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趣科技

真实的抗疫,远比电影情节复杂

趣科技 2020-03-20 09:04:07 转载来源: 环球网综合

本报特约记者 魏云峰编者按:面对这次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时,很多人关于防治烈性传染病的概念都来自于电影。或许是历次大瘟疫留下的惨痛记忆过于深刻,西方向来不乏烈性传染病题材的灾难电影

本报特约记者 魏云峰

编者按:面对这次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时,很多人关于防治烈性传染病的概念都来自于电影。或许是历次大瘟疫留下的惨痛记忆过于深刻,西方向来不乏烈性传染病题材的灾难电影。然而让不少医学专家挠头的是,这类电影里关于传染病的不少概念,其实与现实千差万别。

血浆抗体治病:没那么容易

在漫长的“家里蹲”期间,不少人把观看传染病题材电影当作消磨时间的好方法。无论是早年此类电影的鼻祖《卡桑德拉大桥》(如图1),还是以埃博拉病毒为原型的《极度恐慌》(1995年),抑或是号称“完美预测这次新冠疫情”的《传染病》(2011年)(如图2),甚至是《生化危机》《我是传奇》这类丧尸题材的末世电影,都成为很多人接受传染病“教育”的“教科书”。

不过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近日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世界上不会有电影里面看到的那种情形,把康复期的血浆输进去以后,这个病人就开始神奇般地恢复,然后开始吃饭行走,这是不可能的。”

张文宏所说的这种电影情形,恰恰是传染病题材电影中最常用的设定。或许是病毒特效药或疫苗的研制过程实在过于枯燥,因此电影更乐于将主要笔墨用于描述疫情扩散造成的恐慌、追溯传染源的一波三折,至于药物的制取过程往往一笔带过。例如片长约120分钟的《极度恐慌》中,一只携带病毒的猴子被非法引进美国,引起疫情失控,美国军方秘密筹划轰炸疫情暴发的小镇以消灭病毒。结果主角在剧情推进到100分钟左右才找到对该病毒免疫的原宿主猴子,然后就轻描淡写地通过主角的嘴说“通过它制备了大量抗病毒血清”,成功拯救危机。

电影里的这种描述,让不少人在得知“武汉用康复病人的恢复期血浆取得初步效果”后,抱怨医院的动作太慢。然而现实情况是,尽管利用血浆抗体治病的历史已经有上百年,但像电影里描述的那样,直接从猴子体内提取出抗体后,通过人工合成的办法大量制备针对性药物,目前还很难做到,更不用提像电影里那样马上就能批量生产。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际操作中,这种血浆抗体因为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可能引起炎症风暴),是在当前没有有效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情况下的应急之举,仅用于危重病人的救治。

据业内人士介绍,如果要将其作为广泛使用的常规药物,从病人或动物身上提取的抗体分子还需要进一步筛选改造,使其更加高效,能够在合理的用量范围内治愈病人。改造过的分子还必须能在工业条件下(和实验室不同)大量生产,从而给众多的病人使用。其中的每一步都面临着困难的科研攻关,很多都需要几年的努力。

疫苗研制:没那么快

美国总统特朗普3月2日在与副总统彭斯和新冠病毒特别工作小组以及医药公司代表会谈时再三询问,新冠病毒疫苗“未来几个月能研制出来吗?”特朗普的提问代表了很大部分人的观点——电影中终结疫情的疫苗不是很快就能研制出来吗?

即便在剧情相对写实的《传染病》中,从类似SARS的新病毒出现到美国医学专家研制出首批用于临床试验的疫苗,大约只花了30天,这远比现实乐观得多。在中国政府于1月10日向全球公布新冠病毒RNA序列后,全球各类疫苗研发项目便接连上马。美国莫德纳公司此前表示首批疫苗预计将在4月进行第一阶段临床测试。但因为疫情暴发研制进程也在加快。3月16日,美国打出全球首支人体临床试验新冠疫苗,美方从病毒基因组测序到开始临床试验时间短得令人吃惊,但该疫苗只在小鼠身上完成试验,没在大动物身上进行验证引发质疑。中国也通过5条技术路线加速推进疫苗研制。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研制的疫苗已在3月17日完成Ⅰ期临床试验注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17日表示,我国新冠疫苗研发进展目前总体处于国际先进行列,不会慢于国外。

