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新政治家》周刊2月14日文章,原题:中国的小说家正如何重新构想科幻小说 1999年夏,300多万中国考生参加高考。此前,高考作文的主题大都与爱国主义有关,但在新的千禧年即将到来前的命题作文是描写未来构想:《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英国《新政治家》周刊2月14日文章,原题:中国的小说家正如何重新构想科幻小说
1999年夏,300多万中国考生参加高考。此前,高考作文的主题大都与爱国主义有关,但在新的千禧年即将到来前的命题作文是描写未来构想:《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作家陈楸帆表示,这是中国现代科幻小说诞生的时刻。“中国最大科幻杂志《科幻世界》曾刊登相同主题的文章,这纯属巧合。但当时许多家长想,阅读科幻小说可以帮助我的孩子上一所好大学。”陈说道。
该杂志发行量随之暴增,数十万新读者开始探索这种此前曾被列为儿童文学的作品。那些读者中就包括陈和其他颇具抱负的中国未来科幻作家,他们执着地向该杂志投稿并最终发表小说。如今,这些新一代的科幻作家已在中国且逐渐在全世界大受欢迎。正如20世纪中期的科技和社会迅速变化曾为克拉克、阿西莫夫等西方作家创造探索太空竞争和核物理暗示的可能性一样,中国上一代人经历的巨大变化也创造了吸引作家探索的新世界。
对西方人来说,中国科幻小说引人入胜,因为其中蕴含我们已经略有印象的现代中国——一个糅合悠久历史和电子时代迅猛变化的陌生复合体,其中许多城市在几个月内就拔地而起,而其庞大体量和人口甚至使其变得更庞大。在刘慈欣的《流浪地球》中,如同群山的巨大引擎正阻止地球自转并使其逃离太阳系。面对如此恢宏壮丽的想象力,西方科幻小说的视角几乎如同坐井观天。
当我们考虑中国时,这些科幻小说也在加深我们的担忧:其变化的力量和速度所隐含的匪夷所思的状态和危险。“当我上高中时,仅有少数人使用计算机,上网的人更少。”陈回忆道,“但如今中国几乎成为无现金社会。这种过程发生在20年内。在如此迅猛的变化背后,所有人都会感到焦虑和风险。”在刘慈欣创作的系列科幻小说《三体》作用下,中国的科幻小说已风靡全球。
明年,中国将完成全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的测验。其主要目标之一是寻找外星文明,如果人类确实能收到来自外星文明的信号,我们或将用中文应答。如今,我们对人类未来的构想不再受到美英作家的主导,这既令人兴奋又备受鼓舞。随着全世界或许整个宇宙都正在变得越来越“中国”,中国作家正在探索的未来值得人们阅读,这并不仅仅因为他们富有创意、令人愉悦,还因为他们有可能也是我们的未来。▲(作者威尔-杜恩,崔晓冬译)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