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在瑞典的数据存储中心8月25日消息,《卫报》撰文指出,硅谷在像矿物燃料公司采掘石油那样采掘人们的数据,而最深层的开采才刚刚开始。个人数据之于科技行业,如同石油之于矿物燃料行业,正因为此,像亚马逊和Facebook这样的公司在计划以人们从未想象过的方式更加深入地采掘数据,在将触角从线上扩张到线下
Facebook在瑞典的数据存储中心
8月25日消息,《卫报》撰文指出,硅谷在像矿物燃料公司采掘石油那样采掘人们的数据,而最深层的开采才刚刚开始。个人数据之于科技行业,如同石油之于矿物燃料行业,正因为此,像亚马逊和Facebook这样的公司在计划以人们从未想象过的方式更加深入地采掘数据,在将触角从线上扩张到线下。
以下是文章主要内容:
要是清凉饮料在炎热的夏天加价,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
英国的消费者可能不久之后就会知道那会是什么一回事。最近有报道称,该国最大的三家连锁超市将在选定的店面推行动态定价机制。这意味着商品价格全天都将会随着需求的变化而上下波动。中午购买午餐将会是在高峰时段用Uber打车一样。
这听上去可能很激进,但比这激进得多的变化也即将到来。在上述报道传出一周前,亚马逊宣布斥资137亿美元收购全食超市(Whole Foods)。如此一来,一家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在扼杀实体零售店的公司在3个国家有了460多家全食超市实体店。
在一些观察家看来,该亚马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笔收购似乎不大寻常。但亚马逊通常都比它的竞争对手抢先起步十年。它将它的成功归功于违反常理的大行动。这家公司在1994年看到了在线零售的威力,后又在2006年看到了云计算的威力。其对全食超市的收购,可以说是亚马逊又一次富有远见地涉足一个前景广阔的新领域。
亚马逊并没有打算放弃在线零售,转供实体零售。相反,它计划将二者有效地融合起来。它将会以让动态定价食品杂货相形见绌的方式数字化我们的日常生活。它将把硅谷基于线上监视用户的商业模式扩张到实体世界,从监控我们所做的一切谋利。
硅谷是采掘产业
硅谷可以说是采掘产业。它的资源不是石油或者铜,而是数据。企业通过最大限度地观察我们的线上活动来采掘这些数据。这种线上活动可能包括在Facebook上点赞,用谷歌搜索,甚至你的鼠标在屏幕的特定区域上停留的时长。光靠这些痕迹可能还无法带来特别有意义的信息。但通过将匹配它们与数百万其他的用户留下的线索,企业就能够发现有助于判断你是哪一种人,你可能购买哪一种商品的模式。
这些模式非常有利可图。硅谷利用它们来向你出售产品,或者让广告主向你精准推送广告。但打造产生这些模式的算法需要稳定的数据流。虽然那些数据非常充裕,但它们也并非采之不尽。
100年前,你在德克萨斯州挖个坑,可能就能发现油矿。而现在,矿物燃料公司必须要到离岸很远的海域建造钻井平台。科技行业面临着类似的境况。盲目挖掘数据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大多数最接近于表层的数据都已经被开采完。Facebook和谷歌合计占据美国在线广告收入76%的份额。
亚马逊在西雅图的免排队结账“智能”商店Amazon Go
为了扩大收益,硅谷必须要采掘更多的数据。其中一种途径是,让人们在线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开发新应用,吸引他们尽可能多地使用。另一种途径是,让更多的人上网。这是Facebook Free Basics互联网普及项目背后的动机,该项目为全球各地的落后地区免费提供有限制的互联网服务,寄望从全世界的贫穷人口那里挖掘数据。
瞄准大量的线下数据
但这些做法让大量的数据没有得到开发利用。毕竟,我们能够在线上花费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可以很大程度地了解我们的生活――但也不能了解到全部。然而,对于硅谷来说,不能完全了解用户,就意味着收入的流失。任何监视不到在线用户的时刻,都是一次商机的错失。
亚马逊将会向行业展示如何监视人们更多的生活时刻:通过让公司打造的监视设备深度融入我们的现实环境,就像在我们的虚拟环境中那样。硅谷已经从我们的线上活动赚到了大把的钱。不久以后,它还将通过监视我们的线下活动谋利。
