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3大自然科学奖项的获奖者将自10月3日起陆续公布。2015年的生理学或医学奖以及物理学奖均有日本科学家获奖,当时连日的报道令日本国内一片沸腾
诺贝尔奖3大自然科学奖项的获奖者将自10月3日起陆续公布。2015年的生理学或医学奖以及物理学奖均有日本科学家获奖,当时连日的报道令日本国内一片沸腾。2016年的诺贝尔奖,日本人能否实现连续3年获奖呢?《日本经济新闻》9月29日对2016年诺奖日本有力竞争者进行了盘点。
生理学或医学奖:日本在免疫领域有优势
《日本经济新闻》9月29日报道说,在生理学或医学奖上,继2015年大村智获奖后,人们越来越期待出现第4个日本人获得该奖。在国际上活跃的日本科学家很多,以被视为日本看家本领的免疫领域为代表,来自日本的获奖候选人众多。
日本京都大学教授森和俊在2014年荣获了被称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美国拉斯克奖(Albert Lasker Award)。他发现了细胞内被称为“内质网”的器官中管理蛋白质品质的机制。作为糖尿病和癌症的治疗药,国内外正在推进相关研究。对细胞内活动的研究,是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重要研究题目,在过去也有多人获奖。
森和俊还曾获得加拿大盖尔德纳国际奖(Gairdner Foundation International Award),这一奖项被成为诺贝尔奖得主的摇篮。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也在获得上述两个奖项后获得了诺贝尔奖。
此外,2015年获得盖尔德纳国际奖的大阪大学特聘教授坂口志文也是候选人之一。他发现了防止免疫失控的“调节性T细胞”。这项研究正在被应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疾病和抗癌药。
与坂口一同获盖尔德纳国际奖的东京工业大学荣誉教授大隅良典也享有很高的声望。大隅发现了细胞内已完成使命的蛋白质自噬(Autophagy)作用,有可能与共同研究的东京大学教授水岛升同时获奖。
在免疫领域被认为最有获奖竞争力的是京都大学名誉教授、尖端医疗振兴财团理事长本庶佑。本庶发现了起免疫制动器作用的“PD-1”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具有防止癌细胞遭到免疫攻击的作用。利用该原理,小野药品工业推出了抗癌药“Opdivo”。
在新药开发领域,熊本大学教授满屋裕明和东京农工大学特别荣誉教授远藤章的得奖呼声也很高。满屋开发了多药并用的艾滋治疗药物。远藤则为治疗高脂血症的新药开发开辟了道路。他们的研究均取得了划时代的成果,成为诺贝尔奖的有力候选人。
在海外,对特定DNA位置进行剪切粘贴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备受关注。此外,艾滋病和癌症的治疗技术,以及无法携带疟疾病原体的蚊子培养等也在取得进展。这些研究均被认为迟早将获得诺贝尔奖。
物理学奖:“引力波”打破获奖规律
物理学奖的获奖主题存在“规律性”。2014年,属于凝聚态物理领域的日本科学家赤崎勇、天野浩和中村修二的“蓝色发光二极管”隔年获奖,而其他年份则是基本粒子物理学或天文学及宇宙论交替获奖。2015年|田隆章等人对“中微子振荡”的发现相当于轮到基本粒子物理学。
如果按照这个顺序,2016年将轮到凝聚态物理获奖,但本届存在巨大的变化因素。那就是2016年2月宣布首次观测到“引力波”的消息。美国研究团队利用引力波天文台“LIGO”在2015年9月捕捉到随2个黑洞融合而发生的引力波。2016年6月又宣布观测到了第2次引力波。
爱因斯坦在发表广义相对论的第二年,即1916年,曾预言引力波的存在。随着观测到引力波,人们期待该理论得到完全验证,开创应用引力波的天文学新领域。有分析认为,提出建设LIGO的加州理工学院研究人员等将入选诺贝尔奖。虽然也存在引力波相关研究在2016年不会获奖的可能性,但该研究成果不管何时获奖都不令人意外。
在天文和宇宙物理领域,环绕太阳以外恒星公转的“太阳系外行星”被发现也成为获奖热门。瑞士日内瓦大学名誉教授米歇尔・梅杰等人于1995年首次发现系外行星,随后相同类型的行星不断被发现,人类对太阳系外行星的认知取得进展。
