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大数据 >> 数据资讯

大数据时代应如何培养财经新闻人才

数据资讯 2020-12-16 10:01:07 转载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社交媒体和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术和应用模式的不断发展,数据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推动着人类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在全球进入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大数据对各个行业的影响也逐渐显现,不知不觉地改变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社交媒体和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术和应用模式的不断发展,数据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推动着人类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在全球进入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大数据对各个行业的影响也逐渐显现,不知不觉地改变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就传媒而言,大数据不仅颠覆了传统的新闻生产模式,弱化了传统的媒体信息,解构了传统的新闻业务流程,而且重塑了新闻质量的评价标准,促使新闻生产的跨界合作,增加了预测性新闻和深度报道,还重构了传统新闻的采编方式,提升了数据呈现、分析及解读能力。

新老问题使财经媒体人告急

大数据时代,财经新闻受数据影响尤为突出和深刻。数据与财经新闻原本就密不可分,数据是财经新闻报道的生命线,是财经新闻报道中不可缺少的材料,是构成财经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数据的财经新闻不是好新闻。因为数据不但能增强财经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还能为目标受众的经济生活提供参考。相反,没有数据的财经新闻无法让受众产生信任感,从而影响媒体的公信力。

当然,财经新闻报道并非数据的简单堆砌,而是对数据信息进行更加清晰的呈现、更加深层的分析和更加准确的解读。对于财经类媒体人而言,这种对数据信息的挖掘、分析、解读、加工、呈现,应是一种全新的技能,而要全面提升媒体人的这种复合型专业技能,又绝非一日之功所能成。由此观之,大数据时代,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也在倒逼财经新闻教育改革之事。

纵观我国财经新闻教育现状,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仍无法满足社会之急需。且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一方面出现了忽视培养学生大数据意识的新问题,另一方面财经与新闻缺乏有机融合的老问题依然存在,“两张皮”现象一直未能很好地解决。因此,加快财经新闻教育改革步伐尤为迫切。

财经新闻教育应强化“五大意识”

要改革和完善不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财经新闻教育,关键点是要转变财经新闻教育的思想和观念,做好顶层规划设计,设计出既区别于传统的新闻教育,又区别于其他类专业新闻教育,如体育新闻或法制新闻等。具体来说,应强化“五大意识”。

一是强化标准意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财经类高校有40余所,包括综合性大学在内,标明“财经新闻”“经济新闻”“商业新闻”类的高校超过50所。然而,这些高校的新闻传播学教学,既无统一的专业方向名称,也无统一的学科标准。虽然人才培养可追求多元化、个性化,不局限于一种模式,但总体而言,一定需要大致统一的专业标准和要求,这样才能培养出既有共性又富个性特色的财经新闻专业人才。

那么,财经新闻专业的标准和要求究竟是什么?有无必要设立这个专业标准?回答是肯定的。财经新闻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看,其要求有所不同。如果从大数据视角来看,“数据新闻”就是一个非常鲜明的特色,也是财经新闻区别于其他专业类新闻的标识,更是大数据时代对于财经新闻报道的特殊要求。

既然如此,在大数据背景下,我们的财经新闻教育应该仅仅抓住“数据新闻”这个核心要素,科学地、创造性地设置课程,统编教材,实施有效的师资再培训,强化学生实践常态化等。

二是强化财经意识。长期以来,财经新闻教育的“两张皮”现象未能得到根本解决,究其原因,关键是没有理清楚财经和新闻的内在联系。在财经新闻专业教育中,究竟需要哪类财经知识,需要多大层面的财经知识,我们还没摸清楚。很多学校的课程设计中,都开设了经济管理类课程,但这些课程都是普及性的财经课程,学生选修这类课程后,要么“消化不良”,要么“营养不良”。

目前,在财经新闻专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中,财经板块还是缺乏对从事财经新闻工作真正有用、有效的财经知识。事实上,大学4年时间有限,不可能要求财经新闻专业的学生既要学完财经类专业的知识,也要学完普通新闻传播学类的知识,同时学完其他类通识类课程。因此,在所设计的课程中应有所取舍和精选,提炼出真正属于财经新闻专业的核心课程名录来,比如,通识课程板块、人文课程(文史哲)板块、新闻传播课程板块、财经类课程板块四类核心板块。而且,这四类板块课程的设计,要讲究内在的逻辑性,注意知识结构的“融通”。只有这四类课程板块做到相互融通,才能有效解决财经新闻教育的“两张皮”现象。

三是强化教材统编意识。目前各高校财经新闻专业的教材使用,大多数为普通新闻院校所采用的新闻传播学教材,外加普通财经类专业的经济管理学教材,授课老师彼此按照自己固有的学术路径进行讲述。财经和新闻两类专业的融合方式是让学生自我去“融”,去“结合”。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很难有机地融合,成为“四不像”。

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有两个,一是授课教师在授课时做好“融合”。二是做好核心课程教材编写的“融合”工作。比如,《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等新闻传播类课程,要不要讲这么多课,具体内容究竟涉及哪些“融合”的内容更合适。同样的,诸如《金融学》《货币银行学》等经济管理类课程,要不要讲那么多内容,究竟讲哪些内容够用。这些都是需要依据大数据时代的要求,进行科学的研究确定,从而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知识比例和内容,以确保中国的财经新闻专业教育特色。

四是要强化再学习意识。目前财经新闻专业的师资构成,“半路出家”的多,又懂新闻又懂财经的双师型导师不多。特别是许多新闻院系财经类专业的教师普遍采取“借鸡下蛋、借船出海”的模式,人文、新闻、财经等教师在授课时,各自为政,彼此沟通很少,更谈不上融合。而理想状态的财经新闻专业教师,无论是新闻传播类还是经济管理类的老师,最好是复合型或双师型,对彼此学科有一定程度的融通性或跨界才行。因此,要融通或跨界,教师必须在相关领域进行再培训、再学习,只有教师在不同学科中互相融通、相互学习,才能真正达到融会贯通,才能在教授学生时,不但会得心应手,而且一定是最“专业”的授课,学生也更受益匪浅。

五是强化常态化意识。新闻专业教育具有天然的实践性和职业导向特点,其发展态势必然嵌合在整个传媒业变迁过程中。大数据时代的财经新闻更强调实践技能,要求新闻人具有一定的数据挖掘技术,并能够通过分析数据寻找出相关性,从而找到新闻线索和叙事形式,提供精确性新闻,以满足受众对于趋势性报道的需求。

然而,目前我国高校新闻专业的实践教育,大多安排在大四年级到媒体开展毕业实习,这种集中实践方式,虽能让学生通过媒体记者的“传、帮、带”,做到学以致用,提高新闻业务能力,但在大数据时代下,其局限性非常明显,因为新闻专业理论学习,总是滞后于大数据频发的新闻实践。因此,要将新闻实践常态化,要贯穿于新闻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事实上,随着移动互联和自媒体的发展以及各种平台的推出,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无需走出校园到专业类或其他媒体去实践,自己就可以在校园内随时随地地接收、编辑和发布信息,实现“边学边做”,学以致用。

(作者谭云明系中央财经大学新闻传播系主任、财经新闻研究所所长、教授)

标签: 数据 时代 如何 培养 财经 新闻 人才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