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趣科技

北京为什么要打造博物馆之城

趣科技 2020-05-15 09:32:06 转载来源: 光明日报

“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北京市首次提出打造“博物馆之城”的概念,以厚重的北京历史文化为依托,鼓励公众走入博物馆,营造全民关心、支持博物馆事业的社会氛围,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为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谱写文博篇章。 促进不同类型博物馆有机融合 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名杰介绍,目前,北京地区拥有187家注册备案博物馆,类型丰富多样、资源特色鲜明,既包含藏品丰富的大型博物馆,也包含独具特色的中小型博物馆;既包含纵横广泛的综合类博物馆,也包含内容专精的专题类博物馆……博物馆的数量、规模、等级、影响力在国际大都市中都位居前列

“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北京市首次提出打造“博物馆之城”的概念,以厚重的北京历史文化为依托,鼓励公众走入博物馆,营造全民关心、支持博物馆事业的社会氛围,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为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谱写文博篇章。

促进不同类型博物馆有机融合

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名杰介绍,目前,北京地区拥有187家注册备案博物馆,类型丰富多样、资源特色鲜明,既包含藏品丰富的大型博物馆,也包含独具特色的中小型博物馆;既包含纵横广泛的综合类博物馆,也包含内容专精的专题类博物馆……博物馆的数量、规模、等级、影响力在国际大都市中都位居前列。陈名杰表示,北京积极打造“博物馆之城”,是新形势下首都文博事业发展的新目标,也是北京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载体。

“博物馆之城”的建设,不仅要依托于博物馆的力量,更需要不同类型博物馆之间的交流互通与有机融合。据北京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刘超英介绍,今年博物馆日期间,北京博物馆学会将组织博物馆之城建设初探论坛,推出三场“对话式”研讨,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博物馆馆长、教育及媒体工作者等,分别从学术理论、政策法规、实践经验、工作难点等多个层面,围绕博物馆日主题阐释、社区博物馆建设与运营、博物馆之城建设谋划等主题充分探讨,为北京打造“博物馆之城”进行前期探索和铺垫。

让观众足不出户享受“云展览”

随着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沉睡的文物通过线上展览、线上直播等“活”起来,掀起了一拨又一拨热潮。

近年来,北京地区博物馆充分挖掘其自身资源,以丰富多彩的方式来提供博物馆云端服务。记者从北京市文物局了解到,今年博物馆日期间,全市多家博物馆根据自身资源特点,策划了多项精彩的线上展览和活动。“5·18国际博物馆日”专题页面也将呈现北京地区博物馆事业繁荣发展的面貌,展现“博物馆之城”的无限魅力。

据统计,“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北京地区博物馆将有90余项主题活动陆续开展,以展览、讲座、活动等不同形式为公众奉上一席精彩的文化盛宴。同时,北京地区多家博物馆在有序恢复开放的基础上,着力推出线上展览、线上直播等丰富多彩的“云端”活动。其中,在官网、微博、微信等平台推出博物馆全景展示、数字展厅等“云展览”50项,以及科普讲座、云游博物馆、文物观赏等15项直播活动,观众足不出户依旧可以享受云端“漫游”,更“近”距离欣赏文物,拥有不一样的博物馆体验。

陈名杰特别向记者介绍,今年博物馆日期间,北京地区将推出“打造博物馆之城@北京文博”直播间,带领公众云游身边的名人故居纪念馆,体味名人故事带来的丰富精神文化传承,感受北京成为博物馆之城的深厚底蕴和文化内涵。宋庆龄故居、李大钊故居、北京鲁迅博物馆、郭沫若纪念馆、老舍纪念馆、徐悲鸿纪念馆、梅兰芳纪念馆、詹天佑纪念馆、李四光纪念馆、福州新馆等10家名人故居纪念馆将接力直播,通过市政府新闻办和市文物局官方微博微信,光明网、首都之窗和一直播平台发布推广。活动还将围绕参与直播的博物馆推出系列短视频等产品,借助多元化的新媒体平台,带领更多公众追溯文物背后的历史,了解博物馆里的故事,感受“近在咫尺”的博物馆。

为更多群体提供个性化文化服务

博物馆是全社会甚至全人类的共有财富,不同年龄层段、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社会角色的人都能在博物馆中找到自我归属和文化认同。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北京市文博系统围绕“多元”“包容”两个关键词,与不同群体“链接”起来,为更多群体提供具有个性化色彩的文化服务,探索博物馆与不同群体联系的多元化,诠释平等的博物馆。

当“文博+‘我’”,“我”就拥有了一个自己的专属博物馆。今年博物馆日期间,首都博物馆推出“我和博物馆”系列展教项目,充分展现博物馆与公众间平等和谐的关系。活动以“我和博物馆”为主题,面向公众开展视频、音频、绘画、摄影等作品征集活动,优胜作品将在首都博物馆展出,并在“5·18国际博物馆日”专题页面上展示。部分优胜者代表将受邀参与主题分享会,畅谈博物馆在面向不同社会群体提供文化服务方面的感受和思考,探索改进博物馆服务社会公众的方式。

当“文博+校园”,就有了一个“行走的课堂”。激发中小学生主动亲近博物馆,增强对博物馆的兴趣、对城市历史的了解以及对人类文明的探索精神,是北京文博一直努力的方向。4月上旬,由北京博物馆学会、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东城区青少年教育学院联合开展的“北京文博·文昌运盛看北京”云讲堂,围绕中轴线、三山五园、长城、大运河等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涉及北京历史文化的重点课题、重点专题,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资深文博工作者云端开讲,为疫情期间居家学习的中小学生送上了一堂好课。

北京博物馆学会行业博物馆专业委员会联手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专业科技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将于5月16日推出《行业展风采 文博展作为——行业博物馆科普课程集锦》图书,汇集了32家行业博物馆57个精选课程案例,倡导北京地区博物馆以及全国各行业博物馆围绕自身特色资源,研发博物馆精品科普课程。活动还将集结一批博物馆里的专业“老师”,将系列课程送到校园中,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博物馆科普教育。

当“文博+徒步”,就可以在行走中读懂北京之美。徒步是当今世界参与广泛的全民健身运动。今年博物馆日期间,文博将与徒步继续跨界合作,北京市文物局与北京市徒步运动协会联合开展“行读北京,讲述你和博物馆的故事”线上征集活动,面向广大徒步爱好者征集与博物馆相关的故事,引导大家进一步加深对北京地区博物馆的认识,在日常徒步健身的同时了解身边的博物馆,感受“博物馆之城”的魅力。

标签: 北京 为什么 打造 博物馆 之城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