在《日本经济新闻》看来,如果按顺序轮到凝聚态物理领域,日本研究者有可能获奖。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创发物性科学研究中心负责人十仓好纪开发了名为“多铁性(multiferroic)物质”的新材料,该材料被认为有助于节能存储器的研发。此外,东北大学教授大野英男在利用电子磁性的“自旋电子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全球性成果。而在纳米技术的代表性材料“碳纳米管”的研究方面,名古屋大学特聘教授饭岛澄男也是有力候选人。
化学奖:锂电池受关注
在化学领域,锂离子电池被认为是有望获得诺贝尔奖的研究成果。锂离子电池作为可充放电的电源,帮助电子产品实现小型化,提高便携性,同时在纯电动汽车上的搭载也在迅速推广。日本的科学家和企业对锂电池的实用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1980年开发出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教授约翰・古迪纳夫是该领域的第一人。而东芝研究咨询(TOSHIBA Research Consulting)高级研究员水岛公一在1977~1979年曾是古迪纳夫的左膀右臂。在古迪纳夫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旭化成顾问吉野彰等人试制了锂电池的原型,而前索尼业务执行董事西美绪等人则于1991年首次将锂电池投入使用。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在2014年为古迪纳夫、吉野彰和西美绪颁发了被誉为工学领域诺贝尔奖的“查尔斯・斯塔克・德拉普尔奖”。因蓝色发光二极管研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赤崎勇和中村修二曾于2015年获得该奖项。相关人士对吉野彰和西美绪获得诺贝尔奖充满期待。
在作为诺贝尔传统获奖学科的有机合成领域,日本人也很有可能获奖。有观点认为,北海道大学名誉教授铃木章和美国普渡大学特别教授根岸英一等在2010年获奖后已过去了6年,也该差不多轮到日本获奖了。
中部大学教授山本尚已确定获得2017年美国化学会的“罗杰・亚当斯奖”。山本开发出了利用精密设计的分子作为催化剂,选择性合成有用化合物的方法。这是继野依良治之后,第二个日本人获得该奖项。该奖项的历代获奖者中很多人也获得了诺贝尔奖。
据调查公司汤森路透统计,从论文被引用频率来看,目前备受瞩目的研究人员包括,被称为分子设计研究开拓者的九州大学名誉教授新海征治、研究多孔材料的京都大学教授北川近、开发光触媒的东京理科大学校长藤胝选⒎⑾纸鹞⒘W泳哂写呋磷饔玫氖锥即笱Ф┟淌诖禾镎恪
2000年以后日本诺贝尔获奖者仅次于美国
近几年,日本科学家接连获得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1990年代没有日本人获奖,但21世纪之后多位日本科学家获奖。包括美籍日本人南部阳一郎(已故)和中村修二在内,共有16人获奖。进入21世纪以后,获奖人数仅次于美国排名第2。
诺贝尔奖重视科学发现的第一人。获奖者增加足以说明“二战”后日本的科学水平大幅提升。
日本政府从80年代开始不断增加科学技术振兴经费。在泡沫带来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企业也积极致力于基础研究。因从事自然科学领域研究而壮大的日本企业和大学在1980-90年代的研究成果屡屡获得好评。
诺贝尔奖最多可3人同时获奖,而2008年和2014年的物理学奖全部被3名日本科学家包揽。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日本的获奖热潮可能还会持续。特别是生理学或医学奖和化学奖,很多日本科学家都是强有力的候选人。
不过《日本经济新闻》还认为,想想以后心里却有些没底。虽然很多研究人员一直在苦心研究,但近几年,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研究水平显著提高。有观点指出,在有些领域日本“已经被赶超”。诺贝尔奖获奖者的研究成果多在30-40岁比较年轻时取得。要想确保日本的科学实力,必须为年轻和中坚研究人员创造可全身心投入研究的环境。
标签: 担忧 中国 超越 日媒 盘点 日本 2016年 诺贝尔奖 有力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