个说法:固态硬盘的数据比传统的机械硬盘要难恢复很多。

这是因为,固态硬盘为了进一步提高读写速度,使用了一项名叫 TRIM 的技术。

而所谓的 TRIM ,实际上就是图书管理员雇了一个监工,负责定期检查那些已经被标记为撤走的书还在不在书架上。

假如这些书还在,他就会负责把这些书撤走。

这样以后再有新书上架的时候,就不用再额外花时间搬旧书了。


TRIM 技术让固态硬盘长期保持了高速可用的状态,但是对应着,数据恢复的成功率就无限降低了。

因此,不管是自己恢复还是找数据机构恢复,数据恢复成功的概率都大概是下面这样:

U 盘 / 数据机械盘 > 系统盘 >> 固态硬盘。

所以要是小伙伴们真的有数据保管的需求,重要资料最好还是放在机械硬盘上保存啊。

或者像差评君一样,搞个阵列 NAS 。


那么假如真的遇到了数据误删应该怎么做呢,差评君在这里再总结一下数据恢复的重点:

首先立刻强制关机,停止数据在硬盘上的读写操作。

接着烧根香。

接着找个拷盘器,配合数据恢复软件扫描并且复原被删除的数据。

或者直接找家数据恢复公司。

怎么样,大家学废了吗?


知道了这些之后,我们再来聊聊链家删库这件事。

照道理来说,链家财务系统的数据库还不至于使用高性能的固态硬盘,而机械硬盘上面的数据恢复概率还是不低的。

所以为什么链家最后花了十万也没能把数据找回来呢。

我们不妨来看看这起案件的审判书,上面提到,链家的技术人员是在发现财务系统连接不上之后,才开始查找问题的根源。

这个时候距离删库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硬盘上已经不知道被写入了过多少新数据了。


并且这名员工在删除文件时,除了使用了标准的 “ rm ” 删除命令之外,还使用了 “ shred ” 文件粉碎命令。。。

相当于在标记删除的同时,还会在上面覆盖一层新的无用数据。

那些本来还有希望恢复的数据,在一个 shred 命令碾过去之后,也就被抹的什么都不剩了。


这。。是得跟公司有多大的仇啊。。。

其实就在去年二月份的时候,另一家公司 “ 微盟 ” 也发生过类似的事件。

微盟是一家给餐馆饭店小商铺提供在线付款支持的公司,帮助不怎么懂网络的个体商户对接支付宝微信云闪付一类的结算系统。

做的还挺大,已经上市了。


结果同样是有个员工不满公司待遇,把公司的核心业务系统给删干净跑路了。

你们看这个剧情,是不是完全一致。

不过毕竟是核心业务系统,微盟还是有备份的,不至于像链家这么头秃。

但是恢复备份的过程中还是产生了业务停摆。

据微盟统计,数据恢复期间至少有300万个商家无法接收顾客的付款,微盟因此赔付了1.5个亿。

股票的市值也在当天蒸发了接近10个亿。


然后那名删库的老哥,也自然而然被判了六年。

一般情况下,这种员工报复老板的事在坊间都是有不少瓜可吃的,比如人力关系什么的。。。

不过咱们本着不信、不传谣的态度,就不拿这些瓜说事了。

差评君最后想说的是, 犯法的事情不要干!不要干!

不然不但报复不了老板,还得把自己搭进去。。。

那样可就太不划算了。

标签: 程序员 春节 拒带 电脑 回家 开除 公司 判赔 19万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