这还只是疫苗研制的第一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透露,目前全球有几十种新冠病毒疫苗正在研发。但在后续临床试验中,这些备选疫苗在人体内能否产生抗体,是否能对病毒产生作用,会不会出现免疫过激反应,这些问题都如同一道道关卡,大多数备选疫苗最终都会倒在这些关卡前。以艾滋病疫苗为例,该病毒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它很难在人体内诱导出有效抗体,因此尽管全球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用于研制艾滋病疫苗,但至今没有成熟的疫苗。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有些病毒还存在“抗体依赖性增强(ADE)”问题,使用常规疫苗免疫来防治具有ADE作用的病毒病反而会引起病情加剧。实际上,人类利用疫苗对抗病毒已经有上百年历史,在此期间研制的试验疫苗无数,但目前仅有20余种疾病可以用疫苗预防,其研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传染病》还极大简化了疫苗的后续测试和生产难度,例如负责疫苗研制的艾莉博士称,“临床试验要花几周时间,之后需要获得政府批准、联系制药商生产,还得要几个月”。电影里最终花费了约130天左右,开始发放第一批疫苗。

而现实远比影片复杂得多,也残酷得多。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福奇告诫特朗普,新冠疫苗需要一年到一年半才能投入使用,这已经是历史上最快的疫苗研发速度了。“疫苗实际上可能会让疾病变得更糟,这是有先例的。你不能因为急于去治疗100万人,结果却发现你让90万人的病情恶化了。”中国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疫苗研发有固有的周期和规律,而我们对这个新冠病毒的生物特性、致病机理、传播机制、易感人群等,了解还非常肤浅……”

业内人士表示,药物研发的专业性很强,很多固定程序无法省略,即便疫苗本身没问题,但确定后续接种程序,比如需要接种几针、间隔多久、有效性指标如何确定也需要时间。待疫苗顺利通过审核开始规模化生产,从前期的实验室制备转为大批量生产,药品制造企业还需重新确定许多工艺参数,这也都会给疫苗生产带来不可避免的延迟。

没有终极解药

2017年上映的电影《生化危机:终章》里,女主角爱丽丝释放了保护伞公司多年前研制的T病毒抗体,让所有感染T病毒的生物全部死亡。这也成为类似电影的套路,总有终极解药可以一劳永逸地消除病毒威胁。然而面对具备高度变异性的T病毒,多年前研制的抗体还会有效吗?我们又能不能像电影里那样,找到一种终极解药彻底根除新冠病毒呢?

病毒的突变速度比其他依靠细胞分裂的生物要快许多,这是因为病毒一次能够复制大量的子代病毒,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突变,尤其是流感病毒、新冠病毒这类RNA病毒,变异率非常高。这样的突变速度意味着,即使开发出具有针对性的药物或疫苗,也并非一劳永逸解决方案。病毒仍然有可能发生突变,对药物产生耐药性,或者导致疫苗失效。

据介绍,疫苗的目的是刺激人体产生针对抗原的特异性免疫记忆,以便再次遇到该病毒时可以更迅速有效的识别并激发机体的免疫应答。而变异后的病毒可能改变了抗原结构和特性,降低了被免疫系统识别的概率,因而躲过被机体清除的风险。病毒变异的速度不一,常见的具有良好保护作用的疫苗往往针对弱变异度的病毒,例如狂犬病毒、乙肝病毒、麻疹病毒等。而变异频率高的病毒,如流感病毒则需要每年重新评估预测,选择合适的病毒株生产新的疫苗。

对于抗病毒药物而言,病毒变异带来的耐药性问题同样无法避免。目前学界通常使用鸡尾酒疗法来应对这种趋势,即同时使用三四种药物。由于这些药物每个的作用机理和作用靶点都不一样。病毒同时产生多个变异的可能性要远远低于产生一个变异的可能性。如果只使用一种药物,病毒只要产生一两个变异就可以产生抗药性;但是当同时使用三四种药物的时候,这个病毒要同时产生三四个甚至更多的变异才能产生抗药性,这种概率就很小了。

由此可以推断,电影再次在科学细节上欺骗了我们,爱丽丝手里的终极解药应该早已无法消灭T病毒。而另一方面,现实中新冠病毒的高变异特性意味着,想要一劳永逸地消灭它可能并不太容易。全球多国研究人员近日接连宣布“发现本国新冠病例已出现变异”。不过3月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针对病毒变异可能带来的挑战表示,目前还没有影响到药物研发、抗体制备和疫苗制备。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此前表示,新冠病毒变异后转成像流感一样长期在人间存在的病,这种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对此我们要做好准备。▲

标签: 真实 抗疫 远比 电影 情节 复杂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