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医疗“竞价排名”为何屡教不改) 魏则西事件两年后,在互联网上搜索医疗信息依旧是危险的。据媒体报道,在百度等手机端应用上,搜索某个疾病关键词,排名前几个往往都是医院的广告,点击进去以后会直接出现聊天界面
据媒体报道,在百度等手机端应用上,搜索某个疾病关键词,排名前几个往往都是医院的广告,点击进去以后会直接出现聊天界面。一位曾经做过“咨询”的某民营医院员工向记者透露,那些对疾病“侃侃而谈”的客服,可能是没有任何医学知识的“搓脚大汉”。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忽悠搜索者到医院就诊,并想方设法掏他们兜里的钱。
很难想象,在经历了魏则西事件的巨大风波后,百度搜索中的网络医疗广告依旧乱象重重。唯一的改变是战场从PC转移到了移动端,而且对用户的画像也越来越精准。掌握海量的用户数据后建立的智能画像,能预测用户意图,帮助客服根据访客的兴趣点进行个性化的话术调整,增强代入感和针对性。
搜索的营收压力、医院高额网络广告的转化压力,二者合力形成了这样一种结果:互联网医疗广告领域欺诈与虚假泛滥,求助网络的病人经常成为待宰的羔羊。比如,一名患者本来没有抑郁症,却被诊断为“中重度抑郁”;将注意力不集中的儿童,诊断为“智力低下”。
魏则西风波中,风口浪尖上的百度不得不清理一批关键词,比如癌症、糖尿病等已不允许竞价。去年百度更是整体裁撤了医疗事业部,李彦宏在内部讲话中提到,“打击虚假信息和过度广告”。
但在裁撤医疗事业部后一个月,百度就因为发布未经审查医疗机构广告,被上海工商局开出罚单。
在搜索引擎这根“电线杆”上,至今依旧可以看到五花八门的牛皮癣式广告。搜索相关疾病会发现,区分自然搜索和竞价搜索的“广告”标识字样,依旧在网页链接后面,以不起眼的字号和颜色显示,有很多甚至没有标注“广告”。
其实,谷歌也靠竞价排名搜索盈利,也有大量医疗类广告的投放。不过在搜索结果的展示上,竞价排名没有全然压倒自然搜索结果。尤其在医疗领域,搜索相关疾病,排在前列的都是一些百科型的科普站点,那些医疗类广告,也以不同颜色的字体打上了很明确的“广告”字样。而且,投放医疗广告的前提是,经过了NABP(美国药房理事会)和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认证。
其实哪怕不颠覆竞价排名,搜索引擎也可以做出一定改变。比如在搜索结果的展示上,减少对医疗类搜索的人工干预,或者将“广告”更醒目地标示出来。
一些不法民营医院与竞价排名之间的捆绑,会让违规医疗行为的恶性放大。在线搜索,既可以给公众带来生活的便利,也随时有可能沦为邪恶的路标,而我们不希望路标的终点,是另一个“魏则西式”的悲剧。
□熊志(媒体人)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