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CRT电视、液晶平板电视再到激光电视,中国电视产业和技术的“进化史”,也正是中国40年的一部变迁史。不过,鲜为人知的是,激光电视在成为气候之前,是一个个在困境中求生的故事
从CRT电视、液晶平板电视再到激光电视,中国电视产业和技术的“进化史”,也正是中国40年的一部变迁史。
不过,鲜为人知的是,激光电视在成为气候之前,是一个个在困境中求生的故事。
从技术储备到确定技术路线,从实验室技术模型到样机,从可量产的产品到真正实现产业化,海信用了整整11年。
11年间,有人离开,有人选择留下。寸步维艰的时候,这群倔强的“技术控”想的是“研发人员要有自己的体面”。
他们希望未来在自己手中诞生。
11年的死磕和接力,激光电视这个“口水中长大的孩子”,从一个产品做到了一个产业,也从一个企业影响到了一个行业。
对中国彩电产业来说,原创一个品类实现超越,不再是一个不可想象的任务。
>>中国的第一次先发优势
当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官方网站上关于激光显示工作组的介绍里,出现五星红旗的图片时,刘卫东博士第一时间截图发给了同行的中国专家,分享心中的激动。
这位向来低调的“技术男”,少有地展现了自己的感性一面。
2014年,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子显示技术委员会(IEC TC110)正式成立激光显示工作组。经过两个环节的演讲,海信电器(8.780, -0.07, -0.79%)首席科学家刘卫东成功PK掉同台竞争的日本技术专家,当选为激光显示工作组的召集人。
这是中国专家第一次在显示领域担任国际标准工作组召集人。在此之前,显示领域的标准制定多由日韩国家主导。“在大多数显示技术上,中国还是落后的,但激光显示,我们有先发优势。”刘卫东说。
刘卫东博士是首个在显示领域担任国际标准工作组召集人的中国专家,今年4月获得山东省劳动模范称号。
在彩电行业里一起摸爬滚打的同行们,此刻更能理解他的感受。
自1958年天津712厂研制出我国第一台电视机以后的几十年间,历经电视黑白显示技术、彩色CRT显示技术和液晶平板显示技术,中国上百家电视企业饱受缺乏核心技术困扰,没有讨到什么便宜。
“在CRT时代,我们中国品牌只能做整机生产,不掌握核心技术,因此只有连年价格战,连年在亏损的边缘挣扎,绝大多数利润被外资品牌抢走;在平板电视时代,中国品牌的处境有了很大改观,但还是跟着欧美日韩在走,不需要对战略方向考虑太多。”在一次讲话中,时任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乔跃山发问:“中国彩电企业必须思考:方向在哪里?”
>>一项关乎中国彩电业未来的事业
预测未来的最好方式就是创造未来。
一直有着技术反超梦的海信做出了大胆尝试——以激光显示开启一条由中国企业自主定义的彩电发展道路。
与自然光色域相比较,传统显示设备只能再现人眼所见颜色的30%,而激光显示方式可覆盖90%,达到90多万种颜色,使人们能够最接近真实、最绚丽璀璨的全新世界(6.660, 0.00, 0.00%),被产业界誉为“人类视觉史上的革命”。
激光显示这一超强的色彩表现力,对于一直专注画质和显示技术的海信来说,有着无法抗拒的诱惑。激光显示这一全新的视觉解决方案,对于一直饱受日韩显示技术和显示产业控制与宰割的中国家电企业来说,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2007年,海信开始进行激光显示技术的储备,并获得国家863计划支持,刘卫东担任课题组组长。2011年,相关研究人员一并划入新成立的海信数字多媒体国家重点实验室激光显示所,进行产业前沿技术的研发。
海信的“野心”就是中国彩电产业未来的希望所在。大家在期待它能攻克眼前的难题。
〉〉试错4年,确定技术路线
这是一条少有人走过的路。
尽管科技界对于激光显示技术应用的研究时间已经不短,但激光显示技术从“专属精密仪器”的属性,转化成“普通家用消费品”的时间,才刚刚开始。一个全新的领域,没有现成的产品可以参照,所有的关键技术都需要自己摸索,成为海信研发团队遇到的的最大难题。
经过4年的试错,研发团队才找到激光光源+超短焦镜头+抗光屏幕的的技术路线。
2007年入职海信的郭大勃是最早加入的成员之一。这位刚刚走出校门踌躇满志的年轻人,很快就和同伴们意识到,现实处境的窘迫。“做863项目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偏向于做样机为主,做出来的整机像个‘庞然大物’,而且功耗高,不适合作为家庭消费品。只能说我们看准这个方向是有机会的,具体的技术方案是什么,我们没有思路,走了很多弯路。”
