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赴武汉特派记者 郭媛丹伴随着全球新冠肺炎确诊人数来到200万关口,核酸检测能力成为衡量各国疫情防控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国内复工复产需求加大,核酸检测开始更多走进普通人的生活
本报赴武汉特派记者 郭媛丹
伴随着全球新冠肺炎确诊人数来到200万关口,核酸检测能力成为衡量各国疫情防控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国内复工复产需求加大,核酸检测开始更多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如何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检测样本安全吗?14日下午,《环球时报》记者走进华大基因运营的武汉“火眼”实验室一探究竟。
武汉“火眼”实验室是武汉市指定的样本检测点之一。从2月5日启动至今,武汉“火眼”实验室已在湖北地区累计完成逾30万人份样本的检测,检测能力达到每日2万人份。
从专业人士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流程,根据武汉“火眼”实验室工作人员张翅介绍,拿到样本后先送去灭活,然后是信息审核,之后是分液分装,自动化核酸提取,最后到荧光定量PCR检测,出具报告。这个过程是日清日结、24小时内交付。
但作为普通人,自己检测样本上的结果究竟是在怎么样的环境中得出,如何保证检测结果真实可信呢?《环球时报》记者14日走进“火眼”实验室时,发现这是非常不起眼的一栋楼,在走廊内能听到头顶呼呼的风声。据张翅介绍,实验室按照P2实验室设计,采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的个人防护。“因为实验室要保持负压状态,同时风管风道和风机较多,排风送风时就会产生很大声音。”
送检的样本通常装在泡沫箱里,在送样点经过酒精喷洒消毒后,箱子通过传递窗送入灭活室,通过灭活使病毒不具传染性。《环球时报》记者通过工作窗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将送检箱放在生物安全柜里拆包,把送检箱里一板一板的样品拿出来。张翅介绍,“样本拆包等环节均需在专业的生物安全柜中进行,保证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灭活之后的样本被送入信息审核室,两个工作人员背对着窗口在电脑前忙碌。张翅介绍,为了做到信息精准,实验室要求送检样品必须贴本人的条码信息,以保证信息准确传递。结果准确是检测最基本的要求,此前日本媒体曾报道,4月12日,日本爱知县政府承认,委托送检的样本出现检测错误,原因可能是检测过程中提取样本时,阳性的待检测物质飞散,污染了其他样本。张翅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针对此相关问题,实验室在检测流程中,设置了质控点,以保证检测过程顺利、准确进行。“每个单样本外面都套有自封袋,这样即便有一个样本出现问题,也不会污染其他样本。”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包括“火眼”实验室在内的中国核酸检测企业已形成科学管理流程,对每一步操作都有严格管理规范。比如在转运环节,样本外包装要用保鲜膜包裹,以免样本跌落。标签纸需注明:日期、时间点、样本个数等。《环球时报》记者在现场看到,转运样品的工作人员在转送样品时会拿75%医用酒精先对传递窗把手消毒,然后对传递窗内放置平台消毒,再把样品放入传递窗内。
除了精细管理,自动化设备的应用是检测能力提升的重要原因。张翅指着实验室内的机器对《环球时报》记者介绍,这是自动化样本制备系统,可实现一站式核酸提取,自动化程度很高,1台机器80分钟内可完成192个样本提取,可加速大规模人群筛查的核酸检测。▲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