想象这一切并不困难,因为相关技术已经出现。去年年末,亚马逊在西雅图打造了一间“智能”杂货店。在该店里,你不必排队结账,取走想要购买的商品就可以离开了。它的传感器可检测到你拿起的商品,在你离店的时候系统会自动从你的亚马逊账户收费。
亚马逊非常重视顾客的购物体验:没有人喜欢在商店里排队结账,也没有人喜欢费很大的劲才找出钱包来结账。但淘汰传统排队结账流程,让这一切自动化的那些技术也将会让亚马逊能够追踪顾客的一举一动。
试想一下,要是你光顾的超市像Facebook或者谷歌那样紧紧地盯着你,会怎么样。它不仅仅会知道你购买了哪些商品,还会知道你在哪些产品货架前停留了多长时间,以及你走什么路线来逛商店。这些数据蕴藏着富有价值的关于你的个性偏好的启示――不管在线上还是在线下,亚马逊都将会利用这些启示来向你出售更多的商品。
超市并不是企业唯一会践行这些理念的地方。任何实体空间的监视设备都可以变成数据矿井。数据最丰富多样的环境,那个包含关于你是谁的精华信息的环境,便是你的家。
正因为此,亚马逊在大力推销它的智能音箱Echo。该设备可提供类似于Siri的语音助手Alexa。Alexa能够告诉你天气,能够给你朗读新闻,能够帮你制定待办清单,能够执行各种各样的任务。它还是很好的倾听者。它会如实记录你跟它的互动情况,然后将这些信息传回亚马逊进行分析。事实上,它记录的可能不仅仅是你的互动情况,还可能包括你的一切信息。
对于亚马逊来说,让一台可倾听的设备置于你的客厅,是一种很好的增进对你的了解的方式。另一种方式是对你的房子进行空中监察。7月末,亚马逊获得了一项关于一种在配送商品时监察顾客的房屋的无人机的专利。亚马逊专利文件包含的一个案例是屋顶维修:在你家门口投放包裹的时候,无人机可能会注意到你家屋顶破裂,这一观察可能会促使亚马逊向你推荐维修服务。亚马逊仍在测试它的送货无人机。但如果它真的要开始提供这种无人机,那么可以断定,它们将会十分积极地从你家外部搜刮数据,就像室内的Echo那样。
硅谷是采掘行业,它的资源不是石油或者铜,而是数据
如何避免人们利益受损
在日益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的过程中,亚马逊可能会遭遇一些抵抗。人们会不喜欢超市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也不想看到自己家的一切活动数据都被灌注到算法当中。但在资本需要的时候,我们永远都不该低估行业规范会如何被迅速改变。
数十年前,让企业浏览你的电子邮件,观察你的社交互动,追踪你的位置,在很多人眼里肯定属于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而现在,这些都成了稀松平常的事情,成了使用互联网不可避免的东西。值得思考的是,随着硅谷不得不更加深入地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挖掘数据,未来20年我们在个人隐私上还将会作出怎样的让步,什么监视行为又将变成司空见惯的事情。
科技的拥护者会说,消费者总是可以选择退出:如果你反对企业的做法,那你大可不使用它的服务。但在垄断资本主义大行其道的新时代,消费者选择是一个毫无意义的概念。像谷歌、Facebook和亚马逊这样的企业基本上垄断了整个数字空间――你避不开它们的。
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政治手段。作为消费者,我们几乎无能为力,但作为公民,我们能够要求更加民主地控制我们的数据。数据属于公共利益。我们共同创造出数据,也应该共同使得它变得有意义,因为有用的信息模式只有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才能得出。
任何理性的人都不会让采掘行业单方决定如何采掘和提炼资源,或者在什么地方建造它的矿井。但我们却任由科技行业做出所有的这些决定,几乎没有对它实施公众监督。从土地挖掘出属于每一个人的铜的企业应当受到监管,以便保证所有人的利益不受伤害。从我们所有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挖掘数据的企业也应当如此。(乐邦)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