“当时的研发小组经历了无数次反复实验,终于锁定了‘超短焦’这一概念,把激光光源和超短焦结合起来,此前从没有这个技术路线。”2011年夏天加入团队的北京大学光学专业博士生刘显荣见证了激光电视研发过程中这一重要节点。“在此之前,激光投影用的都是长焦镜头一次成像,超短焦投影技术投射距离短、亮度损失小、节省空间以及避免画面遮挡,可以大大提升便捷性。加上屏幕,几乎就构成海信最早的激光电视的形态。”
经过4年多的试错,2012年初,一台体现海信激光电视雏形的DLP混合光源激光电视技术原型机在美国CES上展出,这是海信首次公开展示激光电视技术路线。等到一年之后,LG才正式展示了类似的产品。
〉〉整整7年,只有投入没有产出
但很快,技术的尝鲜者们落入了同样的困境:第一代产品把激光电视需要的激光器、超短焦镜头和屏幕等要素都具备了,但都遇到了产品可靠性问题。毕竟,作为一个“新物种”,激光电视涉及结构、电子、热流多个技术方向,不是电视厂商的优势。大多数厂商选择了退出,包括LG在内终止了技术的开发。
海信的选择是招兵买马,继续做下去。
2012年,在投影模组研究和开发20 年之久的李文宗博士带领7个人的台湾团队加入海信,成员技术专长分布在激光投影所需的电(电路)、热(散热)、光(发光)、机(机械)等方向,弥补了海信在机械和散热方面的研发短板。
整整7年,只有投入没有产出,2014年海信实现了激光电视从0到1的突破
从实验室技术模型到样机、从样机到可量产的产品,海信的技术研发人员又经受了3年的“折磨”,2014年9月,推出了全球首款自主研发的100吋超短焦激光电视。从2007到2014,整整7年,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海信终于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当天播出的央视新闻联播对其进行报道并评价:激光显示技术,打破了国外企业在电视显示技术的长期垄断地位。
正是凭借在激光显示技术上独树一帜的开拓性创新,海信成为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平板显示技术委员会(TC110)激光显示标准组组长单位,刘卫东博士成为该标准工作组的召集人。
2015年1月,海信激光电视亮相CES。韩国影响力最大的新闻媒体报道了海信在激光显示领域的领先优势。该报援引一位三星电子一位高层相关人士表示:没想到中国企业率先推出了技术卓越的激光电视。
》》“让最骨干的顶上去”
从实验室走到生产线,技术的真正落地还有数不清的关口。
“那时激光电视研发力量大多是从重点实验室出来的,对于实际产品的产业化了解得太少,缺乏量产的经验。”一位早期参与研发激光电视研发的技术人员回忆,试产过程中,在解决产品某一可靠性问题时,原理机理搞不清楚,只能反复试验,前后试验了11种方案都失败了,“什么招都使上了,但就是解决不了。”
寸步维艰的时候,刘显荣拿一句话给自己打气——研发人员要有自己的体面,“这个事情总得有个交代吧”。
有很多人撑不住走了。“海信激光显示在画质、寿命、良率、功能等指标上,对标的是成熟的电视标准。很多人会觉得工作量太大,压力很大,在那种状态下,不能苛求他们坚持下来。”
更多的研发力量需要顶上去。2015年,时任海信多媒体研发中心显示研发部部长曹建伟接到调派人手支援激光团队的任务时,没有丝毫犹豫——“最重要的事得要让最骨干的顶上去。”
“电话里,曹总讲到第三句话时,我就同意了。”时任显示研发部模组技术所光学组组长钟强回忆,接到调令时自己在模组研发光学组干得正顺手,但他答应地很爽快。理由只有一个——“研发人员都喜欢做新的东西,体现更多研发价值的工作,尽管这个活儿能不能干成是个未知数。”
海信激光显示研发团队难得的合影。前排依次为郭大博、刘显荣、钟强
到了激光团队之后,钟强发现比自己想的难多了。
“难到什么程度?光学引擎镜头我们最开始想引进外部专家,做了很多调研后发现,全世界真正能够独立设计达到我们要求的镜头的,不超过10个人,你要想挖他们过来很困难。这也说明,开发镜头的技术难度之高。”
这群“技术控”用死磕将一切成为可能。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4k镜头的攻克。作为行业内公认的最难的镜头,4k镜头机械加工达到了接近极限值的10微米精度,而镜头装调精度标准更是严苛到5微米,相当于误差不到一根发丝直径的1/20。经过数百次调试的调试和积累,海信激光研发团队才摸索出一套成熟的组装调试手法。2016年7月,全球首款DLP超短焦4K激光电视由海信发布。
“在我们开发之前半年,行业内最大投影产品代工厂商就说要开发这种镜头,相比之下,我们就是新入门的小学生,但我们量产一年半之后,它才量产。”相比此前承受的挑战、挫折与煎熬,现在钟强更愿意谈起的是参与其中带来的成就感,“一切都是值得的。”
