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搜索科技讯 5月20日消息,最近几年涌现出许多新的商业在线服务,每个都承诺重塑美国人生活的某个方面。有些服务只需要点击鼠标或滑动智能手机应用,就可以按需享受产品或服务
站长搜索科技讯 5月20日消息,最近几年涌现出许多新的商业在线服务,每个都承诺重塑美国人生活的某个方面。有些服务只需要点击鼠标或滑动智能手机应用,就可以按需享受产品或服务。有些服务会促进产品或体验的商业化共享,其他服务则寻求利用开放性的协作平台连接兴趣共同群体和解决问题。
皮尤研究中心近日对全美4787名美国成年人进行民调,首次对共享、协调以及按需服务组成的新数字经济的范围和影响进行综合性研究。此次调查仅限于11种主流服务,它们已经引发广泛的文化和政治辩论,比如它们应该如何受到监管,它们对工作性质的改变造成何种影响,它们对用户日常生活产生哪些影响等。
图一图注:皮尤研究中心对美国11种主流共享、协作以及按需服务进行综合研究,发现72%的美国成年人正使用某种服务。
研究人员发现,在不同人群中,这些平台的使用也截然不同。其中,72%的美国人至少使用11种不同共享或按需服务中的一种,1/5的人使用4到5种,7%的人使用6种以上。与此同时,1/4的美国人称自己从未使用过任何主流共享或按需服务,有些人甚至根本不熟悉这些新数字经济工具或术语。
举例来说,15%的美国人没有下载类似Uber或Lyft之类的打车应用,30%的美国人甚至此前从未听说过它们。此外,11%美国人使用Airbnb或VRBO等住宅共享平台,但近半数人从未听说过它们。与此同时,61%的美国人从未听说过“众筹”这个词汇,73%的人不熟悉“共享经济”,89%的人不知道何为“零工经济”。
图二图注:许多人根本不熟悉所谓新数字经济中的工具或术语,比如89%的人不知道何为“零工经济”。
这些平台都有各自独特的用户群体。其中,39%的大学毕业生会使用4种以上共享或按需服务,而在高中以下学历者中这个比例仅为8%。与此同时,大约1/4大学毕业生从未使用或只使用过1种共享或按需服务。在家庭收入较高的人群中,41%家庭收入10万美元以上的美国人使用4种以上共享或按需服务,比收入3万美元以下的家庭用户高2倍。
从45岁开始,使用共享或按需服务的人急剧下降。在18岁到44岁人群中,大约1/3的人使用4种以上共享或按需服务,只有相当少的人没有接触过这些服务。与之相比,44%的50岁以上人群从不使用任何共享或按需服务。
这些共享或按需平台多数在城市人口中心及其附近地区提供服务。与乡村居民相比,城市和郊区居民使用4种以上共享或按需服务的机会高1倍。与此同时,大约1/4城市和郊区居民没有使用任何服务平台。
皮尤研究中心在报告中详细解读了3种不同共享或按需服务,分别是打车应用、住宅共享平台以及众筹服务。下面就是对这三类服务进行详细解读后获得的关键发现:
1.打车应用:15%美国成年人使用
比起大多数共享或按需服务,打车应用似乎对年轻人吸引力更大。美国打车应用用户平均年龄为33岁,其中18-29岁之间的用户比例比65岁以上用户高6倍。打车应用主要被城市居民使用,乡村居民使用比例非常低。打车应用用户对这些服务的态度相当积极,几乎所有用户都认为,打车应用可节省时间、减轻压力,这些服务也为那些追求灵活工作时间的人提供了更好的工作机会。
图三图注:打车应用服务常用用户拥有汽车的比例更低,他们同时也更有可能使用其他交通方式。
但是11%的人认为这些服务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过多。绝大多数用户觉得为其提供服务的司机令人感觉安全。与其他美国公民相比,打车应用服务常用用户拥有汽车的比例更低,他们同时也更加依赖其他交通方式。约3%美国成年人每天或每周都使用打车应用服务,其中约2/3的人自己有车或经常驾驶私家车。
打车应用常用用户密切关注有关是否对打车应用进行监管的辩论,他们非常不愿意将传统出租车监管方式应用到新式服务中。只有15%美国人自己使用打车应用,但是半数成年人至少听说过有关全国各地有关监管这种服务的辩论。42%美国人认为打车应用不该被要求遵守传统出租车同样的监管规则,比如定价、保险以及残疾人使用等。35%的人认为其应该遵守规则,23%的人不太确定。
打车应用已经成为所谓“零工经济”的典型例证,但许多用户根本不清楚这些服务与其司机之间的关系。按照合同,用户可以将这些服务视为软件平台,而非运输公司。可以将司机视为独立承包商,而非公司雇员。58%的打车应用服务用户将这些服务视为软件公司,它们只是将司机与寻求打车服务的客户联系起来。30%的人视它们为运输公司,对司机和客户体验有绝对控制权。66%用户将这些司机视为独立承包商,23%视他们为公司雇员。
图四图注:大多数用户将打车应用服务视为软件平台而非运输公司,它们只是将独立司机与乘客联系起来。
与此同时,打车应用服务用户对司机和平台本身需要承担的责任有不同看法。68%的用户认为,司机和平台本身应该共同负责,以确保司机受到充分培训。1/4的人认为需要平台需要承担全部责任,8%的人认为司机需要承担责任。62%的用户认为司机和平台应该承担共同责任,以确保车辆整洁、安全。12%的人认为平台本身需要承担所有责任,24%的人认为司机应负全责。
