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在患者手臂上“种”出自身耳朵
(原标题:中国科学家在患者手臂上“种”出自身耳朵) 3月29日下午5:40左右,7个小时之前还在患者吉某前臂上的再造耳,稳稳的移植到了其右侧头部,在手术室无影灯下呈现粉色的光泽。西安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美容颌面外科学科带头人郭树忠教授和舒茂国教授用便携式多普勒血管探测仪了解再造耳的血供情况
3月29日下午5:40左右,7个小时之前还在患者吉某前臂上的再造耳,稳稳的移植到了其右侧头部,在手术室无影灯下呈现粉色的光泽。西安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美容颌面外科学科带头人郭树忠教授和舒茂国教授用便携式多普勒血管探测仪了解再造耳的血供情况。当仪器的探头放在患者耳部,“咕咚、咕咚”的声音传来,这是血管里血流动的声音,表明手术再造耳移植成功!
2016年11月8日,微信朋友圈被“上帝用肋骨造人,郭教授用肋骨造耳朵。”刷屏,配图是那张令人叹为观止的手术照片,在一只手臂上长出了一只耳朵。这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美容颌面外科学科带头人郭树忠教授团队为患者吉某前臂成功预制了一个耳朵,外形逼真,引发高度关注。
经过4个月左右的恢复,吉某的前臂再造耳朵形态逼真并与前臂组织完全融合,再次来到交大一附院整形美容颌面外科就诊。经过精心的术前准备,西安交大一附院汇聚全院多科室力量,帮他完成了移植再造耳的壮举。
患者吉某因为一次意外车祸导致右侧头部严重损伤,后经过抢救,虽生命保住了,但少了一只耳朵。吉某曾去多家医院就诊,因其头部创伤无法用传统的方法进行耳再造,接诊医师都束手无策。郭树忠教授舒茂国教授团队用软骨帮他在前臂上“种”出了耳朵,要让它“回”到头上依然不容易。
“手术的难点在于头部曾经严重损伤部位很难找到合适的血管,并且血管只有火柴杆粗细,需要在显微镜下放大十倍,用比头发丝细的缝线缝合10余针,难度很大。在保证血管通畅的同时,还需要将耳朵移植到合适的位置,保证其处于合适的角度和大小,并具备逼真的外形,恢复其听力。”郭树忠说。
3月29日上午7:30,患者吉某从整形美容颌面外科的2层小楼进入手术室”。
为了确保患者两个部位的手术同步进行,麻醉团队不仅增加了人手,而且还实施了精准的麻醉方案,除了常规的全身麻醉外,麻醉科王强主任、严军副教授采用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对前臂的臂丛神经、颈部的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
10:40手术开始,郭树忠教授和舒茂国教授分别坐在手术床的2侧,成Y字形分开,同时开始前臂和头部的手术。“手术既要保证前臂的神经不受损伤,同时还要保证血管的完整性以便于移植,又要保留手臂的神经,不影响患者手部的功能。”郭树忠说。
1个半小时后,郭树忠教授成功的取出了前臂上的再造耳并带着长度12cm桡动、静脉血管,此刻旁边的舒茂国教授已经把头部移植耳朵的位置及血管制备好,面动静脉制备完成等待移植。
接下来的难题是血管的吻合,由于这3根血管直径非常细,整个血管吻合的过程必须借助显微镜完成,舒茂国教授负责这部分的工作,他需要在1.5mm口径的血管上缝合12针,一共是3根血管,1个动脉,2个静脉,这个环节是整个团队注重的部分,只有保证血管通畅的情况下,才能保证移植耳的血供。经过近1个小时显微镜下精细操作,仔细缝合,既定目标完成,血管顺利吻合。
手术进程过了大半,但是大伙的心依然悬着,必须确保再造耳朵有血供才是真正的成功,就是老百姓通常说的耳朵得是“活的”。
由于患者的创面比较大,团队发挥整形外科的优势,不仅保证再造耳朵的成活,而且减少手术操作区域的瘢痕,采用美容缝合材料和技术进行缝合。
下午5点40,经过7小时奋战,再造耳移植手术成功。
资料显示,因为外伤和先天发育异常导致的耳缺损患者在我国有50万左右。郭树忠教授是世界第二例、亚洲第一例换脸术的主刀医生,30多年的临床实践让他深知组织缺损对患者造成的心理影响有多么严重,尤其是在头面部这样的特殊部位,会让患者产生自卑、焦虑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工作及生活。为了给小耳、缺耳、无耳患者再造一个正常的耳廓,郭树忠领导的团队经过多年的技术革新,创造了目前的第四代耳再造技术,同时结合3D打印技术,使得再造耳部的细节更加逼真,耳部该有的沟沟坎坎都能够出现,他每年为500名左右的孩子再造耳朵。(记者 史俊斌)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