〉〉“一把手工程”
一家技术驱动的公司,如果最高领导者没有技术背景,很难在技术创新方面出现重大突破。坚定不移推动电视产品走向高端,往技术深度更高的层面去做,是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一直在坚持的事情。
在激光电视的研发中,找不到海信引以为傲的技术基因,这是他不允许的。“激光电视从一开始就是对标的成熟的液晶电视的标准。周董的要求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刘显荣说,4k激光电视的决策、开发过程,都是周厚健提出方向,并且持续指导研发工作。“有时候我们会想着指标低一点儿行不行,周董态度很坚决:不行。”
市面上也有一些打着激光电视旗号卖产品的的投影厂商,这从来不是海信的选择。“周董要求我们要做一个穿鞋要走正路、要走长远路的一个企业。我们的激光电视从一开始,是朝着电视的指标定义的,去做这个产品做出来。不走投影机那种兼容、对付着用,或者改一改像激光电视的东西。”
2017年10月,海信4K激光视在美国高端音响店开售。
如今,海信在激光显示领域已申请478多项专利,核心的激光光学引擎可100%自主研发设计,从研发、设计到整机生产制造完全自主运营,70%以上的制造成本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2018年5月,海信推出80吋激光电视L5,上市即成爆款,并在今年第26周登上电视市场畅销榜榜首,这也是中国彩电市场畅销榜榜首有史以来第一次被激光电视占领。
某种程度上,周厚健是海信激光电视的首席产品经理。他每周都会多次关注激光电视,对激光电视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技术非常熟悉。包括更加开放地进行技术合作,引进大量行业内部专家,关键人员的薪酬制定,也是直接参与指导。
让刘显荣印象深刻的一个细节是,日本一个供应商刚与海信开展合作时,抱着试探的态度,先派了一个部长到海信,然后是产品线副总、分管领导,最后是集团分管领导,前前后后来了4拨人。
“日本的等级观念还是很重的,他们的层级和周董相差很远,但每次都是集团董事长亲自来见面,他们被诚意打动,欣然与我们合作。一个集团董事长对某一块具体业务投入这么多精力是很罕见的。”
〉〉“口水中长大的孩子”
像每一个新生事物一样,海信主导的激光电视宿命般地在在质疑、指责甚至攻击中壮大。
从2007年到2018年,11年的破冰,海信从一个产品做到了一个产业,也从一个企业影响到了一个行业。目前,全球20多家企业纷纷进军激光电视行业。
2018德国柏林IFA展上,海信激光电视吸引了众多关注。
海信激光显示公司总经理高玉岭把激光电视比作“在口水中长大的孩子”。
而让产品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同甚至追捧,是对企业科技创新成果的最大肯定。中怡康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无论是零售量还是零售额上看,海信激光电视都已经稳稳占据中国80吋及以上市场半壁江山,其中8月份的零售量占比更是达到了64.37%。
在世界杯赛场上,海信为中国激光电视产业代言。
“我们取得这样的业绩还是产品在说话,还是技术在说话,还是消费者的感受在说话。”用高玉岭的话说,用户的钱,是在给技术“打赏”。
“海信向来是拥抱新技术最早、最积极的一个企业。当年我们抛弃背投、抛弃PDP比谁都快,在行业内部也是一个惊人之举。”高玉岭1986年北大物理专业毕业后即加入海信。32年间,他亲历了电视产业的演化过程,并见证海信在技术变革前夜,主动放弃PDP全力以赴主攻液晶由此一路做到行业老大的位置。
高玉岭坚信这一次海信对于技术趋势的洞察和认知,从未怀疑过它的未来。“当你想着它是一项路线领先的换代技术的时候,你还怕什么呢?不要担心出门出得早周边没有人。”
基于对未来的渴望,几乎每个参与激光电视研发的工程师都将之视作一种幸运。钟强说,“我的运气很好,先后赶上了两个显示技术刚开始起步的阶段。”刘卫东说,“研发人员还是要敢于自我挑战去做比较难的东西,这种机会稍纵即逝。”即使是没有直接参与研发的曹建伟,也把向激光团队输送人才作为自己比较得意的事情。
向更小尺寸、更高画质的产品发力,使激光电视在更多尺寸段上实现其他显示方式电视的替代,是海信激光显示研发团队的接下来的新任务。
“希望未来在我们手中产生。我们不能慢下来,要走的更快、更远。”高玉岭说。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