2.住宅共享平台:11%成年美国人使用
大约1/10美国人使用过Airbnb或HomeAway等住宅共享平台,挽留某人在自家中居住。与打车应用相比,这种服务适用的范围似乎完全不同。与18到24岁年轻人相比,35-44岁美国人中使用它们的比例几乎高1倍。美国住宅共享平台用户平均年龄为42岁,比打车应用服务用户的平均年龄大10岁。
用户视这些服务为双赢选择,游客即可找到舒心安全住所,房主则可获得额外收入。与此同时,许多用户认为这些服务对冒险游客最有利,1/5的人认为这项服务存在风险。大约37%的住宅共享服务用户表示,他们曾使用过这些服务保留单间或以其他方式与其他人共享住宅。可是,48%的人为与从未见过的陌生人共处一室感到担心。
与打车应用类似,住宅共享平台也存在雇主与员工关系问题。住宅共享服务与传统酒店完全不同,消费者并非总是能搞清楚这种新服务的具体性质。大约58%的用户表示,他们将这些平台视为软件公司,它们将拥有空房或空余房间的人与那些正寻求住宿之地的人联系起来。与此同时,26%的人将它们视为住宿公司,需要对推出的住宿场所和客户体验负责。
图五图注:1/5的美国人听说过有关住宅共享服务是否合法的辩论。绝大多数人支持这些服务合法化,同时认为房主不该纳税。
与此同时,住宅共享平台用户对房主与服务本身需要承担的具体责任也存在很大分歧。67%的用户认为,房主和平台本身都应该承担责任,以确保他们提供的住所符合描述。8%的用户认为这些责任需要由平台或使用预订服务的人承担,1/4的人认为需要房主承担。57%的用户认为,房主和平台都应该参与解决房主与客人的付费问题。大约31%的人认为这需要平台本身负责,11%的人认为应由房主决定。
53%的用户认为,房主和平台都应该负责帮助解决客人逗留期间出现的问题,1/10用户认为这需要平台负责,35%的人认为由房主负责。大多数用户并不关注有关住宅共享服务的合法性和监管问题的辩论,但是关注者倾向于这些服务应该属于合法服务,房主不该缴纳酒店或住宿税。
3.众筹平台:22%美国成年人使用
大约1/5美国成年人使用Kickstarter或GoFundMe等众筹网站在线筹资,3%美国人在某个网站上曾创造自己的筹资项目。绝大多数众筹平台用户只资助过少数筹资项目,大约87%用户称自己资助过5个以下项目,62%的人称最多仅为某个项目提供50美元资助,大额捐资并不多见。21%的人曾为单个项目捐资过51-100美元,14%的人捐资过101-500美元,3%的人有过一次性捐助500美元以上的经历。
图六图注:捐资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比如亲戚或朋友,是人们使用众筹平台最常见的方式。
在众筹活动中,帮助亲朋好友筹资的情况最为常见,用户通常将资助某个项目作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的方式。68%捐助者视为帮助面临困难或财政挑战的人,这也是最常见的捐资项目。此外,34%的人为资助新产品或创新,32%为支持学校项目,30%的人为支持音乐人或其他有创意的艺术家,10%的人为支持新餐厅或其他企业捐资。
捐资急需帮助的人是最常见的众筹项目,而非资助公众人物或陌生人。63%的人称捐资只为帮助朋友的朋友或熟人,62%的人是为帮助亲密朋友或家人。与之相反,只有7%的人为支持公众人物捐资,28%的人资助并非公众人物的陌生人。
男性和女性使用众筹平台的方法完全不同。在捐助6个以上项目中,男性比例是女性2倍,他们也更有可能向单个项目捐助100美元以上。女性更喜欢支持急需帮助的人,男性则更有可能捐资新产品或创新,同时还包括有创意的艺术家或音乐家。年轻人对支持新产品或创新更有兴趣,18-49岁之间人群中,48%男性更喜欢支持类似项目。
4.其他重要发现
在使用大多数共享和按需服务时,男性和女性比例相当。但通过网络购买手工艺品方面,女性使用这些平台的几率是男性的2倍。用户在如何更好地监管打车和住宅共享服务的立场方面,与他们的政治倾向通常相反。
年轻人使用打车应用频率更高,在18-29岁年轻人中,7%的人每天或每周使用打车服务。27%的美国人知道打车应用,这表示他们居住的地方有类似服务,但他们自己还没有尝试过。
当涉及到用户安全问题时,男性和女性对这些服务的感受和体验也完全不同。举例来说,女性更有可能对打车服务中的司机表示出安全担忧,同时比男性更多抱怨体验问题。与此同时,绝大多数女性乘客表示,这些服务的确令她们感觉乘车更安全。与男性相比,女性住宅共享服务用户也更倾向于这些服务存在使用风险。
2%的美国人已经参与在线众筹项目,以帮助特别需要帮助的人,因为他们觉得这是自己应尽的社会义务。在18-49岁人群中,6%女性已经开始自己的在线众筹项目。(小小)
标签: 解析 美国 新数字 数字 经济 共享 协作 按需 服务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